地膜“凹”覆盖节水增效新技术_地膜论文

地膜“凹”覆盖节水增效新技术_地膜论文

地膜“凹”型覆盖节水增效新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技术论文,地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地膜“凹”型覆盖作物栽培,是在常规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上,对平地铺膜改为垄沟“凹”型覆膜,作物栽培在沟坡或垄背上。

一、地膜“凹”型覆盖的方法。地膜“凹”型覆盖,是将准备覆膜的耕地做成沟垄相间的地块,在沟底、沟坡甚至一部分沟背铺塑料薄膜,作物种在沟坡或垄背上,沟的规格根据作物而定:蔬菜沟深30~40厘米,沟距80~120厘米;西瓜、甜瓜沟深40~50厘米,上口宽80~100厘米,沟距350~400厘米。降雨或灌溉水在覆盖地膜的“凹”底升高到放苗孔时进入作物附近土壤,湿润作物根部。渗水孔的大小根据土壤和作物需水量大小确定,砂性土壤和需水量大的作物孔径大、孔距密;黏性土壤和需水量小的作物则相反。

二、地膜“凹”型覆盖的适用范围。凡是已实行地膜种植的地方和作物,都可以推广使用。特别是高寒、干旱、早春缺水、气温较低、蒸发量大、坡度大、土壤易板结、保水保肥性差的地方更适宜推广。春季的棉花栽培、冬季冬蒜栽培等使用这一技术,可以克服早窨的寒冷、旱作物区的旱情、农灌区灌溉水的浪费。

三、地膜“凹”型覆盖的优点

1.灌溉用水减少。灌溉水在膜上流动时通过作物的放苗孔进入,湿润作物根区附近土壤,类似滴灌,属于局部灌溉;灌溉后地膜可以起到抑制蒸发的作用;减少沟灌作物的棵间蒸发和深层渗漏水量。据调查,地膜“凹”型覆盖膜上灌比沟灌节水30%。在水资源贫乏区,将沟灌改为膜上灌,输水使用低压管道,可以使水的利用率由60%提高到80%以上。

2.雨水利用率提高。地膜“凹”型覆盖可以充分接纳降雨,特别是降雨量极小的无效雨能够变成有效雨,提高了雨水的利用率。在干旱年份,地膜“凹”型覆盖比不覆盖的对照田作物各生育阶段有明显的增产效益。多雨季节地膜覆盖有防雨、排涝效果。能有效地控制土壤水分的蒸发,使土壤湿度稳定,并能长期保持湿润,有利于根系生长。地膜覆盖,昼夜温差变化时膜内结露,可改善作物的微气候环境。在较干旱情况下,0~25厘米深的土层中土壤含水量一般比露地高50%以上。

3.产品成本降低。地膜“凹”型覆盖灌溉是在覆盖作物的地膜上流水,一膜多用;不增加灌溉投入;可充分接纳雨水,减少补充灌溉的次数,降低灌溉成本;灌溉水分通过放苗孔湿润作物附近土壤,在阳光照射下,大量水分循环于地膜下,避免因大水漫灌或暴雨、暴晒造成的土壤板结,减少中耕工作量。

4.土壤肥力提高。地膜覆盖增温保湿,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增殖,加快腐殖质转化成无机盐的速度。据测定,覆盖地膜后速效性氮可增加30%~50%,钾增加10%~20%,磷增加20%~30%。地膜覆盖还可减少养分的淋溶、流失、挥发,提高养分的利用率。

5.覆盖技术简单。即在做好的垄沟上覆盖地膜,与棉花地膜平面覆盖只进行简单的改进。在膜上灌水的方法与沟灌相同。覆膜灌水简便易行。

6.增产效益显著。据调查,地膜“凹”型覆盖灌溉比沟灌增产20%。

联系电话:010-51503820

标签:;  

地膜“凹”覆盖节水增效新技术_地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