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助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论文_陆湘文,刘朵梅

高校资助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论文_陆湘文,刘朵梅

1.长沙医学院2016级本科临床医学8班 湖南长沙 410219;

2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学工办 湖南长沙 410219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收费政策和教育资源成本的变化,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量呈逐年持续上升趋势,这其中产生的问题已成为有一定社会影响。近年来,政府和其他社会主体资助家庭经济困大学生的资金日益增多,已逐渐改善贫困大学生的困境,然物质贫困易缓解,但精神贫困却不能一夕改变,如何解决此问题意义重大。文中梳理了目前我国高校资助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在工作内容、工作方式以及工作队伍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别从诚信教育、感恩教育、自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角度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资助工作;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

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确定了“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战略任务和保障措施。它是新时期指导高校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1]。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子数量逐渐增多,各社会主体积极作为,采取了很多措施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随着政策的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子的物质境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然而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因为成长环境的特殊,与其他大学生不同,更易产生情绪认知上的障碍,这一群体更加容易自卑、焦虑、孤僻、抑郁。在实践中,因为童年物质的匮乏,他们更加缺乏责任感和感恩情怀。因此在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工作中,物质方面的资助十分重要,但是精神的“扶贫”也不容忽视,针对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工作中,思想教育工作的问题,抓好“四个教育”,即推动励志教育、诚信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及感恩教育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在我国高校中资助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主要集中在工作方法、工作内容以及工作队伍上。

一、目前高校资助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的主要问题

(一)工作观念上重形式,轻内在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政府制定了多项资助的政策,同时要求各高校和教育工作者切实落实。然高校教育工作者并没有从观念上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更谈不上深入研究和总结在这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在实践中各大高校开展这项工作往往环节设计简单,所开展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虽然宣传的力度很大,但是效果不明显,困难学子中获益不多,这就违背了活动举办初衷。实践中,学生对高校组织的,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子的思想教育活动提不起兴趣,不能深入的参与其中,从中获益。这样的情况反过来使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工作热情降低,最终形成恶性循环,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典型的例子即是 在实践中,部分高校反复需要学生填写各种表格,提交各种互相重复的支撑材料和证明材料,手续繁琐,程序冗长,以此来应付上级的各项检查。

(二)工作方法上重物质,轻精神

经过多年高校中教育工作者的摸索和实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已经初具规模,已形成“奖、勤、贷、补、免”和“绿色通道”两大模式。同时各社会主体和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子的转向资助逐年增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子在经济方面的困难,但值得深思的是,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没有跟进,缺乏创新,只片面的关注物质问题,而忽视了精神层面的教育提升,认为只要帮助困难学生解决了经济困难,其他问题就都解决了。典型的例子即是一些学工人员自我代入的认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来自农村偏远地区,从小经历苦难,这样的经历会造就他们生活独立、内心坚强,在接受资助之后,一定会很珍惜大学时光,学业会提升,故而根本不会有其他思想方面的问题,最后就忽视了家庭经济困难学子精神层面的贫困问题[3]。但在实践中,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因为成长环境的特殊,其在正确理想信念的树立、综合知识的学习、未来专业就业等领域都存在种种精神层面的障碍,面对这种实践中的问题,迫切的需要思想教育工作者将物质和精神帮扶这个有机结合,将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这样才能真正的帮助贫困学子走出阴影。

(三)工作内容上重学业,轻心理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核心,一直以来就是切实的贯彻国家相关资助政策,最后基本上要达到让每一个贫困学子,都不因为贫困而丧失接受教育的机会。但很多高校的思想教育老师就因此片面认为,学生的天职是勤奋学习,学生不能安心学习,就是物质的匮乏,故而只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解决物质困难,让其能够上学,完成大学梦,家庭经济困难学子的其他困难就迎刃而解了。甚至有些人学工人员认为,成绩好的学生才是好学生,学业不好的学生,即使符合资助条件,因为被老师定性为“坏学生”也会错失资助的机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典型的例子,即是在实践中,在资助工作展开的第一个环节,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环节,学工工作人员与其他老师就倾向于学业成绩好的同学,而忽视了学业后进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同时,在发放完资助金之后,亦是重点考察其学业成绩,对其他方面的问题反倒是“选择性”放过了。其实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因为成长环境的特殊,需要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除来自学业方面的压力,还存在严重地封闭自我、情绪认知障碍、不善与人交际、人际交往障碍、对人生没有方向感等等心理困境。

此外,目前高校的教师队伍中,对专业教师普遍要求有较高的学历,对专业教师的学历要求一般为博士,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般要求本科,学历的差异直接影响知识层面的工作水平。在实践中,缺乏心理学、管理学等知识背景的学生工作人员在从事家庭经济困难学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屡见不鲜。缺乏专业训练的他们在面对日渐复杂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非常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加之忽视同行之间对于此一专项工作的研讨和交流,不及时利用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更新沟通手段,最终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下滑也就是意料之中了。

二、完善高校资助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在开展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子的思想政治工作时,要将资助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不单要做到物质育人,更要精神育人。在各项资助工作中,将四个维度:感恩、诚信、自立自强、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其中。在资助工作中不断帮助困难学生调整心态,高效利用学校提供的各项学习资源,刻苦学习,奋发成才。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感恩教育与国家奖助学金相结合

中华儿女一直有知恩、感恩民族性格,感恩也是新时期每个公民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针对目前高校注重物质资助,而忽视精神扶贫的问题;只关注工作的表面形式,而忽视内在的育人目的的问题,应该在资助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物质资助中,融入感恩教育。目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中很多都能自强不息,完成了自己的学业之后,走入社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但也反面例子也屡见不鲜。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子专项的座谈会,组织其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社会实践等的方式,使其意识到有义务对国家和社会的资助做出反馈。高校还可以组织获得资助的学生积极公益、爱心活动,通过在活动中积极奉献、传递爱心。在系列主题活动中唤醒其感恩意识,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在其心中种下一颗对社会的资助存有感恩之心的种子。最后在施恩、感恩的良性互动中,体会奉献的价值,为今后自主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二)诚信教育与国家助学贷款结合

助学贷款,是家庭经济困难学子,完成学业一个主要助力[4]。但是目前银行贷款工作在一些高校进展并非一帆风顺。因为在实践中,款项一般直接打到高校账面。最为受益者,高校在一定程度上有义务帮助银行把好关,定期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通过提升学生的诚信意识,降低学生的违约率。高校不单要在助学贷款的工作中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诚信习惯,在其他涉及资助事项的工作中也应加强诚信教育。在生活和学习中,高校教师和大学生都应把诚信教育放在一个重要位置。学校要在校园中营造出一个好的信用环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首先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才能更好的带动学生。尤其是学工老师,因为每天直接接触学生,给学生的榜样力量尤其强大,因此其承诺给学生的事必须做到,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可以影响学生,有时教师对学生做的一件小事可能学生一生的都会铭记。

(三)理想信念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经历中有机的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深入农村、扎根基层,亲尝疾苦,在基层磨练自身的毅力,最终能够达到养成奉献社会的意识,增强其使命感。通过开展“三下乡”等活动,宣传优秀毕业生在农村的典型事迹[4]。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将自身发展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起来,这样通过多种实践活动既实现了引导该群体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加强了这一群体的责任感,让他们能以辩证的思想对待生活中苦难与直面自身的境遇,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在于讲自我融入到大的集体当中,认识到个人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复兴休戚与共。

参考文献:

[1]转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方网站(http://www.gov.cn/xinwen/2017-01/19/content_5161342.htm),最后访问时间2017年11月26日.

[2]徐倩倩.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1(3).

[3]胡侠.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的状况及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1(2).

[4]林北平.帮助贫困大学生承受生命之“重”[J].中国教育报,2006(11).

[5]郭薇.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心理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5).

作者简介:陆湘文,长沙医学院 2016级本科临床医学8班学生,在读。

通讯作者:刘朵梅,硕士研究生,任职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学工办专职辅导员工作。

论文作者:陆湘文,刘朵梅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0

标签:;  ;  ;  ;  ;  ;  ;  ;  

高校资助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论文_陆湘文,刘朵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