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文化考试舞弊的心理诊断与治疗_高考论文

高职学生文化考试舞弊的心理诊断与治疗_高考论文

职高学生在文化课考试中舞弊行为的心理诊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高论文,文化课论文,心理论文,考试论文,学生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考试舞弊是对考试中以欺骗的方式进行各种违纪活动的称谓。学生的舞弊行为不仅对实现教学目标、评价教学效果具有极大的破坏性,而且对培养学生诚实的思想品德、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也具有极大的危害性。考试舞弊这一恶习在各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在职校的文化课考试中尤显严重。本文试就这一问题做一浅略探索。

一、职高学生对待文化课的一般心理

职高生一般都是在升学(主要指中专、大学)无望的情况下,进行选择某种专业进行职前的技术培训。学习上长期的自信心的缺乏和掌握一门技术将来从事某种职业的欲望交融在一起,会产生一种特别的心理现象:一方面希望学习,另一方面又害怕学习。因为在他们的心中拥有的只是实实惠惠的想法,做一名普通劳动者。所以他们希望学习的只是某种技术,由此而衍生出另一面;害怕或不愿学习文化课,认为这些都是将来没用的知识。

虽然我们说,职业学校本来就是为学生从事某种生产劳动的所需的知识技能提供教育的学校。本来就应突出专业,淡化文化课,学校领导、老师、学生家长及学生本人看重的也是专业。这本是好事,但问题在于这样一种氛围下产生的对文化课的轻视甚而发展到文化课考试严重的舞弊现象,这难道不让人震惊、不值得反省吗?

二、职高学生舞弊行为的心理特征

1.放纵心理

部分学生,由于对文化课的不重视,在考试时放纵自己而舞弊。在他们心目中,职业学校就是学技术,文化课根本就是没用的。比如某烹饪专业学生,只是把学会如何炒菜作为唯一目标,对文化课如语文、英语毫不在意,殊不知在飞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今天,如果仅仅是生变成熟,如果仅仅是口味,如果没有良好的文化修养,不懂得造形艺术,色彩艺术,如果没有基本的英语水平,不能做简单的口语交谈,那么,他就无法吸收国外烹任技术,或向外宾介绍自己的菜肴。但有的学生却没能意识到这点。相反,他们把考试舞弊作为比试小聪明的机会,对考试舞弊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特别是一些自以为成熟的学生,为显示自己所谓独立性,常会做一些越轨的蠢事(如舞弊),以示洒脱。

2.从众心理

个人在群体中时常表现出一种心态——从众。从众是个人在周围一定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主见,转变原有的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所谓“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就是从众的最好例证。职业学校部分学生素质较低,他们缺乏自信,独立性不强。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客观实际存在的或头脑中想象到的压力,会促使他们盲从某些有影响人物的意愿。这些人往往为保持与别人的一致性,而跟着别人舞弊。这些学生,平时总象是影子似地跟在别人后面,但他又胆小,害怕考试舞弊被发现,更害怕不帮着传递纸条会失去“靠山”,受到孤立,于是从众舞弊。

3.虚荣心理

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平时学习马虎,但又爱面子、求虚荣,为求得表面上的分数而舞弊,或因担心分数影响自己的评优而侥幸舞弊,对学习抱着一种投机心理。某学生干部,一直害怕数学,但又担心考得差而被人看不起,担心影响自己评先进,思虑再三,终于串通另一人舞弊。

三、职高学生舞弊行为的预防诊治

对这些舞弊行为,放任,绝不是对学生的爱抚,而严格教育也并非是对学生的无情,必须严肃对待,才不致于殆害学生。

任何教育管理都有它的层次性,对舞弊学生的教育管理可从三个层面来考虑。

第一,物质层面

可以通过全校性的标语、黑板报、考场纪律的张贴等直观宣传,并把教室布置成严肃的考场,造成一种强大的声势,让学生感受到考试的严肃性。这是基本层次,因为它具有直观性,人的各种感官最易接触到它,能产生直接的威摄力。

第二,制度层面

考场管理不善,考纪考规不严,客观上为部分学生提供了舞弊机会与条件。同时,光有制度但执行不严,又助长了学生的舞弊作风。因此,必须有一个完善的健全的考纪考规,严肃考场纪律。如有舞弊行为,必须照章执行,严肃处理,追究监考教师的责任,同时加强对全校教师的教育,让所有的监考老师都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加强考试管理,以防舞弊行为的发生。这是教育管理的第二层面,也是消除舞弊行为的最强有力的保证。

第三,精神层面

首先是加强思想教育,提高主体意识。

学生考试舞弊,主要是对文化课的错误认识,或受外界不良思想影响所致,加之独立性差,易受人支配而从众舞弊。针对此种现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加强教育,使学生明确文化课是学好专业技术的基础,特别是在现代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学生的这种简单的依样画葫芦式的技术学习,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必须有扎实的文化理论基础,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应加强学生的独立意识训练,使学生找回自我,增强独立性,避免出现从众舞弊的现象。

其次,应提高道德水准,形成舆论压力。

部分学生是由于是非观念模糊而考试舞弊的,因此,在学生中还应加强道德品质的培养,树立良好的校风、班风、考风,从学校领导到全校师生,发动起来,形成舆论压力,有助于减少舞弊现象。

这一层面是最高层面,之所以称之最高,原因是在教育管理中,人既是管理对象,又是管理目的。前面两个层面,虽然能起到直接控制的作用,但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通过精神层面的教育管理却能把学生的舞弊现象连根铲除,起到永固作用,不但消除了这种恶习,而且对学生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的形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标签:;  

高职学生文化考试舞弊的心理诊断与治疗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