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的企业文化及其影响_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出版社的企业文化及其影响_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出版社的企业文化及其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文化论文,出版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个成功的强大的企业靠什么生存和发展?我们认为,离不开好的领导体制,离不开好的经营机制,离不开人才,离不开资金。这些都可视为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但从更长远的眼光看,企业是否能够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地发展下去,除了上述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它的企业文化,因为企业文化才真正是企业的核心力量,如果有着符合时代发展的企业文化,这个企业可以不断地克服外在环境给企业带来的种种困难。

那么,什么是企业文化呢?企业文化是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基本精神和凝聚力,以及企业全体职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企业规范、企业生存氛围的总和,它既是一种客观存在,又是对客观条件的反映;作为企业实践的结果,它又影响未来的实践。企业文化形成于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所以随着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文化也会发展变化。

对于一个出版社来说,企业文化同样重要。在今天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潮流中,出版社的企业文化如何建设,是摆在我们出版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企业文化的内容

企业文化由三个层次组成。

1.表面层的物质文化,也被称为“企业硬文化”。出版社的企业硬文化,表现在出版社的建筑、办公条件、所设计的办公环境等。它包括出版社的基调、色彩和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形态。

2.中间层次的制度文化。包括领导体制、人际关系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作为制度文化,出版社的规章制度和纪律,明显与一般企业不同,更多的出版社的不同是表现在与过去的传统出版社的不同,比如,考勤方式、是否坐班等,还是出版社管理层时常争议的问题。在出版社转型阶段,许多出版社为了严肃纪律,开始实行企业的打卡制,但因为仍有许多的出版社实行的是不坐班制,使得一些打卡的出版单位执行起来,也不那么严格。出版社到底是否应该实行坐班,应是属于制度文化研究的问题。

3.核心层的精神文化,通常被称为“企业软文化”。它包括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企业的群体意识、职工素质和优良传统等,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这种文化也被称为“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只有当企业职工有了一致的价值观念,才能够团结一致,共同对外。

在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中,企业领导常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他的衣着就影响着企业的形象,他上班是否着西装、系领带,将直接影响下属的行为,从而渐渐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像美国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平时喜欢穿休闲服装,微软公司的企业文化也与其他的企业不同。微软公司崇尚的是创新,在他们的行为方式上也表现得无拘无束。如果出版社的领导平时上班不穿西装、不打领带,也不要求职工这样做,那么,职工在大多数情况下也不会穿西装、系领带,因为他们可能会觉得,这样与企业的群体不协调,显得过于独特。为了成为群体中的一员,他们即使想穿西装,也会抑制自己的个性和欲望。

企业领导的爱好常常会使企业的活动方向与企业领导一致,比如领导喜欢打篮球,这个企业就有可能组织篮球队,而且,他们的力量会得到强化。

企业领导的性格也常常会影响到职工的思想和行为,比如企业领导开朗直率,企业职工也就敢于直言,有话就说;如果企业领导城府深,工于心计,企业职工也会渐渐地变得“高深莫测”。

二、企业文化建设应成为出版社长远的战略

为迎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出版社的战略眼光应放得更远些,具体说,要注意企业文化建设应成为出版社的一个长远的战略目标。

1.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虽然,我国的出版社在企业文化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绩,但我们对企业文化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这具体表现在企业文化的政治化、表面化、雷同化等等方面。许多出版社还以为唱唱卡拉OK、跳跳舞,就是企业文化,实际上是误解了企业文化。

在全球经济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的背景下,以往的构筑在单纯物质和资本上的企业竞争优势将会被大大削弱,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是考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个核心竞争力,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指企业文化。

多年来,出版社几乎仅仅是个文化单位,每年的出版是按照国家指令执行,其中较少部分是按照读者的需要出版图书。比如,直到改革开放20多年后,我们出版的图书中,占绝大多数的仍是教材、教辅类。出版社以前是事业单位,今天也还在延续。事业单位实行企业管理,是出版业的一个特点。然而,我们今天的出版业比起改革开放前的出版形式已有极大的不同。首先,改革开放后,国家不再向出版投资了,换句话说,出版社要自己养活自己。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向事业单位投资,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事业单位不应当产生利润,而出版业恰恰产生利润,而且是高利润,这也决定了出版业的特殊性。

没有资金的投入,却要自己养活自己,几乎所有的出版社被迫由原来的按计划出版图书,变为按市场需要出版图书。这个改变从根本上动摇了原有的出版社的企业文化。因为出版社不再仅仅是文化单位,肩负着积累文化、传承文明的使命,同时要进行经营,要扩张,要发展,要与国内同行竞争,而且要时时刻刻防备外国出版社的进入。在经营、竞争、扩张、发展的过程中,出版社渐渐地具备了企业的形态。

出版社从原有的单纯的事业单位向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形态转型,最难以把握的是企业文化。比如,在美术出版社,出版高层次的美术图书、具有先锋意识的美术理论图书,即使读者极少,也会得到编辑们的认同,而出版一些技法书,尤其是像普及一类的美术技法书,即使很赚钱的图书,也不被重视。而这种高度的认同感的形成,却是几十年来积淀形成的,已经成为一些美术出版社,尤其是老牌的美术出版社的企业文化。

因此,面对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向市场经济,我们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就显得格外重大。

2.企业文化管理

企业文化管理将是摆在出版社面前的重要问题,在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中,知识是企业的最终资源和自身价值增值的保证。企业之间的竞争并不是表现在财力上的较量,而是企业拥有的人才、拥有的知识和智力之间的较量。杜拉克在他的著作《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中指出,怎样提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怎样对知识工作者进行管理,是企业在21世纪面对的最大挑战,知识工作的特点是看不见、摸不着,其劳动强度和质量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这就给我们出版社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我们应当充分尊重知识分子的劳动,不是把要求表面化,而是要让员工切实感受到这份尊重。不论是相对于以往的靠经验管理的人治,还是我们在大力倡导的科学管理的法治,在面对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更应当强调文治,所谓文治,即企业文化管理。

所谓企业文化管理,重要的一点是以人为本。国外的企业十分重视这一点。像上海贝塔斯曼公司,总部是世界上鼎鼎大名的德国贝塔斯曼公司,其公司一年的利润比我国全部的出版利润还要高出许多。他们在上海建立了贝塔斯曼书友会,一般中国职工的工资、奖金高出我们出版社的平均水平许多。其次,如工作需要,到外地出差,不论是经理,还是一般的职员,必住五星级宾馆,这也是规定。他们的高投入表现在对人的尊重上,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就是这样的公司,在向我国的出版社要折扣时,是我们想不到的40折,笔者曾就此问题向上海贝塔斯曼公司的一位职员说,你们不应在乎一个折扣吧?这位原中国某出版社的小姐说,哪里,我们少了这个折扣就可能赔钱,我们的成本很高。她对于折扣的执著,对图书业务的投入,对贝塔斯曼公司的忠诚度,令人吃惊。她已深深地受到贝塔斯曼公司的企业文化的影响了。

3.出版社中企业文化的个性

企业文化中有它们的共性,即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是给企业提供实现其目标的土壤,企业文化建设主要侧重在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行为方式等方面。然而,不同的企业由于处于不同的内部与外部环境中,企业文化的特征又各不相同。

企业文化的个性对于企业是很重要的,因为,对于企业来讲,一切都可以模仿,领导体制、机制、营销方式等等,只有一点是无法模仿的,那就是企业文化的个性。像美国的硅谷,在IT行业中独树一帜,许多国家都在想方设法地建设类似硅谷的高科技园区,然而,还没有一个国家的高科技园区能做到硅谷那样的影响力,因为美国硅谷的企业文化是独特的,是有个性的。

每一个国家的企业文化都和这个国家的民族传统有关,比如,中国人崇尚“和为贵”的思想,在企业中也不可避免地看到这种思想的影响。但是,我们应当注意的是,我们在建设新时代的企业文化的同时,要注意对民族的传统文化有所扬弃。杜拉克说:“企业文化越符合民族的文化,这样的企业文化才能扎根久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要继承、发扬民族中传统的优秀的东西,建立符合自己特点的企业文化,才能够说是成功的。

出版社企业文化的个性要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上呢?它的个性要符合出版社的目标。出版社的企业文化不仅要与其他行业不同,而且,不同的出版社的企业文化也应有所不同。出版社的企业文化要与自己的战略相一致。

某出版社是新进入者,假设它是采取成本领先战略,那么它就要在企业中树立节约的旗帜,让每一个职工认识到降低成本的重要性。只有降低成本,才能够做到以低价换市场。

假如,出版社采取的是创新制胜的战略,那么就要采用重视研发、选题、材料,鼓励职工的创新意识,像21世纪出版社,他们就比较强调创新意识,他们在生产出独特的玩具书后,又大力倡导“大幻想儿童文学”,这都与他们的战略分不开,他们在出版社中创造这样的文化氛围,能把社内职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这几年,中国的彩电业在国内似乎覆盖了全部的市场,几家彩电企业之间的价格战打了一轮又一轮。然而,洋彩电并没有退出市场,他们采用的恰恰是创新制胜的战略。今年,洋彩电在国内市场份额占有率已从过去的10%左右,迅速扩张到30%以上,利润占到50%。其中东芝彩电的销售量达到35%。在东芝普通型彩电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势头下,他们下大力量研制的新型“背投”的增长速度竟高达50%。这是因为洋彩电重视研发。东芝公司2000年的总销售额达到60000亿日元,用于研究开发的资金高达4000亿日元,占整体销售额的5.8%。

出版社中企业文化的个性是出版社成功的标志之一,当然,这种个性必须建立在符合市场发展、市场需要的前提下,否则,一味强调个性,不顾外部环境的变化,终将受到市场的惩罚。

综上所述,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经济的竞争中,那些高瞻远瞩的企业老总们已经充分意识到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了。像海尔的掌舵人张瑞敏,不断地向职工“布道”,并开始着手建设适合自己企业的企业文化。对于出版社来说,建立新的企业文化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应当说,只有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独特的企业文化,出版社才会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立于不败之地。

标签:;  ;  ;  

出版社的企业文化及其影响_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