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学前教育的对策_教育论文

城市学前教育的对策_教育论文

城市幼儿入学准备教育的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幼儿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我国城市儿童入学准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们在进行幼小衔接研究时发现:儿童的入学适应障碍或困难主要是由于其在入学时学习适应准备(包括读写、数学学习适应准备)和社会性适应准备不足造成的。城市儿童突出的表现出其入学准备诸多方面发展的不平衡。

(一)入学学习适应准备和社会性适应准备均包括知识和能力两方面的准备。城市儿童的有关知识准备水平高于能力准备水平。

(二)城市儿童的学习适应能力、社会性适应能力诸方面发展不平衡:

如读写能力,说的能力优于听的能力;在说的能力中自由说、想象说优于看图说、定向说。书写的能力则最差(甚至低于农村儿童)。

再如,在社会性适应能力诸方面:城市儿童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较强,而自我控制水平较低,这使得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同时,还表现出较高频率的违规行为;独立意识较强,但自理能力较差;对入学抱有积极的情感、态度,但同时又存在着诸多的错误认识,等等。

(三)城市儿童在入学准备上表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性。有关测查数据表明,城市儿童中个体最好分数与最差分数之差远远大于农村儿童。

研究证实,儿童的入学年龄,家庭的文化背景,特别是母亲的文化水平及学前教育机构的类型对儿童的入学准备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上述城市儿童入学准备诸方面发展的不平衡与这三者关系甚密:

城市儿童的入学年龄较小,一般为6—6.5岁。由于年龄较小,使儿童的那些与生理成熟密切相关的入学适应能力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如由于手部小肌肉的不发达,手眼协调能力、精细动作水平较低,造成儿童书写能力水平较低;由于自我控制水平较低,造成儿童执行规则的能力较差;由于抽象思维水平较低,造成数学学习能力水平较低等。

从整体看,城市儿童家长。特别是母亲的文化水平较高,对子女的教育投入,特别是智力投入较大,对子女的期望较高,但对子女的独立自理要求较低。

城市儿童家长之间相比,他们的经济、文化教育水平、职业及社会地位差异较大,层次较多,使得城市儿童的父母具有千差万别的教育观及教育方法。城市儿童一般都受过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正规幼儿园教育,相当一部分儿童受过一两项甚至更多的专长教育,并且接受了大量的来自多种传播媒体方面的教育信息。

城市儿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使得他们具有较丰富的知识,但问题是,这些教育并没有充分地为他们的入学准备提供直接的帮助。

入学年龄较小、家长对子女各方面发展的要求不一致、家教误区多及当前幼儿园教育对儿童入学准备教育不够,是造成我国城市儿童入学准备不足,而且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城市幼儿园进行儿童入学准备教育应重点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二、幼儿园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对策及方法

(一)针对儿童入学年龄偏小这一问题,可采取“分散难点、以优补劣”的对策

“分散难点”是指将那些由于儿童年龄小而造成的入学准备教育上的难点采取分段要求、分层推进、进而分散解决的方法。至于先解决什么难点,则取决于儿童年龄特点的优势所在,争取以年龄上的优势弥补其不足之处。如儿童书写准备涉及诸多难点:对图形的精细观蜜(即字形的辨别)、空间方位知觉(即笔划在四线格、田字格上的正确位整)、对笔的控制(如握笔姿势、书写姿势、落笔、起笔等)。要同时解决这些书写难点,我们第一轮实验没有成功。在第二轮实验中,我们集中力量培养、发展儿童的精细观察能力和与书写有关的空间方位知识和能力,因为此时正是儿童观察能力及空间方位知觉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而对儿童对笔的控制不作刻意要求,因为此时儿童的该种能力发展水平较低。这样,当儿童入学后,他只需要重点注意对笔的控制(而此时儿童的该种能力已开始较快的发展)即可。结果实验儿童在入学后很快获得了较理想的书写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地分析那些由于年龄而形成的教育难点:哪些应该先解决,哪些应该后解决;哪些可以在幼儿园阶段解决,哪些只需在幼儿园做好必要的准备,到小学解决则效果更好。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入学准备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益。

(二)树立“幼小衔接”教育意识,加强幼儿园教育对儿童入学准备的指向性

1.在现有的幼儿园教育目标体系中补充、完善有关儿童入学准备教育的内容。

在许多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中,有关入学准备教育的内容仅笼统概括为一句话:为入小学做准备,至于入学准备教育的具体内容却不得而知。由于目标的模糊、抽象,造成了实际衔接教育的错位或不到位。

幼儿园的入学准备教育目标应该是什么呢?经实验研究,我们认为应包括儿童的入学学习适应准备和社会性适应准备(见注)。

入学学习适应准备具体分为读写准备和数学学习准备。读写准备包含听、说、书写和阅读准备等几大方面的内容,而每一方面又包含了许多更为具体的要求和内容;数学学习准备则包含了数学知识和数学学习能力准备两大方面,其中每一方面都有许多更具体的目标及其因容。

入学社会性适应准备教育目标涵盖了五大方面的内容:儿童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教育、任务意识和执行任务能力的教育、人际交往能力的教育、独立自理能力教育及入学意识的教育。

各幼儿园应该在全面、准确了解儿童入学准备教育目标及其内容的基础上,将它们补充或渗透于本园现有教育目标体系中,使入学准备教育目标成为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

幼儿园在建构本园入学准备教育目标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入学年龄及其它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目标要求。

2.调整、完善幼儿园现有的教育、教学内容。

(1)充分利用、挖掘本园现有教育教学内容中有利于儿童入学准备的教育因素,借助现有的教育教学内容帮助儿童作好入学准备。如,我们可以通过常规教育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可以借助儿童对数学学习材料的操作来帮助儿童在获得大量感情经验基础上,形成和发展其抽象、概括、分类、推理等有关数学学习的思维能力。

(2)补充现有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中所缺乏的有关入学准备教育的内容。如有关书写准备、阅读准备及社会性适应准备教育的大部分内容是大多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所缺乏的,应给予补充。

3.针对本园儿童入学准备上的重点、难点问题,设计和组织专门的教育活动。

专门性入学准备教育活动(又称专题性活动)是入学准备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形式。这类活动的特点是目标明确,内容针对性强,教育过程有组织,教育力度大,也较适合向儿童提出新任务、新规则、新要求和新方法。

4.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环节中,班级常规管理中渗透有关入学准备教育的内容。

如在制定教育计划、实施过程及评估等教育工作的环节中,都应充分、科学、合理地渗透有关入学准备教育内容。

5.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幼儿园与小学双方的沟通。

有效的方法有:建立挂钩园、校双方教师联系会议制和定期接触制,即小学教师定期参与幼儿园大班活动,幼儿园大班教师定期听一年级上学期的课等。

(三)加强家长工作的针对性。

家长的理解、支持、配合是幼儿园成功地进行入学准备教育的重要条件。实践证明,面对差异大、层次多的城市家长,开展分类型家长工作是极为成功的对策。主要方法是:根据家长间育儿观、教育观及文化背景的差异,把他们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类型为他们提供有关的讲座、咨询、会议等。这样增强了针对性,也有助于家长与家长间,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相互沟通。

注:有关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可参见《幼儿读写准备教育》《幼儿数学学习准备教育》及《幼儿社会性适应入学准备教育》。

标签:;  ;  ;  ;  

城市学前教育的对策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