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中医药现代研究进展论文_闫敏凤1,刘喆2(通讯作者),姜萍2

痛风中医药现代研究进展论文_闫敏凤1,刘喆2(通讯作者),姜萍2

1.山东中医药大学研究生 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济南 250014

摘要:痛风具有复发率、遗传率高的特点并且西药治疗副作用大、易反复发作,所以寻求中医药的治疗显的尤为重要。中医药为治疗痛风提供新思路,在临床实践中中医药的运用有利于西药的撤退,进一步延长其发病周期,故对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源。

关键词:痛风;中医药;研究进展

痛风是单钠尿酸盐沉积于骨关节、肾脏和皮下等部位,引发的急、慢性炎症和组织损伤,与嘌呤代谢紊乱产生及(或)尿酸排泄过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于代谢性风湿病的范畴。痛风可并发肾脏病变,严重者可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损害,常伴发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硬化及冠心病[1,2].现将近年来中医药对痛风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一、痛风的病因病机认识

依据痛风的症状及体征,属于祖国医学“痹证”、“历节病”、“痛风”范畴。现代中医医家对痛风病因病机的认识各抒己见。国医大师朱良春[3]创立了“浊瘀痹”新病名以及“泄浊化瘀、调益脾肾”的治疗法则,认为痰湿浊瘀阻滞经脉致骨节疼痛变形,或郁而化热伤及脾肾之脏。施仁潮[4]认为痛风的病机为“热血得寒,瘀浊凝涩”。王海东等[5]认为痛风以脾肾亏虚为本,以热毒与血瘀、痰湿等浊邪为标,肾虚热毒尤为根本。路志正痛风有“源之中焦,流阻下焦,病于下肢”“起于脾胃,终于肝肾”的病理特点,基本病因病机是饮食肥甘,脾运失健,湿热壅滞,凝湿关节。

二、临床研究

1、分型及分期治疗

1.1颜红红将痛风分为4型,即湿热蕴结型治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方用三妙丸加味(苍术、黄柏、当归、防己、川牛膝、萆薢、龟板,土茯苓、泽泻、苦参);瘀血阻滞型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归尾、川芎、,威灵仙、土茯苓、萆薢、虎杖、甘草);肝肾亏虚型治以祛风湿、补肝肾、活血通络。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当归,白芍、杜仲、党参、川牛膝,穿山甲,)

1.2二期说

即急性期和慢性期 朱良春创立“痛风方”土茯苓 60g,全当归、萆解、汉防己、桃仁、炙僵蚕各 10g,玉米须 20g,甘草 5g,其治疗在于配用地鳖虫、地龙等虫类药物,提出“痛风日久,绝非一般祛风除湿、散寒通络等草木之品奏效,必须借助血肉有情之虫药,取其搜剔钻透,通闭解结之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宋绍亮等认为急性期治以清热解毒、凉血通络,方选五味消毒饮加黄柏、薏苡仁、土茯苓、牡丹皮、赤芍、川牛膝、生甘草、大黄。慢性期治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方选桃红四物汤加减,常用桃仁、红花、生地黄、赤芍、当归、夏枯草、穿山甲、皂角刺、王不留行、蜂房、漏芦。路志正治疗痛风,急性期治以清热利湿,疏风通络,消肿止痛。方用黄柏、生薏苡仁、丹参、虎杖、青风藤、、益母草、防己、川牛膝、秦艽、威灵仙等。慢性期治以健脾益气,补肾通络,疏风定痛,扶正驱邪,标本同治。方用黄芪、丹参、防己、青风藤、鸡血藤、赤芍、桂枝、炒白术、泽泻、络石藤等。

1.3三期说

即急性期、间歇期和慢性期 冯兴华认为:急性期,治宜清热利湿、解毒祛瘀,多用苍术、牛膝、黄柏、薏苡仁等,方选当归拈痛汤合四妙丸加减;间歇期,治宜益气健脾化湿通利,多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方选四君子汤加减;慢性期,治宜健脾益肾、化浊排毒,多用地黄、山药、桂枝、附子、牡丹皮、泽泻、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方选四君子汤合肾气丸加减。孙素平认为急性期应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方用五味消毒饮和四妙散;慢性期以清利湿热为主,萆薢分清饮加减为主;间歇期当予健脾化湿,通腑泻浊,补益肝肾为主,四君子汤加减为主。

三、1、经方的临床应用

陈强和周开锋以清热通络,健脾除湿为原则,临床观察白虎桂枝汤合四妙丸加味治疗痛风的疗效,湿热蕴结型,加秦艽、木防己、银花藤;瘀热阻滞型,加桃仁、红花、赤芍;痰浊阻滞型,加胆南星、半夏;肝肾阴虚型,加山药、山茱萸、熟地、桑寄生,汪德芬等对33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在秋水仙碱治疗基础上加服四妙勇安汤加味(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生地、山药、炒薏苡仁、川牛膝、川芎等)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60.6%,与单用秋水仙碱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孛意义(P<0.05);在治疗前后血尿酸、血沉水平下降,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单味药研究

于鹤轩有报道山慈姑因含有秋水仙碱成分,能有效地缓解痛风的发作。林伟青研究白艾提取液对高尿酸血症大鼠可降低血尿酸,表明白艾可显著降低大鼠血尿酸水平。夏隆江等研究田基黄的抗痛风作用,提示田基黄对次嘌呤所致小鼠高尿酸血症有降低血尿酸的作用。

3、成方研究

张娜等以清热利湿、通络为原则,运用自制茵连痛风颗粒(茵陈蒿、连钱草、伸筋草各10g)治间歇期痛风性关节炎49例,能够降低血尿酸、减少复发率且降低Scr水平,有一定保护肾脏的作用。

四、外治法的临床应用

宋彩霞等中药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8例,治疗组予自拟中药三黄散(大黄 30g,黄连 30 g,黄柏 30 g,栀子 30 g)外敷治疗,对照组用口服新廣片治疗,治疗组为 87.58%,对照组为70.97%。

五、展望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痛风的发病率在我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固然西医治疗有一定的疗效,但其易复发。中医药治疗痛风因其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此外,我国的中草药资源丰富、利用方便,所以我们可以从中草药中探索开发出更高效、低毒治疗痛风的新药。因其中药、中医方剂多靶向、多通路的调节作用,可以更好的控制病情、延缓疾病的发展。另外,痛风因具有遗传性,直系亲属的痛风患病率可达60%所以寻找痛风发病的早期基因改变,对痛风及糖尿病及心血管等并发症的诊断、预测、治疗及预后的评估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RichetteP,BardinT. Gout[J]. Lancet,2010,375(9711):318-328.

[2]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原发性痛风诊断和治疗指南[J]. 中华风湿病学杂2011,15(6):410-413.

[3]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原发性痛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16,55(11):892-899.

[4]沈双成.施仁潮教授应用丹溪痛风方内服配合外洗治疗痛风经验[J]. 中医药学报,2015,43(1):100 - 101

[5]王海东,金芳梅.从热浊虚论痛风性关节炎病因病机[J]. 亚太传统医药,2012,8(3):171-172.

注:基金项目:山东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2015-089)

论文作者:闫敏凤1,刘喆2(通讯作者),姜萍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4

标签:;  ;  ;  ;  ;  ;  ;  ;  

痛风中医药现代研究进展论文_闫敏凤1,刘喆2(通讯作者),姜萍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