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作文的"真情流露"论文_雷黎凌

浅谈学生作文的"真情流露"论文_雷黎凌

(四川省通江县中学 四川 巴中 6367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6)05-0049-0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和难点。常言道:作文作文,作得脑壳疼,不作又不行,真是急死人。这反映出学生根本没有写作的兴趣,又谈何容易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呢?那如何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之乐写,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创设良好的情境,找准契机,使学生的写作激情如喷泉?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语文教师应让作文走进学生的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如果将作文局限于课堂,无疑是片面的。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就应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开阔学生视野,让他们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让他们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亲身体验的事情,以此激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那么学生就不难写出真实感人的作文。其实,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很丰富的,他们身边每时每刻都会发生不同的事情,因此,我们必须教会学生如何从生活中选材,如何通过活动参与把每天这些看到的、听到的记录下来,为以后写作积累写作素材。通过这些朴实的语言,但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学生流露出来的真实与感受。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语文教师应调动学生写作热情

作文是学生在听、说、读的基础上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作者时刻反思自身教学生涯,感触颇深的莫过于作文。由于学生独特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思维,他们没有广阔的视野,尤其是那些家境贫寒的学生,几乎没有课外读物,在作文中打不开思路;有很多学生不能自觉积累素材,自觉写日记、笔记、摘记的学生廖廖无已,在进行作文时,心中有话,但下笔又无言。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经常是东拼西凑,题材完全脱离实际,空洞,乏味,渐渐地对写作也失去了兴趣。有鉴于此,在作文教学中,作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调动学生读的兴趣 《语文新课标》指出: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00万字,光读课本中的课文是不够的。尤其是那些偏远地区的学生受经济条件,家长教育意识等各方面的影响,学生的阅读量很少,知识面也就很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鉴于此,作者成立读书阅览室,要求学生将自身的一些课外读物放到其中,并不断充实读物的数量和质量,由此一来,学生之间通过互相阅读,他们的阅读量大大的增加了。作者时常定期举办一些读书心得体会,要求每位学生定期谈谈自身阅读以后的所想和所感。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他们阅读兴趣极大提升,也逐步养成了积累,摘记的好习惯,由此一来,进一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2、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是"知"的基础,没有"乐"也就谈不上"知"。要让学生"乐写",教师得施以"乐教",用自己的激情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唤醒学生的写作灵感,要让每个学生有不写不快。假以时日。我相信,平时多唤醒学生的灵感,只要善于抓住灵感,一篇感人肺腑的作文就出来了。

3、作文题目要贴近生活原则 "生活"指学生所经历、了解的个人、班级、学校、家庭以及国家、社会等各方面的生活内容,既包括学生亲自经历的、亲眼所见的、亲身所接触的等直接的生活内容,也包括学生从其他信息传媒中获得的间接的生活内容,还包括学生脑子想像中的广阔世界,学生有了切合文题的"写作素材"后,老师在指导时要紧扣真实原则。"述说实事,体验真情",也是符合新课标"说真话,表真情"的要求的,只有贴近生活命题,才能引起习作人的情感共鸣,真情自然就流露出来了。 

三、作文要张扬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但同时却是令师生头疼的问题。"老师怕教作文,怕批改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长期以来,在作文训练中,个别教师还按固有的模式去要求学生,以免学生脱离生活实际,陷入仿写的误区,导致学生的思路被阻塞,智慧的火花被浇灭,想象的翅膀被折断,作文几乎是千篇一律,因而导致大多数小学生在作文时缺乏真情实感、缺乏个性张扬,这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说过:"一个带有积极情感学习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常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渲染一个强烈的情绪体验场,让学生在情感的作用下,产生情感体验,激发写作热情。

言而总之: 作文就是写生活,既然生活是真实的,作文也应该是真实生活的再现与真情实感的流露。因此,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切合时宜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促使学生置身于特定氛围中,使学生燃起写作的不灭火花,那时一篇篇充满着创新、充满着活力的美文便应运而生。

论文作者:雷黎凌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7

标签:;  ;  ;  ;  ;  ;  ;  ;  

浅谈学生作文的"真情流露"论文_雷黎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