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论文_罗娇娜

广西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心电图室)530409

【摘要】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用在本院接受接受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进行分析,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分组,即观察组(n=25,动态心电图)与对照组(n=25,常规心电图检测)。对比两组的病症特异性诊断准确率情况、ST段的位移值指标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病症特异性诊断准确率96.00%大于对照组的76.00%(P<0.05);观察组的ST下移大于对照组,ST下移维持时长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运用于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可显著提升诊断的精准率,此法值得在各大基础医院中考虑使用。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常规心电图检测;诊断价值

前言

给予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以及心脏超声等多种方式实施检测护后,其结果呈现为伴随有心肌缺血现象,医学者将此现象称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1]。但这种疾病从发现至如今仍未发现有任一临床症状[2]。现阶段,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病发率逐年呈直线上升变得趋势,加之此病在病发初期未呈现出显著的症状,故而常使人无法迅速发觉[3]。患者一旦不能及时进行诊治,不但会错失理想的治疗时间,并且还有很大的几率诱发病情更为恶劣的疾病,如心绞痛疾病,进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干扰[4]。鉴于此,本文通过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得出如下结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用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进行分析,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分组,即观察组(n=25,动态心电图)与对照组(n=25,常规心电图检测)。在观察组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30至70岁,平均年龄为50.26±2.36岁。在对照组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31至69岁,平均年龄为50.41±2.23岁。经对比两组的年龄、性别等资料指标,可知其差异值较小,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心电图检测,而观察组则实施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方法如下:

常规心电图:检测前,叮嘱患者进行平静休息,时间大约为15分钟,检测时,使患者的体位摆放成平卧位便于检测,使用十二导同步心电图机对患者进行检测,同时将心电图中的各项检测功能的数值设置好,如增益的数值定为10 mm/mV,走纸速度数值定在25 mm/s,此外,在给予患者实施心电图检测的同时,还对其实施冠脉造影检查,并且在检查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要详细记录患者24 小时具体的活动情况,以此掌握患者是否产生有不适症状。

动态心电图:给予患者采用型号为New Century3000的动态心电图监测仪实施检测,使患者的体位摆放成平卧位便于检测,同时采用动态24h的心电图监测给予患者实施导联,其连接通道主要包括有CMl、CM5、CMF3等。使用心电图实施监测的过程中,患者还可实施正常的生活行为。监测结束之后,即可在计算机分析系统中输入具体的心电图信息,并对其实施详细解析,最后再由两名临床经验较为丰富的医生明确诊断结果。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病症特异性诊断准确率、ST段的位移值指标作为本研究的观察指标进行分析。

1.3.1 ST段诊断标准[5]

常规心电图的:在仪器中,相较导联中的R段波长,若T段波长比其短1/10,那么ST段对应的水平则会由上至下进行移动,且大于等于0.05mV。

动态心电图检查仪器:在仪器中,若时间点定在0.08 s,ST段水平与J点相对应时,其会表现出水平型,又或者是斜型,且大于等于1.0 mV;而ST段如果出现压低,则能够保持的时间大于等于1min。

1.4统计学分析

根据将本次研究所得的研究数据结果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其进行分析处理,采用()表示计量资料,运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则用2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症特异性诊断准确率

见表1,可知观察组的病症特异性诊断准确率96.00%为,对照组的病症特异性诊断准确率为76.00%,其对应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冠心病患者于临床中治疗中未出现任一显著症状,但使用相关仪器实施检查后,可探查到明显的心率变异性现象,医学上将这一情况称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针对于此病的医治,患者如果无法得有及时有效的诊治,将会使病情进一步恶化,并且增大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病症的发生概率,难治系数非常高,会对患者的机体造成严重损伤[6]。而致使此病无明显症状的主要因素可能与患者敏感指数低、心肌缺血时长短以及传感通路受阻等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鉴于此,本研究选取心电图对此病患者实施监测,从而对其效果进行观察。

在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中,心电图具有非常良好的诊断作用,此检测方式的使用原理为通过心电扫描仪,借助数据图形,全面将患者的心脏起搏点以及心房射血等指标变化展现出来,同时再凭借兴奋作用,使得生物电出现相应的转化[17]。使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冠心病心肌缺血,恰好能够补充常规心电图具有的不足之处,通过借助Holter技术,可实时监测患者的平常的活动状态,并将具体信息记录下来,并以此能够对患者24小时之内的心电变化现象进行观察,且不会造成任何损害,可及时探查到患者发生病变情况[8]。另外,在本研究中,观察组的病症特异性诊断准确率96.00%大于对照组的76.00%(P<0.05);观察组的ST下移大于对照组,ST下移维持时长小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准确指数高,此法值得在各大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夏国宏,郑争达,杨海燕.动态心电图检查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02):354-356.

[2]钱坤,何嫣,季敏晔,等.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04):668-671.

[3]唐娟.动态与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差异[J].医疗卫生装备,2017,38(06):109-111.

[4]都雯,赵桂香.缺血修饰白蛋白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联合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装备,2017,14(09):85-88.

[5]王士芳.平板运动试验和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性冠心病的诊断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2):1346-1348.

[6]董小波,王颖,于秀艳,等.动态心电图和CT首过心肌灌注成像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07):110-113.

[7]刘建花,亓俊杰.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联合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09):61-63.

[8]陈芳,陈兰.参麦注射液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冠心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电图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01):85-87.

论文作者:罗娇娜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7

标签:;  ;  ;  ;  ;  ;  ;  ;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论文_罗娇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