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心胸外科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裘嘉琳

天津市天津医院 天津市 300211

摘要:目的:将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心胸外科患者中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心胸外科收治患者共计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附加优质化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焦虑、抑郁情况及对护理措施满意度分别进行比较。结果:经如上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明显减轻,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以上数据两组比较均存在一定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化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因疾病带来的焦虑与抑郁,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患者减轻因疾病带来的不适,值得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心胸外科;临床效果

归属于心胸外科的疾病,临床主要依靠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包相关疾病均为心胸外科常见病[1]。受此科室疾病特性及治疗措施特点的影响,心胸外科患者往往精神压力巨大,常因手术带来紧张情绪,严重时导致重度焦虑与抑郁[2、3]。故受此类疾病困扰患者不仅需要合理科学的手术治疗措施,整个疗程中有效适度的身心护理同样对于患者疾病恢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4、5]。优质化护理为近年来新兴的护理措施,相对于常规护理更加人性化。本研究选取近年本科室符合纳入标准患者共计60例作为研究资料,分别采取不同护理手法,并对其在护理效果进行讨论分[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心胸外科收治患者共计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附加优质化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41~76岁,平均(55.68±4.91)岁。对照组患者男性13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39~78岁,平均(54.77±4.57)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等相关基础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故可进行分析比较。

1.2临床纳入标准[6]

纳入患者其临床表现与相关检查结果均符合心胸外科患者临床诊断标准,且均以排除肝肾功能病症以及精神病症。患者能够主观认同并配合相关护理,签署同意书。

1.3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心胸外科相关疾病健康知识宣教、临床手术配合指导等。优质化护理在此基础上首先在入院时即对患者各方面情况进行相关理解,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注重患者心理护理,术前注重与患者沟通,减轻患者因疾病带来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结合患者疾病类型与自身身体状况,做好相关健康知识宣教,定期检测患者常规生命体征指标,确身体状态稳定;术后关注患者身体及心理上的变化,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做到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及时针对患者调节护理方案,注重心理疏导,避免患者因术后身体不适、漫长恢复期等原因造成心理负担与精神压力;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做好术后恢复指导。

1.4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焦虑(SAS)、抑郁(SDS)评分分别进行比较;以调查问卷形式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相关情况进行评估,总体满意度为满意与较满意之和。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系统软件对以上两组患者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用(x±s)表示,运用t检验;其中当P<0.05时则表明存在显著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焦虑、抑郁评分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措施后,焦虑、抑郁评分变化可见,经如上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如上指标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x±s,分)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心胸外科疾病为临床重点疾病,延误治疗时机或治疗措施不当,往往危及生命,此类临床主要依靠手术方式进行治疗[7-9]。基于以上原因,本科室患者往往精神压力极大,长期焦虑紧张,心理疏导与术后护理对于此类疾病患者尤为重要[10、11]。故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此病。优质护理相对于常规护理更加人性化、科学化,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12-13],对于疾病恢复,减轻患者病痛均具有重大意义,值得在多个领域疾病应用推广,具有广泛参考价值[14、15]。本临床实验中,在接受优质化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明显减轻,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将优质护理应用于心胸外科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疾病临床护理满意度,由此可见优质护理对心胸外科患者疾病康复具有重大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秀清,胡腾飞.对乳腺外科疾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 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4):94-95.

[2]孙宝利.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心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8):211-212.

[3]鲍秦琴.早期护理干预对胸心外科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4,35(35):72-74.

[4]刘建华,袁晓,刀永祥.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胸外科临床护理中的运用[J].中国社区医药,2014,30(26):118-119.

[5]苟静,文红英,张小燕,等.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对策在心胸外科中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11):1591-1592.

[6]卢红.对心胸外科监护病房护理人员常见心理问题的浅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2):208.

[7]李智英,成守珍,吕林华,等.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优质护理评价及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0):1168-1171.

[8] 张海燕,朱希燕,张荣泽,等.护理干预对心胸外科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06:1489-1490.

[9] 赵秀英,张瑞娇.探究护理干预在心胸外科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46:238-241.

[10] 张新叶.完善护理干预对心胸外科术后肺部感染及肺不张的影响[J/OL].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6(02):166-168.

[11] 林慧慧.个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心胸外科患者对其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11):3084.

[12]陈莉.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胸外科临床护理中的运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4):235.

[13]张菊华.73例心胸外科患者镇痛药的应用及护理管理分析[J].中国药业,2013,22(9):74.

[14] 郑月星,卜秋丽,莫娇嫡等.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心胸外科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0):4637 -4638.

[15] 曾瑞兰.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胸外科中的效果评价[J].广州医药,2015,46(6):100-102.

论文作者:裘嘉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1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心胸外科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裘嘉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