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伟大贡献_邓小平理论论文

毛泽东对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伟大贡献_邓小平理论论文

毛泽东对于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巨大贡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路线论文,实事求是论文,贡献论文,毛泽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476(2004)03-0001-05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条思想路线,核心是实事求是,所以简称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最初是由毛泽东提出来的。毛泽东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毛泽东对于党的建设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实事求是”本是中国的一个成语,源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河间献王传》,书中说西汉景帝第三子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朝学者颜师古注“实事求是”4字,谓“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务得事实”是指刘德搜集和研究古籍,务必对历史材料考证翔实;“每求真是”是指刘德力求得到真本(正本),弄清历史事件的真相。可见,“实事求是”本来是指一种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和方法。

对“实事求是”作出全新的马克思主义解释,并首先用来概括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是毛泽东。毛泽东在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过程中,在反对当时严重的“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中,深刻认识到,人们的思想理论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指导革命斗争更须如此,所以他强调必须做到实事求是。何谓实事求是?毛泽东在1941年《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明确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1](P801)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理论和作出正确的决策,才能指导革命斗争取得胜利。经毛泽东如此改造发展之后,“实事求是”便成为一个带有思想路线意义的科学概念。

毛泽东提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头脑中经历了一个相当长期的酝酿过程。其实,毛泽东早就萌生了关于实事求是的思想。毛泽东自从接受马克思主义并投身革命起,就高度重视革命理论与革命运动的结合统一,致力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后来,在同党内教条主义和“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中,在实际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过程中,毛泽东越来越感到坚持实事求是的必要性。1930年,毛泽东针对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倾向,明确提出了反对主观主义的主张和反对本本主义的口号,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毛泽东指出,马克思的“本本”是需要学习的,但是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坚决纠正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1937年,毛泽东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这两篇哲学著作,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对教条主义进行了理论清算。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共产党员必须是“实事求是”的模范。他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只有远见卓识,才能不失前进的方向。”[2](P522)这时虽然还没有对实事求是概念作出解释,但他所说的实事求是显然已经带有思想方法和思想路线的意义了。到了1941年,写作《改造我们的学习》时,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已相当成熟,明确要求全党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毛泽东1942年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字,就特别写下“实事求是”4个大字。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一条科学的思想路线。它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的下述基本观点:

首先,“实事求是”根源于唯物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指出,世界是不依赖于意识、精神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因此,人们在认识世界上的具体事物时,就必须如实地了解事物的实际情况,把握其客观规律,绝不能只凭主观想象,只凭一时的热情,只凭死的书本,去臆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恩格斯指出:“人们决心在理解现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时按照它本身在每一个不以先入为主的唯心主义怪想来对待它的人面前所呈现的那样来理解;他们决心毫不怜惜地抛弃一切同事实(从事实本身的联系而不是幻想的联系来把握的事实)不相符合的唯心主义怪想。除此以外,唯物主义并没有别的意义。”[3](P242)可见,按照唯物论的基本观点,人们在认识和把握世界上的每个具体事物时,必须务得事实,力求真“是”。

其次,“实事求是”根源于辩证法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指出,物质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各自孤立的;物质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地运动、变化、发展的,而不是静止不变的,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有着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因此,人们在认识具体事物时,就必须注意认识事物的内部、外部联系,和运动、变化、发展状况,把握其固有的规律性,从而使自己的思想理论动态地如实反映事物的全体、本质和趋势、过程。

再次,“实事求是”根源于反映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指出,认识是主体在实践活动中对于客体的能动反映。这一反映过程,随着人们实践活动的发展而发展,越来越丰富和深化。认识辩证运动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实现这种统一,就必须在任何时候都自觉地做到尊重实践,实事求是。一定要防止犯脱离具体实践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

总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体现了唯物论、辩证法、反映论的有机统一。它是应用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转变为方法论,并加以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所以邓小平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4个大字。”[4](P278)

坚持和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实际工作中,必须遵循如下基本要求:

第一,要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要正确地把握具体事物,就必须从客观事物的真实情况出发,要对具体事物作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这样才能真实地、全面地了解事物的具体情况,形成正确的认识。无产阶级政党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形成正确的思想理论,制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如果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从主观愿望出发或者什么本本、原则出发,那就会在头脑中产生形成不符合实际的思想理论,由此就会导致方针政策的错误和实践活动的失败。毛泽东曾指出:各级党委,不许不作调查研究。绝对禁止党委少数人不作调查,不同群众商量,关在屋子里,作出害死人的主观主义的所谓政策[3]。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4](P143)

第二,要理论联系实际。这是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实事求是”既是针对具体事物而言的,又强调要透过现象认清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所以,我们在认识具体事物时,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就既应从具体事物的实际情况出发,又应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认识活动和思维活动,为此,就应当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般原理,指导对于具体事物的认识和研究。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2](P534)

第三,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也是把认识转化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的惟一途径。所以,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自觉地通过实践去认识具体事物,去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无产阶级政党只有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注意在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中检验已有的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是否正确、是否全面,抛弃过时的、错误的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并总结新鲜的实践经验,使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总是保持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先进性,指导实际工作顺利进行,指导党的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对于党的建设,对于党的全部工作,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应当肯定,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乃是党的生命线。中国共产党的不断发展壮大,从根本上说,就是依靠能够自觉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从理论上说,把实事求是确定为党的思想路线,是十分必要的。一个政党,只有确保思想理论正确,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确定合乎历史潮流和民心民意的奋斗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发挥出有利于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从而这个党才能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只有确保思想理论始终符合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实际情况、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取得骄人的业绩,从而显露出蓬勃生机。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表明,实事求是确实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我们党在建立80多年来,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今天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执政党,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同志之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到底,就是靠这个”[4](P126)。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实事求是。邓小平说:“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4](P143)邓小平之所以能够正确地指导中国的改革开放,指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也是靠的实事求是。以江泽民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之所以能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一步取得巨大成就,同样也是靠的实事求是。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的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的实际。我们党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战胜挫折,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就在于重新恢复和坚持贯彻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6]

毛泽东的历史,是同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的历史。可以说,毛泽东在党内领导地位的确立,就是同他首先提出并自觉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密切联系的。毛泽东正是由于提出并长期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所以才能创立一系列正确的理论,作出大量的切实可行的决策。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革命才能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比如,在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问题上,毛泽东是坚持实事求是的。20世纪初,列宁领导的俄国革命,走的是以城市为中心,通过中心城市的武装起义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的一些教条主义者,打着马列主义和共产国际的旗号,照搬俄国的经验,也把工作中心放在大城市,结果使中国革命遭受到很大损失。毛泽东严厉批评这种错误。毛泽东指出,俄国的这条经验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中国有中国特殊的国情,跟俄国大不相同。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中国革命只能走首先在农村建立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正是沿着这条道路,中国革命才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如果没有实事求是的思想,能提出和解决这样的问题吗?能把中国革命搞成功吗”[4](P127)?

又如,在对于抗日战争的指导上,毛泽东也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引导全党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理论,运用唯物辩证法,全面分析敌情我情。毛泽东指出,速胜论和亡国论都是不对的。他写出《论持久战》,阐明了持久战战略。正是坚持这一战略,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再如,在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上,毛泽东仍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理论,以及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理论、方针、政策。这些正确的理论、方针和政策,行之有效,使中国面貌得到极大改观,使社会主义中国顺利诞生和成长起来。

然而,毛泽东到了晚年,逐渐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淡忘了,逐渐疏远了鲜活的社会实践,滋长了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思想。毛泽东错误地判断了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错误地估计了中国社会阶级斗争的形势,错误地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错误地发动了一场又一场政治运动。这使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越来越表现出不如实、不求“是”的“左”的倾向。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到许多严重挫折。后来林彪和王张江姚“四人帮”的有机可乘、倒行逆施,实是肇始于此。中国面临着党变质国变色的危险。在“文化大革命”10年浩劫结束后,是邓小平力挽狂澜,重新恢复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挽救了党和国家,推进了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实事求是。邓小平既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初步形成起了重大作用,更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进一步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邓小平跟随毛泽东,坚持实事求是这条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走出了中国式的革命道路,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文化大革命”中,邓小平受到冲击,被打成“走资派”,撤销一切职务。“文化大革命”10年浩劫结束后,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面对着当时全国经济工作的半瘫痪状态和中央主要领导人两个“凡是”的宣传,他首先考虑的,就是要拨乱反正,要恢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邓小平严厉批评两个“凡是”,指出两个“凡是”是违背毛泽东思想的,“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4](P126)。邓小平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主张恢复实践标准的权威,因为他明白坚持实践标准与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相一致的。1978年12月,具有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了实践是检验真理惟一标准的大讨论,在全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邓小平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在指导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不仅始终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而且还进一步强调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针对当时两个“凡是”束缚人们头脑,全党全国一片沉闷的情况,邓小平强调要用“解放思想”补充“实事求是”,这是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什么是解放思想?邓小平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4](P279)邓小平不仅深刻地说明了解放思想的内涵,而且还辩证地阐明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相互关系。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7](P382)这段论述表明,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在人们的思想受到严重束缚的情况下,不解放思想就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要实事求是就必须解放思想。邓小平说:“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4](P141)另一方面,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达到实事求是,正确地指导实践活动。邓小平说:“解放思想必须真正解决问题……真正仔细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切实地想办法使我们的步伐快—些,使生产力发展快一些,使国民收入增加快一些,把领导工作做得好一些。”[4](P279)

正是由于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所以,邓小平才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创立了崭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他对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对于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对于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对于收回港、澳和实现祖国统一的方式,等等,都提出了新的、合理的见解。他指导我们党正确地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指导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江泽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过程中,自觉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时又提出,我们的思想理论应当与时俱进。他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8](P12)如此把与时俱进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并列起来,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高度统一,这是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新拓展。

首先,把“与时俱进”和“解放思想”联系起来,这是对“解放思想”内涵的新拓展。“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认识过程中探索真理的客观要求。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必须解放思想,要求人们“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8](P13)。然而,在强调“解放思想”时需要明确的是,“解放思想”绝非是一劳永逸的一时之举,而应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无限发展、永无止境的过程。只要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共产党人和马克思主义者解放思想的任务和课题就永远不会完结,就应当不断地解放思想。所以,江泽民还强调要“与时俱进”,指出解放思想内在地包含着思想理论要与时俱进的要求。

其次,把“与时俱进”和“实事求是”联系起来,也是对“实事求是”内涵的新拓展。“实事”即世界上实际存在的各种具体事物,不可能是凝固僵死、一成不变的,而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既然是不同的和变化的“实事”,必然会有各种不同性质的“联系”,事物、事实所具有的规律性以及这些规律的存在形态也会不大一样。由于“是”本身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因此,我们“求是”的方式、方法、途径、手段就必须随着“实事”和“是”的变化而变化,决没有万古不变、一劳永逸的“求是”之规则。共产党人只有具备了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才能有科学的态度、创新的勇气,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实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可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三者是有机统一的整体,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在于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内含着解放思想的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关键在于实现思想的与时俱进,只有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才能始终做到实事求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高度统一,就是要正确认识时代的特征,把握社会前进的脉搏,洞察历史发展的趋势,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能够始终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客观实际,按照实践的要求和客观规律做好各项具体工作。江泽民说:“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要不断深化,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也要不断进步。这是我们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推进一切事业发展的根本方法。”[9](P634)

江泽民突出强调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时代性,突出强调要与时俱进,这显然是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作出的新的概括和阐释,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更进一步发展完善。胡锦涛也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极其必要和重要的。胡锦涛指出:“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10]

综上所述,在我们党的发展史上,从毛泽东提出实事求是,到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再到江泽民、胡锦涛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表明党的思想路线也是与时俱进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毛泽东是起点。而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中,毛泽东提出的实事求是也是核心,是根本目的。可见,毛泽东对于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对于党的建设,功劳巨大。我们对此应当充分肯定,高度评价。

标签:;  ;  ;  ;  ;  ;  ;  ;  ;  

毛泽东对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伟大贡献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