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传统交通观念发展现代大运输系统_交通论文

打破传统交通观念发展现代大运输系统_交通论文

打破传统交通的观念发展现代大交通系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交通论文,观念论文,传统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高新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变化日新月异,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周期缩短加快的新时代,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信息化的大趋势中,仅仅具备方便的传统交通系统,没有畅达的信息流交通系统,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经济运行的需要,也不可能把社会经济推向发达的信息化阶段。所以,我国需要解放思想,打破传统交通的观念,从国情出发,吸取发达国家沿革的先建立发达的传统交通系统,再发展包括信息流交通的现代大交通系统的经验教训,确定我国交通系统最佳的发展模式和战略。

林擎国,1947年生,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计统系副教授,院长助理;叶文振,1955年生,美国社会学博士,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副教授,人口研究所副所长。

交通系统的发达程度对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国交通系统的发展长期严重滞后,是国家宏观经济体系的薄弱环节,被称为“瓶颈”。在发展我国交通系统的问题上,是沿袭传统交通的观念,还是树立现代大交通的观念,关系到我国交通系统发展模式和战略的制定,也影响我国社会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向更高一级的发展阶段──信息化跃进。

一、传统交通系统的发展模式和战略面临困境

虽然《辞海》一书定义的交通是“各种运输和邮电通信的总称。即人和物的转运输送,语言、文字、符号、图象等的传递播送”,①,但是,人们对交通或交通运输业的理论认识和发展实践,基本上局限于人流和物流的传统交通范畴。例如,同一本《辞海》定义的交通量是:“道路上交通负荷的指标,用一昼夜或一小时内通过某段道路的车辆和行人数表示”,对交通标志下的定义是:“为管理和指挥交通在道路设置的以符号或文字表示的标志牌”;《政治经济学辞典》把交通运输业解释为“使用各种工具设备,通过各种方式,使货物或旅客在区域之间实现位置移动的物质生产部门”②;《经济与管理大辞典》认为:交通工程是“研究公路(包括城市)交通建设和管理的一门应用科学。它以道路及其设施、车辆、人(包括行人、乘客和驾驶员)为对象,综合研究三者的相互关系”③;沈殿忠在其著作《第三产业史话》里,也是从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航空等五个主要交通部门在第一、二、三产业时代各自发生、发展的状况,论述作为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历史④。

在人流和物流的传统交通观念的指导下,世界各国发展交通系统的实践走过了一条漫长曲折的道路。从水运和公路运输开始,发展到包括铁路、管道和航空在内的立体交通系统,传统交通系统在最近几十年内取得了长足进步。“至少在50年代和60年代,世界范围内交通运输业的年平均增长率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也高于除工业部门之外其他部门的年平均增长率。”⑤迄今为止,发达国家的传统交通系统四通八达。以美国的人流交通为例,经过19世纪铁路大建设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州际高速公路系统的开发,以及由于火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和手段的发明、创造、生产并走进市场,美国交通方便堪称世界之首。在美国的高速公路上奔跑的私人小汽车达到1.5亿辆以上,在每个家庭拥有近2辆小汽车的同时,1991年平均每个美国人还乘坐飞机达2800公里以上,乘坐火车近40公里左右。从总体来看,美国的传统交通系统,特别是人流交通系统,属于私人交通系统,有的发达国家(例如日本)的传统交通系统属于混合型交通系统,尽管私人拥有小汽车的比率较高,国民还是更多地使用公共交通系统。虽然私人交通系统或混合交通系统解决了人流和物流的交通问题,促进工业化的实现,但是越来越多的交通工具,特别是小汽车“闯入人类的生活圈,产生了交通阻塞、车祸频繁、能源过耗、环境污染、城市噪音等问题”⑥而且,维持和发展高度发达的传统交通系统,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空间资源,生产数量众多的交通工具需要消耗大量的铁、铝等资源,报废的车辆机体又是难以处理的垃圾。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指出:解决传统交通公害已迫在眉睫,需要尽早找到解决的良计妙策,尽管可以设想不少好主意,例如生产电子汽车,目前唯一可行的办法还是尽可能地限制交通流量。可以说,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来的传统交通系统面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严重挑战的困境。

我国人流和物流的传统交通系统十分落后,严重制约社会的正常运转,需要大发展。传统交通系统的发展不仅需要解决运输工具和手段生产的问题,还要一揽子解决道路保障、停车空间、能源供应、环境保护、交通安全管理等等问题。我们人多地少、资源短缺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发展私人交通系统完全行不通,根本地解决交通问题的必然选择是发展公共交通系统。然而,传统交通系统毕竟是工业化的产物,即使是发展立体公共交通系统,也未必能够满足我国不断增长的人流和物流传统交通需要,又可以解决上述种种问题。而且,在高新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变化日新月异,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践的周期缩短加快的新时代,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信息化的大趋势中,仅仅具备方便的传统交通系统,没有畅达的信息流交通系统,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经济运行的需要,也不可能把社会经济推向发达的信息化阶段。所以,以传统交通的观念指导交通系统发展的模式和战略,不但不是必然的,而且不是最佳的,不可能彻底而有效地解决我国现代的交通问题。看来,我国需要解决思想,从国情出发,积极寻找另外的出路,即树立现代大交通的观念,吸取发达国家沿革的先建立发达的传统交通系统,再发展包括信息流交通的现代大交通系统的经验教训,确定我国交通系统最佳的发展模式和战略。

二、现代大交通系统的观念和实践

本世纪以来,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空间、海洋等6大高新技术领域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和发展,推动人类社会朝着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迈进,引起整个社会经济观念和结构的巨大变化,以令人不可思议的方式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其中影响最深的技术莫过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成像技术、数据存储和人工智能等四大信息技术及其创造的电子信息产业带来的社会经济信息化。一种新型的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体系由一个遍布全球而且日益扩大的“信息高速公路”,即信息流交通系统所组成,这一系统将电话机、电视机、录像机、传真机、光纤和电缆线路等传播媒介、计算机和通讯技术聚合到一起,是一个能够以交互方式传递信息数据、文字图象和声音的电子信息技术网络。电子信息技术网络把金融中心、生产企业、商品市场、学校、文化卫生机构、研究实验室、政府机关以及普通个人和家庭联为一体,借助多媒体机使这些机构彼此之间进行即时的、连续不断的信息资料和知识沟通,使信息流四通八达。一个流动的、互相分割的现代社会因此加强联系,息息相关,休戚与共,将以崭新的方式和面貌谱写人类的历史。

有了这样的信息流交通系统,就可以有效地改造和装备传统交通系统,设计安全、快速运输的方案和程序,全面跟踪、调度、指挥人流和物流的交通网络,使之科学、合理利用,减少交通堵塞与事故,大幅度提高传统交通系统的营运能力和效率。例如,要是离开电子信息技术系统的指挥,航天、航空和铁路等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是不可想象的,而如果各种运输工具装备无线交通信息系统,就能及时预警前方行驶线路的通行情况,帮助疏导交通;装备与能够操纵加速器和刹车系统的电子中心相连接的雷达,就能主动调整机车之间的安全距离,避免发生事故。又如,公路上设有许多收费站,当交通流量在时,收费站前汽车常常大摆长龙,既影响车道的正常流通,又使驾驶员和乘客深受塞车之苦,如果在收费站设置一种电子收费系统,过站的汽车不必停下就能自动完成缴费手续,保证交通流的畅通。

有了这样的信息交通系统,所有的公司和企业可以日夜监视国际、国内市场迅速变化的信息,宣传、广告自已的产品和服务,及时征求、反馈消费者的意见,减少采购、推销、市场调研人员“满天飞”现象,合理地配置、调运物流;在职人员一改“上班去”的观念和方式,可以在办公室或家里工作──农民户内种田,工人在办公楼监视工序操作过程,警察在指挥塔管理交通安全,医生为千里之外的病人看病、和同行们讨论病例,教师进行远距离教学、传播知识,不同国度的科学研究人员在自已的研究室共同探讨科研课题,五湖四海的政府行政官员、企业经营人员等利用电话、电视一起开会……这不但解决上下班和出差人流使用传统交通系统带的问题,节约大量耗费在路途上和为上班而购置服饰的时间和费用,而且消除旅途疲劳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的现象,尽可能地提高工作效率。

有了这样的信息流交通系统,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收看、收听世界各地发生的新闻,在家里游览名胜古迹,参观博物馆、展览厅,查询图书资料,阅读书刊杂志,欣赏音乐、戏剧、影视片,实现“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的宏愿;亲戚朋友之间通过电话机(普通电话、移动电话、可视电话)、传真机、电子邮政快捷问寒问暖、沟通信息、融洽感情,“柳毅传书”、“千里送鸿”的时代就一去不复返;消费者可以坐在电视机或计算机前收看商品目录和商品广告,了解商品性能和使用方法,用不着亲身驱车前往零售商店,就能做出商品购买决策,并且通过专门的按键或电话,向商品供应商订购自已所需要的商品,然后商品供应商象邮递员递送报刊信件那样,把消费者订购的商品从厂家直接送到各家各户,改变居主传统的购物方式……这些社会生活方式的变更既使人们舒适、方便、又减轻或分担传统交通系统的重压。

有了这样的信息流交通系统,作家、记者能迅速地把书稿报道输送到编辑部的终端,经过编审人员的检查,再传递到各地的电子书库、电子报馆,供读者阅鉴,这种革命性的变化,消除了传统的知识和信息传统媒介──纸张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引起的问题,避免了中间传送运输的麻烦……人类对于自然界和社会各个领域的认识和改造有了飞跃性的发展,人类的知识和信息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引起知识和信息的传统传播媒介──纸张的消费骤然增加。造纸工业消耗全球产量35%的木材(到下世纪初,这个比例可能达到50%),产生大量的三废物资,而且使用过的纸张成为垃圾大户(例如,美国垃圾中,纸张占每年倾倒的2亿吨垃圾的35%),对资源和环境保护构成严重威胁。如果逐步地采用电子书、电子报纸等信息技术手段作为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媒介,实现“无纸贸易”、“无纸办公”,既节约大量的木材、纸张资料,保护资源和环境,也减少木材、纸张、书籍等货流交通量。

显而易见,信息流交通系统不必占用大量的土地和空间,不必使用水泥、砂子和沥青等常规建筑材料,也无需众多的传统交通工具和手段,不会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燃料,产生祸害无穷的污染。而且,信息流交通系统以高速为特点,可以缩短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为降低各种成本消耗作出巨大的贡献。更为重要的是,一个高速高效的信息流交通系统,不但可以改变传统交通系统的面貌,而且能够替代传统交通系统的功能,大大减少它的重压,缓解人流和物流繁忙紧张的状况。据美国测算,如果实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使现有的办公方式由集中走向分散,可使现有的交通减少30~40%⑦;参加各种会议的出差人员改为举行“电子会议”,能节省一半的飞机班次,节约的公务会议费用每年高达2500亿美元⑧。因此所谓有现代大交通观念,就是从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出发,以信息流交通为中心,考察、处理人流、物资和信息流交通三者的整体协同关系,如果把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三个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各司其职,但信息流交通处于大系统的龙头地位,发挥“神经中枢”的作用,使“人和物的转运输送,语言、文字、符号、图象等的传递播送”一体化,这样的交通系统就是现代大交通系统。现代大交通系统的优势是传统交通系统所不能比拟的,其社会、经济、环境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面对现代大交通系统所开创的空前未有的广阔前景,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在以现代大交通观念为指导,重新选择生存、发展的道路。近30年来,世界各种产业和科技领域,唯一始终保持增长从而发展最快的,是与信息流交通系统的建设密切关联的电子产业。全世界电信通讯网络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世界上全部超级油轮所能创造的价值。在美国的《幸福》杂志每年统计的全世界500家最大企业中,名次往前跳位最多的企业几乎都是电子企业,其销售收入所占的比重也逐年上升。亚洲“四小龙”也是靠电子技术起飞经济的,它们的电子产品产值平均每年增长21.9%,电子产品出口额已经在出口产品中占第一位或第二位。例如,1988年的电子产品产值,韩国为235亿美元、台湾160亿美元,新加坡107美元,香港84亿美元,到了1992年,四国将会依次达到303亿、267亿、192亿、121亿美元⑨。由于发展现代大交通系统的实践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社会经济效益,进一步刺激了许多国家扩大投资,竞相在电子信息技术网络上建设一个信息化社会。1993年初,美国以制定60年代的航天计划的魄力,率先主张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科技计划,争取到2000年把生产率提高20~40%左右,带来35000亿美元的经济效率⑩,仅是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就拟耗资33.4亿美元建立实现全球个人通讯的“铱”系统;欧共体委员建议开发欧洲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庞大项目,计划今后5年筹资4400多亿法朗发展欧州信息高速公路;日本不甘示弱,紧接着宣布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东盟地区电信业成为新的投资热点,例如,新加坡在“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总计划中准备投入12.5亿美元,共铺设1.6万公里长的光缆,用于数据和电话网络的建设。世界正在迎来被专家们称为“高速流动性社会”这一超高速运输新时代,形成以现代大交通系统为基础的社会经济体系。

三、努力发展我国的现代大交通系统

毫无疑问,一旦信息流交通系统建成、联网及其营运以后,各国社会经济竞争会更加激烈,经济和金融服务将更快地走向国际化,全球社会经济的格局必定发生前所未有的根本变化。谁与新时代的以现代大交通系统为基础的社会经济体系相隔离,谁就要被未来的时代所抛弃;谁不想被未来世界撇在一边,谁就必须把与现代大交通系统相联结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消除与世界先进水平在信息和电子方面的差距。我国必须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一个拥有近12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没有理由在世界走向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宏伟潮流之外徜徉。否则,当着世界经济从依靠拥有土地和物质资源转变为由拥有思想、技术和信息全面推动的新阶段到来之时,我国就可能措手不及,拉大与世界先进生产力水平的差距,严重制约今后几十年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立一个强大的四个现代化国家的长远目标就会落空。虽然20世纪被公认为“电子时代”,但是,现在只是电子时代的前奏,要再二、三十年才是真正的电子世界(11)。历史赋予我国发展的新契机,指明通向发达的必由之路,但形势逼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除了参与世界各国发展现代大交通系统的竞争,别无选择。

我国已经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全面进行经济的、社会的、教育的、科技的、文化的各方面机制转轨变型,这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市场经济体系实质上是一个灵敏的信息体系,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也是借助于这样的信息体系收集、整理、存储、分析市场信息,反馈、指导市场运转实现的。如果说,传统社会经济离开畅通的传统交通系统就运转不良,那么,现代的市场经济离开发达的信息流交通系统就寸步难行。一方面,信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一种宝贵的资源,由电子信息技术促成的信息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和倍增器,另一方面,市场信息千变万化,稍纵即逝,如果信息流交通系统不畅达,信息不灵,不善于及时抓住信息,就会失去机会,造成损失,或者如瞎子措措象,凭主观意志想象、推测,就更容易失误,产生的浪费更大。我国几十年来实行高度集权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超越以信息处理和交流技术为支点的现代社会生产力,由长官意志办事,造成人为失误、生产低效、投资浪费;走向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如果继续忽视信息处理和交流技术的作用,没有一个高效能的信息流交通系统,将同样会产生盲目竞争,重复建设,宏观失控等等弊端。例如,最近几年神州大地出现的几千万农业劳动力东奔西走、南来北往的盲流现象,影响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增加“走钢丝”的传统交通系统的负担,干扰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城市生活有序进行,这一切与缺乏强有力的劳动力市场信息交流不无关系。因而,建立一个高效的信息流交通系统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是在科技水平低,经济基础差,传统交通系统比较落后的条件下,迎来电子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挑战,肩负发展现代大交通系统的重任。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如何确定现代大交通系统的发展模式和战略。先建立一个发达的传统交通系统,再发展现代的信息流交通系统,似乎合乎事物发展逻辑,与发达国家走过的历程相吻合,但一步一个脚印,不敢越雷池半步,不能跃过传统工业化的某些环节,必然需要漫长的时间,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可能贻误时机。如果把传统交通系统和信息流交通系统隔离开来,分头发展,就势必分散资金和力量,也会造成重复浪费,达不到系统的最佳效益,其结果可能是原有的“瓶颈”问题解决不了,信息流交通系统还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新的“瓶颈”。只有树立现代大交通的观念,紧紧抓住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环节,以发展信息流交通系统为龙头和支点,确定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三个交统系统发展的合理规模,把社会经济的发展转移到建立在现代大交通系统的基础上来,才是最佳的选择和决策。

信息流交通系统是高新技术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的产物,建立以信息流交通系统为中心的现代大交通系统,必然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前向连带效益和后续效益都很高的支柱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包括电子信息硬件业和软件业)的发展,为革新者和企业家发明、创造新的产品和新的劳务方式提供机会,从而成为我国“科技兴国”的突破口,促进社会经济朝以科技进步为主导的新阶段发展。电话机、电视机、录像机、传真机、计算机、光纤和电缆线路等等信息传播媒介,已不单纯是“交通工具”,它们与通讯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结合起来,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第一生产力”,发挥“主要发动机”的作用。依靠信息交通系统,可以在任何地方(包括穷乡僻壤)建立生产据点网络,把过去与经济发展几乎无缘的地区纳入进来,并产生新的就业机会,这将使许多看上去没有价值的土地变为有价值,就能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开拓,扩大经济发展的基数,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水平。而且,信息流交通系统是前途极大、容纳人才较多、能够发挥人类的智力与创造潜能的技术领域,需要并且也能产生倚天拔地之才、横行纵驰之将(12),对人口和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更高,对他们的观念意识影响更甚,它将调整人们传统的时间和空间观,增强人们的效率意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相互间的交流方式,有力推动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实现人的现代化,从而增强我国的竞争力,加快四个现代化的步伐。

近几年来,沿海地区经济的起飞,主要依靠电子产业的带动,其中深圳市的电子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上海浦东开发新兴技术产业中将有1/3是电子产业(13),这说明我国把建立信息流交通系统作为建立现代大交通系统的龙头和支点是大有可为的。我国提出在本世纪未达到电视广播覆盖率100%的目标,已经从地面广播电视发展到卫星广播电视,既提高覆盖率,扩大节目源,又改善了场强微弱地区的接收质量,势必促进更多的电视机走进消费家庭;当今社会掀起电话潮,把电话看成家庭的“第四大件”,为装有电话而自豪和时髦,一些城市的电话号码从5位数改为6位数,再上升到7位数,数升一,量增十,“‘大哥大’的广泛出现,使中国的通讯业一夜之间跨越了若干年”,“到1993年1月,我国公用网上的移动电话已达115027户,比上年同期增长220%,待装户仍在不断增加,引进、扩容态势持续高挺”,而且随着我国居民选择高档电器由纯消谴、纯娱乐型向智力投资过渡,“电脑成为新的办公工具之后,家庭电脑将成为继彩电、录像机和电话机进入普遍家庭生活之的又一消费热点”(14)这一切都说明了电子产品市场需求近切,行情看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并非一厢情愿的设想。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后进国家存在一种后发优势,完全可以利用发达国家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建立现代大交通系统的理论认识和发展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管理水平和科技能力,绕过鸿沟,尽可能减少震荡、破坏和痛苦,缩短社会经济从较低水平到更高水平的跃进时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把高新技术革命称为第三次浪潮,认为它不仅宣告了第二次浪潮统治的未日,而且还打破了关于如何结束贫困的传统路线。“今天的许多第一次浪潮国家,可以不搞全盘照搬,不完全牺牲它们的文化或者不首先通过第二次浪潮发展的阶段,就带有第三次浪潮文化的某些特点。对某些国家来说,对它们介绍第三次浪潮结构,比起它们按传统的办法进入工业化,是不是实际上更容易一些呢?”(15)只要我们善于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机会,打破传统观念和原有部门所有制的束缚,敢于超越自身条件的局限,变更旧的农业时代和传统的工业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和高新技术革命有机结合起来,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培养人才,重点扶持,增加投资,避免重蹈盲目引进、重复建设的复撤,我们就一定可以少走弯路,发挥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交通系统。

注释:

①《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1973年。

②许涤新主编:《政治经济学辞典》(下册),人民出版社出版,1981年。

③马洪等:《经济与管理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1985年。

④沈殿忠:《第三产业史话》,中国展望出版社出版,1986年。

⑥林擎国:《中国发展轿车工业的产业政策可行性研究》,《经济研究》1993年9期。

⑦⑩顾朝曦:《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呼唤》,《人民日报》1994年1月12日。

⑧[美]Singleton,LoyA.,1989,Global Im-pact:The NewTelecommunication Technoiogies,New York,Harper and Row Publishers.

⑨闻征:《倚天电子剑,挟之可横行》,《电子报》1991年第1期。

(11)(12)(13)闻征:《倚天电子剑,挟之可横行》,《电子报》1991年第1期。

(14)王也:《回眸’93,高科技走进生活》,《科学与生活》1994年第1期。

(15)[美]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朱志焱译,北京三联书店出版,1983年。

标签:;  ;  ;  ;  ;  ;  ;  ;  ;  ;  ;  

打破传统交通观念发展现代大运输系统_交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