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护理方法与体会论文_高芸,曹维军,李博,张玉娟

急性胰腺炎的护理方法与体会论文_高芸,曹维军,李博,张玉娟

高芸 曹维军 李博 张玉娟

(黑龙江省大庆龙南医院介入放射科 163453)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13年12月-2014年2月收治的2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资料分析。结果:经治疗后,28例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较好,1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急性胰腺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给与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是治疗此病的关键。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护理;临床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9-0217-02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急性胰腺炎是消化酶被激活后对胰腺和周围组织自身消化所引起的急性炎症[1]。临床上可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和重症急性胰腺炎,前者多见,具有自限性,预后良好;后者较少见,炎症多波及邻近组织,可并发多种脏器损害,病死率高。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2月~2014年2月收治的2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其男15例,女14例;年龄20~65岁;患者主诉腹痛,多数患者在饱餐或是饮酒后发病吗,有时可加重阵痛,部分患者还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少数患者有休克的症状出现。

1.2 方法

急性胰腺炎初期、水肿性胰腺炎及尚无继发感染者均首先考虑非手术疗法。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尤其是合并感染者,如胰周感染、积液、脓肿等需采取手术治疗;胆源性胰腺炎需手术治疗解除胆道梗阻。

1.2.1清除坏死组织 目的是将含有胰酶和毒性物质的坏死组织清除。也可行规则或不规则性胰腺切除,但尽量保留仍然存活的胰腺组织。

1.2.2灌洗引流 由于手术后胰腺组织可继续坏死,因此,术中需在胰床、胰周、腹腔置多条引流管(多采用双套管),术后进行灌洗引流,以继续清除渗液和坏死组织。

1.2.3胆道探查、引流 胆源性胰腺炎者,应于手术同时解除胆道梗阻,行胆道引流。

1.3 结果

经治疗后,28例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较好,1例出现不良反应。

2.护理

2.1病情观察

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状态及腹部症状、体征的变化。

2.2 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

根据病情,监测血气分析。如发现病人出现发绀、呼吸困难、呼吸次数大于35次/min,PO2小于60 mmHg等低氧血症时,应及时给高浓度氧气吸入。准备气管插管或呼吸机辅助呼吸。减轻腹胀、改善呼吸。

2.3 维护肾功能

详细记录每小时尿量、尿比重、出入水量。如尿量<30 ml/h,血清肌酐>120μmol/L,遵医嘱给碳酸氢钠溶液静脉滴注。应用利尿剂,以减轻酸中毒和低钠血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必要时做血液透析,防治肾功能衰竭。

2.4 饮食护理

对病情较轻者,可进少量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限制蛋白质摄入,勿进脂肪。对病情较重或频繁呕吐者要禁食,行胃肠减压,减轻腹胀,同时吸出胃液,减少胃酸和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等,以减少胰液的外分泌。

2.5 预防感染

对病情重或胆源性胰腺炎病人给予抗生素。发病早期即可用药,目的是预防性用药和防止肠道细菌移位感染。观察病人体温及血象变化,遵医嘱应用抗生素。由于大量应用抗生素,易并发真菌感染,应加强口腔护理,常规做大小便真菌培养,且根据培养菌种选用抗真菌药物。

2.6 防治休克、维持体液平衡

病情危重的胰腺炎可有大量体液丢失到胰腺周围、腹腔内、肠腔内,以及病人常频繁呕吐,致使有效血容量减少,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需要早期迅速补充水、电解质、血浆、全血。

2.7 术后各种管道的护理

由于胰腺炎的坏死是动态的变化过程,手术时尚未坏死的组织于术后可继续坏死,因此,必须在胰床或后腹膜充分引流。重症病人术后通常留置多条引流管道,应熟练掌握各种管道的作用,将导管贴上标签后与引流装置正确连接固定,分别观察记录各引流管所引流液的量和性状

2.7.1腹腔双套管灌洗引流护理 利用内外套管达到既可冲洗又可引流的目的,以减少胰液和胰腺坏死组织及毒素对机体的损害。

2.7.2腹腔造瘘的护理 重型病人常需做胃造瘘、胆总管T形管引流或胆囊造瘘、空肠造瘘,既保证胃及胆道的减压及引流,又可供给营养物质。

2.7.2.1胃造瘘:可较长时间减轻胃液对十二指肠的刺激,减少胰液的分泌,有利病人的康复。若用胃管从鼻腔插入,因留置时间较长,常常病人难以忍受。护理时应保持通畅,并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状,注意造瘘口皮肤的清洁。

2.7.2.2 空肠造瘘:为提供营养的途径。急性胰腺炎术后应加强营养,一般术后10 d采用静脉高营养,10 d后营养可通过空肠造瘘提供

2.8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2.8.1胰腺脓肿及腹腔脓肿 急性胰腺炎术后病人出现发热甚至高热,腹部肿块,尤其是在2周后出现以上情况,应考虑其可能。一般均为腹腔引流不畅,胰腺坏死组织及渗出液局部积聚感染所致。非手术疗法无效时应手术引流。

2.8.2胰瘘 观察腹腔引流,若有无色透明腹腔液经常外漏,淀粉酶含量高,为胰液外漏所致,合并感染时引流液可呈脓性。多数可逐渐自行愈合。

2.8.3肠瘘 注意观察腹部体征,一旦出现明显腹膜刺激征,引流液中伴有粪渣,即可明确诊断。多为胰液溶化、脓肿压迫或引流管压迫导致缺血坏死的肠管所致。瘘管形成后用营养支持治疗。长期不愈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2.8.4假性胰腺囊肿 多发生在重型胰腺炎病后2~3周,系胰腺坏死组织或脓肿内容物在胰腺内、外液化积聚所致。多位于胰腺体尾部,囊壁为坏死肉芽与纤维组织,无上皮覆盖,囊壁破裂或有裂隙时,囊内胰液流入腹腔,是产生胰源性腹水的主要原因。

3.讨论

包括局部和全身性病理生理改变。胆汁、胰液返流或胰管内压增高,使胰腺导管破裂、上皮受损,胰液中的胰酶被激活,在局部对胰腺及其周围组织产生“自身消化”作用,导致胰腺充血、水肿,称为水肿性胰腺炎。此时若能及时解除病因,炎症较易消退[2]。若病变进一步发展或发病初期即有胰腺细胞的大量破坏,则胰腺可发生广泛的自身消化。胰蛋白酶原被激活后,继而激活其他多种酶原,胰腺除有水肿外,被膜下有出血瘀斑甚或血肿,最终导致胰腺及其周围组织的出血和坏死,称为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胰液广泛侵袭腹膜后和腹膜腔,腹腔有血性腹水;大小网膜、肠系膜、腹膜后脂肪组织发生坏死溶解,与钙离子结合形成皂化斑;浆膜下多处出血或血肿形成;甚至胃肠道也有水肿、出血等改变[3]。大量胰酶被腹膜吸收入血,使血淀粉酶和脂肪酶升高,并可激活体内多种活性物质,导致多器官功能受损。

【参考文献】

[1] 金霞53例急性胰腺炎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5(7):210-211.

[2] 罗江琳,张治红. 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进展[J].内科.2011.6(5):499-500.

[3] 梁彩英. 优质护理在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33):158-159.

论文作者:高芸,曹维军,李博,张玉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2

标签:;  ;  ;  ;  ;  ;  ;  ;  

急性胰腺炎的护理方法与体会论文_高芸,曹维军,李博,张玉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