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社会力量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与发展_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借助社会力量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与发展_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高等职业教育 借助社会力量促进高职教育的建设和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力量论文,高等职业教育论文,社会论文,高职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这是振兴经济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教育结构调整的重点。1994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已将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摆到了议事日程。李鹏总理在全教会报告中谈到高等教育发展问题时指出:“今后一个时期,适当扩大规模的重点是高等专科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除了要继续克服鄙薄职业教育的陈腐观念外,突出的困难在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还比较落后。穷国办大教育,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何况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要更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训,这需要有良好的实践教学的条件。当前我国教育战线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经费投入不足。这又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本解决的难题。借助社会力量、合作办学,促进解决高等职业教育建设和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是适合我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这里所说的“社会力量”,是指教育系统以外的力量。这部分力量对促进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但由于我国的教育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与社会联系还不广泛紧密,因此还没有很充分发挥其作用。本文结合我校的实践就这个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成立校董会,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成立校董会,把社会有关方面的人士吸收进来,参与研究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大计,自然就把学校和社会联系在一起了。我们说的校董会同国外董事会是有区别的,它不是学校的决策机构。学校可以依靠董事会成员的智慧及他们的优势和影响帮助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校董会成员应该由地方政府的领导同志,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企业事业单位的负责同志,相关校的负责同志以及国内外各界知名人士参加。校董全对学校的办学方向、教育改革、建设与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咨询、指导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给以支持和帮助。

校董会的职责与义务主要包括:听取学校的工作报告,提出意见与建议,审议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发展规划,对学校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教育教学质量等重大问题进行咨询和指导;疏通学校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呼吁社会对学校的支持、帮助学校主动服务于社会,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为使校董会成员关心学校的建设和激发他们支持教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应定期召开校董会会议和不定期召开常务董事会议,听取学校校长对学校工作的报告,征求他们对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意见,并将他们意见的落实情况及时转告其本人并在下次会议上报告。有时校长或校长委派他人还要登门拜访和请教,让他们体会到学校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感到作为学校一名董事的荣誉和责任,对学校需要帮助解决的事项请有关董事出谋献策并取得他们的帮助。

天津职业大学在1993年成立了校董事会,这是本市地方高校中的第一家校董事会。有天津市各方面的人士近50人参加。学校和董事及董事所在单位建立了较为密切的联系,并帮助我校解决了一些前进中的困难。如:不少企业的董事帮助学校安排了教学实习场所,作为我校稳定的实习基地并给予优惠;在学生工作分配上,市人事局的董事帮助疏通渠道,在学校经费最困难的时候,我们请市财政局的董事来校听取情况汇报,体察学校的困难。他们在了解情况后,在经费上给以了适当补助。

总之,依靠校董事个人的影响和作用,为学校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校董会作为学校与社会联系的纽带无疑对学校利用社会力量办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改革办学体制,走产学结合的道路

《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社会需要,在政府统筹管理下,主要依靠行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举办,鼓励社会各方面联合举办”。李鹏总理在全教会的报告中讲到:“职业学校要走教育和产业相结合的道路,增强学校自身发展的能力”。这些论述为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高等职业教育,当前办学体制改革的重点应放在走产学结合的道路上。首先,职业教育在服务的面向上主要是为经济建设第一线服务的,我们应该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来确定培养目标。其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也离不开企业,良好的实践场所莫过于企业生产的现场。尤其是象我们这样一个经济还比较落后的大国,教育经费的投入尚不能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背靠企业,发挥企业的优势,弥补学校办学条件之不足,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产学合作教育,应该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特征之一。目前我国产学结合的形式出现多样化的趋势。一种是以学校为主的形式,学生在校学完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后,预分到对口工厂参加半年到一年的工程实践训练,再回学校完成厂校共同确定的毕业设计课题;另一种是学校与产业部门共同创办学校的形式。这种形式以厂校联合办学,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为主要特征,厂方参与教学全过程,并参与学生培养的管理工作。第三种是以企业为主的形式,企业全面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均以生产现场为主。后两种形式更适于高等职业教育的产学合作办学。

天津职业大学与山东潍坊柴油机厂联合举办一个机电专业(模具方向)的大专班。双方共同确定办学方向办学规模,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厂方全面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均以工厂为主(如果工厂与学校相距不远,可采取理论课教学阶段在学校,专业基础、专业教育、毕业设计等阶段在工厂进行)。学生的实习条件优越,任课教师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毕业设计课题全部来源于企业生产一线,这保证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的有效结合。学生的动手能力,生产技能较强,符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由于利用了企业的优势,弥补了学校办学条件的不足,既培养了人才,又节省了政府的教育投入。

另外,学校也可以同某个地区政府合作办学。尤其是一些经济发展快的地区,急需专门人才,而本地区又没有高等职业学校。可以采取政府筹措资金,学校招收当地生源,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人才的办法。办学点可以设在学校,也可以设在当地具备教学条件的单位。这体现了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建设需要的办学思想。我校自1985年始与塘沽区政府联合办学已十年,为当地培养了近400名毕业生, 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关于职业教育依靠社会团体和公民举办、鼓励社会各方面联合举办的办学体制,应该在党和国家政策指导下,调动社会团体、民主党派和社会公民(主要是高知识阶层)的办学积极性,这在不少地区已取得显著的成果。但目前尚缺乏具体的政策规定和明确办法,需要进一步研究,给予支持和鼓励。

三、面向社会,解决办学中的难题

高等职业学校在我国兴建时间较短,总体上讲办学条件尚不完善,办学中存在着不少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转变观念更新思路,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去创出一条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

我国传统的高等学校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不少困难。办社会尤其解决师生的各种生活问题,使这些学校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使学校在前进中举步维艰。高等职业学校在建设中要总结这些经验教训,努力进行改革,使这些问题社会化。比如学生的吃住问题在学校历来是件大事,也很容易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有时还会成为学校的不稳定因素。同时社会上不少饮食业因为没有顾客的市场而忧心忡忡。两者恰好供需互补。如能将一些饮食业引进学校,肯定会各得其所。我校引进几家个体饮食业,较好地解决了师生的吃饭问题。这些饮食业也互相竞争,在主副食花样、价格、服务时间和态度方面各具特色,深受学生们的欢迎。他们也找到了稳定可靠的市场。天津市高教局为此专门在我校召开有各高校参加的现场会。学生住宿同样可以通过社会力量加以解决。一种办法是吸引服务业或个体企业在学校附近新建学生公寓,解决学生的住宿。这些企业出资建房也有利可图:一是建房后财产能保值和增值,二是收取学生的住宿费获得收益,三是在支教中作出了贡献,会提高其社会知名度和社会威望。另一种办法是将学校附近空闲的建筑租赁后作为学生的公寓的问题,目前我校利用后者解决了近400 名学生的住宿问题,学校也正在同个体企业家接洽,研究由其出资为学校新建学生公寓。力求在学生的吃住问题上实现社会化,在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的“学样的后勤工作,应该通过改革,逐步实现社会化”的方向上迈出了一大步。我们认为,高等职业院校应按照这个方向坚持改革,开创新局面。

此外,在实习场所和师资方面也应面向社会,借助社会力量来解决。学生的实习场所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出特色的必要条件,学校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都自己去解决。加强学校同社会的联系,开展社会服务,在互利互惠、互促共荣的原则指导下,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我们学校就是通过各种联系渠道,使每个专业在校外都有几个较稳定的实习基地,所以学生的实习得到了妥善的安排。高等职业教育需要一支既懂得教学规律、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师资建设应该采取专兼结合的方针,社会上存在着丰富的人才资源,各个行业都有一批适合担任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任务的专家学者。一些民主党派更是高级知识分子较集中的群体;离退休人员中也不乏精力充沛的高级知识分子。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部分人员来校兼课,一方面可解决师资不足的困难,另方面可以在教学队伍中充实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有利于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

社会是个贮藏丰富的宝库,当我们在办学中碰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潜心地去研究、挖掘、开采这些宝藏,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所用。

标签:;  ;  

借助社会力量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与发展_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