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顿的外交战略与中期选举后美国外交的走向_美国选举论文

克林顿的外交战略与中期选举后美国外交的走向_美国选举论文

克林顿外交战略和中期选举后美国外交趋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克林顿论文,外交论文,美国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克林顿政府执政近两年来,不断探索、调整美国外交战略。目前,战略的基本框架趋于确定,战略重点较为明朗,外交策略和方法逐渐成熟。中期选举的结果使民主党失去了对国会两院的控制,克林顿政府的国内日程将更加艰难,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外交方面,美国外交将趋向积极,国会在某些具体问题上的牵制也将加强。

一、“参与和扩展战略”

从竞选和执政初期提出实力、经济、民主“三大支柱”,到1993年9月宣布“扩大民主和市场经济战略”,发展到1994年7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提出的“参与和扩展战略”,经过近两年的不断探索和调整,克林顿政府的外交战略框架大致确立。这一战略的基本内容体现在“三大支柱”、“扩大战略”等一系列讲话、作证和文件中,而最近发表的“参与和扩展战略”报告较全面地概括了这些战略思想。尽管这不意味着美国政府已完成了冷战后美外交长期战略的制定,但它反映了两年来克林顿政府所形成的总体外交思想和主张:

(一)外交战略的总目标是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这是“参与和扩展战略”中“参与”一词的真正含义。它是针对美国国会和公众舆论中相当一部分势力的“内向”思潮而提出的。这些人主张随着苏联的垮台和冷战的结束,美国应减少对国际事务的责任,而去关注和把资源用在解决美国国内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以主张“变革”入主白宫的克林顿政府顶住了美国内“新孤立主义”的压力,在新形势下基本坚持以美国“领导地位”为核心的“温和的国际主义”。其根本目的是保住和加强美国在世界的头号强国地位及世界事务中的霸权地位。

(二)同时,有选择、有条件地承担国际责任,适当收缩美国的海外力量。克林顿政府的“温和的国际主义”,是继“尼克松主义”后,美国全球战略的进一步收缩。(1)克林顿政府对美国的国际责任,特别是对美国卷入国际冲突、地区热点问题持谨慎和有选择的方针,作出了超过美历届政府的严格、明确和具体的规定,要清楚地看得见美国的利益;要明确代价;要明确达成目标的可能性及效果;要明确卷入、撤出的时间及方式等。(2)在驻欧美军规模上,克林顿将布什政府确定的15万美军进一步减到10万。(3)在亚太,美国又在重新考虑修改1992年国防部制定的“亚太地区战略框架”及削减驻韩美军规模。(4)克林顿政府还进一步削减了国防预算。最近,迫于中期选举中获胜的共和党要求增加军费的要求,克林顿宣布增加军费,但六年共增250亿美元,每年不过40多亿美元。克林顿政府还较大幅度地减少了美国对外援助开支。

(三)外交战略近期目标是建立冷战后新的、美国主导或倡导的、较为松散的国际安全结构、世界经济结构和“民主”政治结构。(1)在安全问题上,虽发现难以依靠联合国,但仍把联合国等“多边主义”形式作为美国际行为的辅助和“合法性”的工具。在欧洲通过北约的逐步向东扩展,扩大欧洲安全框架的范围。在亚太,在坚持双边安排的同时,通过支持地区安全对话建立地区安全结构,用集体形式约束它国。(2)在经济外交方面,通过乌拉圭回合协议和新的世界贸易组织,革新世界经济体系、机构和规则,并建立美主导或倡导的美洲、亚太地区自由贸易框架。(3)通过上述国际、地区安全和经济结构,扩大全球民主和市场经济的地理和政治范围,容纳、安排“新的民主和市场经济国家”,制约和打击“抵制民主的反动国家”。

(四)外交战略重点是追求美国经济利益和“扩大民主人权”。(1)和以往美国外交战略突出国家安全不同,克林顿政府把追求美国的经济利益作为“参与和扩展战略”的“中心目标”。克里斯托弗国务卿经常指出“克林顿总统制定了美国战后历史上最雄心勃勃的对外经济计划”。克林顿以重振美国经济的许诺上台,对美国经济、社会问题的严重性、深刻性有一定认识,对通过提高美国的竞争力和扩大美国产品的国际市场来发展美国经济有强烈的期望。因此,经济和美国内政治因素在克林顿外交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2)同时,突出美国外交中的意识形态因素。作为新一代民主党总统,克林顿无论在竞选时,还是在入主白宫以来,始终重视在美国外交中推行美国式的民主人权。去年9月提出的“扩大战略”把“扩大民主和市场经济”作为美外交战略的中心,后虽发现其失之片面和难以推行,但仍把“扩大民主”作为“参与和扩展战略”的“基本内容”。

(五)强调独立行动和多边主义的统一的方式实施外交战略,在美国的利益不明显和并不受到直接威胁、以及事关其它国家的情况下,美国将主要通过国际合作寻求问题的解决。在美国的利益受到威胁和利害关系明显时,美国将采取独立行动。

二、克林顿外交战略的问题和矛盾

(一)膨胀的“理想”和有限的实力的矛盾。(1)冷战结束使美外交战略中的意识形态、理想主义因素增强。认为苏联和东欧的变化是美国和西方的胜利,为西方在全球推行其意识形态、民主和市场经济提供了“历史性时机”,美国外交更加重视“理想主义”的目标。(2)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经济、社会状况并没有多大改观,美国的实力没有增长。尽管美国经济近两年好于其它西方国家,但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并没有提高。美国的贸易逆差继续增加,金融地位较弱,美元汇率不稳,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的危险依然存在,失业率较高,实际收入没有增长。各种社会问题积重难返,悲观主义流行。(3)美国有限的实际能力,国内较为混乱的政治社会,使美国政府推行外交战略理想时力不从心,主观意图和客观能力之间差距扩大。

(二)坚持“美国领导地位”和世界多极化的矛盾。(1)克林顿政府对美国国际地位的下降缺乏足够的认识。虽然副国务卿塔尔洛夫在克林顿执政不久即发表了承认美国国际力量和影响、对国际事务的参与都将有限的“塔尔洛夫主义”,但克林顿政府对美国际地位的下降和冷战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的认识,同冷战后国际关系的现实仍有较大的距离。美国政府对世界多极化趋势不重视,继续陶醉于“唯一超级大国”和自封的“世界领导”地位。(2)世界上很多国家,包括一些西方国家,并不承认和接受“美国的领导地位”。西欧盟国在波黑、伊拉克军队在伊科边境集结和金融、服务领域贸易等方面同美国立场不一致;日本更加坚定地对美说“不”;俄罗斯经常在国际问题上同美国唱反调。(3)世界经济区域化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和亚太的崛起削弱了美国的力量和影响。

(三)经济和民主人权两大目标的矛盾。冷战后,美国没有像冷战时期“遏制战略”那样坚定、明确的战略中心,而是试图在经济、扩大民主人权、防止大规模武器等多方面取得进展,这就造成美国外交中主要方向不明,外交步伐较为混乱、顾此失彼等问题和矛盾。美国外交中的经济和民主人权两大目标,在他们的所谓理论上是“相互补充”的,但在实践中是相互矛盾和冲突的。

(四)美国国内政治与外交的矛盾。(1)冷战后,美国国会和公众中的内向情绪和“新孤立主义”倾向滋长,不愿在国外承担更多的义务,对美国外交形成牵制。(2)美国国会和公众处于较分散的状态,国内一些重大方针政策立法困难重重,犯罪、失业等社会问题积重难返,选民对政治和国家前途较为悲观等,限制了美国外交行动的能力。(3)克林顿本人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内事务,对外交着力不多,经验不足,加上丑闻不少,声望不高等,也对美国外交有负面影响。

三、克林顿外交的得失及中期选举后趋向

(一)经济外交和某些重大国际问题处理取得成效。总的来说,克林顿外交在若干事关美国和西方利益全局的重大国际问题上基本是成功的,有进展、有成果的。(1)重大经济外交日程取得成果,如完成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协定,亚太经济合作首脑会议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的召开,促使亚太、美洲各国和地区同意建立自由贸易区等,对日经贸谈判中也迫使日方做出一定的让步。(2)在事关美国、西方安全大局的前苏联和东欧地区问题上,美国迫使俄、乌达成核武器协议,使俄罗斯基本沿着美国希望的方向发展,通过“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暂时解决了东欧和前苏国家加入北约的问题。(3)在美国外交较为重要的传统地区中东,也有重大、持续的进展。

(二)对多数地区热点问题犹豫不决、处理不当。(1)克林顿政府在多数地区热点问题的处理中,表现出目标不明,决心不定,前后不一致等问题,经常在介入不介入,介入到什么程度上徘徊。(2)在波黑问题上始终没有明确的目标;在海地问题上长期犹豫、举棋不定,最后才下决心;在朝鲜问题上表现急躁被动;在索马里、卢旺达等问题上缺乏明确的方针,基本是被电视报道煽动起的公众临时情绪牵着鼻子走。(3)外交班子不够得力,缺乏协调。

(三)中期选举后克林顿政府将加强外交。美国中期选举的结果反映了战后美国政治、社会的深刻变革,必将对今后两年克林顿政府的内政外交产生重大影响。(1)中期选举前克林顿就已转向重视外交,认识到美国国内政治复杂,社会经济问题较为深刻,难于在短时期内有较大的改观,在内政方面取得成果困难重重、阻力很大,难于奏效,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把注意力放在外交方面。中期选举前后,克林顿本人及政府要员频频出访中东、亚太、欧洲和美洲。(2)中期选举结果加剧了国内施政的困难。克林顿要在共和党控制的国会两院推行国内日程将更加艰难。医疗保险改革计划将更难通过;社会福利改革方案将更多地打上共和党的烙印;进一步减少财政赤字的努力将由于减税的压力而难以为继。为了创造政绩和下次大选的政治考虑,克林顿不得不象历任总统那样,在任期的后两年,在外交领域下更多的力气,取得更多的成果,以弥补内政方面的不足。(3)外交战略思想的更加明确有助于克林顿政府加强外交,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增多,外交班子的可能调整及协调的加强,中期选举以后的美国外交将比以前较为积极、坚定和成熟。

(四)中期选举结果虽不会改变克林顿政府的外交战略内容,但会影响美国外交某些具体问题的日程和执行方式。(1)克林顿政府将继续贯彻业已大体确定的外交战略。因为美国外交权主要在总统及行政部门;两党的主要分歧不在外交方面;外交又是两党较易妥协,以向选民有所交待的领域。(2)共和党控制的国会对克林顿外交的牵制作用将增强。通过举行听证、表决预算拨款、任命、意向性决议等方式,在诸如朝鲜核协议、波黑、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外援、海地美军撤出时间、古巴、外交人事任命、美台关系等具体问题上,共和党控制的国会将不断给克林顿政府出难题,从而在时间、规模、程度和程序上对今后两年的美国外交具体问题上产生影响。

(五)某些地区政策和对地区热点问题的处理将趋于强硬和果断。在国内政策上难以单独行动并取得成果的克林顿政府,加上较为保守的共和党议员的压力,不得不在外交方面采取较为强硬和果断的态度,以应付国会的压力,显示克林顿政府的领导和执政能力。(1)美国的安全战略将继续以欧洲为重点,因为俄罗斯的走向和前苏地区的战略武器对美及西方的安全利害最大。美在欧洲基本处于守势,主要目的是巩固在前苏和东欧地区的冷战成果,维持北约的地位和作用,在1995年向东逐步扩大北约的范围。美国将努力维护和俄罗斯的“伙伴关系”,但对叶利钦和俄罗斯不再多给予照顾。(2)美扩大其产品的海外市场和美国式民主人权的战略重点在亚太和美洲。在这两个地区,美采取攻势,力图在市场和民主人权两个方面都取得进展。(3)在中东,美国主要是要解决历史遗留的阿以问题,争取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取得新的、重大的进展。同时,孤立和打击两伊和利比亚。(4)防止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扩散是美冷战后外交全局问题之一,克林顿政府试图在今后两年内,在核不扩散、核禁试、导弹技术控制、化学武器等军控的所有领域取得进展。(5)在对华关系中,克林顿政府和国会将在经贸问题上采取强硬态度。在提高美台官方往来、支持台湾加入一些国际组织等方面,国会会不断有新的动作。这一切将增加美中关系中的困难及解决这些困难的难度。(1995年1月稿)

标签:;  ;  ;  ;  ;  ;  

克林顿的外交战略与中期选举后美国外交的走向_美国选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