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进程视域下“新时代”形成脉络探析论文

现代化进程视域下“新时代”形成脉络探析论文

·新时代新思想研究·

现代化进程视域下“新时代”形成脉络探析

倪翠兰

(泰山学院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00)

【内容摘要】 现代化进程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指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而使中国与世界现代化均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它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世界强国的时代,是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时代,也是世界现代化新格局基本形成时代和国际关系新格局的开创时代。“新时代”缘起于21 世纪初中国模式的形成,发端于2008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明晰于2008 年世界经济危机以来的中国突出表现,基本确定于2012 年中国梦的提出,强化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

【关 键 词】 现代化进程 新时代 内涵 实质 形成脉络

十九大报告立足于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全局,在对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变革进行梳理总结的基础上,明确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下简称“新时代”)。“新时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新时代的实质是什么?对于前者,有学者认为“新时代”是从十八大开始的[1],有学者认为“新时代”是从十九大开始的[2]。对于后者,有学者认为“新时代”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空间限制为国内[1]。笔者认为,“新时代”不是在十八大或十九大节点上忽现的,而是在中国发展及世界变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而日渐明晰的基础上,由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上明确提出的,“新时代”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孕育到显现,到清晰,再到凸显的一个渐进过程。新时代不仅是中国的新时代,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世界的新时代。本文将对现代化进程视域下“新时代”的内涵进行分析,对“新时代”的实质进行探讨,并梳理出“新时代”的形成脉络。

在本次调查中,通过问卷星向江西中医药大学以及赣南医学院卫管2018年毕业生发放网络问卷,共收到80份ID填写问卷,去除无效ID,共74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度为92.5%。

一、现代化进程视阈下“新时代”的本质内涵

领导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一直追求的执政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和宗旨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也是中国现代化飞跃发展并取得突出成就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过程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推进和提升的过程。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必然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用“五个是”分别从历史脉络、奋斗目标、时代本质、民族追求和世界格局等几个维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作了概括:“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3](P10-11)

从现代化进程的视角看,“五个是”首先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阶段,接着强调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强国的时代”,两者体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接下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强调新时代是一个彰显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建成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十八大报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凸显的还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后面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强调的则是把我国建成能够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的现代世界强国时代。因此,“新时代”的主题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世界强国,“新时代”的本质内涵应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把中国建成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世界强国,并使中国走到世界舞台中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

自2012年国内磷复肥表观消费量达到峰值以来,中国磷复肥行业开始进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周期,行业发展从量的充足向质的提升转型。面对问题与困难,国内磷复肥企业积极去产能、调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

试验段1:K11+100~K11+150段:先振动压路机小振1遍、大震2遍,时速3.2km/h;再用18~21t三轮碾压3遍,时速1.7km/h;最后用25t胶轮碾压2遍进行收光,头一遍时速1.7km/h,后1遍时速2.5km/h。

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分两批在全球启动。第一批,于2017年9月之前完成首次税收管辖区之间金融账户涉税信息的自动交换。第二批,于2018年9月之前完成税收管辖区之间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2017年5月31日,首批国家和地区启动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

亲虾到场后均放于3个培养池中,平均约7尾/m3,水位1.3m,每个培养池的水体为40m3,亲虾培养池覆盖遮光帘,即暗光培养,充气石每池40个平均布设于池内。

但2008 年以来,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在应对危机引起的经济衰退和探寻经济振兴的过程中,自由资本主义模式不仅在西方发达国家呈现“枯萎”态势,在转型的发展中国家也呈现出“无效”和全面退却态势[8]:拉美放弃了对“华盛顿共识”的迷信、大力进行发展道路的探索;苏东发展呈现明显差异,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放弃了对西方的投奔、寻求到了可控民主下的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明显偏离西方[8];经历“阿拉伯之春”洗礼后的中东,总体政治格局也没有改变。这些使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在世界舞台上的光彩淡化;世界大多数国家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探寻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在应对危机和探索后危机时代的发展中呈现出了明显的适应性和活力,中国模式被普遍关注与认可,并被公认为具有一定的世界影响力[9],吸引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不仅资本主义的“无力”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力”形成了鲜明对比,发展中国家纷纷立足自身特色进行发展道路的探索也成为明显态势,一个立足本国基础、探索特色发展的多维现代世界新格局已基本形成,一个世界现代化的新时代已开启。

二、“新时代”内涵表现及实质

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而使中国与世界现代化均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新时代,其实质可以从中国自身的变化、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位置变化、中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三个维度去观察、去定义。

第一,从中国自身看,“新时代”本质上是中国追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实现,且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世界强国的时代,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是中国继站起来、富起来之后的强起来时代。

但全球化深度发展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及成就必然会影响世界的发展格局与态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世界现代化的整体格局,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世界社会主义的低迷和失言状态。因为“新时代”还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的时代,中国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时代”[3](P10)。因此,“新时代”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世界发展和世界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崭新时代。

毛泽东时代,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方向与道路,并对社会进行了全面整肃,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中国坚定地站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列之中;邓小平时代,中国立足自身基础与特色,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路径,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总体小康实现,不仅成为了世界现代化阵营中惹人注目的重要一员,还开创了独特的发展道路(或发展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或中国模式)。

“新时代”,以中国梦的提出为标志,中国吹响了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号角,开启了向世界强国目标迈进的坚定步伐。2012 年11 月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小康—基本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三步走战略。紧接着,习近平在11 月29日提出了“中国梦”。2013 年5 月,习近平在接受拉美三国媒体联合采访时答道:“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4](P56)。中国梦的“强国、富民、社会公正、人民幸福”等内涵,就是对全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特征的描述,而民族振兴、民族复兴体现的则是世界强国的目标追求,因此,中国梦是对中国新阶段现代化发展目标的深刻凝练,它是中国全面现代化、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阶段。“新时代”是一个中国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世界强国的时代,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强起来时代。

第二,从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位置看,“新时代”是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心、并成为影响和引领世界发展的世界强国的时代。

第一,“新时代”缘起于21 世纪初中国模式的形成。

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是“中国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时代。”现代化是近代以来的世界发展潮流,在落后就要挨打、你追我赶的现代发展大潮中,“一个国家所选择的现代化方式,会在下一阶段上改变另一些国家观察问题的角度”[6](P335)。一个强起来的中国,尤其是在世界普遍低迷中强大起来的中国,其发展的路径,其特色化的制度、理论、文化,其发展的具体经验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去关注、甚至模仿。“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者、美国学者约瑟夫·奈2008 年2 月就对记者说:“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让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特殊的发展模式和道路也被一些国家视为可效仿的榜样……更重要的是将来,中国倡导的政治价值观、社会发展模式和对外政策做法,会进一步在世界公众中产生共鸣和影响力。”熊玠指出,“在过去的30 多年中,中国遵循成功经济学的路子,让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摆脱了贫困……成为包容性发展的国家,这将是对世界发展模式的又一次重大贡献”[5]

“新时代”的中国,不仅要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华现代文明的魅力、提升中华民族的国际影响力,更要展现大国的胸怀、强国的责任担当和贡献,为世界繁荣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关注的中心,在下一步向强国目标迈进的过程中,体现在中国经济发展、脱贫、社会治理等诸方面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等必将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引领力量。

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还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的时代”,是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世界高举、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界重新呈现活力、社会主义魅力彰显的时代。中国是迄今为止“以非西方化的方式、最成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7],中国发展的突出成就正在逐步改写苏联解体后世界社会主义沉寂低迷局面,让社会主义重新在世界舞台上焕发活力的同时,也进一步使中国成为了世界聚焦的中心。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西方经济复苏乏力、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光环淡化、“美国优先”、英国脱欧、美国与欧洲的一系列新矛盾新冲突等使近代以来一直是世界发展中心和引领力量的西方世界陷入分裂和撕裂。与此同时,中国不仅保持了中高速经济增长、脱贫成就斐然,还对整个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了1/3 以上的力量,中国发展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取得的突出成就、对世界的突出贡献、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期待等,使近代以来一直位居西方的世界中心正在发生偏移,世界的变化正在逐渐把中国推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同时,在变化的中国及变化的世界需求中,中国提出的包容共生、共商、共建、共赢、共享、共荣的“命运共同体”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世界回应与跟踪,中国不仅用自己的智慧、方案和实实在在的践行推动世界和平和谐发展,而且成为了“新时代”世界发展的引领者。

因此,“新时代”的一个明显特征是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方位发生了变化,中国逐渐走向了现代世界舞台中心,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方案贡献世界、用自己的理念和践行促进和引领世界发展,中国正逐渐成为有影响力的世界大国。

3.5.1 支持区域能源互保互济。加快推进长三角区域天然气互保互济和省级管网互联互通。加快区域电力通道统筹建设和区域气电联调、电网调峰协同。利用上海海上风电科技优势,推进长三角临近海域风电协同开发,促进长三角区域能源互联网的有序发展。

第三,从世界现代化整体进程来看,“新时代”还是多维性现代世界生成、多维现代世界新格局的开创时代;是中国倡导和推动下合作共赢、共享共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时代。

其中:i=1,2,…,n,n为样本总量;si、gi分别表示对应格点的IMERG和CGDPA降水量;和分别为对应格点IMERG和CGDPA降水量的平均值。

世界现代化从西方发端,20 世纪以前的现代化等同于“西化”;20 世纪初至80 年代,是世界现代化的两极格局对立时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现代化模式竞争、对立、并存;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因苏联东欧放弃社会主义道路而陷入了低谷,世界各转型国家纷纷被“华盛顿共识”重塑,世界现代化再次进入了资本主义的绝对优势时代,被西方学者定义为“历史的终结”时代。

1 中国—中东欧 国家图书馆联盟在杭成立[EB/OL].[2018-11-01].http://zjnews.zjol.com.cn/zjnews/hznews/201810/t20181022_8535074.shtml.

可以说从现代化进程的视域看,“新时代”的本质内涵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使中国与世界现代化均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它既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世界强国的时代,在一定程度上又是世界现代化新格局的开创时代。

2008 年以来,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各国之间的关税战、贸易战激烈,逆全球化潮流涌动,民粹主义泛滥,全球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原有的世界治理体系也呈现出种种弊端,世界和谐稳定面临重重难题。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立足世界现实,以超前眼光、用大国风范,不仅在全球治理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其倡导并积极践行“一带一路”战略、倡导并积极践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世界倡导和传播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理念——“共商、共建、共享、共荣”,在世界引起了广泛反响,一个国际关系与世界格局的”新时代”也在逐渐形成。

因此,“新时代”的又一个明显特征是世界现代化的多维格局已基本形成,一个“共商、共建、共享、共荣”指导下的新型国际关系格局正在构建,“新时代”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世界现代化的新时代、国际格局的新时代。

在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个行业都在积极发展,虽然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而言,具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但是生态环境问题却一直被忽视,甚至有很多领域在发展时,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影响。甚至有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将牺牲环境作为自己发展的代价。由此可以看出,在当前我国现代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和发展的背景下,虽然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综上所述,可以说“新时代”是中国的现代世界强国追求和建设时代,是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时代,是世界现代化新格局的开创时代。“新时代”不仅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是中国的新时代,中国的发展、中国世界舞台方位的变化、中国的影响也引起了世界现代化格局与整体世界格局的变革,“新时代”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世界的新时代,这是新时代的实质。

三、现代化进程视阈下“新时代”的形成脉络

从“新时代”内涵反观新时代,可以看出,“新时代”的内涵是在中国的发展、世界的变革及中国与世界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呈现出来的,“新时代”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孕育→发端→浮出→基本形成→最后确立”渐进且日渐明晰的过程。

“新时代”的中国,不仅追求成为强国,还要成为世界强国,实现民族复兴。2012 年11 月15 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民族复兴的追求是以世界为坐标的,不单是自我对比的强大,而是把中国放在世界舞台上去要求、去衡量。“中国梦,就是中国人希望重返世界之巅的梦想”[5]。只有成为了世界强国,中华民族才有可能坚强有力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有可能重现历史曾有的民族辉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获得了持续高速发展,但在1997 年东亚金融危机之前,世界是把中国的发展模式归类于东亚模式之中的。1997 年东亚金融危机后,国际学者才开始意识到中国的特殊,并在21 世纪初提出了“中国模式”。从世界现代化的整体发展历程看,中国模式提出的意义重大,它不仅使现代化模式阵营中增加了一个新成员,使中国开始作为现代化独特个体受到世界普遍关注,而且其鲜明的社会主义特色使冷战结束以来一直处于低谷的社会主义模式又以全新的面目呈现且矗立于世人面前。中国被世界关注和研究、中国影响世界等“新时代”特征开始在世界现代化的大平台、世界舞台上孕育。

第二,“新时代”发端于2008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明晰于危机以来中国的突出表现。

2008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后的西方复苏乏力,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光环淡化,中国的发展模式被世人普遍认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危机打击下的世界普遍疲软无力中逐渐凸显,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使中国引领世界发展的迹象开始发端。美国《新闻周刊》在2009 年的一期以“为什么中国行得通?”作为封面标题,文章是这样开头的:“中国是今年唯一一个可能取得亮丽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危机中,中国开始被普遍认可,中国的地位开始彰显,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开始吸引世界、影响世界,“新时代”有了发端。

危机中,逆全球化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泛滥,使全球化发展严重受挫,世界该何去何从?世界的发展该由谁引领?中国在危机中的突出表现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脱贫及社会整体建设的斐然成就、中国为整个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了1/3以上力量……使世人看清,中国模式有借鉴性、中国就是未来世界发展的希望、世界离不开中国、世界大发展离不开中国。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开始倾听中国声音。时代发展的需求把中国推向了世界前列,中国将用自己的发展引领世界发展、用自己的智慧和方案贡献世界、影响世界的“新时代”轮廓基本明晰。

第三,“新时代”基本确定于2012 年中国梦的提出、强化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

2012 年11 月,立足中国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的基础,适应金融危机以来的世界发展大势,习近平提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在现代化发展目标视野下,中国梦就是一幅21世纪中叶中国的现代化蓝图,“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现代社会描述,中国梦就是追求中国现代化的全面实现且成为现代世界强国[10]。中国梦作为中国现代化追求目标的有效表达,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全面展示了中国的新目标、新追求,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中国梦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现代化新征程的“新时代”基本确定。

哑巴也怔了。但哑巴把汤翠的愣怔当成是鼓励,一下子就抱住了她。哑巴力度强悍,汤翠感觉到其男性的威猛,身子哆嗦起来。汤翠一激动就要哆嗦,哆嗦得越厉害说明越激动。

从世界来看,立足中国自身的中国梦不仅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追求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不仅是和平发展梦,还是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梦、和谐梦、共赢梦,它要引领和打造“和平、发展、共赢、共享”的世界发展格局。习近平反复强调:“中国发展壮大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而不是威胁,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11]。中国梦追求的民族复兴是在使中国成为现代世界强国的同时,还要用自己的发展带动世界的发展繁荣,中国梦追求的是“强大世界、世界共强”,中国梦是中国奉献世界、与世界共享共荣的发展梦。因此,中国梦体现了人类整体利益观。

中国强大后该如何处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中国梦的基础上,2017 年10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在新的国际局势下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国际关系与国际格局的指导理念。它以人类整体利益为核心,倡导世界各国人民超越狭隘而短暂的民族国家利益,树立长远的人类整体观,通过交流、共商,在利益协调的基础上取得共识,再通过合作、互鉴、共商、共建,追求包容共生,实现共赢、共享、共荣。它要引领世界去开创和平发展、多元共生、合作共赢的新格局,去打破近代以来国际格局中的意识形态对立、社会形态对立、价值观对立、民族隔阂、一家独大或数家垄断等格局,要告别国际关系中国家利益冲突、价值观分歧等隔阂对立状态,去构建“共商、共建、共享、共荣”的新型国际关系、国际秩序。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践行与推广,不仅意味着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更意味着近代以来二元对立的不平等国际关系格局要翻篇,新的命运共同体时代要来临,这不仅是国际关系的新时代,还是国际格局的新时代,是世界的新时代。

四、小结

现代化进程视域下,“新时代”是指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而使中国与世界现代化均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它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世界强国的时代,是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时代,也是世界现代化多维新格局基本形成时代,还是中国倡导下的“共商、共建、共享、共荣”国际关系新格局的开创时代。“新时代”奠基于中国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及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其形成经历了从孕育到显现、到清晰、再到凸显的一个渐进过程。“新时代”缘起于新世纪初中国模式的形成,发端于2008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逐渐明晰于2008 年世界经济危机以来的中国突出表现,基本确定于2012 年中国梦的提出,十九大报告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使“新时代”的世界内涵进一步完整、总体特征进一步强化。

参考文献:

[1]王立胜.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7(12).

[2]刘建军.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起点[J].思想理论教育,2017(12).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美)熊价.通向中国梦的大布局——《习近平时代》选载[N].学习时报,2016-4-21.

[6]巴林顿·摩尔.拓夫等译.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7]韩庆祥,黄相怀.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J].求是,2017(1).

[8]倪翠兰.中国梦提出的国际背景[J].社科纵横,2016(11).

[9]国外热议“中国模式”及其启示[N].光明网,2008-3-28.

[10]倪翠兰.现代化发展目标视野下中国梦内涵实质探析[J].观察与思考,2016(10).

[11]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N].光明日报,2013-3-24.

中图分类号: D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106(2019)11-0001-05

* 本文为2017 年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应用重点课题“习近平现代化战略思想的解读与体系构建”(2017-SKZZ-01)的阶段性成果。

* 作者简介: 倪翠兰(1967—),女,泰山学院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副院长,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和世界史研究。

(责任编辑:潘维永)

标签:;  ;  ;  ;  ;  ;  

现代化进程视域下“新时代”形成脉络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