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通酞滴丸治疗中风(脉络瘀阻证)的临床研究论文_肖国庆

益阳市第一中医医院 湖南省益阳市 413002

【摘 要】目的观察脑血通酞滴丸对缺血性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辨证属脑脉瘀阻型的疗效与血塞通胶囊作对照,并探讨其疗效机理。方法;实验组芎香通脉滴丸,每日3次,每次4粒,对照组血塞通胶囊,每日3次,每次2粒。观察2组疗程1月。对比服药第1周、半月、23日、30日症状,进行神经功能中医症候评分。结果;实验组治疗基本痊愈11例,显效26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本痊愈3例,显效21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0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通酞滴丸疗效优于血塞通胶囊,能够改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及实际生活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脑脉瘀阻;脑血通酞滴丸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时间推移,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死于脑血管病者多过死于心脏病及癌症,脑血管病居三大死因之首缺血性中风患者占中风的80%左右。不但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特点危害老龄患者,仅有不到20%患者能恢复正常功能。大部分患者留有失语、偏袒不能自理,对家庭及社会造成重大负担。现代医学治疗方法虽多,但理想药物很少,中医对缺血性中风治疗有着几千年丰富经验积累,脑血通酞滴丸对脑缺血损害有逆转保护作用为中药治疗提供医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9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期患者118例经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均符合《神经康复学》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均为脑脉瘀阻型,口舌歪斜、症见半身不遂、肢体乏力、言语謇涩、嗜睡、强直、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或涩。同时排除短腔隙性脑梗死,暂性脑缺血、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精神异常、造血系统疾病、有出血倾向疾病者,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排除药物过敏、近期参加过其他药物临床试验者。将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52例,男30例,女22例;年龄42~70岁,平均(57.36±6.83)岁;体重50~82 kg,平均(64.35±7.16)kg;平均(11.32±4.28)周。对照组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40~72岁,平均(57.54±6.72)岁;

1.2方法及疗效判定

治疗组脑血通酞滴丸,青海晶珠藏药高新技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成份为川芎总苯酞。对照组:血塞通胶囊,主要成份为三七总皂苷。治疗组服用脑血通酞滴丸每次5粒,每日3次,三餐后半小时服一次。对照组服用血塞通胶囊每次2粒,每日次,三餐后半小时各服一次。两组疗程均为一月,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停服其他治疗脑梗死的药物及可能影响观察结果的药物。同时嘱患者治疗期间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充足睡眠、饮食清淡,忌食高油食物及辛辣食物戒烟戒酒。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服药第8天,15天,23天,30天临床症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及中医症候、体征评分,治疗前后进行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语言及运动功能;头颅CT,血液流变学检查,血脂全套,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用药前及用药结束后各检查1次;密切观察并随时记录不良反应及出现的病情突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起草制定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1993)评价中风病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

14.统计方法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 Ridit检验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实验组愈有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一。

2.3脑血通酞滴丸对中风病单项症状的影响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中风病单项症状”中“面瘫”和语言”组间疗效差异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指瘫”和“综合功能”组间疗效差异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中风病单项症状”中其它各项组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2.4脑血通酞滴丸治疗中风梗死面积的影响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CT梗死面积”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2.5整个研究过程中所有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一般体检项目尿、血、肝、肾、粪常规较治疗前后无异常。

3.讨论

目前临床上针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的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溶栓、抗凝、降纤等为主,都以减少病残率、病死率为主。为患者采取西药治疗虽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但长时间使用西医极易出现皮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患者耐药性降低,最终对疗效产生影响。淤血阻窍阻络是急性是急性中风的主要机制,也是该本基本病理转归。脑血通酞滴丸是将川芎的有效成分川芎总苯酞加入熔融的聚乙二醇6000中分散均匀滴制而成的滴丸制剂。川芎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根茎。其性味辛温,归肝、胆、心包经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大量药理研究表明,该药可明显改善红细胞聚集、提高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降低全血高切相对粘度及全血高切还原粘度作用、增加动脉血氧含量;从而降低血小板聚集;重建神经功能网络;实现功能重组,达到功能重塑的作用效果优于血塞通胶囊。川芎作为行气活血化瘀有着千年历史,且服用量小、吸收快、药物原料来源丰富,且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安全有效。结合中医用药不仅包括疾病主症的好转,而且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能力、生存质量、情绪等非主症状,开发传统中医药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白雪,罗钢,杨思进,等.蛭龙活血通瘀胶囊结合中医辨证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3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4,55(9):768-771.

[2]徐洪波.化瘀涤痰汤结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8):157-158.

[3]杜文杰.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5):135-136.

[4]王晋平,唐农.小续命汤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模型大鼠血浆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19):13-15.

[5]吉海旺,宗伟,雷鹅.血塞通滴丸治疗中风恢复期密血阻络证30例[J].陕西中医,2007,28(10):1314-1315.

[6]吴琼粉,普俊学,王子幼等,血塞通软胶囊治疗中风中经络恢复期瘀血阻滞证的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8):952-953.

论文作者:肖国庆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4

标签:;  ;  ;  ;  ;  ;  ;  ;  

脑血通酞滴丸治疗中风(脉络瘀阻证)的临床研究论文_肖国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