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审美素质应是美术教学的重中重论文_乐欢

知否知否审美素质应是美术教学的重中重论文_乐欢

佛山市顺德区环城小学

美育教育在我国来说虽然是越做越好了,但是在总体来看的话,美盲还是很多的,在普及的这方面来看做的还是远远不够的,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这个对我们来说还是任重道远的。

德国艺术家美学家朗格说:"人类生活在艺术之外当然还有其他的理想,若以纯粹的美的教学或主观的教学去教化学生逼迫学生是非常不恰当的,因此学生的素养及他的自主创作能力至关重要。"在我看来,朗格的本意是美术教学在于美的得享受,在教学方法上避免生硬的技巧,在快乐的学习中感受艺术之美、艺术之乐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的美术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

为了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围绕本文,我旨意挖掘学生的审美潜能、塑造学生的美的心灵、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使学生潜在的美术素质转化为现实可能,在理论上我所接触的美术教育及各方面的知识为此有坚实的理论基础,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又是怎么样进行的呢?接下来我将从学生的欣赏技能、学生自主写生绘画技能、学生的自主配色能力、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这四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欣赏技能--赏古今中外,用看、听、讲来感知美

在我国最传统的是中国画,其中以宋朝为代表,它的画其中的线条优美,讲究勾线和皴法,而国外的艺术家则讲究线条的力度与硬度,比如席勒,而莫迪里则讲究线条的华美与柔和。但是我想对线条最痴迷的追求者大概就是初学绘画的学生与大师们了。新美术课程标准倡导美术教师与学生形成平等、合作、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共同探究,学生与学生相互启发、互相合作、共同学习。

欣赏美术作品它本身是一项美的活动,人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不是机械的作业,而是人主观意识的认识和表现。他会带着极浓的个人思想及情感。在欣赏的课堂中,如何带领孩子们看名画,理解名作呢?我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给孩子们欣赏,即教会他们如何看画、听画、讲画。

(一)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学会看画是很有必要的。在小学生看来大师们的画作对于他们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在课堂教学中对这方面的渗透是必不可少的。学会欣赏是小学美术教育的主要形式,欣赏要以基本的理论作为支撑点,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了基本了解之后,他们会对作品有最快、最初及最直观的感受,这种直观的感受是不需加工的未受干扰的,因此这种感受是鲜活的,会给孩子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作为老师我们会在学生欣赏时适当的引导,有时还可以制造气氛进行烘托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例如在湘版美术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形色间奏曲》当中,这节课主要学习的是欣赏抽象画。首先跟学会灌输抽象画这一概念,它是抽象画就是与自然物象极少或完全没有相近之处,而又具强烈的形式构成面貌的绘画。 但在大部分人看来,抽象是一种不美观的事物。但是我们的中国画中例如《双燕图》吴冠中老先生的画作将抽象与美达到了美的极致,老先生抓住事物的特征,有概括简练的线条表现了静谧的江南水乡景象。再者欣赏到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的油画作品《小小的喜悦》在他的作品中,对具体事物形体特征的描绘不再是重点,他希望完全借助色彩、线条与形状,不以具象造型的方式来表达。他在赋予色彩、线条、形状等音乐班的节奏。这样绘声绘色的讲解有助于学生理解联系作品的内在。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的点滴当中我们仔细的去观察他揣摩他,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们潜移默化的形成了审美的能力。

(二)学会倾听是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项基本节能。我们的小学生在课堂当中最喜欢老师推陈出新,讲授点课本没有的新知识。在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巨匠童心》中在讲到画家齐白石的时候我将画家生平事迹作为突破口,将他坎坷的人生及在艺术上辉煌的成就讲给学生听,引发学生强烈的讨论欲望,学习热情高涨。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欣赏画作始终都是处于一个积极的态度,在老师希望学生知道如何赏析画作变成学生主动去赏析作品。

(三)学生学会自主表达看法是学习的最好的形式。让学生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我相信这是对学生形成审美经验锻炼他的审美能力的最好的一项体验。在美术课当中我特别看重评讲这一个环节,这不仅是对一节课的总结更是能提现学生的成果的时刻。例如在评讲二年级《彩点点》这一课时,由于这一课较于其它美术课来说是稍有不一样的,它是用点来组成画面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新的接触,在评讲过程中有一位学生的话一直萦绕在我脑海中。他说:"今天的作业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我要学会及习惯用点来画画,非常的有意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考虑的方面也很多,除了颜色最重要的我要思考整个形不会出错"。由此可见经常让学生说潜意识当中给他们已经形成了非常好的审美习惯。

二、学生自主写生绘画技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耐心与专注力

我们常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写生的时候不把工具准备好跟写生步骤了解清楚怎么能行呢?在写生时我们要准备:①铅笔、钢笔、水彩笔等。学生要熟悉每样工具的性能及它的绘画效果。②在写生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线描,流畅的线条可以训练学生运用线条的能力,且作品更加的清晰明了富有美感。③从简到繁,由简单到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做好坚实扎实的基本内功。

在日常绘画的训练中我们都是照本宣科,让学生对照着课本中的范画进行二次创作,这样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有时候做一些不一样的课堂是老师们在教学中值得深思的地方,在五年级《家乡古建筑》这一课中,我们讲到了家乡美,建筑美。但是学生无法实际感受到,但因地势关系我们学校处于清晖园旁。在征得学校同意之后,组织五年级的学生去实地参观了清晖园。在建筑领域来说清晖园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之作,园内处处体现主人移山水之中,尽赏曲径荷风之构想,得灵感于南朝名诗人谢灵运的名句:"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因而取名"清晖"。清晖园与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或称余荫园)、东莞可园并称为岭南四大园林,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园构筑精巧,布局紧凑。建筑艺术颇高,蔚为壮观,建筑物形式轻巧灵活,雅读朴素,庭园空间主次分明,结构清晰。利用碧水、绿树、古墙、漏窗、石山、小桥、曲廊等与亭台楼阁交互融合。集我国古代建筑、园林、雕刻、诗书、灰雕等艺术于一身.在如此优雅的环境之中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景物,然后细致的绘画园林中的一草一木一亭一阁,让他们在绘画中掌握绘画的基本表现技巧、线条的美,养成他们分析和思考的能力解决在绘画上会常出现的一些习惯性问题并且能得到改善。

三、学生的自主配色能力--掌握好自己绘画的调色板

除了绘画技巧的训练,自主配色能力更是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的一个良好的途径。色彩感是一种普及的视觉艺术,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色彩跟某个特东情感之间是有相对应的关系。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色彩感觉的培养,引导他们自主的配色能力,还要学会用色彩来表达自我的真感情。例如二年级里有一可《听听画画》在音乐的情感中来用色彩进行表达,哀伤的音乐,欢快的喜悦,等情感学生都要学会用色彩的冷暖来进行自我情感的抒发。这样他们在学习中由色彩的初认识上升至情感,不仅学会了配色能力,且更加能领会其中的情感抒发。

四、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我们常说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娃娃抓起,那创作及创新能力我们作为老师更要常常耳提命面,学生是未来的祖国的花朵,若他们都丧失了创作能力,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基于本文上述的三点欣赏技能、自主写生绘画技能、自主配色能力这些都是绘画当中的技巧,等于是说孩子掌握这些技能之后最直观的是需要有自主创新能力。不能仅仅是掌握了技巧而不学会创新,那这样的孩子培养出来不是美的欣赏家,这样的孩子培养出来是匠人,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在课堂上教师要避免让学生临摹学生的画作,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按照马克思的美学来讲,美术教育就是讲艺术的美、自然的美、人文美、科学美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在创新这一块我们作为教师还需要更加的努力,多探索,多去伪求真。为求我们的孩子能够更好的提高审美能力。

从教七年之余,始终将这几点作为我的美术教学的重要部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确实收获良多,学生由最基本的绘画大师不认识到现在的如数家珍,由原先的绘画技巧较生疏到现在的能很快的单独上手绘画,从原先的不识色彩的冷暖到现在的能拥有很好的配色能力,由原先的仅靠临摹才能完成一张绘画到现在的能够自身自主完成绘画。

结合本文可以说明学生的欣赏技能、学生自主写生绘画技能、学生的自主配色能力、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这四项教学法是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较有效的方法,只需方法措施得力相信我们的学生们在不同程度上审美素质都会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2011版

清晖园 学术网文 百度百科 1900年

岭南四大名园与世界文化遗产 朱竑 等 期刊论文

《热带地理》 2003版

论文作者:乐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  ;  ;  ;  ;  ;  ;  ;  

知否知否审美素质应是美术教学的重中重论文_乐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