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和病害防治的研究论文_马国誉

对市政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和病害防治的研究论文_马国誉

安徽合肥 231500

摘要:市政道路工程会影响到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一体化建设。而我国的交通运输系统在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为了让施工效果更为理想,市政道路的建设应按照实际发展的需要来实施,并全面掌握市政道路的设计重点,同时对于病害的类型要依据市政道路设计来掌握,通过结合发展的需要制定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面结构设计;病害防治

一、市政道路路面结构设计

(一)结构层材料设计

对于市政道路路面的结构层材料上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一般市政道路路面的结构层的材料是沥青混凝土和沥青碎石,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市政道路已经采用一些新的沥青混合材料,例如多孔隙沥青混凝土就已经广泛应用到市政道路路面的结构层的设计中。对于路面结构层材料的选择一般考虑到交通的因素,道路路面需要承载重大的交通压力,因此,在对材料的选择上需要选择一些抗压效果好的材料。然而沥青面层单纯的应用沥青和混凝土的话,抗压效果也不是最好的,在如今的市政道路的路面结构层材料上,在沥青中加入一些德兰尼特、抗车辙剂等,可以增强路面的抗压效果。

(二)结构层组合的设计

一般而言,市政道路的路面层主要包括上、中、下三层,最上层被称作表层,属于承压最大的一层,而且这一层极易出现一些裂缝。而下层与中层却有较强的抗裂功能。因此,应当对下层、中层及表层进行优质的匹配。通常城市的地质变动及水文状况波动都比较小,所以,应当根据城市次要道路与主要道路的情况来对路面的结构组合进行设计,必须确保城市主要道路结构层的组合拥有最佳的承压效果。而由于与城市主要道路相比,城市次要道路的车流量要小得多,所以城市次要道路的表层只需达到良好的承压效果,而下层与中层只需符合国家的标准要求即可。在设计市政道路路面的结合层组合时,应当着重考虑材料的承压性能及道路的行车数量。

(三)道路路面结构的厚度设计

对于市政路面结构层厚度的设计,需要分析其荷载应力,而结构层厚度的设计主要取决于应力分析结果。一般会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进行计算和分析应力。通过计算结果进行绘制成诺谟图,设计师可以通过检查地图方法而直接获取路面层厚度的数值。另外,数值得到之后,必须准确地计算出结构层的厚度。因为有些道路的设计只注重图纸上的结果,而忽略了结构厚度的计算,从而就导致路面厚度太厚或太薄。若厚度太厚会导致资金浪费,若厚度太薄就会产生安全隐患。因此,准确计算结构层厚度是十分必要的。

二、目前市政道路路面存在的病害

(一)排水不畅

影响市政道路路面使用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排水系统,在目前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科学排水系统设计而导致设计的排水系统的使用效果很不理想。不恰当地使用排水系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路面的积水量,长时间的排水不畅则会严重的影响路面的稳定性。由于受到水的荷载或浸润以及自重的影响,填筑路基局部,甚至整体都会顺着坡面向下移动,最终导致路基的整体稳定性下降。

(二)路面损坏

路面损坏主要包括路面出现严重积水以及路面出现严重坑洼处等,这些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行车安全。大部分城市选取的是混凝土与沥青路面结构,可是因为在使用材料方面存在不同,倘若未对其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势必会对路面造成直接的损坏。倘若路面的积水经过沥青路面的裂缝流进了结构层内部,再经过车辆的长期碾压,必将严重地影响路面的防水层,导致路面出现严重的冲刷现象,势必会出现路面坑洼的情况。不恰当地搭配沥青与集料之间的比例以及不合理地设计路面的压实度等问题,都会致使路面内部承载的力不断增大,从而导致路面出现裂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市政道路路面危害防治措施

(一)基于结构设计下的病害防治措施

1、基于结构材料设计角度下。在实际展开这一设计内容的过程中,相应材料本身质量与性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了路面的使用性能,一旦材料质量偏低且性能不达标,直接会给路面埋下病害隐患问题。因此,这就需要针对材料的采购与挑选进行严格把关,要在确保材料具备质量合格证书的基础上,对材料厂家进行优化选择,在综合目前建筑市场材料价格的基础上,尽量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材料,并要针对材料的抗压性能进行测试,以此来提升路面施工质量。

2、基于结构层组合设计角度下。从这一设计角度出发,为了实现对路面病害问题的规避与控制,就需要结合路面表层、中层与下层的实际功能与需求,在确保表层具备良好承载力的基础上,确保针对中下层落实完善的防水设计。在此过程中,要确保实现防水材料的科学选择,以此来确保结构组合层的性能与质量满足实际之需。

3、基于厚度设计角度下。相应道路路面的厚度设计同样需要充分考虑路面的病害防治问题,一般而言,如果相应路面厚度设计的过薄,相应路面整体的承载力自然就会较低,在后期投入使用后,基于车辆的通行需求与特点下,短时间内就会发生病害问题,如裂缝、车辙以及积水甚至塌陷等问题,而如果将路面厚度设计的过厚,虽然性能与质量会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综合造价成本则过高,存在不必要浪费问题,因此,这就需要基于现有规定下,并结合道路路面的实际运行需求特点下,实现厚度的科学设计以实现对病害问题的有效防治。

4、基于排水系统的设计下。在针对道路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基于相应规范要求下,针对道路路面排水问题进行优化设计,在此过程中,需要实现排水点的合理设置,并结合当地气候的实际,实现有针对性防治措施的落实,以此来避免因排水系统不畅而给路面造成损害。

(二)道路路面使用过程中的病害防治

1、灌缝

路面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道路表面会出现裂缝,主要是由于温度的变化和过大的荷载造成,需要通过裂缝来维持,主要是通过灌缝来完成。由于路面的裂缝,路面上的水容易渗入路面结构,侵蚀沥青等材料,并且容易侵蚀路基。因此,路面灌缝工作越早进行越好。常用的填缝方法是采用就地热补的方法,将裂缝中的沥青混合料全部清除,然后用热沥青混合料填充裂缝,然后压实。

2、路面裂缝填封

在市政道路路面上,地面裂缝会严重影响道路的美观和行人及车辆的舒适性,而地表水容易通过裂缝腐蚀地基,给安全带来严重隐患,从而缩短市政道路路面的使用寿命。因此,在产生微小裂缝和裂缝需要密封的情况下,主要的填封材料可选用一些沥青胶结料。每年路面裂缝填充的最佳时间是每年四月至六月,主要是因为此时温度比较适宜,使密封材料不会受到过大的拉应力和过大的压应力。

3、路面局部缺陷修补

因为在针对市政道路的路面施工时,出于设计的缺陷或施工技术上的问题,容易造成路面发生强烈的拥包、松散、坑槽、网裂、唧浆等病害,必须及时解决,以便减少对路面的破坏。解决以上病害通常使用热拌沥青混合物和冷拌沥青混合物实施修补。使用热拌沥青混合物针对道路路面进行修补时,需要较高的施工技术,其对路面修补的好坏所起到的作用很大。使用冷拌材物进行道路的病害修补时,不需要高施工技术,其发挥的作用小,缺点是使用冷拌材物进行的修补,道路路面的使用期限较短。

结语

综上所述,如今我国城市道路路面仍旧存在排水不良、路基损坏、路面损坏等多种病害,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去探索相应的防治对策,以此来延长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给城市的发展带来良好的交通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彩凤.市政道路路面的结构设计和病害防治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5(6):161-161.

[2]宗春.市政道路路面的结构设计与病害防治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5(19).

作者简介:马国誉,男,安徽省合肥市。(1992-)身份证号码:34262219920624189X 。

论文作者:马国誉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1

标签:;  ;  ;  ;  ;  ;  ;  ;  

对市政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和病害防治的研究论文_马国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