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语篇教学中的“点”艺术_艺术论文

插图语篇教学中的“点”艺术_艺术论文

说明文教学的选“点”艺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说明文论文,艺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说明文意在阐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在中学生看来,是最为枯燥单调的一种文体。其内容知识性强,情感性弱;程序性强,灵活性少。在视听世界日益丰富的现代生活中,学生对说明文越发地冷漠便也可以理解。但说明文体与生活联系密切,应用性强,不容教师轻描淡写。在新课标中,对说明文阅读教学除一般性阅读要求外,另在第三学段作了“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的要求,在第四学段作了“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要求。如何组织好说明文教学,本人认为可在“点”上寻求突破。

一、把握文体的教学点

说明文的教学点应有三个,即说明内容的把握、说明技巧的理解以及文本中情感与精神的领悟。传统的说明文教学,过多地偏重于说明技巧,对说明的内容往往是草草收兵。其实,说明文无论是“物”的介绍,还是“理”的说明,首先在于给读者以知识。如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的单元,学生阅读后可了解我国传统建筑、园林的特色和所取得的光辉成就。第四单元科普文的阅读;会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殿堂的神奇与奥妙。因此,说明文教学首先应是让学生明白文章所传达的信息,弄清文章在“写什么”。在《中国石拱桥》中领略我国古代石拱桥的成就和艺术特色,在《苏州园林》中探索我国园林艺术的美的奥秘,在《奇妙的克隆》中了解克隆之谜,在《生物入侵者》中认识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带领学生徜徉于知识的殿堂,感受人文、科技的魅力应是说明文教学的首要任务。第二,应着力提高学生对说明文体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文本中悟得语言技巧,学习文本语言。如果只停留在知识层面的教学上,那语文课就等同于自然社会科学课。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的重要表现在于语言的运用,而语言运用有一定的技巧。教材的选文,多为经典之作,其语言的规范性、典型性,学生既易悟得,也易学得。语文课堂应始终将其作为教学的主旋律。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表达效果,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写作方法、语言表达技巧。这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是由对课文的感性认识走向理性认识的过程。第三,说明文情感性弱,不靠以情动人,但并不是没有情感,文章中所渗透的情感与精神也是教学中很好的素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要求“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第四单元要求“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还可以学习正确的科学方法”。可以看出,新课程对说明文中情感及科学精神教学的重视。《故宫博物院》介绍的故宫恢宏壮丽,每个阅读者无不为之自豪;阅读《说“屏”》,没有情感,学生就无法领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大自然的语言》中,可以学习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方法;从《生物入侵者》中,激发学生关注自然、保护生态的科学意识;从《奇妙的克隆》中,提醒学生全面地看待科学技术发展的态度。这些文章,在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同时,在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渗透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上有着其他文体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抓住教学内容的趣味点

学生总有这样的心理:浅显的说明文觉得单调,不屑于阅读;深奥的说明文觉得读得吃力,懒得阅读;对感兴趣的内容阅读,不感兴趣的不读。针对学生的心理,如果能找到教学内容的趣味点,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热情,教学便有了成功的开始。就新教材来看,说明文内容丰富多样:既有传统规范的说明文,也有语言活泼的说明性小品;既有体现民族传统文化的作品,也有充满现代气息的内容;既有自然基本常识的介绍,也有最前沿科学动态的揭密;既有宏观世界可感知的事物,也有微观世界需要感悟的事理。这些内容,和以往的教材相比,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大增强。同时,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抓住学生感知内容的兴趣点,教学便不会单调。如被传为经典的钱梦龙老师执教《中国石拱桥》的课例:教师首先出示教学挂图“中国石拱桥”,让学生先不看课文,说明大拱和小拱的位置关系,学生一下子热闹起来,有说“大拱两边各有两个小拱”的,有说“大拱两边的顶部有四个小拱”的,有说“桥身的左右两边有两个小拱”的,同学们心有所思,口不能言,急欲看书,这时教师才让他们打开课本,体会“各有”与“肩”字使用的准确。使用这一做法,使课堂气氛轻松活泼,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对课文的学习也处于一种兴奋之中,在这种状态下学习,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例如《桥之美》可在对各种桥的图片欣赏中激发学生兴趣,《苏州园林》可在对形式美的探讨中让学生感知苏州园林的艺术之美,《故宫博物院》从探索帝王宫殿神秘的角度激发学生兴趣,教学中适时穿插历史故事,学生必然学而不厌。我在教学《生物入侵者》时,先出示了一幅“食物网”图,让学生对图进行说明,然后设计一外来生物入“网”的动画情境,让学生想象其会带来什么影响,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到了各种危害,很自然地切入到课文内容,达到了“未读课文,先知三分”的效果,巧妙的开头带给学生学习的轻松。说明文知识性强,学生求知欲旺,教师若充分利用和挖掘新教材的趣味因素,说明文教学将比其他文体更显轻松。

三、寻找内容与生活的结合点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说明文的目的是给读者以科学的知识,科学地认知事物的方法。说明文的实用性决定了说明文教学更要注重教材与生活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以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学生从文章中获得知识,但不会运用于实践中,学习便成了纸上谈兵,没有任何意义。教学中带领学生走到户外,书中单调的文字便成了具体的形象,这样既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在生活中运用,可谓一劳多得。教学《大自然的语言》,结合本地的物候现象,结合农谚,复杂的学问会变得浅显。《苏州园林》中介绍的园林艺术其实代表着中国园林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取向,文章虽然介绍的是苏州园林,但全国很多地方大到公园小到景点都有这种艺术思想的体现。教学中,一方面可鼓励学生寻找或者评点生活中的园林景点,另一方面可让学生尝试为校园设计一个景点,这不仅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更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再如,说明顺序是学生写作时运用的一个难点,配合《故宫博物院》的教学,教师可带领学生在校园走一遍,然后让学生来介绍学校,在读与写的比较中,注意说明顺序的运用。在教学说明语言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确数和约数都是说明文语言准确的表现,我曾经让学生在课堂上同时用约数和确数的方法进行说话训练,有的学生说到自己的年龄与身高,有的说到书的页数与厚薄,在什么时候该用约数、什么时候该用确数的实践比较中,体会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四、感受说明语言的魅力点

说明文语言之美,往往被其科学性与实用性掩盖,被其他文体的文学美所淹没。说明文语言的魅力表现在其准确、简洁、生动、形象等方面。品析说明文语言首先在于其准确之美。如《中国石拱桥》课后练习提到“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说明文用语很讲究分寸”,文章中“比较”“大约”“可能”“几乎”“当时”等词或表程度,或表推测,或表限定,不能删,不能换,无不显示出作者严肃的科学态度。品析说明文语言其次在于其生动之美。《中国石拱桥》中的引用把人带入一种优美的境界,对狮子的描摹更是生动活泼,兴趣盎然,让人呼之欲出。《桥之美》中富有情趣的语句给人诗情画意的感觉。就是事理说明文中生动典雅的语言也屡见不鲜。《大自然的语言》开头一段展现出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写活了物候,写出了情感。《生物入侵者》中诸如“在劫难逃”“五彩斑斓”“啸聚山林”“束手无策”等雅词的运用,使文章充满了文学味;“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中一组动词生动地写出了棕树蛇对鸟类的残杀。品析说明文语言还在于其形象之美,为了把人们不易看见的事物和现象、不易理解的过程事理阐述清楚,作者多采用形象的语言进行说明。“云”这种事物很难描摹,但作者形象的比喻,不仅清楚地说明了各种云的特征,给人深刻印象,也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很有趣味。另如把“生物入侵者”说成“移民”“偷渡客”,说其“占领”,形象的语言有助于读者对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的认识。把“拱桥”比作“虹”,不仅阐述了这一建筑物的形状特征,给人无穷的美感也尽在一字之中。把“物候现象”称为“大自然的语言”,把“替换器官”说成“配件”等等,形象的语言使读者读来更轻松,更容易理解。

标签:;  ;  ;  ;  ;  ;  

插图语篇教学中的“点”艺术_艺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