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针刺治疗痰浊中阻型颈性眩晕探讨论文_张超1,李涛2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针刺治疗痰浊中阻型颈性眩晕探讨论文_张超1,李涛2

张超1 李涛2

(1陕西省丹凤县医院内三科 陕西 丹凤 726200)

(2陕西省丹凤县医院针灸科 陕西 商洛 726200)

【摘要】 目的:对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针刺治疗在痰浊中阻型颈性眩晕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痰浊中阻型颈型眩晕患者,对其进行有效分组,分别作为对照组(38)与观察组(38),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倍他司汀片以及天麻素注射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针刺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1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针刺治疗应用到痰浊中阻型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关键词】 半夏白术天麻汤;痰浊中阻;颈型眩晕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8-0305-02

颈型眩晕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临床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颈部疼痛、平衡失调、眩晕等,从我国中医辨证特点上讲,可将颈型眩晕有效分为四种类型,其分别为:气虚瘀滞型、气血两虚型、肝阳上亢型、痰浊中阻型,其中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类型就是痰浊中阻型,本文就主要对随机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痰浊中阻型颈型眩晕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痰浊中阻型颈型眩晕患者,对其进行有效分组,分别作为对照组(38)与观察组(38),其中对照组的38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为女性患者,20例患者为男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分布在38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69±6.35)岁,患者的病程分布在3天到18年之间,平均病程为(7.64±2.16)年;其中观察组38例患者中有19例患者为女性患者,19例患者为男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分布在37岁到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71±6.41)岁,患者的病程分布在6天到17年之间,平均病程为(7.26±2.2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倍他司汀片以及天麻素注射进行治疗,其具体治疗方法为:将倍他司汀片对患者进行口服治疗,1天进行3次口服,1次口服的药量为6mg,与此同时将600mg的天麻素注射液加入到250ml生理盐水或者5%葡萄糖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1天对患者进行1次静脉滴注,连续治疗10天作为患者的一个治疗疗程,对患者实施一个疗程的治疗[1]。

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针刺进行治疗,其具体治疗方法为:半夏白术天麻汤的中药成分为:2枚大枣、6g甘草、10g白术、10g白茯苓、9g法半夏、6g生姜、12g苍术、10g陈皮、9g天麻,依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可辨证加减用药;将上述药物小火慢煎2次,共取药汁500ml,将其均分2份分早晚2次温服,连续服用10剂作为患者的一个治疗疗程;与此同时对患者实施有效针刺治疗,其具体操作方法为:取患者坐位,进行常规消毒后,有效使用华佗牌毫针针刺,其毫针针刺规格大小为40mm×0.3mm,然后对患者的风池穴进行有效针刺,其针尖需指向患者的鼻尖且水平刺入;针刺患者颈4~7夹脊穴时,其针尖需指向患者的脊柱方向而斜刺;针刺患者百会穴时,需将针尖向后平刺大约5mm;对患者的阳陵泉、丰隆进行有效直刺;依据患者个人情况不同对针刺深度进行有效控制,其操作手法为平补平泻法,留针时间为30分钟,每10分钟对患者进行1次针刺,连续治疗10次作为一个治疗疗程[2]。

1.3 疗效评定标准

无效表示的含义是:接受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或者病情加重;有效表示的含义是:接受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小幅度改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小幅度提升;显效表示的含义是:接受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治愈表示的含义是:接受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基本消失或者完全消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恢复正常[3]。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数据表示采用均数±标准差(x-±s);计量资料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c2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

2.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1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例数无效有效显效治愈总有效率

对照组3811711 971.10%

观察组38 13122297.37%

P值/////<0.05

3.讨论

颈型眩晕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临床疾病,从我国中医角度上讲,可将颈型眩晕有效归结到“颈肩痛、眩晕、痹症”等疾病范畴内,认为该疾病的病位在清窍,而清窍所在为脑,而脑为髓之海,为元神之府,颈性眩晕是由瘀、痰、风、虚、火导致清窍失养,半夏白术天麻汤具有化痰熄风的功效,使风熄痰消,进而眩晕自愈;针刺具有调和气血、舒筋活络、降浊导滞、健脾利湿、利官窍、清头目、肝火得泻、疏肝利胆等功效;本次研究中,通过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倍他司汀片以及天麻素注射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针刺进行治疗,研究结果得出,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1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

综上所述,将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针刺治疗应用到痰浊中阻型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参考文献】

[1]章珍明.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针刺治疗痰浊中阻型颈性眩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3(12):425-427.

[2]刘定军.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60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19(11):672-674.

[3]吕军,覃翠.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浊中阻型PCI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2,24(17):364-366.

[4]吕昊哲,常惟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浊中阻型原发性高血压52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25(9):351-353.

[5]谢金萍.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痰浊中阻型原发性高血压3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6(15): 516-518.

论文作者:张超1,李涛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6

标签:;  ;  ;  ;  ;  ;  ;  ;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针刺治疗痰浊中阻型颈性眩晕探讨论文_张超1,李涛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