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效果观察论文_覃淑英,韦香葵

河池市人民医院 广西河池 547000

摘要:目的:观察将阿替普酶与临床护理路径配合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文纳入样本是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本医院开展溶栓治疗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予以分组,一组收入34例,试验组采取阿替普酶溶栓治疗配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照组采取阿替普酶溶栓治疗配合常规护理干预,评定两组干预前、干预后的NIHSS评分数值和Barthel评分数值。结果:试验组干预后的NIHSS评分数值相比于干预前、对照组指标更低,P<0.05,出现数据间的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干预后的Barthel评分数值相比于干预前、对照组指标更高,P<0.05,出现数据间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展示较优效果。

关键词:阿替普酶;临床护理路径;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属于临床治疗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神经内科疾病,需要予以及时有效的溶栓治疗,临床上多采取阿替普酶予以溶栓。在此治疗基础上,增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其预后状况[1]。本文分析资料是本医院开展溶栓治疗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选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探讨将阿替普酶与临床护理路径配合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效果和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本文研究资料为本医院开展溶栓治疗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选择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分组方法是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一组入组34例。对照组:男女之比是20比14,年龄均值为(55.45±3.12)岁;试验组:男女之比是21比13,年龄均值为(55.43±3.16)岁。分析对照组与试验组基础资料,P>0.05。

纳入标准:(1)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存在急性脑梗死并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时间窗内(4.5h);(2)患者签名知情同意书,获得医学伦理会审查及签字。(3)无溶栓治疗禁忌症。

排除标准:(1)存在意识障碍;(2)存在精神疾病。

1.2 方法

给予两组患者0.9mg/kg阿替普酶,先静推10%,之后采取微量注射泵将余下量静脉泵入,一个小时泵完。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构建静脉通道,予以用药指导、加强基础护理及病情观察等。试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第一,构建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并对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成员开展相关护理知识培训,保证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成员充分掌握有关护理知识及技能。第二,对相关文献资料收集及分析,结合患者心理、饮食、睡眠、临床指标检查结果、治疗方法等实际状况,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第三,对患者生命体征予以严密关注,监测其血压情况及心电图,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偏瘫或是失语情况;尽快为患者构建静脉通络,收集患者的血液开展指标检测,且及时告知医生患者的病情状况;予以溶栓治疗的时候,尽量将静脉注射的次数减少,防止出现局部出血情况,在溶栓治疗之后半小时不可以进行插入导尿管;予以患者健康知识宣教,提升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予以心理疏通,改善其不良心理,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护理服务期间增强和患者谈话,对患者局部疼痛等情况予以了解,予以隐私保护,给予患者祝福卡片等。

1.3 相关指标

(1)评估及分析对照组和试验组干预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数值。

(2)评估及分析对照组和试验组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评分数值。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准确核对以及录入SPSS 21.0软件,计量资料(NIHSS评分数值、Barthel评分数值等)表示成均数±标准差(±s)形式,符合正态分布,开展t检验,P<0.05,明确数据间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对两组干预前后的NIHSS评分数值

试验组干预前的NIHSS评分数值与对照组指标相比较分析,P>0.05,未明确数据间的统计学意义;两组干预后以上指标都明显下降,试验组干预后的NIHSS评分数值与对照组指标相比较分析,显著更低,P<0.05,明确数据间的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的NIHSS评分数值比对

近几年来,急性脑梗死患者人数不断增多,且具有比较高的残疾以及死亡几率,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带来严重不良影响以及危害。阿替普酶属于临床常用的溶栓药物,可以特异性结合血栓内相关蛋白,且没有明显副作用,因而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溶栓治疗中被广泛应用[2-3]。与此同时,还应予以急性脑梗死患者积极护理服务。

临床护理路径是对某疾病构建标准化和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工作人员依据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对患者开展有效护理,可以明显提升护理质量[4-5]。此文相关数值展示,与干预前、对照组指标相比对,试验组干预后的NIHSS评分数值明显下降,而Barthel评分数值明显提升,P<0.05,表明数据间的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呈现较优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冬花.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急诊早期阿替普酶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4):3393-3394.

[2] 戴晓花.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9):186-187.

[3] 王琛,彭玲.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效果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36):5184-5185.

[4] 张尧.阿替普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干预措施[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2):174-176.

[5] 刘俊英,张璐.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不同护理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1):165-166.

论文作者:覃淑英,韦香葵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9

标签:;  ;  ;  ;  ;  ;  ;  ;  

阿替普酶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效果观察论文_覃淑英,韦香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