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分析论文_黄锐

黄锐

(牡丹江林业中心医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摘要】 目的:研究多种病理检查技术在多种疾病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2012年3月-2013年9月来我院进行诊治的支气管疾病患者、胸骨旁裂孔疝患者各40名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将每种疾病的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疾病诊断技术进行诊断,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病理检查技术进行诊断,比较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结果:纤维支气管疾病患者的对照组患者的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为80%,较观察组低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胸骨旁裂孔疝患者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5%,对照组为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诊断得到安全性较传统方法更高。结论:病理检查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可以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应在临床诊断中予以推广。

【关键词】病理检查;诊断;准确率;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6-0194-02

支气管类疾病主要包括支气管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等,在临床中多通过X射线的方法进行诊断,但实际上,单凭此种方法是无法得到极为精准的疾病的诊断结果的,往往还需要其他的手段进行补充[1],纤维支气管镜检技术就是其中的一种。胸骨旁裂孔疝是一种在临床中极为少见的疾病,由于对疾病本身的认识的不足以及部分医院设施的不完备性使得X射线检查仍然是胸骨旁裂孔疝诊断的主要途径[2],单在诊断准确率方面有所欠缺,新的临床中的理念是病理检查技术,我国MRI或CT检查技术已经比较普遍,可以对此予以支持。本文以2012年3月-2013年9月来我院进行诊治的支气管疾病患者、胸骨旁裂孔疝患者各40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多种病理检查技术在多种疾病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以2012年3月-2013年9月来我院进行诊治的支气管疾病患者、胸骨旁裂孔疝患者各4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支气管疾病患者中男性患者22名,女性患者18名,年龄区间为52-66岁之间,胸骨旁裂孔疝患者中男性患者20名,女性患者20名,年龄区间为54-62岁之间,并分别将每种疾病的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个小组20人。四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没有显著地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检查方法

对支气管疾病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X射线检查,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技术活检技术与刷片检查技术进行检查;

对胸骨旁裂孔疝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XZ射线检查法,对观察组患者采用CT技术进行检查。

1.3观察指标

检查结束后,对患者的检查结果与确诊结果进行对比,比较传统检查方法与病理学检查技术的诊断准确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具体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传统检查方法与病理学检查技术的诊断准确率比较

3.讨论

胸骨旁裂孔疝作为一种极为罕见的疾病,几乎没有非常显著的临床症状,此病的发病人群主要是中年人,即使在发病后也只是表现为各种不适症状,较常见的表现是季肋部位的不适感和背部以及腹部的疼痛和偶尔的呕吐感,由于其表现和普通的身体不适症状比较接近,因此,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如果疾病入了肠胃,见识引发比较严重的绞窄性肠胃梗塞,后果不堪设想,再者,如果疾病入了患者的肺部组织将会引发呼吸困难以及肺部的反复感染,并伴随一定的心脏病的发作,所以,对于胸骨旁裂孔疝患者来说,病理检查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检查方法主要是胸部X射线检查,一般情况下,对于胸骨旁裂孔疝患者来说,X射线检查可以观察到病灶内部物质的分布不均匀,含有大量的气体,虽然基本上可以认为是确诊患者,但也只能在诊断结果前面加上“可能”二字,仍需作进一步的检查。

对于支气管类疾病患者来说,病理检查技术的应用更是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通常情况下,纤维支气管镜检技术用于:(1)对肺部肿块的性质的判断,虽然目前的影响检查可判断出患者的肺部肿块的位置,但对其性质却很难给与准确地分析,纤维支气管镜检结合活检技术与刷片检查技术的采用极大水平的提高了患者的肺部肿块的阳性判断率[3];(2)通过癌细胞的影像检查很难发现癌细胞,但细胞学检查却是可以做到的,对于这类隐性肺癌,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技术可以发现支气管中的微妙的变化与异常,提高患者的诊断率,及早进入治疗;(3)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技术可以及时地发现实施长期的气管切开或者插管患者肺部的各类并发症,比如喉部的损伤以及气管的出血和感染等等,对于老年人来说,气管和支气管内容易堵塞一些痰液,其咳嗽吐痰能力的下降往往会引发痰液的阻滞,进而引发肺部的感染,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纤维支气管镜可以对这些杂物进行清理[4]。

从本文的比较结果中可以发现,病理检查技术在支气管类疾病和胸骨旁裂孔疝疾病的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率,黄晓玲[5]等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通过CT技术进行胸骨旁裂孔疝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这与本文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由此可见,在部分不容易诊断的疾病中,病理学检查技术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需要在今后的临床中扩大其使用范围。

【参考文献】

[1]李爱君,滕海风,张文强,乔华玲,曲涛.咪达唑仑和安定在气管镜检查中应用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2,11(09):109-111.

[2]李杰,杨光钊,丁忠祥,林毅,李伟,韩志江.螺旋CT多平面重组在膈疝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18(01):89-90.

[3]唐建明,周毅,何东.3种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比较[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23(03):123-125.

[4]曾军,钟维农,何卫国,黄侃,张颖.异丙酚用于无痛苦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观察[J].中国内镜杂志,2013,17(04):761-763.

论文作者:黄锐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6

标签:;  ;  ;  ;  ;  ;  ;  ;  

病理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分析论文_黄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