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科学项目中志愿者信任的影响因素实证探索论文

公众科学项目中志愿者信任的影响因素实证探索*

王筱纶 赵宇翔 刘 筱

(1.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4)

摘 要: 公众科学项目包含项目发起方(科学家、政府机构等)和项目参与方(志愿者)两类群体,其有效合作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当前的研究将焦点集中在公众参与意愿方面,却忽视了合作的重要前提--信任。文章基于信任建立模型,从声誉、网站质量、信息质量、制度结构因素四个方面,提出了志愿者对公众科学项目信任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情景式问卷调研,对179 份有效数据进行OLS 回归。数据结果表明,科学家声誉、项目发起者声誉、网站易用性、信息公开性、信息交互性、以及公众隐私保障都会显著正向影响志愿者对公众科学项目的信任,网站有用性对志愿者信任不存在显著作用。

关键词: 公众科学项目;信任;公众信任危机;公众参与;信任建立模型

1 引言

在传统的科学研究中, 数据采集与分析的工作均由科学家和科研团队来完成。 随着互联网群体协作的效率逐渐提高,人们逐渐意识到“公众参与科学研究”的价值,提出了“公众科学(Citizen Science)”这一重要概念。 政府或科学家通过互联网发布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再招募公众志愿者帮助其收集数据,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科研众包模式[2]。 在公众科学项目中,包含两类主要利益相关者:项目发起方(科学家、政府机构等)和项目参与方(公众志愿者)。公众科学的本质就是通过项目发起方与项目参与方两者间的科学合作,形成质量高且影响大的科研成果[3]

Thornton 和Leahy[4]研 究 指 出,在 公 众 科 学 项 目中,信任是实现双方有效合作的前提条件。但是,随着公众信息素养的不断提升和对科学家公信力的质疑,近年来国内外科学发展引发的信任危机逐渐增多。公众在某些情况下不信任科学家的能力,不信任项目发起方的真实性,也不信任公众科学网站的可靠性。 然而,以往关于公众科学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公众的参与动因,忽视了信任这一影响志愿者有效合作的重要前提因素。 少数关于信任问题的研究也是站在科学家的视角, 论述如何提升科学家对公众提供的数据质量的信任[5-6]。 因此,本文从志愿者的视角出发,基于Mcknight 等[7]的信任建立模型,从声誉、网站质量、信息质量和制度结构四个因素方面, 探索志愿者对公众科学项目信任的影响因素, 旨在为提高公众科学项目中的志愿者信任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策建议。

2 文献综述

2.1 公众科学项目中的信任问题研究

信任代表了人与人、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依赖关系, 是保障团队合作有效运行的重要前提[8]。公众科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由项目发起方与项目参与方组成的团队合作项目, 两者间的信任就成为了实现公众科学项目有效合作的关键[3]。由于公众志愿者的水平参差不齐, 提供的数据质量也难以得到保障[9]。以往的关于公众科学信任的研究多数站在科学家的视角, 探索科学家对公众参与的数据结果的信任问题。 如Hunter 等[5]基于公众志愿者的背景、参与经验、训练程度等指标,计算了科学家对公众的信任程度, 依此来推断众包数据的质量。 Lukyanenko等[6]结合社交网站用户的“同行评议”结果,帮助科学家判断公众能力的可信任程度。 然而,信任是一种双向而非单向行为, 科学家对公众的信任标准只能作为事后的数据质量判断依据, 公众对科学家的信任程度才从本质上决定了其对待公众科学项目的态度及后续完成的数据质量。

在本论文中夏鼐先生针对当时中国考古界命名考古学文化缺乏统一标准的情况,阐述了三方面:一种“文化”必须有一群特征;共同伴出的这一群类型,最好是发现不止一处;我们必须对于这一有共同特征文化的内容有相当充分的了解。王仁湘在《考古学文化的命名原则与程序问题》一文中,他将夏鼐先生考古学文化的命名归纳为“命名四原则”,即一种文化必须有一群的特征;同一类型的遗址最好发现不止一处;必须对这一文化的内容有相当充分的认识;以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的小地名命名。他还指出夏鼐先生在阐释考古学命名时没有明确的陶器群的量化问题,没有强调一个器物群至少应包括几种器型。

迄今为止,只有少数学者从公众志愿者的角度,讨论了其对科学家甚至项目发起方的信任问题。 王筱纶等[3]研究指出,公众志愿者作为项目接收方,对于负责项目的主要科学家、发起项目的相关机构、以及为了项目所搭建的公众科学平台网站, 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信任危机[3]。 首先,随着公众学识的提升和不良舆论的导向,志愿者对“专家”能力和立场的质疑声越来越高[10];其次,项目发起机构也面临着信息公开性低、交流渠道少、政府背书缺失等多方面的指责, 导致了公众志愿者的中途退出和消极怠工现象;最后,公众科学网站作为项目实施的载体,常常因界面粗糙、 流程不规范、 数据上传复杂等细节问题,引发志愿者的反感[3]。因此,本文将以公众志愿者为研究对象, 分析其对公众科学项目各个方面的信任影响因素,探索缓解上述信任危机的有效方式。

2.2 公众对个人、项目及网站信任的影响因素归纳

关于信任模型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层出不穷,但迄今为止,几乎还没有学者将其应用于公众科学领域[5]。 本文借鉴以往关于公众对科学家、众包项目和电商网站的信任因素的研究, 试图从中抽取出适用于公众科学研究情境的主要变量。

科学家往往是公众科学项目的发起者之一。 近年来,随着公众对科学家的信任危机愈演愈烈,不少学者开始研究其具体成因。首先,科学家本身的能力、声誉、德行等都与其可靠程度息息相关。 一个科学家的个人成就、社会地位、业界影响力越高,公众越可能信任他[11]。科学家的德行品质也被证明是影响科学家信任的重要因素[12];其次,公众自身的特性也会改变他对科学家的信任程度。 王娟[13]指出,影响公众对专家信任的因素包括公众的性别、 年龄与受教育程度;第三,公众与科学家之间的关系也会影响其信任程度。 具体而言,科学家与公众之间知识背景的不同和技术认知程度的差异,是决定公众与科学家能否建立信任关系的重要因素[14-15]。除此之外,公众对科学家的熟悉程度,也影响了其对科学家的信任[16]

从本质上来说, 公众科学项目可以看作是一类特殊的科研众包项目。 但由于这方面研究通常以分析参与意愿为主要目的, 仅有少数文献提出了影响公众对众包项目信任的前置因素。王筱纶等[3]提出了项目规模和项目难度对公众信任的重要性;Ye 和Kankanhalli[17]认为公众对众包项目发起方的信任度,会影响公众对风险的感知,而风险感知直接影响对项目的信任度;Dunwoody 和Griffin[18]则证明了项目宣传渠道会影响信息搜寻结果, 从而影响公众对项目的信任。 此外,除了项目本身的特性以外,公众参与众包项目的经验和次数, 以及公众的个人兴趣,也被证实为影响其信任程度的重要因素[3,19]

水资源既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会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水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工农业生产的命脉。水资源参与人类活动的全过程,人类因水而生、依水而居,依托水资源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水资源以原料、溶剂、冷却降温介质、运输载体等形式几乎参与工业生产全过程,工业布局也集中在水资源条件较好地区。水资源是农业增产增收的保障,农业用水量占全世界用水量的70%。另一方面,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水污染等水问题,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反过来也会影响水资源,如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提供更好物质和技术条件,影响水质、造成水污染、改变水的时空分布等。

公众科学项目通常会建立一个网站来实现项目任务发布、数据收集、结果反馈等合作流程。 本文尝试借鉴其他领域中针对网站的信任因素进行提炼。首先,网站的声誉、质量、安全等多方面特性,影响了公众对电商网站的信任程度。如Mcknight 等[20]指出,网站声誉会显著影响公众刚接触网站时的初始信任。 王全胜等[21]认为,提升网站质量能够加强公众的信任程度。作为一种交易平台,电商网站本身的安全性则决定了公众在付款时是否可能受到财产损失,这也是影响电商网站信任所独有的特性[22];其次,Mcknight 等[7],王守中[23]均提到公众隐私保护的 重要作用。电商网站对用户数据的隐私保护能力,是影响公众信任的一个关键因素;最后,用户个体特征如信任倾向也决定了其对电商网站的信任程度[22]

第Ⅰ类模型。假设碎片云为一中空球壳,不区分弹丸和缓冲板材料,碎片云材料均匀分布在球壳的表面上,碎片云的运动可分解为碎片云质心沿弹道方向的直线运动和以质心为中心的球形膨胀运动。该类模型有Swift碎片云模型[17-18]、龙仁荣等[19]提出的碎片云模型等。这一类碎片云模型不区分弹丸和缓冲板材料,物理过程简单,从质量、动量、能量三个守恒方程可以给出简单的数学表达式,方便应用。其缺点是物理模型过于简化,精度不高。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存在一定偏差。该模型比较适用于描述碎片云完全熔化或汽化情况。

H4: 隐私保障对公众科学项目中的志愿者信任具有正面影响

表1 信任的影响因素总结及其与公众科学信任的对应关系

3 研究模型与假设论述

3.1 研究模型

Mcknight 等[7]在电商网站的初始信任研究中,构建了信任建立模型(Trust Building Model),该模型从网站声誉、网站质量和制度结构三个因素出发,提出这三类因素会影响用户对于网站的信任意愿。 其中, 网站声誉是指网站在他人看来的印象和声望,网站质量包括网站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等,制度结构因素则意味着网站所能提供的保障用户隐私安全的方式。 信任建立模型自提出以来,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商务、虚拟社区等多个研究领域。Kim等[24]证实了在电子商务网站中,网站声誉(情感因素)和制度结构保障(认知因素)显著影响了在线消费 者 的 信 任;Kim 等[25]也 在 前 人 网 络 信 任 模 型 基础上,着重研究了手机银行网站质量与制度结构保障对信任的正向影响。 在之后的研究中,Elliott 和Speck[26]、WANG 和Emurian[27]将 信 任 建 立 模 型 进 一步拓展, 指出了信息质量和信息交互的重要性。Nilashi 等[28]则将其细化为信息交互性和信息透明度两个重要变量。

仿真结构仅仅是简化过后的理论模型,实际的反应腔室结构要复杂的多,每一个结构、间隙、或微小尺寸的变化都会对流场的不均匀性造成影响,产生流场偏置、气流扰动以及死区等。同时工艺参数的变化如进气流量、工艺压力、极板间距、工艺温度、等离子体轰击等都会对流场及沉积均匀性造成影响。对于多物理场的耦合我们还要面对更多的挑战,需要从多角度综合考虑采用仿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去实践探索。

因此,本文以Mcknight[7]的信任建立模型为理论依据,结合Nilashi 等[28]对模型的改进,依据前文总结的信任影响因素,从声誉、网站质量、信息质量和制度结构四个因素,提出了志愿者对公众科学项目信任的前置影响因素。 其中,声誉包括公众科学的两个主要志愿者: 科学家声誉和项目发起者声誉两个方面;网站质量由传统的TAM 模型所提出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组成;信息质量包含信息公开性和信息交互性两方面,在重视信息透明度的公众科学项目中尤为关键; 制度结构因素则反映了公众隐私保障对信任的重要性(见图1)。

3.2 声誉对公众科学项目中志愿者信任的影响

声誉是公众对事物、 人或机构曾经所有的行为表现的综合评估, 是用于提高公信力的一种无形资产。 以往文献已经证实了声誉对用户信任的显著影响[7,20]。 李曙光[11]、伍新春和季娇[12]先后指出,科学家的声誉,如社会地位、业界影响力、德行品质等,均会影响公众对科学家的信任程度;江慧芳[29]基于对电商网站的研究, 提出了电商网站声誉和商家声誉对消费者信任的重要作用。

图1 公众科学项目中志愿者信任的影响因素模型

我国的公众科学网站大多处于发展初期, 公众初次浏览和领取任务时感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尤为强烈。 此时,由于大部分公众科学项目都是全新的,不能提供足够的参考依据, 其声誉主要来自于其背后的组织引导者。一般来说,公众科学项目中主要包括科学家和项目发起方两类组织者。 如果项目组织者是声誉良好的科学家, 则意味着他会遵循已知方案中描述的程序和伦理规则进行研究[30],以能力和专业精神行事[31],从而增强了志愿者对项目过程及结果的信任。如果项目发起方是声誉良好的政府、企业或非营利组织/团体,则意味着项目具有可靠的政策支持、财务支撑和服务质量等,从而能极大地提升志愿者对公众科学项目的信任[3]。 因此,本文从科学家和项目发起方两个方面出发, 提出了声誉对公众科学项目的影响。 假设如下:

H1a:科学家声誉对公众科学项目中的志愿者信任具有正面影响

H1b:项目发起者声誉对公众科学项目中的志愿者信任具有正面影响

随着土地流转的加速,广大的种植用户对农产品的销售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为此,打造农产品的上行通道又进一步提到了e农的议事日程,而源产于世界三大冷泉之一的中国五大连池的天然苏打水无疑是一个打造销售平台的绝好载体。国池天然苏打水所具有的珍稀水源、天然弱碱性、小分子团、引进法德的高规格生产工艺等独特优势,对于调节人体酸碱平衡,对于我们广大的商务人士特别是尿酸偏高人群来说是一款天赐的养生饮品,而“国池”品牌更是为这款产品架起了腾飞的翅膀。下一步e农将进一步推出华农果香、黑土凝香等中高端农产品品牌,打造真正的农产品上行通道。

3.3 网站质量对公众科学项目中志愿者信任的影响

以往的研究指出, 网站质量能够提高公众的信任程度[7,21]。 公众科学网站虽然以科学研究为最终目的,但也不得不依赖新兴的互联网技术来实现,如专业性的数据上传方式、社交性的互动渠道,服务性的地理位置显示等。这些技术上的难题,愈发凸显了网站质量的重要性。 如果志愿者在公众科学网站的使用过程中,觉得网站粗制滥造且难以使用,必然会怀疑项目发起方的能力, 进而引发对公众科学项目的信任危机[3]

基于技术接收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网站质量包含网站有用性和网站易用性两个重要指标[32]。 因此,针对公众科学项目网站而言,感知有用性主要指公众使用网站后感受到其对自身有价值,如能提供丰富的专业信息解答公众的疑虑。感知易用性主要指公众使用网站的时候是否感觉方便简捷,如界面简洁、注册方便、导航简单、任务清晰易操作等。总结而言,公众对网站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均会提升用户对公众科学网站的使用感受, 增强其对公众科学网站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的认可,从而进一步升华为对整个公众科学项目的信任。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a:网站感知有用性对公众科学项目中的志愿者信任具有正面影响

H2b:网站感知易用性对公众科学项目中的志愿者信任具有正面影响

与强大的破坏力相比,人类试图挽救濒危物种的努力显得渺小。在德国的一间实验室中,虽然还保存着足够多的北白犀精子,理论上存在通过人工授精方式产下小犀牛的可能,但这绝非易事。过去几十年,人们从未从雌性北白犀体内完好地取出过卵子。至于克隆,即便未来某一天人类攻克技术难关,成功克隆犀牛这样的大型动物,那也只是现存两头犀牛的复本,携带的基因完全一样。而失去了基因多样性的物种,本质上也已经功能性灭绝。

3.4 信息质量对公众科学项目中志愿者信任的影响

在正式收集数据前, 本文采用小规模的预调研方法来保证问卷可靠性和稳健性, 即确保问卷中从英文文献中翻译或改编的问题的准确性。 在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EFA)的检验后,最终保留了问卷中的所有问题,并用于正式问卷的发放。

在公众科学项目中, 公众虽然是直接的项目志愿者,但在整个参与过程中,公众的主动权并不高,需要更多的信息帮助其建立对公众科学项目的信任。在项目开始时,公众只能通过网站上提供的介绍信息来选择和评判任务,此时,公开透明的项目背景介绍有助于公众了解项目的目的[26],打消公众对参与公众科学项目的顾虑。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有些公众科学网站能够提供详细的任务步骤, 帮助公众树立对公众科学项目的信心[33]。有些公众科学网站还会公开整个项目的完成情况(如已参与项目人数、项目完成进展等), 让志愿者体会到群体合作的成就感,增强志愿者的信任和参与热情。在项目完成后,由于公众不能直接检验数据的质量, 如果能够承诺给他们展示研究成果或出版相应科学读物等, 都会让志愿者感受到他们的微小贡献对于科学研究发展的价值,从而提高其对公众科学项目的信任感[34]。 因此,从公众科学项目的参与全程来看, 信息公开性有利于志愿者对公众科学项目的信任,假设如下:

H3a:信息公开性对公众科学项目中的志愿者信任具有正面影响

在进行数据回归前,首先要进行信度(Reliability)检验,来确保问卷测量数据的一致性的程度。本文利用SPSS 20.0 软件,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CFA)去检验问卷量表中9 个具体指标的信度。结果显示,所有因子的Cronbach’s Alpha 值 (Cronbach’s α)均大于0.7,表明因子具有较好的可靠性(见表4)。

当惠州辖区处于台风左半圆时,大亚湾海域一般涌浪不大,早期风向偏北,惠州港7号锚地也有一定的防风防浪效果,可以安排一定数量的万吨级船舶在7号锚地避风。

H3b:信息交互性对公众科学项目中的志愿者信任具有正面影响

3.5 制度结构因素对公众科学项目中志愿者信任的影响

5.反思学习。观摩一些优秀的课程视频,分析其设计内容和意图,同时选择一些关键性的文章进行阅读,然后结合别人的优秀视频和文章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进行教学改进。

本文对以往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并从中抽取出了与公众科学相关的主要变量(见表1)。 事实上,直接将上述三个领域的任一发现应用到公众科学研究中,必然会遗漏一些重要的变量。 此外,在兴起不久的公众科学领域的研究中, 仅有少数工作涉及信任因素, 目前还鲜有针对公众科学项目中信任的影响因素的实证探索。

4 量表设计与数据分析

4.1 量表设计和问卷收集

4.1.1 量表设计

阿东把父亲搀扶回家。他脑袋空白一片。一路上仿佛一个字都没有想过。进了家,阿里正没精打采地坐在沙发上发呆。没有母亲的家,阿里十分害怕。阿东的回来,令阿里意外中又觉惊喜。他先是眼睛瞪得溜圆,然后就拍起了巴掌,追在阿东的身后一边跳着一边大声唱:“阿里的弟弟回来了!阿里的弟弟回来了!”

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假设, 本文采用情景式问卷调研法来收集数据。为了保证问卷的真实性,所用图片均来自真实的公众科学项目网站(中国观鸟记录中心)。 为了确保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此次所用的测量题项也都基于前人研究的量表问题, 再针对公众科学项目的特殊情境进行改编, 最终每个变量均包含了3-4 道测度项(变量名称、具体测度项及参考文献见表2)。

理论上,教学设计是将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学理论等基础学科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系统的“规范科学”。[1][2]实践上,教学设计是一项依据教育原理和教学理念对教学进行合理规划与安排的创造性活动。……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科学规划,从而创造有效教学程序的行为。[3]

问卷设计共包含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对公众科学项目的简要介绍及举例。 由于公众科学在我国内刚刚兴起, 部分被调研者对公众科学缺乏直观的理解,甚至志愿者都不知道自己参与的项目叫做公众科学。因此,我们以中国观鸟记录中心发起的“鸟类监测项目”为例,对该案例的背景、网站界面及网站中的关键信息提供了简单说明,帮助没有或已经参与过的被调研者浏览、体验和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公众科学项目;在第二部分中,本文依据研究假设和实证模型,设计了具体测度项,询问了被调研者对于公众科学网站各个维度的感受。 所有问题均采用Likert 7 级量表形式,以1-7 表示同意程度,其中“1”表示完全不同意,“7”表示完全同意。 在这一部分中,问卷还采集了与公众信任相关的两个控制变量: 项目规模和项目难度;在问卷的最后一部分,收集被调研者的基本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参与次数、兴趣程度和个人信任倾向,均作为本文的控制变量。

4.1.2 问卷收集

由于此次调研采取情景式问卷的方式, 在被调研者回答问题前提供了真实的项目介绍和网站图片,来帮助其理解公众科学项目及其具体流程,因此在采集数据时没有对调研对象加以限制。 本文采用了线上和线下两种渠道来发放问卷, 包括在社交网站中发放电子版问卷链接和直接给参与过公众科学项目的线下群体发放纸质问卷。 最终, 共回收问卷211 份,回收率约85%,在剔除明显无效问卷32 份后, 最终得到了179 份有效问卷作为本实证研究的数据基础。

表2 问卷量表设计

随后, 本文总结了此次收集到的179 份样本的描述性统计数据(见表3)。 统计结果表明,女性参与调研的人数略高与男性,但总体差距不大;处于18-25 岁年龄段的被调研者数量最多, 占比高达35.75%;58.66%的被调研者学历为大专/本科,32.40%的被调研者学历为硕士及以上, 说明参与调研的人员学历较高, 正是接触公众科学项目较多的一类人群;58.1%的被调研者都至少参与过一次公众科学项目, 其中16.2%的人有三次及以上的公众科学项目参与经验, 说明大部分被调研者对公众科学项目已具备了一定的参与经历和认知。

在网络环境中, 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互联网监管制度都很不完善, 隐私与安全要素成为了重要的制度结构保障,是影响公众信任的重要前因[7,25]。 以往的研究证实了个人信息安全性是保障用户对电商网站信任的关键[22]。 在公众科学网站中,这一因素依然不可忽视。一般来说,志愿者在注册公众科学网站时,需要填写个人电子信箱、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等私密的个人信息, 有时甚至还需补充详细的个人地址。这些注册信息是否会被用作它途,是否会被黑客窃取或出售给第三方, 必然会给志愿者带来较大的心理疑虑。换句话说,对个人信息泄露的担忧将成为公众参与公众科学项目的重大障碍[37]。 相反地,当公众科学网站能够通过可靠的网络安全技术保障用户的数据安全时, 公众将更容易建立起对网站的基本信任。因此,本文提出了隐私保障对公众科学项目信任的影响,假设如下:

表3 人口统计学特征

4.2 数据分析

4.2.1 信度检验

在信任建立模型的基础上,部分学者提出并引入了信息质量的概念,认为其对信任具有重要作用[26-27]。本文借鉴Nilashi 等[28]的研究,从信息公开性和信息交互性两个角度, 提出信息质量对公众科学项目中志愿者信任的影响。

在公众科学项目中, 信息交互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构建信任的一个主要方式[28]。由于公众科学项目包括项目发起方和科学家两个重要发起者, 信息交互还意味着对这两类人群的沟通渠道的提供。 一方面,如果能让公众与项目发起方交互,将能迅速解答公众对项目的疑惑,为公众带来心理上的亲密感和信任感;另一方面,如果为公众与科学家之间建立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会缩短公众与科学家之间的知识鸿沟和心理距离, 极大地提升公众对科学家的信任[14-15]。在交流方式上,有的公众科学项目网站会向志愿者提供相关人员或科学家的联系方式(如电话、邮箱等),也有一些会通过在网页中嵌入各种沟通媒介来达到实时交流的目的,还有一些甚至专门建立了公众与科学家的互动版块,提供留言和反馈的功能[35-36]。上述信息交互方式,均会提升志愿者对公众科学项目的信任。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表4 信度检验

4.2.2 效度检验

效度(Validity)反映了测量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效度主要从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两个方面进行检验。本文使用SPSS Amos 24.0 软件,采用因子载荷(Factor Loading,λ)、复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CR)和平均提取方差值(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AVE)来衡量量表测度项的聚合效度。 一般而言,λ>0.4、CR>0.7、AVE>0.5 均可说明问卷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衡量结果显示,本文的测量量表具有较好的聚合效度(见表5)。

其中,平均提取方差值(AVE)衡量的是因子解释的方差与测量误差解释的方差的比率。 如果所有因子的AVE 的平方根均大于各因子结构间的相关系数,则认为模型有较好的区别效度[45]。位于对角线上的AVE 的平方根值均大于对应因子与其它因子的相关系数, 证实了本文的测量量表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见表6)。 综上所述,本次模型达到较好的效度水平。

4.2.3 模型拟合度检验

本文运用SPSS Amos 24.0 软件进行模型拟合,拟合指标包括卡方自由度比(CMIN/DF)、拟合优度指数(GFI)、调整拟合优度指数(AGFI)、正规拟合指数(NFI)、增量拟合指数(IFI)、比较拟合指数(CFI)和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拟合检验发现,所有指标的实际值均与常用拟合标准的建议值相符, 反映出本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见表7)。

表5 聚合效度检验

表6 区分效度检验

4.2.4 假设检验

本文运用SPSS 20.0 软件进行OLS 回归来验证本文的假设。 结果显示,无论是否加入控制变量,结果均保持稳健。 科学家声誉、项目发起方声誉、网站感知易用性、信息公开性、信息交互性和隐私保障均正向显著影响志愿者对公众科学项目的信任,而网站感知有用性不存在显著作用(见表8)。 总结得出,本文研究模型的7 个假设中,除H2a 以外,其余6 个都得到了样本数据的支持。

表7 模型拟合度检验

表8 OLS 回归结果

4.3 结果讨论

无论是科学家声誉(β=0.218,P<0.01)还是项目发起方声誉(β=0.155,P<0.05),都对公众科学项目中的信任存在着显著正向影响。 科学家作为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决定了项目主题、步骤设计和科研结果的质量,是影响志愿者信任的重要因素。而项目发起方作为项目的发起者和组织者, 保障了项目的有序进行, 其声誉的好坏是志愿者信任公众科学项目的根源。 本文的数据分析结果支持了假设H1a 和H1b。

公众科学网站是项目的载体, 其质量会影响志愿者对公众科学项目的信任, 但仅有感知易用性会显著正向影响公众信任(β=0.171,P<0.01),感知有用性并不存在显著作用。感知有用性主要指公众使用网站后感受到其对自身有价值,如能提供丰富的专业信息。由于公众参与公众科学项目的初衷是为科研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非学习专业知识,因此,网站有用性与否并不会影响他们对公众科学项目的信任感知,假设H2a 没能得到支持。 但感知易用性则通过界面设计、功能操作等保障了良好的用户体验,体现了公众科学网站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从而让志愿者相信这一公众科学项目的背景和技能,支持了假设H2b。

平顶山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数据库原理课程引入“学习成效”评价模式,结合教学中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教学实践和长效考核机制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比较好地改善了学生无故缺课,上课玩手机等不利于学习的现象。基于“学习成效”的长效评价机制包括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成效评价、平时自主学习效果评价和期末考核评价三部分,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分布于学生课程学习的全过程,避免了期末突击学习应对考试的现象。

建议按照目标导向,所有竞争性科研项目,包括政府购买服务性质的项目不再区分是来源于科学事业费还是教育事业费,一律纳入间接费的实施范围,使得科研人员将精力和心思真正用到科研工作上,不断提升科研成果的质量与水平。

公众科学网站中的信息质量也会显著影响志愿者的信任程度。一方面,信息公开性能让公众清楚地了解项目的目的、步骤和完成情况,有助于公众树立对公众科学项目的信心,支持了假设H3a(β=0.127,P<0.05);另一方面,信息交互性意味着公众科学项目提供了与科学家和项目发起方两类群体的交流渠道。 科学家与公众的交流能够缩短两者间的知识不对称性, 加深公众对项目任务的理解, 提升其信任感;相似地,项目发起方与公众联系得越密切,公众越能及时了解项目的详情和答疑解惑, 从而提升对公众科学项目中的信任。 我们证实了假设H3b (β=0.127,P<0.05)。

最后, 公众科学项目的制度结构因素如隐私保障, 也会对公众科学项目的信任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公众科学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必须提供明确的政策条款和保护措施来保障公众的自身隐私, 才能提高用户对项目的信任感(β=0.079,P<0.1)。假设H4也得到了证实。 本文总结了所有假设及数据分析结论(见表9)。

5 结语

本文基于Mcknigh 的信任建立模型[7],从声誉、网站质量、信息质量、制度结构四个因素,提出了志愿者对公众科学项目信任的七个影响因素。针对179 份情景式问卷的数据进行OLS 回归,得出了下述四项结论:(1)科学家声誉和项目发起者声誉均显著正向影响志愿者对公众科学项目的信任;(2)从公众科学网站的网站质量来说,网站感知易用性越高,公众越相信公众科学项目的可靠性;而网站感知有用性不存在显著作用;(3)公众科学网站的信息质量,即信息公开性和信息交互性,均对志愿者对公众科学项目的信任有显著正向影响;(4)制度结构因素如公众隐私保障也与志愿者对公众科学项目的信任程度正相关。

表9 假设检验结果

本文具有三点重要的理论贡献:(1)目前国内外对于公众科学的研究都主要聚焦于公众参与动因和激励机制,少数对“信任”问题的研究也是从科学家的角度出发, 本文则详细探讨了志愿者对公众科学项目的信任问题, 在选题上具有较大的创新性;(2)本文借鉴了电商领域的信任建立模型, 并结合公众对科学家、众包项目和电商网站信任的前置因素,归纳出与公众科学项目信任相关的影响因素, 尤其突出了信息质量这个较新的变量, 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3)不同于以往关于信任问题研究的文字性论述[3],本文采用了情景式问卷的方法,从实证角度验证了本文的研究模型,在研究方法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也有一些学者主张第二种观点,他们对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心存顾虑,理由是高校图书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专业性,担心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后,服务师生、服务教学科研的职能被弱化.为此,他们通过国内部分高校图书馆的案例分析,认为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还存在认知障碍、体制障碍、资源障碍和利益障碍等许多现实障碍,全面实现对外开放有较大难度.张丽平、郑琳进一步研究指出,高校图书馆实施社会化服务应持谨慎态度,对于多数高校图书馆来说,社会化服务要结合各自高校的性质、学科和专业特点,进行适度开放,目前应重点放在知识传承、文献传递、科技咨询和资源共享等四个方面[5].

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公众科学项目的组织者提供重要的实践指导。(1)公众科学项目需要找到背景或声誉较好的机构进行组织和宣传,如政府机关、专业协会、科研院所等,才能保障志愿者的初始信任;(2)在科学家的选择上,尽量选择专业领域内名声好、学术好、 地位高的学者。 为了增加公众对科学家的认识, 建议将其研究背景及可公开的科研成果设计成有趣的科普介绍,在公众科学网站中插入相关链接,以帮助提升公众的信任感;(3)一个高质量的公众科学项目的实施,离不开一个好的网站平台的支持。公众科学项目务必保证网站的界面简洁、操作便捷、设计专业,提升网站的易用性,让志愿者相信公众科学项目的实力;(4)公众科学项目应该始终保证信息的公开透明,如在项目宣传时清楚地阐述项目背景和目的, 在项目过程中明晰众包任务步骤和具体细节,在项目完成时给予公众一定的数据反馈;(5)要从信息交互性方面来提高公众对项目的信任, 包括在公众科学网站中加入相应的社交功能模块, 以及在项目公告等页面提供负责人和科学家的联系方式等,保证志愿者在遇到任何困惑时都能及时提问并得到解答;(6)在公众科学项目网站中,需要在项目介绍中强调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障,及在用户上传数据的时候自动弹出数据版权保护的说明等, 才能让志愿者放心地参与公众科学项目。

当然,此次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1)目前公众科学仍然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 针对其信任影响因素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 以致于本文仅能从科学家、 众包项目和电商网站等相关领域借鉴和归纳志愿者对公众科学项目信任的影响因素, 不可避免地存在缺失。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试图结合访谈、行动者网络等定性研究方法, 更全面地提取公众科学项目信任的影响因素;(2)由于国内大部分人群对公众科学项目还没有一个整体而普遍的认知, 因此本文采用了情景式问卷的方法。然而,部分被试者对于公众科学项目参与经验的缺乏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理解偏差。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希望与公众科学网站合作,让用户在参与完成后立刻填写问卷,反映第一时间的真实感受。如果条件允许,还希望能通过实地实验的方法, 对比不同情景下用户的信任感知和参与行为。

参考文献 :

[1] 赵宇翔,刘周颖,宋士杰.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下公众科学项目运作机制的实证探索[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8,44(6):61-76.

[2] 牛毅冲,赵宇翔,朱庆华.基于科研众包模式的公众科学项目运作机制初探——以Evolution MegaLab 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5-13.

[3] 王筱纶,赵宇翔,刘筱.公众科学项目中的公众信任机理及提升策略研究:基于公众的视角[J].情报资料工作,2018(5):23-31.

[4] Thornton T,Leahy J.Trust in citizen science research:A case study of the groundwater education through water evaluation &testing program[J].Jawr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2012,48(5):1032-1040.

[5] Hunter J,Alabri A,Ingen C V.Assessing the quality and trustworthiness of citizen science data[J].Concurrency and Computation Practice and Experience,2013,25(4):454-466.

[6] Lukyanenko R,Parsons J,Wiersma Y.Citizen science 2.0:Data management principles to harness the power of the crowd[C].I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esign Science Research in Information Systems.Springer,Berlin,Heidelberg,2011:465-473.

[7] Mcknight D H,Choudhury V,Kacmar C.The impact of initial consumer trust on intentions to transact with a web site:a trust building model[J].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2002,11(3):297-323.

[8] Mayer R C,Davis J H,Schoorman F D.An integrative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trust[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5,20(3):709-734.

[9] 李际.公众科学:生态学野外研究的新范式[J].科学与社会,2016,6(4):37-55.

[10] Rotman D,Preece J,Hammock J,et al.Dynamic changes in motivation in collaborative citizen-science projects[C].In Proceedings of the ACM 2012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ACM,2012:217-226.

[11] 李曙光.科学家的名声问题——从另一个角度谈科学研究职业道德[J].中国科学基金,2007,21(4):207-209.

[12] 伍新春,季娇.科学家刻板印象:研究与启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08.

[13] 王娟.影响公众对专家信任的因素——北京公众对建设垃圾焚烧厂的风险感知调研分析[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4,36(5):79-86,127.

[14] 公众如何看待科学家参与政策制定:从科学素养、社会网络和信任的角度[J].新闻大学,2016(6):77-86.

[15] 金兼斌,楚亚杰.科学素养、媒介使用、社会网络:理解公众对科学家的社会信任[J].全球传媒学刊,2015(2):65-80.

[16] 唐莉莉.大众传媒与“专家”话语:选择、呈现与信任危机[J].东南传播,2010(11):5-7.

[17] Ye H,Kankanhalli A.Solvers’participation in crowdsourcing platforms:Examining the impacts of trust,and benefit and cost factors[J].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2012,11(3):297-323.

[18] Dunwoody S,Griffin R J.The role of channel beliefs in risk information seeking[J].Behaviour Research & Therapy,2014,12(4):327-334.

[19] 姚山季,刘德文.众包模式下个体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交易成本理论视角[J].企业经济,2017(1):98-105.

[20] Mcknight D H,Kacmar C J,Choudhury V.Shifting factors and the ineffectiveness of third party assurance seals:A twostage model of initial trust in a web business[J].Electronic Markets,2004,14(3):252-266.

[21] 王全胜,郑称德,周耿.B2C 网站设计因素与初始信任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09,6(4):495.

[22] Koufaris M,Hampton-Sosa W.The development of initial trust in an online company by new customers[J].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4,41(3):377-397.

[23] 王守中.我国B2C 消费者初始信任的建立[J].消费经济,2007,23(1):52-55.

[24] Kim D J,Ferrin D L,Rao H R.A trust-based consumer decision-making model in electronic commerce:The role of trust,perceived risk,and their antecedents[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08,44(2):544-564.

[25] Kim G,Shin B S,Lee H G.Understanding dynamics between initial trust and usage intentions of mobile banking[J].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2010,19(3):283-311.

[26] Elliott M T,Speck P S.Factors that affect attitude toward a retail web site[J].Journal of Marketing Theory&Practice,2005,13(1):40-51.

[27] Wang Y D,Emurian H H.Trust in e-commerce:consideration of interface design factors[J].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in Organizations,2005,3(4):42-60.

[28] Nilashi M,Jannach D,Ibrahim O B,et al.Recommendation quality,transparency,and website quality for trust-building in recommendation agents[J].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 Applications,2016,19:70-84.

[29] 江慧芳.基于声誉的C2C 电子商务信任模型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7.

[30] Lind U,Mose T,Knudsen L E.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health research by placenta donation-a perception study[J].Environmental Health:A Global Access Science Source,2007,6(1):36.

[31] Mcdonald M,Townsend A,Cox S M,et al.Trust in health research relationships:accounts of human subjects[J].Journal of Empirical Research on Human Research Ethics: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8,3(4):35-47.

[32] Davis F D.Perceived usefulness,perceived ease of use,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MIS Quarterly,1989,13(3):319-339.

[33] Song J,Zahedi F M.Trust in health infomediaries[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07,43(2):390-407.

[34] Camphuysen C J,Heubeck M.Marine oil pollution and beached bird surveys:the development of a sensitive monitoring instrument[J].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01,112(3):443-461.

[35] Gefen D,Straub D W.Consumer trust in B2C e-Commerce and 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presence:experiments in e-Products and e-Services Trust[J].Omega,2004,32(6):407-424.

[36] Wang Y D,Emurian H H.An overview of online trust:concepts,elements,and implications[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05,21(1):105-125.

[37] Culnan M J,Armstrong P K.Information privacy concerns,procedural fairness,and impersonal trust: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Organization Science,1999,10(1):104-115.

[38] Lind U,Mose T,Knudsen L E.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health research by placenta donation-a perception study[J].Environmental Health:A Global Access Science Source,2007,6(1):36.

[39] Mcdonald M,Townsend A,Cox S M,et al.Trust in health research relationships:accounts of human subjects[J].Journal of Empirical Research on Human Research Ethics: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8,3(4):35-47.

[40] Pavlou P A,Hang H,Xue Y.Understanding and mitigating uncertainty in online exchange relationship:A principle-agent perspective[J].MIS Quarterly,2007,31(1):105-136.

[41] Gefen D.Customer loyalty in E-commerce[J].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2002,3(1):27-51.

[42] Brown S P,Chin W W.Satisfying and retaining customers through independent service representatives[J].Decision Sciences,2010,35(3):527-550.

[43] Dinev T,Hart P.An extended privacy calculus model for e-commerce transactions[J].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2006,17(1):61-80.

[44] Gefen D,Karahanna E,Straub D W.In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with online stores:the importance of tam and trust[J].IEEE Transaction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2003,50(3):307-321.

[45] Fornell C,Larcker D F.Evalua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ith unobservable variables and measurement error[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81,18(1):39-50.

Research on Influence Factors of Volunteers' Trust in Citizen Science Projects

Abstract Citizen science projects are composed of two groups: project initiators (scientists, government agencies, etc.)and project participants (volunteers), whose effective cooperation is key to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projects.Current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willingnes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but ignores the prerequisite of cooperation-trust.Based on Trust Building Model, this study proposes main influence factors of volunteers' trust in citizen science projects from four aspects: reputation, website quality, information quality, and institutional structural factors. Through a scenario-based questionnaire, the authors conducted OLS regression on 179 valid data. Data results show that scientist reputation, project initiator reputation, website usability, information publicity,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and public privacy protection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s on volunteers' trust in citizen science projects, while ease of website use had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volunteers' trust.

Key words citizen science project; trust; crisis of public trust; public participation; trust building model

中图分类号: G315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9045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科研众包模式的公众科学项目运作与管理机制研究”(项目编号:71774083)与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大数据驱动的公共文化服务价值共创机制研究”(项目编号:30919011104)研究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 2019-05-20;

责任编辑: 魏志鹏;通讯作者:赵宇翔(yxzhao@vip.163.com)

作者简介: 王筱纶(1988-),女,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化媒体、知识管理;赵宇翔(1983-),男,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人机交互、社会化媒体;刘筱(1994-),女,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机交互、众包。

标签:;  ;  ;  ;  ;  ;  

公众科学项目中志愿者信任的影响因素实证探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