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剂量沙利度胺维持治疗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效果论文_胡蓉

四川凉山州第二人民医院 615000

摘要:目的 探讨小剂量沙利度胺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行维持治疗对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MM患者58例选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29)行标准化VAD方案治疗,观察组(n=29)基于对照组加用小剂量沙利度胺,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清相关指标。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0%,低于观察组86.2%,对比P<0.05;观察组血清蛋白、IL-6、VEGF、骨髓浆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对比P<0.05。结论 小剂量沙利度胺维持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效果优良,可改善血清相关指标,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剂量沙利度胺;多发性骨髓瘤;血清指标

多发性骨髓瘤为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生,主要来源于浆细胞,据调查[1]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其占比为10%,不可治愈,好发于中老年人。因患者年龄普遍较高,难以耐受化疗,免疫力低,常规化疗方案疗效欠佳,且毒副作用大,易复发,尤其是化疗多次后骨髓瘤细胞易出现多药耐药现象,导致化疗无效。外国学者于1999年报道沙利度胺治疗MM疗效优良,无论是初治还是复发者二线方案,且安全性较高。然而临床对沙利度胺治疗MM的剂量存在争议,尚未制定标准方案。为探讨小剂量沙利度胺对MM患者行维持治疗对血清指标的影响,现选取患者58例,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MM患者58例选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骨髓、骨片细胞学检查及M蛋白(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后确诊为MM,其中32例为IgG型,18例为IgA型,5例为轻链型,3例为不分泌型;骨髓瘤细胞数为25~68%。依据治疗方式划分为两组,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7:12,年龄38~76岁,平均(56.7±6.2)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8:11,年龄37~75岁,平均(56.1±5.8)岁。两组在年龄、性别、肿瘤类型上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均衡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VAD方案,第1~4d静滴ADM(阿霉素)10mg/d+VCR长春新碱0.4mg/d,并口服DSMS(地塞米松)40mg/d;第9~12d、17~20d持续口服DSMS。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小剂量沙利度胺维持治疗,50mg/d为初始剂量,间隔7d递增50mg,最大剂量为160~200mg/d,持续3~6个月。疗程均为7d,持续3个疗程。治疗后检查血清IL-6(白细胞介素-6)、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髓浆细胞比例及M蛋白水平。

1.3 疗效判定标准[2]

血清M蛋白消失完全为CR(完全缓解),减少超过75%为VGPR(缓解优良),减少在50~75%范围内判定为PR(部分缓解),减少在25~50%范围内为MR(微小反应),减少低于25%或病情进展为NR(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本组数据主要应用软件SPSS20.0,用n(%)表示计数资料,卡方检验开展组间比较;用标准差()以及均数(±)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开展组间比较,若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对照组PR14例,MR6例,NR9例,总有效率为69.0%;观察组2例VGPR,20例PR,MR3例,NR4例,总有效率为86.2%,对比P<0.05,X2=8.02。

2.2 两组血清指标对比 见表1。

3 讨论

MM为恶性增生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45~75岁为其发病高峰期。常规疗法包括联合化疗、支持疗法及生物反应调节剂等,虽可明显改善患者存活质量,且延长中位生存期至30~36个月,但是多数患者难以耐受化疗且毒副作用大,复发导致预后不良。近年来大量学者提出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效果较好,本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0%,低于观察组86.2%,对比P<0.05,证实该观点[3]。

学者[4]提出MM发生密切关联于骨髓微环境变化及IL-6中心细胞因子失衡等因素。MM瘤受到IL-6作用生长加快,进而分泌更多VEGF;骨髓基质细胞(BMSCs)粘附于M细胞亦可增加VEGF与IL-6分泌量。此外,外源性VEGF亦可对BMSCs 分泌IL-6进行诱导,外源性IL-6可对BMSCs与MM瘤细胞产生刺激分泌VEGF,二者通过旁或自分泌形式相互刺激,将各自生物学效应扩大,而后恶性循环。国内外诸多学者深入研究沙利度胺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维持治疗的作用机制,总结如下:①对BFGF-2(基础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2)及VEGF的活性进行抑制,并避免骨髓瘤血管新生,本组观察组VEGF为(249.7±25.6)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对BMSCs及骨髓瘤细胞间粘附进行抑制,将肿瘤细胞生存、发展及耐药改变;③对生存细胞因子分泌、骨髓瘤细胞生长进行抑制,或促使IL-1β、IL-6及TNF-α等生物活性降低,本组观察组IL-6为(16.1±3.8)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④对BMSCs或骨髓瘤细胞产生直接作用,将其生长抑制;⑤加快骨髓瘤细胞凋亡速度。综合而言,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主要机制为免疫调节及抗新生血管。

综上所述,小剂量沙利度胺维持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效果优良,可改善血清相关指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惠双,王博,王媛等.沙利度胺联合VAD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2):90-91

[2]宋斌,陈雁.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28例[J].重庆医学,2014,(3):341-343

[3]李迎春,张嵘,王慧涵等.沙利度胺联合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3,42(6):564-566

[4]唐雪娟,任莉.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4):113-115

论文作者:胡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6

标签:;  ;  ;  ;  ;  ;  ;  ;  

试论小剂量沙利度胺维持治疗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效果论文_胡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