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式制片技术与改良抗酸染色法相结合用于脑脊液找结核杆菌的效果观察论文_裴新发 王晓楠

黑龙江省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 150030

【摘要】目的 探讨沉降式制片技术与改良抗酸染色法相结合用于脑脊液找结核杆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疑似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患者52例,分别采用沉降式制片技术结合改良抗酸染色法(观察组)和传统涂片染

色法(对照组)检测。结果 观察组细胞收集量较多,混杂的不同细胞成分均出现,染色深,制片大小、厚薄均匀一致。对照组有形成分较少,有杂质的干扰,大小不一致且有分层;观察组检测结果阳性率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涂片法相较,沉降式制片技术结合改良抗酸染色法可收集更多细胞成分,使制片固定更加完整,结核抗酸杆菌检出率更加明显,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脑脊液结核抗酸杆菌;沉降式制片;改良抗酸染色;效果观察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脊膜的慢性非化脓炎症,严重时可侵犯脑血管、脑实质及脊髓,有很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其预后与早期诊断和及时抗结核治疗密切相关。结核杆菌作为分枝杆菌属,传统脑脊液找抗酸杆菌方法为涂片法,优势是快速、简便、费用低,已常规应用于临床实验室脑脊液找抗酸杆菌中。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用改良抗酸染色阳性率高达88.57%,用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对脑脊液细胞进行破膜处理后可使细胞内的抗酸杆菌检出[1],利用沉降式制片技术可使制片更加完整且大小规范。寻找速度快、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单的结脑早期诊断方法,一直是结脑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对该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疑似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患者分别采用沉降式制片技术结合改良抗酸染色法和传统涂片染色法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临床效果较满意,现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疑似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患者52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0例,年龄8-69岁,平均年龄(30.4±7.1)岁;对所选标本同时进行沉降式制片技术结合改良抗酸染色(观察组52例)和传统涂片法进行抗酸杆菌检查(对照组5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仪器与试剂 LBP-2801沉降式制片染色机、OLYMPUSCX41;Tris缓冲液,1,4-二硫代苏糖醇、Trion-x100、石碳酸复红溶液、盐酸乙醇溶液、吕氏美蓝溶液。

1.3方法

1.3.1对照组 采用脑脊液离心沉渣涂片法:抗酸染色,初染石碳酸复红;盐酸乙醇脱色,冲洗;吕氏美蓝复染。

1.3.2观察组 采用沉降式制片技术与改良抗酸染色法:脑脊液离心处理,将脑脊液标本2600转/min离心5min,去上清液;将离心去上清液后的标本转移至LBP-2801降式制片染色机待检位上,将黏附载玻片放置于染色板上,扣上制片染色舱;用自动样本转移机将去上清液的标本转移至染色舱内,沉淀40min,制成13mm圆形玻片后进行破膜处理,手工滴加0.5%Trion-x100,加入量覆盖制片染色舱;根据设定好的染色时间及顺序进行抗酸染色。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并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制片及染色效果比较 观察组细胞收集量较多,混杂的不同细胞成分均出现,染色深,制片大小、厚薄均匀一致。对照组有形成分较少,有杂质的干扰,大小不一致且有分层。

2.2两组检测结果比较 如下表所示,观察组检测结果阳性率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结核性脑膜炎治疗不及时,会侵犯脑血管、脑实质和脊髓,该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脑膜和脊膜的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引发,致残率和致死率均高。因此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对于患者来说极其重要,及时的抗结核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预后[2]。目前脑脊液抗酸染色阳性是结核性脑膜炎的确诊标准之一。传统涂片制片技术受操作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结果容易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沉降式制片技术与传统涂片相比,收集的细胞成分较多,杂质少,染色鲜艳,细胞分布均匀,制片大小一致、厚薄均匀,避免了人为的差异,易于在显微镜下找抗酸杆菌,容易标准化。而改良抗酸染色与传统涂片染色相比,应用Trion-x100对细胞进行破膜处理,溶解结核杆菌细胞壁的脂质,增加染色剂对细胞壁的通透性,不仅对细胞外抗酸杆菌着色,对于细胞内的抗酸杆菌也可着色,并可以发现淋巴细胞吞噬现象,结核杆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涂片染色[3]。本研究通过对该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疑似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患者分别采用沉降式制片技术结合改良抗酸染色法和传统涂片染色法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观察组细胞收集量较多,混杂的不同细胞成分均出现,染色深,制片大小、厚薄均匀一致。对照组有形成分较少,有杂质的干扰,大小不一致且有分层;观察组检测结果阳性率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与传统涂片法相较,沉降式制片技术结合改良抗酸染色法可收集更多细胞成分,使制片固定更加完整,结核抗酸杆菌检出率更加明显,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亚娟,何俊瑛,卜晖,等.改良抗酸染色阳性的170例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7,43(4):215-219.

[2]郑汉城,施全,李丽萍,等.沉降式宫颈液基细胞学制片技术常见问题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4,30(11):1305-1306.

[3]何红彦,郑立恒,李军霞,等.脑脊液细胞学与改良抗酸染色在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探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6(11):1250-1253.2235-2237.

论文作者:裴新发 王晓楠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  ;  ;  ;  ;  ;  ;  ;  

沉降式制片技术与改良抗酸染色法相结合用于脑脊液找结核杆菌的效果观察论文_裴新发 王晓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