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延学学生群体的管理与挑战论文_孙宏利,张肃,邓春远,于佳蓉,阎晓如

高校延学学生群体的管理与挑战论文_孙宏利,张肃,邓春远,于佳蓉,阎晓如

摘 要:经过弹性学制、学分制改革,延学学生这一高校中的特殊学生群体逐渐形成,规模呈持续扩大态势。如何对延学学生进行有效教育管理,不仅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关系到校园、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课题。本文从教务管理、日常管理、住宿管理三方面入手,呈现延学学生的管理教育现状及先行教育管理机制所面临的挑战,以期对后续研究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校;延学学生;教育管理机制;挑战

现阶段,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延学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国家也明确规定,在学制延长期间内,延学学生就是正常在校大学生身份。针对延学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高校应当完善相关机制,对延学学生的权利、义务等进行有效保障。然而调查研究显示,在大部分高校中,延学学生的活动、时间等基本由自己个人支配。当前高校在管理和教育延学学生上,依然以学生自觉学习为主。在学制延长期间,学生思想容易出现波动。加之高校延学学生教育管理机制不健全,在制度上存在许多空白,学校本身也面临较大的教育管理压力。

一、教务管理现状

对于延学学生而言,其教务管理工作现状如下:

重修课程安排现状。延学学生不同于一般学生,学习成绩未达到学校规定的最低要求是其导致延学的直接原因。对于成绩不满足学校学生学业管理规定时,学校教务会为对应学生办理延学手续。由于每名学生的课程通过情况不同,所需要重修的课程也不同,无法统一安排课程计划,而是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单独人工处理。

免听课程现状。延学学生根据自己不及格课程选择重修课程,往往存在重修课程与现有课程冲突的情况,尤其是高年级延学学生这种情况尤为突出。在课程冲突的情况下,延学学生可以向重修课程的老师申请免听权限,在取得任课老师同意的情况下,可以不去上课,只需要上交课后作业并参加考试即可。

网络选课现状。延学学生需要重修的课程大部分为必修课程与限选课程。而延学学生的判定是在新学期开学时,此时教务选课系统的正常开放时间已经结束。延学学生的选课任务通常都是由学院教务秘书根据现有课程的学分数、上课时间、教室容量和教师情况,以尽力满足学生毕业所需学分要求为目的,一对一帮助延学学生完成网上选课。

二、日常管理现状

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普遍采用年级辅导员制,没有分配专门的辅导员对延学学生进行统一集中管理。在班级组成上,延学学生根据专业不同,自动编入低一年级的专业班级,与低一年级的学生共同组成一个班级。在评奖评优方面,由于延学学生都存在考试不及格的情况,加之与新的班级融入度不理想等客观情况,一般不符合奖学金申报条件,其它评奖评优一般也与之无缘。

三、住宿管理现状

学院对学生宿舍的安排以方便管理为原则,将一个年级的学生统一安排在一个区域。由于宿舍床位资源较为紧张,对于延学学生的宿舍安排,是将其分散到各延入年级学生的宿舍,与延入年级学生共同住宿,不分配单独的寝室区域。住宿管理标准以延入年级所在中队的日常管理标准为准。

四、现行管理机制面临的挑战

学校教育管理成本的增加。高校延学学生属于在籍学生,教师、住宿等都需要学校安排,导致高校有限的教育资源被占用。一些后进生转化难度大,延学时间不断增加,学校需要反复安排学生选课,导致高校管理成本增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学生管理容易产生安全隐患。对于延长学制的学生,由于无需修读大量课程,因此具有大量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此外,这部分学生群体学习主动性不强,自制力较弱,部分学生脱离学校管理,导致其行踪很难被学校实时掌握。一旦有意外事故发生,导致学校管理工作面临被动局面。

就业指导难度提升。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人们认为学制延长就是留级。因此相较于应届毕业生,延学学生面临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更大的就业压力。而常规就业指导对延学学生并不能起到实质性的指导作用,而针对延学学生的就业指导仍然是一个盲区,使得学校在该群体中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难度大大提高。

专门管理制度的缺失。在课堂管理方面,应届生与延学学生统一授课且管理制度一致,没有特别为延学学生制定的专门规定。在住宿管理方面,延学学生不易集中管理。延学的学生大多都是混编到了下一级同专业的宿舍,住宿分散,且彼此之间没有联系性。当课堂教学和寝室住宿都没有形成专门针对延学学生的管理体系,针对延学学生开展教育管理最重要的两个空间阵地就无法发挥实质性作用,延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习时间和学习效率都得不到有效保障。

政策制度宣传解读接续性不足。高校的学籍管理规定虽然以学生手册的形式发放到每名学生手中,也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进行了解读。但由于新生入学时对相关政策制度尚没有形成感性认识,入学教育时的宣导实效性欠佳。而在随后的学习阶段中,随着部分学生学业问题和隐患逐渐显现,相关政策制度的接续性教育却没有及时跟进。导致部分学生没有自我危机意识,并不清楚挂科或受到处分后所带来的影响,部分延学学生甚至是在办理延学手续时才对相关政策制度有所了解。

辅导员应对延学学生管理技能有待提升。延学学生由于已经经历过大学四年时间,对于大学集体生活已经没有新鲜感,其个人目标更为明确,思想更为独立,对该群体开展日常管理工作的难度也更大。而延学学生延入下一年级,下一年级的辅导员对其并不熟悉,师生之间缺乏情感纽带。而辅导员应对延学学生的工作经验和管理技巧却相对较少,这就使得辅导员在开展延学群体工作时“说话不硬,力度不够,效果不好”。

心理帮扶机制亟待建立。与普通学生群体相比,延学学生群体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和易引发心理问题的风险性更高。但目前群体性高校心理筛查仅面对新生开展,对于延学学生并没有专门性的主动机制和措施。当内心压力在学业压力的催化之下,延学学生可能比普通学生更需要通过科学规范的心理帮扶机制及时进行干预和疏导。

参考文献:

奚丽萍.高校延长学制学生的教育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1-74.

卞玉筱.我国博士研究生延期完成学业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

1.孙宏利,大连海事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 教授

2.张肃,大连海事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团委书记 讲师

3.邓春远,大连海事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辅导员 助教

4.于佳蓉,大连海事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辅导员 助教

5.阎晓如,大连海事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辅导员 助教

论文作者:孙宏利,张肃,邓春远,于佳蓉,阎晓如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高校延学学生群体的管理与挑战论文_孙宏利,张肃,邓春远,于佳蓉,阎晓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