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度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研究_自由贸易区论文

中国-印度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研究_自由贸易区论文

中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及世界经济影响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由贸易区论文,世界经济论文,中国论文,中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3年印度总理访华时,曾提出建立中国-印度自由贸易区的建议。2005年4月,中国总理温家宝访问印度后,建立中印自由贸易区提上议事日程。在中国力求与印度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同时,中国与澳大利亚,印度与澳大利亚,日本与中国、印度、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家与东盟也在积极探讨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能。然而,这些区域合作的进展,仍然存在较大的变数,若中国与印度达成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在此基础上还可能会面临其他几种不同的合作方案:

(1)中国、印度、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

(2)中国、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

(3)“10+6”方案,即日本提出的“泛亚洲自由贸易区”格局。

针对中印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以及在此基础上可能形成的上述其他三种东亚地区不同区域合作方案,本文运用GTAP模型,并结合Walmsley等递归动态方法,着重分析各方案对中国的GDP、社会福利、贸易规模、贸易结构、生产格局等将产生的经济影响及影响程度,进而讨论中国在东亚区域合作中最优路径的选择问题。最后得出如下结论:

1.在不同的区域合作方案中,各国受益有差异。从不同方案对GDP及福利水平的影响看,中国、印度、澳大利亚、日本、东盟等对于区域合作的方案很难形成一致的看法。建立中国-印度自由贸易区和中国-印度-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虽然对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有一定正面影响,但是程度非常有限。中国在方案一中受益最显著,将更愿意建立中印自由贸易区。然而,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更倾向于建立“10+6”自由贸易区,而韩国则倾向于中国、印度、澳大利亚建立自由贸易区,而自己不参与自由市场。对印度而言,任何一种方案的影响都是负面的,区域合作是否能够实现,哪种方案能够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印度的态度。

2.从进出口及产出变化情况看,合作方案间表现出一种梯度趋势,即市场开放程度越高,各成员国的进出口贸易越能够得到有效刺激,中国各产业的产出越能够得到提高。各合作方案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要明显大于对产出的影响,中国的总体进出口增长率及各产业(服务业除外)的进出口增长率都比较明显。然而,服务业是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薄弱产业,前两种合作方案对其有一定正面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小,而后两种方案会对其产生严峻的负面冲击。中国在加强研究区域合作中可优惠的产品及相关的可接受的优惠措施及程度的同时,应积极采取措施保护本国服务业。

3.中国的贸易平衡在前两种方案下有所增加,有利于扩大其当前的贸易顺差趋势,而在后两种方案下出现负增长,会相应抑制其贸易顺差。中国的贸易条件与其贸易平衡变化情况一致,在前两种方案下得到相应改善,而在后两种方案下明显恶化。从这一角度看,第一种方案依然是中国的最佳合作方案。

4.在各方案中,“10+6”方案对中国最为不利,日本、韩国、东盟等地区的加入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一定威胁,而中国-印度自由贸易区和中国-印度-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对中国较为有利。中国与印度、澳大利亚建立自由贸易区,相当于中国产品获得占据印度和澳大利亚市场的机会。相反,如果东盟、日本等参与进来,则相当于东盟、日本的产品会在很大程度上排挤中国产品,使中国陷入不利地位。因此,中国的有效方案是争取建立中国-印度自由贸易区或中国-印度-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

标签:;  ;  ;  ;  ;  ;  

中国-印度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研究_自由贸易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