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真空静脉采血并发症的护理质量管理分析论文_付 凤 杨照华(通讯作者)

付 凤 杨照华(通讯作者)(湖北省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湖北 十堰 44200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96-01【摘要】目的:分析预防真空静脉采血并发症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住院的采用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患者12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0例。研究组采取PDCA循环理论加强护理质量管理,进行标准化真空静脉采血操作,对照组采用传统采血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皮下瘀血、溶血、血液流出不畅、采血量不准确、穿刺针头脱出、抗凝血液凝固、医源性污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中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比例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DCA循环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对预防真空静脉采血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作用,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真空静脉采血并发症;PDCA循环;护理质量管理

静脉采血在目前应用比较广泛,负压静脉采血是在静脉采血基础上的更新换代,能够使操作更加安全、简单、快捷,尽可能地避免医患双方受到感染。然而,一旦操作不当,将会引发各种并发症[1-2]。PDCA循环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够直接显现质量管理活动的规律。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djust(修正、校准)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本院在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护理管理时,使用PDCA循环护理质量管理理论,分析引起真空负压静脉采血并发症的因素,并提出护理措施,判定其疗效,制定标准化的真空静脉采血操作方案,降低问题发生率,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在我院住院的采用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患者12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0例。其中最小年龄为15岁,最大年龄为90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采血项目、血管条件、凝血功能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采血办法。采血项目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采血前应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使患者克服心理障碍,配合操作。抽血前应确认好病人姓名、检验项目以及患者有否食水。一般在上肢头静脉或肘正中静脉进行静脉穿刺。回血后于真空胶管塞内插入采血针尾,抽抗凝管时要确保均匀摇晃以免发生溶血。注意换管时持针器要稳固,避免因用力过度将采血针拔到外面。研究组使用由沧州永康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弘鹊”真空采血系统,采取标准化真空静脉采血操作流程,利用不同标记区分不同化验项目的真空负压采血管,利用负压真空自动抽吸原理进行采血,使用不同颜色的管盖区分不同采血内容。分析对照组患者中在静脉采血时发生皮下癖血、溶血、血液流出不畅、采血量不准确、穿刺针头脱出、抗凝血液凝固、医源性污染等症状的原因,提出有效地应对策略,比较采取相应措施后产生的效果。2、统计学分析将得到的数据纳入PEMS3.1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使用均数的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检验使用t表示,计数资料用检验。比较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研究组分析对照组的护理问题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3.1皮下癖血原因:(1)血管因患者的胖瘦显现程度不同。护士操作时操作不当,导致血液流到皮下。(2)抽血完毕后的按压方式不正确,易导致皮下淤血。(3)采血所在的部位太早过力活动加大血管内的压力,导致再出血。对策:(1)采血前首先观察患者血管是否明显,如果不明显,应在仔细观察后选好血管,并且准确的穿刺。护理人员应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2)护理人员应示范并指导患者做好按压动作。(3)提醒患者肘正中静脉采血完毕后,不宜过早用力屈肘或者活动抽血部位。3.2溶血原因:(1)真空负压过大,血液较快地进入试管引起碰撞后溶血。(2)进行抗凝剂真空负压管采血时,摇晃过猛,导致溶血。对策:将后针头插入真空管时,应尽可能的采用斜插方式,拉近血液与试管壁的距离,摇晃动作应均匀,不宜太过用力。3.3血液流出不畅原因:(1)针头斜面与血管壁距离过近。(2)采血试管的真空负压过低。对策:如果针头斜面与血管壁距离过近,可以及时调整针头角度,还可以小范围的退出针头,还可以稍绷紧皮肤。(2)采血试管的真空负压过低时,可利用5ml注射器抽取试管中与血量相同的空气,并且另准备1.2个备用试管。3.4采血量不准确原因:(1)负压抽取速度不当。(2)使用抗凝试管的采血管倾斜过度。(3)经换管,还是未能正常抽血。对策:应规范操作流程,应掌握好负压抽取速度和使用抗凝试管的采血管倾斜角度。3.5穿刺针头脱出原因:(1)针柄不稳固,机械式的牵拉或者过于用力。(2)穿刺不够深,易脱出。对策:稳固针柄,穿刺角度和力度掌握准确。3.6抗凝血液凝固原因:(1)没有及时摇晃导致抗凝剂与血液未能彻底混合。(2)不易采血者的血流较慢导致抗凝剂与血液未能彻底混合。对策:应及时摇晃,另抗凝剂与血液混合充分。3.7医源性污染原因:(1)采集血标本过程中试管负压消失。(2)更换试管过程中未将后针头及时归位。(3)采血完毕后,采血针与真空管相接位置残留血液,导致持针器污染。对策:(1)更换试管时,插入真空管前要反折采血软管。(2)抽血完毕后,松开止血带后拔针头,将采血针与真空管分开后令采血针硅胶管中的血液全部流进试管。4、结果经比较,研究组中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比例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表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5、小结预防真空静脉采血并发症的护理质量管理时,使用PDCA循环的护理管理研究引起并发症的原因,采取及时有效地护理措施,确定标准化的真空静脉采血操作的具体方案,降低问题发生率[3]。这样做能够有效地提高采血标本的合格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1]李临英,李忠臣,左彦珍.护士对静脉采血检验前质量控制知识的现状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12,(2):107.[2]郭荣芬,贾彦英.不同采血技巧及按压方法的效果比较[J].中国病案,2011,(06):28.29.[3]高淑杰,郝晓蕊.预防真空静脉采血并发症的护理质量管理[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5(3):225.22

论文作者:付 凤 杨照华(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8

标签:;  ;  ;  ;  ;  ;  ;  ;  

预防真空静脉采血并发症的护理质量管理分析论文_付 凤 杨照华(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