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周卫良

(浙江省平湖市当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浙江平湖 314200)

【摘要】目的:对慢性胃炎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评析。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消化内科门诊治疗的104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比组,均是52例;对比组单一应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同时服用中药汤剂治疗,治疗2周后,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总有效。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2%,对比组为82.7%,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用药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效果确切,安全性高,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中西结合疗法;慢性胃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2-0106-02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慢性炎性病症,是不同致病因子引起的胃黏膜病变,属于退行性病变,病程较长,治愈难度大,且易反复[1]。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发生的主要因素,据统计,8%以上的慢性胃炎患者存在H感染。当前,临床上以西药治疗为主,但整体效果不确切。本文主要对我院收治的104例慢性胃炎患者的治疗进行研究,探讨中西结合疗法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消化内科门诊治疗的104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通过临床症状、胃内镜等检查确诊,符合《中医消化病学》有关诊断标准[2]。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上腹部隐痛、乏力等,中医证候为胃脘胀满、饥不思食或食少、灼痛、口干,舌红少津。排除肝肾功能不全、心脑血管疾病、肠胃道严重感染等患者,对此项研究均知情同意。通过随机表法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52例):男女患者比为31:21;27~71岁,平均(50.4±4.2)岁;病程6个月~8年,平均(3.0±0.4)年;萎缩性胃炎25例,浅表性胃炎7例。对比组:男女患者比为33:19;25~74岁,平均(51.1±3.6)岁;病程10个月~7年,平均(2.8±0.7)年;萎缩性胃炎23例,浅表性胃炎29例。两组的基本信息、病情、病程等无明显性差异(P>0.05),可开展比较研究。

1.2 方法

对比组患者单一应用西药治疗,对于HP阳性者,给予阿莫西林1g、奥美拉唑20mg、克拉霉素0.5mg,口服,2次/d;并服用胶体果胶铋l00mg,3次/d。伴腹胀者加服多潘立酮10mg,3次/d。如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则将阿莫西林换成甲硝唑0.40mg。对于HP阴性者仅服用奥美拉唑20mg,2次/d,并服用胶体果胶铋100mg,3次/d。均连续用药2周。

观察组患者在对比组用药基础上加服中医处方汤剂辨证加减,处方构成:黄芪25g,党参、茯苓各20g,鸡内金、炒麦芽、白扁豆各15g,白术、佛手、白芍、砂仁、陈皮、炙甘草各10g,柴胡5g。伴嗳气、呕吐者加黄连、吴茱萸各5g;胃痛甚者加延胡素10g;气虚者加量黄芪;反酸者加海螵蛸10g。清水煎服,一日一剂,取药汁4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连续用药2周。

1.3 疗效评价

依照慢性胃炎临床诊疗效果标准评价:(1)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HP转阴,胃内镜检查显示胃黏膜炎性反应完全吸收;(2)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上消失,HP转阴,胃内镜检查显示胃黏膜炎性反应基本吸收;(3)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一定好转,HP从强阳性转变成弱阳性或阴性,胃内镜检查显示胃黏膜炎性大幅吸收。(4)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未得到显著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为治愈、显效及有效之和。同时,掌握两组用药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处理

本研究资料均应用SPSS 20.0软件予以统计处理,计量数据用例数(%)表示,通过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96.2%,显著高于对比组的82.7%,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如表1。

注:与对比组比较,*P<0.05

2.2 两组用药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在用药过程中,观察组出现2例轻度头晕,1例口干;对比组出现3例轻度恶心,1例头晕,均在停药后消失,未出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通过肝功能、血尿常规等检查,相关指标用药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慢性胃炎是临床消化内科常见的病症,慢性胃炎是指由于各种因素所致的慢性黏膜炎症改变。其特点是胃黏膜反复发生慢性炎症,胃腺体萎缩减少,黏膜层表现为特异性再生,临床表现以胃黏膜炎症和胃腺体萎缩的病理生理为基础。传统中医理论将慢性胃炎纳入“胃痞”、“胃脘痛”等范畴。中医病因和饮食不节、喜食刺激性食物、情志不节、素体虚弱、久病体虚等存在关系。临床研究表明[3],HP是慢性胃炎最为主要的致病因子,所以,清除HP是治疗的关键。

奥美拉唑属于质子泵抑制剂,口服之后能快速提升胃内pH值,强化抗生素对HP的清除效果。阿莫西林为广谱抗菌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肽聚糖代谢达到灭杀病原菌的目的,有良好的选择性,毒性小,且HP对其耐药性低。克拉霉素属于半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因其基于红霉素结构的内酯环羟基被甲氧基取代,所以其有着更强的抗菌活性,是当前慢性胃炎临床治疗最为主要的重要药物。胶体果胶铋则有着保护胃肠黏膜、杀灭HP及止血等效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采取西药序贯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处方中的黄芪有补脾健胃之效;党参有益气养胃、健脾益肺之效;白术、茯苓、白扁豆均有健脾利水、渗湿功效;陈皮有行气和胃之效;柴胡具有疏肝解郁、调畅气机功效,且可升发清阳;白芍有补血敛阴之效;鸡内金、炒麦芽等有健胃消食之效;砂仁有化湿开胃之效;佛手有和胃止痛之效。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和胃理气之功。从结果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一西药治疗的对比组,与张之蕙等人的研究报道基本一致[4]。可以看出,慢性胃炎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中医药治疗,效果更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阮继深,郭遂莲.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2,07:149+151.

[2]李乾构.中医消化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94.

[3]宋淑芳.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5,09:1348-1350.

[4]张之蕙,熊佩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及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05:827-828.

论文作者:周卫良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7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周卫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