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转变”:政治资源的新视角_政治论文

“两个转变”:政治资源的新视角_政治论文

“两个转变”:政治资源的新生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个转变论文,新生论文,政治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政治资源是指维持政治共同体存在和发展的力量与源泉,它包括社会财富、社会支持力、公众参与水平和人口受教育水平等要素。政治资源同任何物质资源一样,都在一定的环境中生长、积累、消耗、再生长,从而维持着政治共同体的存续,任何一个环节的脱落都将导致政治共同体失去其存在的理由而消失或转换。因此,作为政治共同体中的决策者都利用既存政治资源的同时,还努力地促成政治资源的生长和积累。我以为在我国当前促成政治资源的新生长点就是党在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两个转变”。

一、“两个转变”为政治资源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政治资源的生长就是其要素含量的增加,即社会财富的日益丰富、社会支持力的日益上升和公众参与水平及人口教育水平的逐步提高。毫无疑问,社会财富的增加需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的良性运行。而社会支持力的上升和公众参与水平及人口教育水平的提高需要社会财富、社会价值的合理有效的分配和公众接受教育的可能性的增大,“两个转变”便为这些条件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实现经济体制的转变就是要把我国的经济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彻底转换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来。它意味着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由传统的政治配置转向市场配置,配置方式的转变又意味着社会财富将在市场的迅速运转和合理分配中的增加,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原有的配置方式束缚了社会财富的增加幅度,而新的配置方式能让社会财富顺畅、快速、准确地互相转换,爆发出巨大的财富增值能力,促使社会财富的迅速增加。这样,政治资源的物质基础便有了充分的保证。社会财富本身就是政治资源的要素之一,在政治竞争尤其是国际社会的政治竞争中,拥有巨大财富的大国操纵着国际政治的格局就充分说明作为政治资源的社会财富增加的重要性。因此,经济体制的转变对增加政治资源是极为重要的,它为基础性政治资源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环境。社会支持力与社会财富是密切相关的,社会财富的增加和合理分配导致社会支持力上升的问题毋须多议。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体制的转变而带来的公平的典则更能为社会支持力的上升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与市场经济体制相伴随的是公平的竞争原则、公平的机会原则和公正的分配原则,这些原则都将体现在社会的各种典则当中,从而成为社会支持力上升的环境因素。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样为政治资源的生长提供了环境。现阶段强调的增长方式的转变就是要把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技术密集型、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这一转变意味着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和高质量的管理、高素质劳动者的产生。要达到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做到向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要效益,全社会教育程度的提高、知识结构的优化便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知识是有助于形成政治技能的政治资源”〔1〕。 这一政治资源能够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一环境中得以生长,在这种环境中,同时还对大众参与水平的提高以及大众尊重并理解社会典则能力的提高产生孕育作用,因为它们是和知识的增长密切相关的。总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为政治资源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二、“两个转变”为政治资源的生长提供必要的动力

政治资源的生长要求有必要的生长动力。纵观历史,政治资源的生长几乎都来自于革命,既包括阶级革命,又包括经济革命。资本主义政治资源的增长既有资产阶级革命的因素,又有工业革命的因素,社会主义政治资源的生长同样不只是阶级革命来推动,经济革命同样要成为政治资源生长的动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2〕。 在这一革命过程中,我国的政治资源获得了新的生长动力,在当前就表现在“两个转变”上。

经济体制的转变对政治资源生长的推动力是十分巨大的。由于经济体制的转变,原有的以部门为系统运作单位的结构将发生根本性变化,社会生产主体随着市场体系的形成变为独立于政府部门以外的自主实体,经济结构逐步分化,重新组合为以行业或利益为纽带的新的社会群体。这些群体的形成必然地具备表达群体成员利益的机制,积极地从事政治参与,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在客观上刺激了政治参与水平的提高。体制转变对政治资源生长的推动力还表现为推动社会财富的增加和公众支持力的上升。邓小平同志曾经提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三个标准,而这三个标准的实现过程也就是社会支持力上升的过程。经济体制的转变有利于提高生产力,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成为人所皆知的共识,因而它也必须推动作为政治资源的社会财富和公众支持力的进一步生长。另外,政府能力的提高也随着体制的转变刺激着公众支持力的提高。由于体制的转变而产生的推力,使政府必须在先前较低层次上计划分配社会资源和社会价值转变为更高层次上间接地通过各种手段分配社会资源和社会价值,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不断提高并有效运用各种典则和规范,社会支持力随即上升。

那么,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又是怎样成为政治资源的生长动力呢?我们已经知道,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的是充分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要能以传统增长方式下的同量资源在新的增长方式下产生更多的产品,这就要求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高技术含量的要求充分刺激着高层次知识的需求,刺激着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正是在这一转变的动力推动下,追求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已在中华大地掀起了一股热潮。在不远的将来,知识作为一种政治技能的政治资源将会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得以充分的生长。

三、“两个转变”能有效地遏制政治资源的耗蚀

政治资源的不断生产并不等于政治资源在量上的无限积累,因为政治资源还存在着被耗蚀的一面。政治资源的耗蚀除自然耗蚀(如时空变化耗蚀)以外,主要在于其占有主体成员的耗蚀,如政府官员的贪污腐化、以权谋私、滥用职权等等。在我国,腐败严重耗蚀着政治资源,它侵吞社会财富、损害政府形象而影响社会支持力,如不加以遏制,则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遏制的方式除运用法律和制度的手段以外,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转变”却从基础与条件上,即能从治本的方面遏制腐败。

在我国当前的形势下,腐败的客观方面通常是因体制的不够健全而孳生出来的。在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并存的条件下,腐败分子大都是运用手中的权力寻租、设租,制造不公平竞争,从而侵吞社会财富,损坏政府形象,同时也就耗蚀着政治资源。通过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这种条件便归于消失,政府失去直接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消除了腐败的体制性根源,于是政治资源被人为耗蚀的可能性大大减少。政府在市场体制下宏观地权威性分配社会价值,政府的形象在公众中得以弘扬,公众对政府的支持力趋于上升。

从作为政治资源的知识要素而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有助于遏制政治资源的耗蚀。在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下,投入的是大量的物质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但因技术含量低,生产出的产品数量没有高的回报。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所需要的只是简单劳动,而简单劳动是与低教育程度和低知识水平相适应的,如果增长方式不加以转变,势力造成劳动者对知识追求的惰性,伴随而来的是参与水平低下,事实上就是对政治资源中诸如知识水平、参与程度等要素的隐性耗蚀。相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能促进人们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政治的积极参与(因利益的需要),从而有效遏制政治资源的隐性耗蚀。

四、“两个转变”作为政治资源的新生点是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结论

由于政治和经济的亲缘关系,政治资源的新生点在稳定的政治系统中只能从经济革命中去寻找,否则,只能导致政治资源的日益枯竭,最终使得政治系统发生转换。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我国曾经在群众运动、阶级斗争中寻找政治资源的生长点,在当时的条件下,或曾起过一定的作用。但是,社会主义建设在进一步推进的过程中,政治资源的增长要求有日益增加的理性化权威和不断扩大的政治参与,这在群众运动和阶级斗争中是无法获得的。直到七十年代末,我国才重新树立了理性化权威,人民的政治参与也得以逐步扩大,但新形势下的各种问题又困扰着政治资源的继续增长,主要问题便是双重体制的存在和高投入、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的存在。于是,顺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把“两个转变”作为今后15年奋斗目标的关键,同时也作为新时期寻找政治资源新生点的实践总结。

世界几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自八十年代以来都在进行改革,一方面是在寻找经济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也在寻找政治资源的新生点。然而,许多国家走入误区,它们不是到经济领域去寻找,而是直接指向政治领域,或者盲目搬用其它非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模式,最终导致原有政治系统的瓦解和转换。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末能在经济领域去寻找政治资源新生点而使政治系统归于毁弃。我国吸取它们的教训,从经济领域找寻到了政治资源的新生点,这将会使政治资源极大地增加,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注释:

〔1〕[美]达尔:《现代政治分析》第94页,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3页。

标签:;  ;  ;  ;  ;  ;  ;  

“两个转变”:政治资源的新视角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