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典型川崎病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论文_咸哲民,李今子(通讯作者)

不典型川崎病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论文_咸哲民,李今子(通讯作者)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边医院 133000

1 典型病例报告

患儿,男,2岁6月,因入院前10天始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8℃,热前无畏寒,热高时无惊厥,予退热处理后体温下降不明显;且血小板逐渐上升,最高达PLT784×10 9 /L,在门诊静点“美洛西林钠”3天后未见明显好转,故门诊以“川崎病待查”收入我院。入院查体:T36℃,P115次/分,R28次/分,血压90/60mmHg,体重:13.5㎏。神清,精神状态欠佳,球结合膜无充血,全身皮肤未见皮疹,指趾末端未见脱皮,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充血,未见草莓舌。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杂音。肝、脾未触及肿大。辅助检查:CRP46mg/l;血常规:WBC17.11×10 9 /L,PLT784×10 9 /L;血沉:52.2mm/l;肺炎支原体抗体(+-)。诊断:不典型川崎病。予“阿奇霉素”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因患儿无皮疹、脱皮及淋巴结肿大等体征、且逐渐退热、发热已超过10天,故不予“丙种球蛋白”治疗。但血小板逐渐上升,故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治疗3天后患儿无发热,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指趾末端无脱皮,复查血化验回复正常;心脏彩超结果:未见异常。故予办理好转出院。嘱患儿家属出院后每10天复查血常规,连续2-3次;继续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定期随访心脏彩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讨论

2.1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其中不典型川崎病占15%~25%,初期误诊率达60%~70%[ 1 ]。近年来不典型川崎病呈增多趋势,缺乏特异性表现,且诊断依据不能同时具备,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故误诊、漏诊的可能性大,从而增加冠脉损害的发生率。

2.2 诊断 所有病例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中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标准[ 2 ]。

2.3 治疗及体会 川崎病的特征性病变是冠状动脉损害,发病后5-10天内使用大剂量IVIG联合阿司匹林早期治疗,可显著降低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缓解发热[ 3 ]。本9例报告均只符合2~3项川崎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故应结合实验室检查早期诊断不典型川崎病。并同时提出心脏彩超,如有冠状动脉管壁回声增强,管壁不规则等情况均有助于诊断,并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1] 阳明玉.川崎病冠状动脉病的预防和治疗进展[ 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6):538-540.

[2] 江载芳,申昆玲,沈颖,实用儿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785-787.

[3] 江明性.杨藻宸.药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30-133.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咸哲民,朝鲜族,男,医学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李今子,博士研究生导师,专业:儿科,主要研究方向:发作性疾病。

论文作者:咸哲民,李今子(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3

标签:;  ;  ;  ;  ;  ;  ;  ;  

不典型川崎病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论文_咸哲民,李今子(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