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成果的创作成果--马来西亚当代水墨画_水墨画论文

丰硕的创造成果——马来西亚当代水墨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来西亚论文,水墨画论文,丰硕论文,当代论文,成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饶有兴味地阅读了九位当代马来西亚水墨画家的作品。我为马来西亚拥有这些优秀的水墨画家而感到高兴。他们既有传统的中国文化根底,又有广阔的艺术视野。他们有独立的艺术见解,也有执着的艺术追求。他们热爱马来西亚这个美丽富饶和具有多元文化观的国家。他们的艺术很自然地融合了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创造,很自然地融合了华人文化与马来西亚文化的成果。他们的艺术有时代的面貌,有个性特色。

产生于中国本土的水墨画有悠久的历史。但近一百年来,水墨画遇到了严重的挑战。产生于农业社会的水墨画如何适应迅猛变革的时代?如何适应工业社会人们的审美需求?如何在与西方文化艺术的碰撞中保存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特有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两种值得注意的倾向:民族保守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有民族保守主义思想的人,只看到传统文人水墨画的长处,固守传统模式不变,用“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对待不断变化了的现实,回避人们对水墨画革新的期待。反之,有民族虚无主义思想的人,用西方的美学观和造型观来衡量和要求水墨画,把传统水墨画的表现语言贬得一无是处,一心想用西方的素描和绘画来“改造”中国画。更有甚者,还有站在“全盘西化”的立场上,宣判传统水墨的死刑,认为它已经日落西山,奄奄一息。这两种倾向确实给水墨画的发展造成了许多困难,但没有阻碍它变化和革新的过程。水墨画在中国,在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亚洲其他地区,近几十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人们通过反思和讨论,特别是通过东西方文化艺术的比较,逐渐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特有价值,认识到在社会步入现代化的过程中,由儒道佛融合而形成的中国民族文化价值系统,仍有积极的社会调节作用。“天人合人”、“中庸”以及阴阳两极对立与统一的辩证文化观,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新时代,启发人们抑制物欲,注重精神文化的建设。深受传统文化思想影响的水墨画,充满了人文精神,且鲜明地体现了创造主体的人格力量,引发人们体悟社会、体悟自然、奋进向上。强调情与理、美与善、个体与社会、自由与必然的对立与统一,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系统的显著特色,这在水墨画中也有鲜明的体现。水墨画创造崇尚意象,不拘泥于客观物象的摹拟,不落入观念化的抽象,强调艺术表现中的气韵和神韵,强调天趣和天斧凿痕迹,从而使人们的精神升华,使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融入一个新的自由天地。水墨画创造的直接性、自由发挥和随机应变性,水墨语言的以少胜多的特色,也在世界艺术中别具特色。许多西方现代艺术家把目光转向东方,转向中国水墨画,从中吸取有益养料,使自己的艺术创造熠熠生辉,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水墨画的价值。

我们说近十年来水墨画有了很大发展,不仅是因为它克服了民族虚无主义的干扰,承继了优秀的传统,还因为它在时代变革的鼓舞下,接受了西方文化艺术的有益滋养。西方古典与写实艺术和近百年来的现代艺术,都不同程度地催化了现代水墨画的形成和发展。“东西融合”成为不可抑制的潮流,而“东西融合”又是极为广阔的大道。当然,这并非说,“东西融合”是发展水墨画的唯一途径。由此,从事水墨画创造的艺术家有极其广泛的可能进行选择。可以以古开今,也可以东西互补,还可以横向移植。即使以古开今,面向传统,也可以面对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遗产,还可以从民间艺术中吸取精华。流派纷呈、风格多样,是当今中国和亚洲水墨画艺术的重要特色。

马来西亚是受中国水墨画影响最直接的一个地区。水墨画从中土辗转传入马来西亚已超过半个世纪,水墨画的创造者已经有三代画家。假如说第一代来自中国本土的水墨画家是奠基者、播种者,其任务是使水墨画在这块新土壤中扎根;第二代画家大胆改革,既发挥传统优势,又吸收西方现代艺术成果,以图传统水墨走创新之路,使水墨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那么第三代画家则在这个基石上,使现代水墨画更为多样,更加绚丽多姿。收集在这本“马来西亚当代水墨画家作品集”的是属于第二和第三代画家,而以第三代为主。他们的名字和作品不仅在马来西亚,而且在中国本土,在其他华人文化区,是熟为人知的。尤其象他们当中的长者,第二代水墨画家中的开拓者钟正山先生,在理论、创作和教学上都颇有建树。许多第三代画家直接受到他的教育和影响。他在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结合的基础上,把“意象”创造发扬光大,为水墨画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途径。他的大写意,既有传统笔墨和神韵,又有现代构成和抽象的意味,在当今艺坛独树一帜。我以为,钟正山对当代马来西亚水墨画的另一重要贡献是培养和提携了一批后来者。他在艺术教育中,包括在水墨画领域,采取广览博取兼容并蓄的方针,启发后来者从东西方各种文化中吸收养料,大胆发挥个性创造。马来西亚当代水墨画坛许多中青年画家之所以能表现出如此活泼的创造精神,是和钟正山的倡导分不开的。由此我们也得到启示,对一个民族和地区来说,画界的领头人物是十分重要的。正是他们的学养、见识和魄力,影响乃至决定着画坛的面貌。

马来西亚画坛另一耆老庄金秀先生也是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有深厚的中西画功底,但他绝不满足重复前人的成果,而时时处处追求艺术的创新。他佩服塞尚、马蒂斯、毕加索等西方大师的创造精神,他同样赞叹石涛、八大的革新追求。在他创造的有强烈线条、色彩和饱满构图的画面上,观众可以感觉到他丰富的东西方学养,但是感觉不到他模仿别人的痕迹。在他巧妙的彩与墨、线与形的交错、结合中,他尽情地发挥西画造型和传统写意相互融合所造成的意趣,使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人们从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出,这是一位有旺盛生命力、有独特个性和独特艺术追求的艺术家。

马来西亚水墨画坛的黄乃群先生是一位重要人物。他不仅有传统的水墨功力,更受惠于岭南画派诸家的薰陶与感染。读他的作品,迎面扑来强烈的生活气息。勤于写生,善于创造新境界,是黄乃群艺术的重要特色。在写生中他领悟自然,发挥个性,我们感觉,这位充满灵性的画家,画出了富有灵秀之气的南洋景色。他不墨守传统法则,自由地从西画中撷取造型手段,补充和丰富水墨画面效果。他的画风酣畅淋漓,在灵动中透出力量。传统文人画的笔墨情趣与西画的速写素描造型在他的笔下均有效地为画面的统一效果服务,有功力的书法更使画面增添光彩。此外,黄乃群还担任雪隆水墨画会会长,积极从事水墨画的组织工作,对推进马来西亚水墨画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强调“重造自然”的谢忝宋先生是一位出色的现代花鸟画家。他既重视对自然客观物象的观察研究,更重视自身对自然的感悟。他不追求笔下的形象酷似自然,而关注他自己创造的自然。因此,他的作品是他留存在潜意识中的生活感受,是他个人修养、学识和灵性的物化形式。他理解的“以形写神”,是经过“迁想妙得”的感悟之后的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神”。他追求主客体在本质意义上的高度融汇,再现与表现的统一。他的花鸟画构图饱满,画得很密,笔意墨色都很丰富。由于他成功地把中国画的表现语言与西方的构成形式巧妙地结合,使画面繁密中见疏见空灵并富有动感。可以想见,谢忝宋先生在中西融合的道路上还会有更大的作为。

叶逢仪先生的水墨画独具一格。留学日本八年的学历,在他的创作上打上了明显的烙印。这位原本有中国画功底的画家,从另一个角度——透过日本传统与现代绘画,来作现代水墨画的创造。他的画风清新雅静,有浓厚的抒情意味。细密的观察和描绘与有现代感的构图相结合,时有成段的书写文学相辅,使画面情趣丛生,耐人玩味。他的以麻雀为主题的作品,借画鸟抒写人之间的感情,内容与形式均有浓郁的现代感。

曾受教于岭南画派赵少昂又曾就读台湾国立政治大学的郑浩千先生,在他的作品中透露出学者—艺术家的风度。他勤于读书、勤于旅行,足迹遍及欧亚美非各大洲。作品均为有感而发,画路不拘一格,重视自由发挥,东方西方,传统现代,多种手法风格为我所用,由此也产生了他富有个性的有独创品味的画风。他的作品构图宏大有气势,墨色很丰富,远看近观的效果均佳。我相信,这位有进取精神的画家,定能在今后的艺途上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具有强烈“南洋风格”的潘金海先生从70年代开始吸收传统水墨画的技法,创作以本地风物为题材的作品。近十几年来,他创作人物画的热情愈来愈高涨。这些以本地人物造型的作品画得生动活泼,线造型与色块面相得益彰,涂满画面的构图颇有能力。他笔下的人物形象虽为变形写意,却有另一番情调和趣味。他的含有地方风情味的山水画,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杨建正和吴亚运两位先生都是很有探新精神的画家。他们的创新之路,有一致的方面,也各有不同的特点。一致的方面是他们均十分注重水墨语言的现代化,注重意象创造,有强烈的打破旧程式旧框框的愿望;不同的特点则出自各人的艺术个性。杨建正追求古朴雄伟,追求静穆深沉的气势。中国书法艺术变幻莫测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给他以创造的启迪。中国汉唐艺术的气魄给他以极大的心灵震撼,他从中吸收养料。古代的人物、走兽和图案纹样,经过他的加工改造,巧妙而成功地运用在水墨画之中。在苍茫雄浑和朦胧含蓄的力与美的现代表现语言中,他似乎在执着地寻求文化的根源,寻求一种崇高和永恒的精神。众多论家对他的探新之举表示热烈的赞扬,对他的新水墨语言给予很高的评价,这些,他是当之无愧的。他是一位很有潜力和发展前途的艺术家。

吴亚运和杨建正一样,同样重视在水墨画中表现精神内涵,不同的是他似乎更加重视现代艺术的理念,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希望在绘画的自由天地中,不断地透过画作来抒发个人对人生的体验和感触,创作一些富有时代感的作品。”吴亚运虽没有受过系统的艺术训练,但由于他有广阔的视野,善于学习和吸收,又有勇敢的探新精神,他的每件画作都能透露出不同凡响的新意。他追求题材新、构图新和意境新。他不愿重复别人,也不愿重复自己。在单纯中求丰富和在繁复中求整体,是他水墨创作的一大特色。钟正山先生评价他的创作,认为“他是以东方人特有的审美经验和趣味来观察和表现世界,体现其内心的激情。”我是完全同意的。

多元互补是整个世界艺术发展的大趋势。水墨画在当代马来西亚艺坛,是不可或缺的一元。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正得到人们的认识和重视。而在水墨画坛,同样也有不同的流派和风格,正是流派和风格的丰富多样,才更能显示出水墨画艺术无穷的生命力。上面评介的九位艺术家,在对传统水墨画价值的认识上,大体上有较为一致的看法,但艺术观念和表现手法,却有微妙的差异和不同。他们的创作犹如百花园中的各显风姿的花,都有不可替代的美。前面我说过,我为马来西亚拥有这些优秀的水墨画家而感到高兴。在这里,我还想说,马来西亚当代水墨画家的创造在不少方面对中国本土和亚洲其他地区的艺术家也有启发,他们的创作成果和探索精神,同样给我们以激励和鞭策。事实上,近几年来中马艺术家之间的交流,对两国的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而尤为频繁的水墨画家之间的交流,更使两国的艺术家获益匪浅。在结束本文时,笔者真诚地希望马来西亚的同行们在现代水墨画的创造中更上一层楼,取得更大的成绩,为马来西亚的现代精神文化建设,也为华人文化的发扬光大作出更大的贡献。

1996年7月22日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

标签:;  ;  ;  ;  ;  ;  ;  

富有成果的创作成果--马来西亚当代水墨画_水墨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