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藏文学在藏学中的地位和作用_藏文论文

论西藏文学在藏学中的地位和作用_藏文论文

试论藏文文献在藏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藏文论文,试论论文,文献论文,地位论文,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藏学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一席,并已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作为藏学的发源地,这门学科在我国有着广阔的施展场地和实用前途。藏文文献作为服务于藏学研究的文献,其地位和作用也日益显得重要。笔者试就藏文文献在藏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1藏文文献的发展简况

自公元7世纪以来,形成了大量的藏文古籍文献,以藏文大藏经为代表的佛学丛书以其隽永的文笔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许多涉及哲学、文字、韵律、医药、历算、史传、文学、戏剧等方面的精湛著述,不仅为藏族人民所珍视,而且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有不少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在国内外出版发行、广为流传。吐蕃王松赞干布在位期间,藏族学者吐米桑布扎奉命赴印度留学,精研梵文和佛学,返藏后损益梵文元音和辅音字母,结合藏语声韵,首创藏文,初译佛经。松赞干布还先后迎娶尼泊尔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并派人到长安入国学。那时,从印度和汉地引进大量的医药、天文、历算、工艺等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对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及加强兄弟民族之间的联系,作出了重大贡献。吐蕃王赤德祖丹时期,《金光明经》、《律差别论》和一些医算之学等由汉文被译成藏文。公元8世纪,吐蕃王赤松德赞在位时,从印度、尼泊尔迎请佛教学者,培育翻译人才,大量翻译佛经。并把当时已经翻译的全部佛典,先后编成钦普、邓噶和旁塘等三部目录。拜则大译师等将桑耶钦普庙中所存佛典编成了《钦普目录》,厘定山南地区东塘宫中所存佛说经典,将其编成了《邓噶目录》等。该目录分37个门类,收经论约700种,这是大规模分类编目的开端,为藏族目录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吐蕃王赤热巴坚笃信佛法,大集印度译师,建立译场,统一译名,规定译例,校订旧译佛典,新译显密经论。为免散失,并将所校译的经典编出目录,藏文由此得以规范化。公元13世纪,纳唐寺中堪布均丹热赤及弟子卫巴洛赛将当时所有藏译三藏佛经编订为《甘珠尔》和《丹珠尔》,即佛说及论疏两部藏文经典刻版印行。1943年藏族大校勘家次程仁青编写了《德格论疏部佛书总目录》。全书共分佛教起源、扩教诸贤行状、正法总述、论疏总述、刻版因缘、刻版经历、佛书名目、回向菩提等八章。公元17世纪中叶,五世达赖罗桑嘉措(1617—1682)把布达拉宫中所有高僧大德的著作编制成《释迦佛像记·水晶宝镜》,作为个人使用的书目。此后,七世达赖噶桑嘉措(1708-1757)在此基础上,又将哲蚌寺、甘丹颇章和布达拉宫中的新书目录收集起来,编制成联合目录,作为宫内目录使用。1733年,司徒·噶玛·却吉囊瓦分类编写了《德格佛说部总目录》,全书共分佛转轮及结集过程、梵藏教史、刻版经过、正式目录、缘起劲德回向等五章。18世纪末,隆多喇嘛·阿旺洛桑编纂了《噶当·格鲁派高僧文集简目》,吸收文集四十家。19世纪中叶,仲钦·喜饶嘉措编著《罕见书目》,分藏文典籍及十二类,其中文集类90余家。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先辈们为我们编制了具有科学性、知识性、概括性、完整性的藏文典籍目录,为藏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2藏文文献在藏学研究中的地位

藏族人民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驰名中外的藏文化宝库——德格印经院,是藏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集中体现。在其所收藏的26万多块经典版本中,有格鲁、萨迦、噶举、宁玛等四大藏传佛教教派和苯波教派的经典100多部;有医学、数学、哲学、工艺、天文、语法、历史、传记、文学等藏书737部以及150多块佛像画版。目前保存的印版字数达2.5亿以上,不仅收藏经版数量多,而且有不少是当今世界稀有的珍贵资料,大大地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建国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北京的有关单位组成编委会,编辑出版了《藏汉大辞典》,加强了对藏族史诗《格萨尔》的整理和研究;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于1987年在成都成立了大藏经对勘局,开始了对大藏经的对勘工作。此外,还广泛开展了对藏画、藏戏、藏舞、藏族民歌、谚语、医药及民间习俗的研究。这些研究工作,对于繁荣藏族文化、促进国内外文化交流,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经过长期发展,藏学已成为一门倍受关注的学科,其研究领域正在不断扩大。国外藏学研究只有100多年的历史,而国内致力于藏学研究的学者历代都有,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之前。建国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藏学研究。198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建立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通知》,从此,国内藏学研究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继北京建立藏学研究中心之后,甘肃和四川分别成立了甘肃藏学研究所和四川藏学研究书院。藏学研究现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所关注的热门学科,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员也越来越多了。随着藏学研究工作的不断发展,藏文文献的地位日益显得重要。

藏文文献是藏族前人从事生产斗争和改造社会的经验记录,藏族古往今来的许多知识和历史经验,主要是通过各种藏文文献而获得的。如果没有各种藏文文献作媒介,藏族先民创造的优秀文化不可能被继承,并流传至今。研究藏学更是无从谈起。藏文文献包括古代文献、近代文献和现代文献等,其具有历史悠久,数量庞大,内容广泛,博大精深,版本繁多,书写、装帧精美等特点。

比如在《甘珠尔》和《丹珠尔》中,上自天文,下至地理,正论经史,旁述农医,无所不著,无所不论,可称得上是藏民族的百科全书。藏文文献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数量之多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从近几年藏族古籍整理的情况,也不难看出藏族古籍的丰富多彩。如在西藏自治区各大寺院及档案部门就保存有古籍4.6万多函,编为2.55万余条书目;四川省德格印经院保存的经版就有21.55万块;青海省塔尔寺印经院保存了3.4万多块经版,每块双面刻版,计4.3万多面。

藏文文献大部分是当事人的著述,是藏民族生产和生活实践的真实记录,它充分表达了藏民族的观念和愿望,抒发了藏民族的思想感情。这些藏族实录,虽然表现出某些个人色彩和政治倾向性,但其所涉及的大部分内容相对还是比较客观的。因此,藏文文献往往能够补充和纠正其他文种和史料中的某些舛误。通过藏文文献,我们可以了解藏区的过去,也看到了藏民族发展的今天。藏文文献中有大量关于藏民族的族源、繁衍、迁徙等方面的记载,真实地再现了藏民族的历史画卷。如《西藏王臣记》、《青史》、《贤者喜宴》里记载了弥猴如何变成人的历史,从而论证了藏民族自古以来生活在青藏高原,是一个与其他民族不断融合的民族。随着考古和历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文献中记载的事实不断得到证实。藏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民族心理及其风俗习惯。因此,藏文文献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反映出藏族人民战天斗地的豪放性格,朴实无华的生活气息。可见,藏文文献是研究藏学的第一手资料,也是我们了解藏族、研究藏学的重要文献。如国内出版的《敦煌藏文历史文书》、《敦煌吐蕃文献选》;法国出版的《敦煌古藏文选集》、藏文《大藏经》、《四部医典》、《格萨尔王传》、《蓝琉璃》、《朗氏家族史》、《德美宗教源流》、《安多政教史》、《世界广论》、《历算论典月轮》、《诗镜注释妙音戏海》、《因明学汇集》等,均是藏文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藏学的不可多得的宝贵史料。

3藏文文献在藏学研究中的作用

藏文文献包括藏文藏学文献、汉文藏学文献和外文藏学文献等。其中藏文藏学文献的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首先,藏文文献对研究藏族族源问题提供了基础依据。从史料和考古发掘中的资料证明在那史前远古时期,青藏高原已有了土著居民,早在旧石器时代,西藏就有原始人类居住。又否定了藏族族源“南来说”、“西来说”及“汉藏同源说”。这为考证藏族族源提供了可靠的历史资料。藏文文献中的传家、教派史、世系谱,志书、法嗣记,王统记,寺庙志,村史中也有关于藏族族源问题的记载,对研究藏族族源提供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文字依据。第二,藏文文献为研究藏族歌舞艺术提供了宝贵资料。远古时期青藏高原的居民群尚处在人类发展的蒙昧时代。只有到了后期,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欲望的需求,才逐渐产生了藏族歌舞并不断发展起来。如《拉达克王统世系》中记道:“德晓勒时期,歌舞盛行。”这对研究藏族歌舞提供了文字依据。第三,藏文文献为研究藏医提供了宝贵资料。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藏族人民长期以来同疾病作斗争,并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藏医药体系。早在公元8世纪下半叶,著名藏族医学家前宇妥(宁玛)·云丹贡布,曾去印度、尼泊尔、内地五台山等地学习医学,后到康区等地行医。他在广泛总结藏医药经验的基础上,吸收了《门杰切模》、《索玛能札》等医学理论的精华,参考了《甘露精义八支密诀》等其它医药经验,用藏文撰写下藏族医学巨著《四部医典》。该书论述了藏医药学的卫生保健、病因、病理、诊断治疗、药物制备、药理等内容,并把药理分成“六味”、“八性”和“十七效能”。在《论续》和《后续》中皆提出了“六味”依“五元(土、水、火、气、天)”,五元影响药性的道理。后经历代藏族名医整理、注释,成为现在保留的“药王山版本”。直到今天,这部医典不仅是青藏高原地区防病、治病的重要工具,而且是研究藏医学的重要参考资料。第四,藏文文献为研究藏族文学艺术提供了宝贵资料。在敦煌文献若干少数民族文字的卷帙中,藏文文献的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民间文学作品有卜辞、格言、谚语和故事等。所有这些藏文文献均为手写本,根据藏文书写法判断大都是吐蕃时期的遗卷,是迄今为止人们所见到的最早的古藏文文献。另外,由藏文文献中发掘、整理出来的举世闻名的史诗《格萨尔王传》,全诗共150多万行,1500多万字,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巨著。第五,藏文文献为研究藏族社会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藏文史书如《巴协》、《玛尼全集》、《五部遗教》、《柱下遗教》、《西藏王统记》、《西藏王臣记》、《贤者喜宴》、《如意树》、《红史》、《新红史》、《白史》、《青史》、《朵氏世系明鉴》、《德伍史书》、《绛玛王系》、《蒙古世系》中记录着青藏高原古人类的活动,诸如吐蕃王朝建立前的藏族社会;吐蕃王朝的建立;吐蕃王朝的政治机构、经济体系、社会结构、典章制度、民族关系;吐蕃王朝的兴衰;吐蕃的文明发展史等等。这些藏文史料是研究藏族古代、近代、现代社会历史的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标签:;  ;  ;  ;  ;  ;  

论西藏文学在藏学中的地位和作用_藏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