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西藏班(校)学生文化适应影响因素研究论文_王欢

内地西藏班(校)学生文化适应影响因素研究论文_王欢

(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西藏 拉萨 850000)

摘要:内地西藏班(校)作为提升西藏学生教育质量和维护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的一项特殊的民族性教育政策,开班至今已走过30余年历程,累计培养出各类西藏学生近11万名。然而西藏学生在进入内地享受丰厚的教育资源的同时必然需要适应完全不同的环境,其中以文化适应最为突出。本文通过对内地西藏班(校)学生文化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学生文化适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内地西藏班(校);文化适应;民族文化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使西藏社会完成了从封建农奴制向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跨越。然而由于受到“马太”效应的影响,西藏无论是在经济建设还是文化教育水平上均处于一个非常落后的水平。为打破这种“平衡”,中央于1984年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决定从1985年开始每年遴选一批优秀的西藏中小学毕业生到内地进行学习,充分利用内地教育资源优势,帮助西藏培养一批当地的优秀人才,投身到西藏的政治和经济建设中去。根据教育部文件相关文件显示,截止2015年内地西藏班(校)累计已招收西藏初中生4.6万人、高中生3.5万人、中职学生0.9万人及其部分散插班学生。为西藏的经济建设、和民族团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内地西藏班(校)学生独立到内地生活和求学,不仅面临学业上的困难和挑战,还要接受和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内地的汉族文化势必会对其所携带的藏族文化发起冲击,这就必须要求西藏班学生接受和适应新的文化。对内地文化的适应程度不仅对内地西藏班(校)学生自身学习和生活上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也会间接的影响西藏教育的发展水平和经济建设。

1.内地西藏班(校)学生文化适应障碍

汉族和藏族都是一个历史渊源的民族,其悠久的历史会不断沉淀为本民族特有的文化。随着中央对西藏援助力度的不断增大,进入内地学习的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但刚进入新学校、新环境下的学生面临新环境下各种文化环境适应问题

1.1对文化语言差异不适应

由于内地西藏班(校)的藏族学生从小在西藏长大,其汉语理解和运用能力相对较低,对部分汉语文字难以理解其深层含义,在运用能力上相对于同年龄段的汉族学生差距较大。另一方面,藏汉两民族无论是在历史演进还是在民族习惯上完全不同,导致其自身文化差异较大。在宗教信仰方面,很多西藏学生从小受到藏传佛教的影响、来到内地后需要其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这种宗教信仰上的差异无疑会加大内地西藏班(校)学生的困惑。

1.2对气候饮食的不适应

内地西藏班(校)学生长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区,在赴内地读书前甚至都没有离开过西藏。但我国内地西藏班(校)在我国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陆分布十分广泛。在一些沿海学校,学生对潮湿气候难以适应,部分学生甚至会出现一些皮肤过敏。在饮食方面,尽管一些学校聘请了西藏厨师,但是由于实际情况的限制。学生们也只有在藏历新年等节日时才能吃到正宗的藏餐,平时学生们多是以川菜为主。对生活条件的不适应必然会加大学生的文化适应难度。

1.3对社交、人际关系不适应

西藏由于地广人稀,各地风俗文化甚至语言也不尽相同。西藏学生在刚进入内地学习插班时,由于西藏学生本身相对腼腆的性格,其适应新社交、新同学的时间也较汉族学生偏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一方面,由于藏族学生的汉语水平有限,必然制约了藏族学生与汉族同学之间正常的交流与互动,进而阻隔西藏学生更快适应内地文化。

2.提高内地西藏班(班)文化适应程度对策

2.1 重视文化适应,制定合理政策

教育部门、学校以及老师要打破已有陈旧观念的束缚,高度重视文化对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影响。要对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适应问题重点把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党中央“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基本方针,政府应继续加大教育投入。不仅要保障基本的教学条件。还要加大力度保障西藏班学生学习课外知识文化,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技能。并根据西藏具体情况及内地西藏班(校)发展现状及时调整相关政策,使内地西藏班(校)学生学习、生活条件得到保障。此外,政府还应注重对区内小学生的培养与开发,着力提升西藏班学生生源质量。

2.2实施多元文化教育,营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

除日常的学习外,教育部门、学校和老师要积极开展文化活动,例如汉藏演讲比赛、书法大赛等多样的活动。使学生可以用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各民族文化,学习领略我国多元民族文化,缩小文化盲区。不仅要树立学生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还要营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使学生进一步树立“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也相互离不开”的文化价值观念。

2.3开展文化疏导,进行文化治疗

内地西藏班(校)要配备专职的心里文化老师,定期举办针对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同时要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家庭背景、个人习惯等制定不同文化治疗方法,加强与学生沟通,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3.总结

近年来内地西藏班(校)办学规模正在不断加大,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对西藏经济建设及民族团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民族特色浓厚的内地西藏班(校)而言,学生到内地求学接受到的是内地主流文化的教育,必然会产生和面临种种文化适应和文化冲突的情况。处于青少年的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文化观也正在处于刚刚将建立阶段,为保证学生尽快接受和适应内地主流文化,同时也是作为培养西藏高水平人才,增进各民族团结及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加大对文化适应的重视程度,结合西藏学生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相对完整合理的教育政策。学校及老师要着力创造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保证学生更快适应新环境、新文化。进而实现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

参考文献

[1]张波.伴而不同:跨文化传播语境下内地西藏班(校)学生的同伴交往研究[J].新闻界,2018(06):34-41.

[2]段志勇.跨文化教育视角下内地西藏班的数学教学原则[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33(08):57-60.

[3]旦增卓玛,游旭群.内地西藏班学生文化疏离感与心理健康:心理韧性的中介效应[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7,25(01):174-177.

[4]吴顺发,邓庆华,佘静芳.内地西藏班(校)藏族传统文化传承机制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38(01):71-73.

[5]喻永庆,孟立军.30年来内地西藏班(校)办学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展望[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4):179-188

论文作者:王欢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4/4

标签:;  ;  ;  ;  ;  ;  ;  ;  

内地西藏班(校)学生文化适应影响因素研究论文_王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