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桂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论文_李召民,徐国豪,宋彦蓉

桂枝加桂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论文_李召民,徐国豪,宋彦蓉

莱西市人民医院 266600

摘要:目的:观察桂枝加桂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桂枝加桂汤合血府逐瘀汤,两组疗程均为15天。观察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4例,无效3例,加重1例。总有效率87.87%。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3例,无效5例,加重4例。总有效率71.88%。两组对比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西医常规治疗联合中药桂枝加桂汤合血府逐瘀汤具有明显优势。

不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因有相同的病理生理机制,故临床统称为急性冠脉综合症,稳定斑块是主要治疗靶点。目前西医优化药物治疗有较好的疗效,但仍有部分病人反复发作心绞痛,甚至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严重威胁病人健康。我科于2008-08~2014-08共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

关键词:桂枝加桂汤合血府逐瘀汤;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病例: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显效:胸痛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胸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无效:症状基本与治疗前相同;加重:胸痛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有所加重或发生心肌梗死[1]。

1.2 一般资料:65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例,男20例,女13例,平均年龄62.3±7.5岁,吸烟史10例,高血压18例,糖尿病8例,肥胖6例,高脂血症7例。对照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61.9±7.7岁,吸烟史11例,高血压16例,糖尿病7例,肥胖8例,高脂血症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治疗方法:对照组:拜阿司匹林肠溶片0.1 qn,氯吡格雷0.3 qd,阿托伐他汀20mg qn,曲美他嗪20mg tid,单硝酸异山梨酯20mg bid,倍他乐克25mg bid低分子肝素钙4100u q12h 皮下注射。血压高者联合卡托普利25mg tid,心率少于60次/分、血压低于90/60mmHg者为倍他乐克禁忌证。血糖控制在6.0-8.0mmol/L。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桂枝加桂汤合血府逐瘀汤,药物组成:桂枝45g白芍、赤芍各15g熟地24g当归15g桃仁12g红花12g枳壳30g柴胡12g桔梗10g川芎12g牛膝12g大枣15g甘草10g生姜20g。每日1剂,分2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5天。

1.4 观察指标 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常规心电图12导联ST-T改变,血压、心率生命体征。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j士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1.6 结果: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4例,无效:3例,加重:1例。总有效率87.87%。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3例,无效:5例,加重:4例。总有效率71.88%。两组对比有显著意义(P<0.05)

3 讨论: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中医的胸痹范畴,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总属本虚标实。标实为血瘀、寒凝、痰浊、气滞相兼为病,本虚为气血阴阳不足。因此,针对胸痹病机,辛温通阳,活血化瘀为其重要治法。桂枝加桂汤原为治疗伤寒汗后,烧针迫汗,内伤心阳,阳虚阴乘,水寒之气乘虚冲逆致发的奔豚病而设,旨在振奋心阳,调和阴阳,平冲降逆。对奔豚病,张仲景《金贵要略》有以下描述1.“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2.“奔豚气上冲胸”。3.“气从小腹上至心”。可知奔豚病临床特点:1.呈发作性 2.发作欲死3.部位心、胸、咽部不适。与心绞痛表现,发作性胸骨后、心前区疼痛,向颈、咽部放射,常有压迫、发闷、紧缩、甚至濒死感极为相似。二者病名虽然不同,但临床表现及病机相似。桂枝加桂汤重用桂枝振奋心阳,辛甘宣痹,散寒行滞,契合胸痹病机。血府逐瘀汤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功效,主要有桃仁、红花、熟地、白芍、川芎、当归、枳壳、牛膝、瓜蒌组成。主治胸中血瘀证。近代临床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证实血府逐瘀汤能延长心肌缺氧时间并保护心肌,通过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有消减斑块形成及稳定斑块作用[2]。二方联合共凑宣痹通阳行滞,活血化瘀止痛之功,立意独到,疗效明显。

本研究证实,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桂枝加桂汤合用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较单纯西医组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参考文献: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8-73

[2]高承贤.丁志山.血府逐瘀汤抗心肌缺血和耐缺氧作用实验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5(2):45-46

论文作者:李召民,徐国豪,宋彦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1

标签:;  ;  ;  ;  ;  ;  ;  ;  

桂枝加桂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论文_李召民,徐国豪,宋彦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