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灵散治疗早期肾功能不全20例

五灵散治疗早期肾功能不全20例

一、五苓散为主治疗早期肾功能不全20例(论文文献综述)

戴闽[1](2021)在《羊栖菜多糖通过抗氧化作用预防对比剂肾病的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及目的:对比剂肾病(CIN)是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防治方法有限。近年的研究提示氧化应激损伤可能参与到CIN的发病中,故研究氧化应激在CIN中的作用并寻找相应的预防措施非常重要。羊栖菜在祖国传统医学肾脏病防治中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其主要生物活性成分是羊栖菜多糖。本研究的目的是明确氧化应激与CIN的关联性;了解羊栖菜多糖是否具有抗氧化活性进而通过抗氧化预防肾脏CIN的作用。方法:1.CIN与氧化应激关系研究:纳入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分为CIN组及非CIN组,收集一般资料,测定血清内氧化应激和炎症指标。2.羊栖菜多糖分离纯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对比冷水法和热水法提取多糖的差异,对多糖进行总糖、硫酸根、糖醛酸、蛋白质以及单糖含量测定,并测定多糖超氧自由基清除活性。3.羊栖菜多糖预防CIN性能评估:大鼠分为4组:Sham组、CIN组、CIN+多糖预防组以及单纯多糖组,检测并对比其尿素氮及肌酐、肾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并做HE染色观察肾组织损伤情况。研究结果:1、CIN患者氧化应激指标研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P值均大于0.05;CIN患者术后MDA增长高于非CIN患者,SOD相对活力下降高于非CIN患者;患者MDA的浓度与肌酐的增加百分数呈正相关,而SOD相对活力与肌酐的增加百分数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羊栖菜多糖成分和抗氧化活性测定:冷水提取多糖和热水提取多糖含量为7.5%与9.1%;冷水提取多糖的总糖量、硫酸根、糖醛酸和蛋白质配比为85.5%、19.3%、8.3%和0.3%;单糖分析显示海藻糖占据较大摩尔配比(56.1);多糖具备清除超氧化物自由基的能力,冷水处理的多糖体现出更高的清除能力,P<0.05。3、羊栖菜多糖大鼠体内抗氧化结果:CIN+多糖预防组大鼠的尿素氮及肌酐上升水平均明显低于单纯CIN组,P<0.05;CIN+多糖预防组的MDA浓度上升水平和SOD相对活力下降水平均明显低于单纯CIN组,P<0.05;大鼠肾脏HE染色显示:CIN+多糖预防组大鼠的肾组织损伤低于单纯CIN组。结论:1、氧化应激损伤与对比剂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2、羊栖菜多糖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3、羊栖菜多糖可以通过抑制氧化应激预防大鼠对比剂肾病。研究结果提示可以考虑将羊栖菜多糖应用于对比剂肾病的临床防治中。

龚友兰,黄惠芬,刘珍,吴彬才,邓天好,蔡铁如[2](2021)在《五苓散治疗肾系疾病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五苓散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是治疗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的经典方剂,常被古今医家加减化裁用于治疗肾系疾病,疗效显着,不良反应少。笔者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等数据库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公开发表的关于五苓散治疗肾系疾病的临床应用及药理机制研究文献,通过总结发现,五苓散广泛运用于肾性水肿、糖尿病并发肾病、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及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小便异常等肾系疾病的治疗,并获得良好疗效,无论与西药联用还是单独运用,临床效果均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而药理机制方面,除韩国学者部分报道外,国内学者则呈现团队研究态势,各团队经多年研究发现,五苓散散剂利水作用优于五苓散汤剂,与汤剂中存在大量低极性与挥发性成分缺失相关,而这些缺失成分调节了盐水负荷大鼠肾脏水通道蛋白(AQP)的表达;五苓散能调节肾阳虚大鼠内分泌状态,抑制水的重吸收,提高NA+-K+-ATP酶活性,降低AQP 1,AQP 2,AQP 3,AQP 4表达;对人体水液代谢呈现双向调节作用,与其对膀胱逼尿肌P2X3受体表达双向调节有关;五苓散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与其保护受损的肾脏组织结构与功能等有关。基于此,该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五苓散治疗肾系疾病的临床与药理机制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开展经方五苓散在肾系疾病领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林姗姗[3](2021)在《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指南的制定研究》文中指出本指南已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http://www.guidelines-registry.cn/)进行注册(注册号:IPGRP-2020CN083)。目的构建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临床问题,检索并评价临床研究证据,形成相应推荐意见,完成“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指南”初稿。方法1临床问题的构建基于PICO原则整理现有专家共识、实践指南及相关文献,制定临床问题清单,通过专家调查形式确定研究对象及干预措施,筛选结局指标并对重要性进行排序,从而构建临床问题。2循证证据的综合评价2.1文献检索与信息提取根据临床问题清单制定检索策略,电子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学术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中医药治疗CHF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20年11月30日。根据纳排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相关信息。2.2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组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2.3证据合成与分析对疗效性指标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合并,并采用Stata 15.0软件对发表偏倚进行Egger检验;对安全性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2.4证据质量分级基于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Grade of Recommendation,Assessment,Development,and Evaluation,GRADE)系统对证据体进行质量评价及分级,分为高(A)、中(B)、低(C)、极低(D)四个等级。3推荐意见的形成通过组织专家共识会,采用名义群体法对证据体的推荐强度进行评价,推荐强度包括强推荐(I)、弱推荐(II)、暂不推荐(O)、弱不推荐(-II)、强不推荐(-I)五个选项,任何一项票数>50%或同一推荐方向下的两项总票数>70%则认为达成共识,最终成为指南推荐意见。4指南初稿的撰写按照指南编写体例的要求,完成指南初稿的撰写。结果1临床问题构建本指南将研究对象(Population,P)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 EF)患者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 EF)患者,涉及气虚血瘀证、阳气亏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3类基本证型。经过专家调查,共纳入中成药(包括口服中成药和中药静脉制剂)、中药汤剂、中医康复运动、经络腧穴疗法4大类干预措施(Intervention,I),对照措施(Comparison,C)均为西医常规治疗,及13种结局指标(Outcome,O)。基于PICO原则的临床问题概况如下:P:HFr EF和HFpEF患者;I:中医疗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中医疗法包括中成药(口服中成药和中药静脉制剂)、中药汤剂、中医康复运动、经络腧穴疗法(针刺、灸法、穴位敷贴);C:西医常规治疗;O:结局指标重要性排序: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MLHFQ)>中医证候>6分钟步行距离(6-minute walk distance,6MWD)>纽约心脏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HYHA)心功能分级有效率≈HF再住院率>B型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或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值速度与心房收缩期二尖瓣血流峰值速度之比(E/A)或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值速度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血流峰值速度之比(E/e’)。2临床证据概况及质量分级纳入274篇文献,其中涉及治疗HFr EF的中成药11种(芪苈强心胶囊、芪参益气滴丸、心宝丸、参附强心丸、补益强心片、参附注射液、心脉隆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黄芪注射液、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参麦注射液)、中药汤剂9种(补阳还五汤、炙甘草汤、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炙甘草汤合血府逐瘀汤、真武汤、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真武汤合桃红四物汤)、中医康复运动2种(太极拳、八段锦);治疗HFp EF的中成药5种(芪苈强心胶囊、芪参益气滴丸、参附注射液、心脉隆注射液、参麦注射液)、中药汤剂5种(养阴舒心方、真武汤、苓桂术甘汤、五苓散加味、苓桂术甘汤合血府逐瘀汤)、中医康复运动2种(太极拳、八段锦);治疗CHF的经络腧穴疗法(针刺、灸法、穴位敷贴)14种。共形成48条证据体,其中中质量等级(B)5条,低质量等级(C)33条,极低质量等级(D)10条。3推荐意见形成形成推荐意见33条,其中强推(I)6条,弱推荐(II)27条。4指南初稿撰写CHF的辨病和辨证分型标准引用《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4.1中医药治疗HFr EF推荐意见1)气虚血瘀证中药汤剂:补阳还五汤(II C);口服中成药:芪参益气滴丸(I B);中药静脉制剂:黄芪注射液(II C);中医康复运动:八段锦(II C)或太极拳(II D)。2)阳气亏虚血瘀证中药汤剂:真武汤(II D)或苓桂术甘汤(II C)或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II C)或五苓散(II C)或真武汤合桃红四物汤(II D);口服中成药:芪苈强心胶囊(I B),心宝丸(II B)或参附强心丸(II C);中药静脉制剂:参附注射液(I C)或心脉隆注射液(I B);中医康复运动:八段锦锦(II C)或太极拳(II D);其他中医特色疗法:三伏贴(II C)。3)气阴两虚血瘀证中药汤剂: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II C);口服中成药:补益强心片(II C);中药静脉制剂:参麦注射液(II B)或生脉注射液(II C)或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II C);中医康复运动:八段锦(II C)或太极拳(II D)。4.2中医药治疗HFp EF的指南推荐意见1)气虚血瘀证口服中成药:芪参益气滴丸(I B);中医康复运动:太极拳(II C)或八段锦(II C)。2)阳气亏虚血瘀证中药汤剂:真武汤(II C)或苓桂术甘汤(II D)或苓桂术甘汤合血府逐瘀汤(II C)、五苓散加味(II C);口服中成药:芪苈强心胶囊(I C);中药静脉制剂:参附注射液(II D)或心脉隆注射液(II C);中医康复运动:太极拳(II C)或八段锦(II C);其它中医特色疗法:三伏贴(II C)。3)气阴两虚血瘀证中药汤剂:养阴舒心方(II C);中药静脉制剂:参麦注射液(II C);中医康复运动:太极拳(II C)或八段锦(II C)。结论1.治疗CHF的中医药疗法广泛,其中以药物疗法为主包括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中药静脉制剂;以非药物疗法为辅包括太极拳、八段锦、针刺、灸法、穴位敷贴。其中,以中成药治疗HFr EF的循证证据最为丰富。2.临床专家在评价中医药疗效时,较为关注的结局指标为生活质量、中医证候、运动耐量、心功能,而对于其他替代结局指标及远期预后相关结局指标的关注相对较少。中医疗法联合西医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且安全性较好,但各药优势定位不一。3.本研究通过在全面收集并整理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研究证据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共识会,完成“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指南”的制定。最终形成强推荐意见6条,弱推荐意见27条,虽然证据质量总体偏低,但专家认可度和患者接受度高。该指南的制定进一步规范了中医药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的合理应用。4.随着更多中医药治疗CHF的高质量临床研究证据出现,《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指南》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周熙谋[4](2021)在《保肾片联合至灵菌丝胶囊防治造影剂肾病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保肾片对行冠脉CTA检查患者相关肾脏指标的影响,探讨保肾片能否减少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生,同时观察保肾片联合至灵菌丝胶囊能否进一步减少造影剂肾病的发生。方法:选取2018年至2021年期间在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心内科行冠脉CTA检查的患者86名,分为基础治疗组(n=30)、保肾片组(n=29)以及保肾片联合至灵菌丝胶囊组(n=27)。基础治疗组予常规治疗,保肾片组在基础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保肾片4片/次,每日3次,保肾片联合至灵菌丝胶囊组在保肾片组的基础上加用至灵菌丝胶囊4粒/次,每日3次,保肾片、至灵菌丝胶囊干预时间为检查前3d至检查后3d。观察患者检查前、检查后24h、检查后72h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胱抑素C(Cys C)、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血常规、肝功能等指标的变化,记录CIN发病情况,比较各组间指标变化情况。结果:1.本次研究所有86例患者中,共发生CIN 8例(9.30%)。基础治疗组4例(13.3%),保肾片组3例(10.3%),保肾片联合至灵菌丝组发生1例(3.7%),三组间发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2.检查后24h:三组BUN、Scr、Cys C、尿NAG、尿β2-MG均呈上升趋势,此时保肾片组、保肾片联合至灵菌丝胶囊组BUN、Scr、Cys C、尿NAG、尿β2-MG均小于基础治疗组(P<0.05);且保肾片联合至灵菌丝组BUN、Scr、Cys C、尿β2-MG小于保肾片组(P<0.05),保肾片联合至灵菌丝胶囊组尿NAG与保肾片相比无差异(P>0.05);eGFR则相反,检查后24h均呈下降趋势,此时保肾片组、保肾片联合至灵菌丝组eGFR大于基础治疗组(P<0.05),但保肾片组与保肾片联合至灵菌丝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3.检查后72h:三组BUN、Scr、Cys C、尿NAG、尿β2-MG均回落趋势,保肾片组、保肾片联合至灵菌丝组更接近基线水平,保肾片联合至灵菌丝组Cys C小于保肾片组(P<0.05),余指标两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保肾片联合至灵菌丝组BUN、Scr、Cys C、尿NAG、尿β2-MG均低于基础治疗组(P<0.05),保肾片组BUN、Scr、尿NAG、尿β2-MG低于基础治疗组(P<0.05);检查后72h eGFR上升,保肾片组、保肾片联合至灵菌丝组更接近基线水平,两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此时保肾片联合至灵菌丝组eGFR大于基础治疗组(P<0.05)。4.研究期间未发现全因死亡、急性心衰、恶性心律失常等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无发生严重肾功能不全需要行肾脏替代治疗事件发生,无因服用保肾片、至灵菌丝胶囊出现肝酶升高、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瘙痒、肌肉酸痛等副作用。结论:1.保肾片、保肾片联合至灵菌丝胶囊改善行冠脉CTA患者肾功能,缩短肾损伤恢复的时间,保肾片联合至灵菌丝组效果更优。2.本次研究未观察到保肾片或联合至灵菌丝胶囊减少冠脉CTA检查患者造影剂肾病的发生。

朱俊[5](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临床经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基于对王钢教授多年来诊治慢性肾衰竭医案的整理,建立医案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王钢教授临床辨治慢性肾衰竭医案数据整体研读,系统性回顾王钢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整体辨证及遣方用药的思路,总结其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使其能够得到较为全面的继承,同时为中药延缓慢性肾衰竭病程进展提供经验。方法:(1)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建国以来慢性肾衰竭中医药相关文献和王钢教授本人及其相关临床经验文献进行分析;(2)运用综述的方法,论述目前中医诊治慢性肾衰竭的研究现状及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运用;(3)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的频数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对王钢教授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诊疗的住院慢性肾衰竭患者医案中符合标准的1000诊次病案进行数据挖掘,重点挖掘医案中的性别、年龄、症状、舌苔、脉象、原发病、病机、方药等内容,结合王钢教授的临证经验对挖掘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4)运用分层数据挖掘分析和典型病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王钢教授在治疗5种不同原发病的辨治思路;(5)运用访谈实录的方法,进一步总结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的经验和思路。结果:(1)数据挖掘结果:1000诊次中男性254例,就诊604次;女性患者156例,就诊396次,平均年龄54.2岁。核心临床症状为乏力、腰酸、泡沫尿、下肢肿、夜尿频;核心舌质为舌淡、舌红、舌暗;核心舌苔为苔薄黄、苔白腻、苔薄白;核心脉象为细脉、滑脉、沉脉、弦脉;核心病机为脾肾亏虚、湿浊内蕴、瘀血阻络、湿热蕴结;高频药物有32味,分别是土茯苓、茵陈、蒲黄、五灵脂、车前子、大腹皮、猫爪草、槐花、六月雪、甘草、紫菀、泽兰、黄连、茯苓皮、金银花、大黄、苍术、枳实、槟榔、蒲公英、何首乌、大枣、牛膝、黄芪、郁金、菟丝子、萹蓄、川芎、太子参、白术、杜仲、玉米须。(2)核心方:①太子参、黄芪、甘草、大枣、杜仲、牛膝、苍术、茯苓皮、泽兰、大腹皮、玉米须、车前子、槐花、土茯苓、大黄、枳实、槟榔、茵陈、五灵脂、蒲黄;②何首乌、菟丝子、川芎、郁金、金银花、黄连、紫菀、蒲公英、萹蓄、六月雪、凤尾草、猫爪草;③白术、山茱萸、当归、紫河车、积雪草。(3)兼证用药:①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湿热证之大量蛋白尿:僵蚕、全蝎、龙葵、山慈菇、芡实、石韦、牛蒡子、黄芩、肾炎草、黄蜀葵花;②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糖尿病之大量蛋白尿:枸杞、菊花、谷精草、海螵蛸、瓦楞子、金樱子、穿山龙、虎杖、鬼箭羽、白花蛇舌草;③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水肿:丹参、桃仁、红花、水蛭、益母草、猪苓、葫芦、防己、黄精、肉桂、虎耳草;④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咽痛、咳嗽、痰湿中阻:玄参、桔梗、冬凌草、射干、薄荷、木香、砂仁、半夏、陈皮;⑤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胃气上逆:藿香、佩兰、竹茹、吴茱萸、赭石、炮姜、冬瓜皮、桑白皮、连翘;⑥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皮肤瘙痒:秦皮、秦艽、鸡血藤、丝瓜络、地肤子、白鲜皮;⑦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寐差、水肿、脾胃不和、血尿、蛋白尿:合欢皮、酸枣仁、首乌藤、龙齿、柏子仁、椒目、葶苈子、紫苏梗、白及、石莲子、刘寄奴。(4)分层数据分析结果:①原发病为膜性肾病的慢性肾衰竭重用补气通阳、淡渗利水药;②原发病为IgA肾病的慢性肾衰竭重用清热利咽、养阴利咽、健脾补肾药;③原发病为高尿酸血症的慢性肾衰竭重用活血通络、清热利水、降尿酸药;④原发病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慢性肾衰竭重用清热解毒、化湿利水药;⑤原发病为2型糖尿病的慢性肾衰竭重用养阴清热、祛风通络、通阳活血药。结论:通过研究发现,王钢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竭病位在肾,核心病机为脾肾亏虚、湿浊内蕴、瘀血阻络、湿热蕴结,肾元亏虚是发病基本之因,湿浊和瘀血贯穿整个病程始终,湿热导致病情反复加重的重要病理因素。结合数据挖掘总结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的思路为:围绕“肾劳”病名,强调病因多变,虚实辨证;维护肾元,阴平阳秘;和缓治本,多脏同调;清利活血,诊治关键;疏滞泄浊,贯穿始终。结合访谈实录总结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经验为:强调整体辨证,随症就因,善用复方;精于配伍,巧用药对。重视处理合并症,多途径、多靶点治疗。强调治疗与调摄相结合:重视原发病,饮食疗法,预防感染,稳定情况,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左芸芸[6](2020)在《参芪地黄汤合五苓散加减方治疗G3A2期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型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分析参芪地黄汤合五苓散加减方对G3A2期糖尿病肾病患者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血清胱抑素C、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在乌鲁木齐市中医院住院病人中,将84名符合纳排标准的G3A2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用随机信封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及缬沙坦胶囊80mg/日口服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参芪地黄汤合五苓散加减方口服,治疗8周后,复查实验室指标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血清胱抑素C、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及对患者的中医主观症状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基线水平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1)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较对照组改善显着(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治疗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血清胱抑素C在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而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参芪地黄汤合五苓散加减方使气阴两虚型G3A2期糖尿病肾病患者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降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升高,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延缓糖尿病肾病发展。

许玫[7](2020)在《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张仲景所着《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通过本次回顾性和现代文献的研究,总结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应用指征,适应病症,适用人群,方药的安全剂量使用,为今后国内外医者对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精准和更安全有效地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整理分析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出处,历代医家的方论,海内外的实验室研究和近现代的临床应用报道,以及药物的研究和其方证鉴别。并收集纳入古代医案22例,近现代医案672例,火神派医案76例,黄煌教授医案118例,日本医案13例,进行统计分析性别,年龄,发病季节,疾病系统,症状与体征,应用剂量和加味合方等,进行全面系统的有关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方证研究。统计分析“适用人群”体质特征和“适用病症”,归纳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安全应用指征。结果:(1)麻黄附子细辛汤安全应用的人群特征。根据统计分析结果,适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人群以女性偏多。多见体形健壮偏胖,面色黄暗或发黑,无光泽,皮肤干燥,无汗,疲倦貌,面油,面浮肿,眼圈黑,口唇红,毛发浓密等特征。病人常见精神极度疲倦,表情淡漠,精神萎靡,无精打采,声音低弱,抑郁或焦虑烦躁神态,昏昏欲睡,反应迟钝。并有明显恶寒怕冷,流清涕,口不渴不欲饮水,痰液清稀,小便清长。舌质淡白,苔薄白,脉沉和脉沉细或微,脉沉紧。腹诊见腹部压痛和腹厚软。(2)麻黄附子细辛汤适用病症。麻黄附子细辛汤主治疾病涉及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精神神经系统,五官科,皮肤科,风湿免疫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妇科及外感发热性疾病等。较为常见的疾病有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心律失常,过敏性鼻炎,咽喉炎,耳聋,牙痛,支气管哮喘,肺炎,三叉神经痛,嗜睡症,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慢性疲劳综合症,抑郁症,荨麻疹,带状疱疹,无汗症,痤疮,类风湿性关节炎,雷诺综合征,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慢性前列腺炎,滑精,遗尿,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闭经,生长发育迟缓,糖尿病肾病,血栓性脉管炎,乳腺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以及外感发热等。典型症状指征包括怕冷,发热,无汗,浮肿,乏力,嗜睡,情绪低沉,哈欠多,咳喘,胸闷,心动过缓,心悸,身痛,头痛,流清涕,耳聋耳鸣,牙痛,流涎,口不渴,音哑,咽喉不利,食欲不振,皮肤瘙痒干燥,肢体痛痹,肢体颤抖,下肢浮肿无力,肢冷,便溏,小便清长,月经错后,痛经,不举等症状。结论:通过对几大类医案的统计,特别是黄煌教授医案的具体分析和研究,明确了麻黄附子细辛汤适用人群的体质特点,主治病症和如何安全有效应用的客观指征。

Committee of Exports on Rational Drug Use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Republic of China;Chinese Pharmacists Association;[8](2019)在《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文中提出引言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血管事件的最终结果和各种心脏异常的累积效应,最终导致心脏泵功能下降。心血管患者一旦出现心衰的临床表现,提示预后差。心衰越重,死亡风险越高。因此,在面对心衰这种严重的可以致死的疾病时,需要临床医生正确地诊断、准确地评估病情、深刻理

叶昂超[9](2019)在《基于Nrf2/HO-l信号通路探讨消瘀泄浊饮对造影剂肾病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从Nrf2/HO-1信号通路探讨消瘀泄浊饮对造影剂肾病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消瘀泄浊饮组及NAC对照组,每组各10只。消瘀泄浊饮组于造模前7 d每日灌胃消瘀泄浊饮水煎液,NAC对照组造模前3d每日腹腔注射NAC(150ug/g)。各组给予相应处理后,模型组、消瘀泄浊饮组、NAC对照组制备CIN模型。造模24h后腹主动脉采血,检测大鼠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代谢笼收集24 h尿液,并测定尿液中急性肾损伤标志物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γ-谷氨酰转肽酶(U-γ-GT)水平;取肾组织行HE染色,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形态学的变化;提取肾组织的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核蛋白和血红素加氧酶-1(HO-I)总蛋白,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肾组织中Nrf2和HO-1蛋白表达。结果造模24小时后,模型组大鼠血清SCr、BUN、尿液NAG、U-y-GT水平与正常组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瘀泄浊饮组与NAC对照组血清SCr、BUN、尿液NAG、U-γ-GT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均明显降低,但与正常组相比仍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癌泄浊饮组与NAC对照组血清SCr、BUN、尿液NAG、U-γ-G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组大鼠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无明显病变。模型组大鼠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广泛空泡样变性,部分肾小管坏死,上皮细胞脱落,管腔内有明显蛋白管型,肾小球内皮细胞及上皮细胞肿胀变性,系膜基质轻度增多,肾间质灶性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消瘀泄浊饮组与NAC对照组肾损害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见肾小管上皮细胞轻度肿胀,部分空泡变性,部分管腔有蛋白管型,肾间质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其中消瘀泄浊饮组改善更为明显,肾间质病变明显减轻,结构相对完整,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样变区域明显减少,已有的空泡样变表现为胞浆内细小空泡。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肾组织Nrf2、HO-1蛋白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有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疲泄浊饮组与NAC对照组肾组织Nrf2、HO-1蛋白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瘀泄浊饮组与NAC对照组肾组织Nrf2、HO-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rf2/HO-1信号通路参与了 CIN大鼠急性肾损伤的过程,消瘀泄浊饮可通过活化该通路促进抗氧化应激作用,保护CIN大鼠肾功能。

涂思[10](2019)在《透邪复肾方对糖尿病肾病Ⅳ期及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在导师多年临床中根据厥阴风木理论创立的透邪复肾方治疗糖尿病肾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的基础上,应用透邪复肾方治疗DN结果的评价,验证该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对免疫相关指标如血液细胞免疫参数CD4+、CD8+、CD4+/CD8+、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UPQ)、肾功能指标如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的影响。方法:将具有脾肾阳虚型的DN(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病例共60份,运用随机数表法,均等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用常规西医合透邪复肾方治疗,对照组用常规西医治疗。总疗程为8周,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候积分对比分析,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液细胞免疫参数:CD4+、CD8+、CD4/CD8+,24HUPQ,Scr,GFR,HbAlc等指标疗效的变化。结果:1.经8周治疗后,采用秩和检验,于综合疗效上,两组差异显着,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90.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3.33%。结果表明,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2.治疗后,在改善中医症候疗效方面,治疗组为90.33%,对照组有效率为60.00%;治疗组在改善中医临床症候等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治疗组血液细胞免疫参数:CD4+、CD8+、CD4+/CD8+,治疗前后有所改善;治疗组经治疗后CD4+、CD8+较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CD4+/CD8+治疗前后疗效显着,但较对照组尚无显着性差异(P>0.05);4.治疗后,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UPQ)对比,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5.治疗后,该方虽不能使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显着下降,治疗后HbAlc仍在正常范围内上下波动,因此能有效稳定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结论:依据本试验研究的临床观察及数据处理结果可证明,糖尿病肾病Ⅳ期证属脾肾阳虚型患者在西医基础治疗上合用透邪复肾方有颇优的临床疗效。在提高总疗效、缓解中医主要临床证候、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恶化的肾功能、降低24小时尿蛋白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尚能够稳定糖化血红蛋白,且在观察时间内临床应用可靠且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能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缓糖尿病肾脏病的不断恶化,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二、五苓散为主治疗早期肾功能不全2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五苓散为主治疗早期肾功能不全20例(论文提纲范文)

(1)羊栖菜多糖通过抗氧化作用预防对比剂肾病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对比剂肾病的发生与氧化应激的关系研究
    1.1 引言
    1.2 资料
    1.3 方法
    1.4 结果
    1.5 讨论
    1.6 研究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羊栖菜多糖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
    2.3 方法
    2.4 结果
    2.5 讨论
    2.6 研究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羊栖菜多糖通过抗氧化作用预防对比剂肾病的性能评估
    3.1 引言
    3.2 材料
    3.3 方法
    3.4 结果
    3.5 讨论
    3.6 研究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对比剂肾病临床诊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2)五苓散治疗肾系疾病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研究
    1.1 肾性水肿
    1.2 糖尿病并发肾病
    1.3 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及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
    1.4 小便异常
        1.4.1 小儿遗尿
        1.4.2神经性尿频
        1.4.3 尿潴留
        1.4.4 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
        1.4.5 尿道综合征
    1.5 慢性尿路感染
    1.6 尿路结石
    1.7前列腺增生
    1.8 睾丸鞘膜积液
    1.9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尿路造影
2 实验研究
    2.1 同等剂量五苓方散剂、汤剂临床效果比较及其差异机制
    2.2 五苓散利尿作用与AQP,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关系
    2.3 五苓散对肾脏组织结构及尿蛋白量含量,SCr等的影响
    2.4五苓散对血清尿酸等影响
    2.5 五苓散对糖尿病肾病模型肾脏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2.6 五苓散对膀胱逼尿肌Rho激酶(ROCK)通道,P2X3受体的影响
3 五苓散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4 总结与展望

(3)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指南的制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技术路线图
第一部分 临床问题的构建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第二部分 循证证据的综合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第三部分 证据推荐强度的形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第四部分 指南初稿的撰写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Cochrane风险评估工具
附录2 GRADE系统证据质量降级因素
附录3 纳入文献的研究特征
附录4 偏倚风险评估表
综述 口服中成药治疗心力衰竭系统评价的再评价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保肾片联合至灵菌丝胶囊防治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现代医学对CIN的认识
        1.1 定义和诊断
        1.2 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
        1.3 发病机制
        1.4 危险因素
        1.5 风险评估
        1.6 西医防治措施
    2.中医对CIN的研究
        2.1 中医病名
        2.2 病因病机
        2.3 中医防治措施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及来源
        1.1.1 病例的来源
        1.1.2 纳入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1.4 剔除标准
        1.1.5 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分组
        2.2 干预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统计学方法
    3.研究结果
        3.1 纳入患者基本特征
        3.2 造影剂肾病发病情况
        3.3 肾功能变化情况
        3.4 安全性
第三部分 讨论
    1.从“毒、瘀、湿、虚”防治造影剂肾病
    2.孟河医派邹氏肾病治疗造影剂肾病理论依据
    3.临床疗效分析
        3.1 造影肾病发生情况
        3.2 肾功能结果分析
        3.3 肾小管损伤指标结果分析
        3.4 安全性分析
    4.结论
    5.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临床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慢性肾衰竭文献研究
    1 现代中医药诊治慢性肾衰竭的文献研究
        1.1 资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结论
    2 王钢教授学术观点的相关文献研究
        2.1 病因病机
        2.2 中医辨证分型
        2.3 分子生物学机制
        2.4 治疗经验
        2.5 实验室检查指标
        2.6 中西医结合防治
        2.7 邹师经验总结及展望
        2.8 结论
第二部分 慢性肾衰竭及数据挖掘技术理论研究
    1 慢性肾衰竭中医诊治现状的理论研究
        1.1 慢性肾衰竭的病名
        1.2 慢性肾衰竭的病因病机
        1.3 慢性肾衰竭的现代治疗进展
        1.4 问题与展望
    2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领域应用现状的研究
        2.1 中医文献
        2.2 中医证候
        2.3 中医方剂
        2.4 名老中医传承
        2.5 中药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诊治慢性肾衰竭医案研究
    1 研究目的
    2 数据采集
        2.1 医案资料
        2.2 纳入排除标准
    3 数据清洗
    4 数据分析
    5 数据表达
        5.1 计量性趋势数据结果
        5.2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5.3 聚类分析数据结果
    6 讨论
        6.1 从数据挖掘看导师辨慢性肾衰竭的四诊要点分析
        6.2 从数据挖掘看导师辨慢性肾衰竭病机证型分析
        6.3 从数据挖掘看导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基本方药构思
        6.4 从数据挖掘看导师治疗慢性肾衰竭用药的加减思路
第四部分 分层数据及典型病案
    1 膜性肾病
        1.1 膜性肾病分层数据
        1.2 膜性肾病典型病案
    2 IgA肾病
        2.1 IgA肾病分层数据
        2.2 IgA肾病典型病案
    3 尿酸性肾病
        3.1 尿酸性肾病分层数据
        3.2 尿酸性肾病典型病案
    4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4.1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分层数据
        4.2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典型病案
        4.3 讨论
    5 2型糖尿病性肾病
        5.1 2型糖尿病性肾病分层数据
        5.2 2型糖尿病性肾病典型病案
        5.3 讨论
第五部分 导师经验
    1 “肾劳”病名古今论证
        1.1 古医籍考证
        1.2 邹氏论“肾劳”
        1.3 数据论证
    2 病因多变,虚实辨证
        2.1 导师论述
        2.2 数据论证
    3 维护肾元,阴平阳秘
        3.1 肾寓阴涵阳
        3.2 肾气化封藏
        3.3 保肾元大法
        3.4 数据论证
    4 和缓治本,多脏同调
        4.1 补益肾元,平补平泻
        4.2 顾护脾胃,以养先天
        4.3 养肺滋肾,金水相生
        4.4 滋肾养肝,乙癸同源
        4.5 养心益肾,水火既济
    5 清利活血,诊治关键
        5.1 清热利湿
        5.2 活血化瘀
    6 疏滞泄浊,贯穿始终
        6.1 利水泄浊
        6.2 化湿泄浊
        6.3 降逆泄浊
        6.4 通腑泄浊
        6.5 通络泄浊
        6.6 疏风泄浊
第六部分 基于慢性肾衰竭诊治的导师访谈研究
    1 访谈研究背景
    2 访谈研究设计
    3 资料转录与分析
    4 撰写访谈报告
        4.1 王钢教授对慢性肾衰竭中医病名的认识
        4.2 王钢教授对慢性肾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
        4.3 王钢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大法的经验
        4.4 王钢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组方用药特色
        4.5 王钢教授重视慢性肾衰竭合并症的处理
        4.6 王钢教授强调慢性肾衰竭治疗与调摄相结合
创新点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6)参芪地黄汤合五苓散加减方治疗G3A2期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型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诊断标准
        2.1 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3.病例选择
        3.1 病例纳入标准
        3.2 病例排除标准
        3.3 病例的脱落和中止标准
    4.研究方法
        4.1 分组方法
        4.2 治疗方法
        4.3 流程图
        4.4 观察指标
        4.5 中医疗效评价标准
    5.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7)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概论
    1. 文献研究背景
        1.1 关于麻黄附子细辛汤
        1.2 少阴病论述
    2. 国内对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研究和应用
        2.1 国内现代药理研究
        2.2 国内临床研究与应用
    3. 日本对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研究和应用
        3.1 日本医家方论
        3.2 日本现代药理研究
        3.3 日本临床研究与应用
    4. 麻黄附子细辛汤药物研究
        4.1 麻黄
        4.2 附子
        4.3 细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研究思路与方法
    1. 文献收集与纳入标准
        1.1 文献收集来源
        1.2 纳入标准
    2. 资料收集项目
    3. 资料整理
    4. 统计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研究结果
    1. 古代医案研究结果与分析
        1.1 发病季节统计分析
        1.2 疾病系统统计分析
        1.3 症状统计分析
        1.4 舌象统计分析
        1.5 脉象统计分析
    2. 国内近现代医案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性别与年龄比例统计分析
        2.2 发病季节统计分析
        2.3 疾病系统统计分析
        2.4 症状统计分析
        2.5 体征统计分析
        2.6 近现代医案麻黄、附子、细辛药物应用剂量统计
        2.7 近现代医案原方、加味、合方统计
        2.8 近现代医案麻黄附子细辛汤常用加味药物统计
    3. 火神派医案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性别与年龄比例统计分析
        3.2 发病季节统计分析
        3.3 疾病系统统计分析
        3.4 症状统计分析
        3.5 体征统计分析
        3.6 火神派医案麻黄、附子、细辛药物应用剂量统计
        3.7 火神派医案原方、加味、合方统计
        3.8 麻黄附子细辛汤常用加味药物统计
    4. 黄煌教授医案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性别与年龄比例统计
        4.2 疾病系统统计分析
        4.3 症状统计分析
        4.4 体征(舌象、脉象、腹诊)统计分析
        4.5 黄煌教授医案麻黄、附子、细辛应用剂量统计
        4.6 原方、加味、合方统计分析
        4.7 服用方法与煎煮
    5. 日本医案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性别与年龄比例与统计分析
        5.2 疾病系统统计分析
        5.3 症状统计分析
        5.4 舌象统计分析
        5.5 脉象统计分析
        5.6 腹诊统计
第四章: 讨论
    1.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
        1.1 方论
        1.2 方证的概念
        1.3 “方-病-人”思维模式
    2. 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病机分析
        2.1 中医病机分析
        2.2 方证病机分析
        2.3 现代医学病机分析
    3. 黄煌教授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医案总结
        3.1 主治疾病
        3.2 症状指证
        3.3 体征指征
        3.4 适用人群
        3.5 黄煌教授推荐处方和注意事项
        3.6 黄煌教授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医案分析
        3.7 黄煌教授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关键点
        3.8 黄煌教授经验介绍
    4. 类方方证鉴别
        4.1 麻黄附子甘草汤
        4.2 麻黄附子汤
        4.3 麻黄汤
        4.4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
        4.5 附子汤
        4.6 桂枝加附子汤
        4.7 大黄附子汤
        4.8 桂枝芍药知母汤
        4.9 四逆汤
        4.10 真武汤
    5. 安全应用与注意事项
        5.1 如何安全和有效的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5.2 掌握麻黄、附子、细辛三味中药的药性,安全剂量应用
        5.3 注意事项
    6. 麻黄附子细辛汤在海外的实际应用和规管
    7. 结论
        7.1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
        7.2 创新点
        7.3 展望
        7.4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医案名称规范
    附录2 古代医案摘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心力衰竭的概述
    1.1定义
    1.2分类
    1.3分期和分级
    1.4流行病学
    1.5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
        1.5.1病因
        1.5.1.1原发性心肌损害
        1.5.1.2异常的心脏负荷
        1.5.2诱因
        1.5.3病理生理机制
2心力衰竭的诊断与评估
    2.1症状与体征
    2.2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2.2.1常规检查
        2.2.1.1心电图 (Ⅰ类, C级)
        2.2.1.2胸部X线片 (Ⅰ类, C级)
        2.2.1.3生物学标志物
        2.2.1.4实验室检查
        2.2.1.5经胸超声心动图 (Ⅰ类, C级)
        2.2.2心衰的特殊检查用于需要进一步明确病因的患者。
        2.2.2.1心脏磁共振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CMR)
        2.2.2.2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ransesphageal echoc ardiography, TEE)
        2.2.2.3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 (computed tomo gr aphy, CT)
        2.2.2.4冠状动脉造影
        2.2.2.5核素心室造影及核素心肌灌注和 (或) 代谢显像
        2.2.2.6 6 min步行试验
        2.2.2.7心肺运动试验
        2.2.2.8基因检测
        2.2.2.9心肌活检
        2.2.2.10生活质量 (quality of life, QOL) 评估
        2.2.2.11有创性血流动力学检查
    2.3诊断流程
    2.4预后评估
3心力衰竭的预防
    3.1对心衰危险因素的控制与治疗
        3.1.1高血压治疗
        3.1.2血脂异常
        3.1.3糖代谢异
        3.1.4其他危险因素
        3.1.5利钠肽水平升高
    3.2对无症状性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的干预
4慢性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4.1一般治疗
        4.1.1治疗病因和诱因
        4.1.2限钠
        4.1.3限水
        4.1.4营养和饮食
        4.1.5休息和适度运动
        4.1.6监测体重
        4.1.7心理和精神治疗
    4.2利尿剂
        4.2.1适应证
        4.2.2利尿剂的分类
        4.2.3使用方法
        4.2.4禁忌证
        4.2.5不良反应及处理
    4.3 RAAS抑制剂
        4.3.1 ACEI
        4.3.2 ARB
        4.3.3 ARNI
    4.4β受体阻滞剂
        4.4.1适应证
        4.4.2禁忌证
        4.4.3应用方法
        4.4.4不良反应
    4.5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4.5.1适应证
        4.5.2禁忌证
        4.5.3应用方法
        4.5.4不良反应
    4.6伊伐布雷定
        4.6.1适应证
        4.6.2禁忌证
        4.6.3应用方法
        4.6.4不良反应
    4.7洋地黄类药物
        4.7.1适应证
        4.7.2禁忌证
        4.7.3应用方法
        4.7.4不良反应
    4.8中药
        4.8.1辨证分型
        4.8.2分期治疗
        4.8.3中西药相互作用
    4.9改善能量代谢药物
        4.9.1曲美他嗪
        4.9.2辅酶Q10
        4.9.3辅酶Ⅰ (NAD+)
        4.9.4左卡尼汀
        4.9.5注射用磷酸肌酸钠
        4.9.6雷诺嗪
    4.10血管扩张剂
    4.11抗血栓药物
    4.12心衰患者应避免使用或慎用的药物
        4.12.1α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
        4.12.2抗心律失常药物
        4.12.3 CCB
        4.12.4非甾体抗炎药或COX-2抑制剂
        4.12.5糖皮质激素
        4.12.6西洛他唑
        4.12.7口服降糖药
    4.13慢性HFrEF的治疗流程
5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和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的治疗
    5.1利尿剂
    5.2基础疾病及合并症的治疗
    5.3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5.4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
6急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6.1急性心衰的诊断
        6.1.1病史、症状及体征
        6.1.2急性肺水肿
        6.1.3心源性休克
    6.2急性心衰的评估
        6.2.1院前急救阶段
        6.2.2急诊室阶段
    6.3辅助检查
        6.3.1常规检查
        6.3.2超声心动图和肺部超声
        6.3.3动脉血气分析
    6.4监测
        6.4.1无创监测
        6.4.2血流动力学监测
    6.5急性心衰的分型和分级
    6.6治疗原则
        6.6.1一般处理
        6.6.2根据急性心衰临床分型确定治疗方案, 同时治疗心衰病因。
        6.6.3容量管理
    6.7药物的选择和合理使用
        6.7.1利尿剂 (Ⅰ类, B级)
        6.7.2血管扩张剂 (Ⅱa类, B级)
        6.7.3正性肌力药物 (Ⅱb类, C级)
        6.7.4血管收缩药物
        6.7.5洋地黄类 (Ⅱa类, C级)
        6.7.6抗凝治疗 (Ⅰ类, B级)
        6.7.7改善预后的药物 (Ⅰ类, C级)
    6.8心源性休克的处理
    6.9急性心衰稳定后的后续处理
7终末期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7.1利尿剂
    7.2神经内分泌阻滞剂
    7.3静脉正性肌力药物
    7.4静脉血管扩张剂
    7.5中药治疗
8右心衰竭的药物治疗
    8.1右心衰竭的诊断和评估
        8.1.1诊断标准
        8.1.2鉴别诊断
        8.1.3病情评估
    8.2治疗原则
    8.3药物选择和合理应用
9心力衰竭病因及合并疾病的药物治疗
    9.1心衰合并心律失常
        9.1.1房颤
        9.1.2室性心律失常
        9.1.3缓慢性心律失常
    9.2心脏瓣膜病
        9.2.1二尖瓣病变
        9.2.2主动脉瓣病变
    9.3冠心病
        9.3.1慢性心衰合并冠心病
        9.3.2急性心衰合并冠心病
    9.4高血压
    9.5心肌炎
    9.6特殊类型的心肌病
    9.7先天性心脏病
    9.8高原性心脏病
        9.8.1高原肺水肿
        9.8.2慢性高原性心脏病
    9.9糖尿病
    9.10血脂异常
        9.10.1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合并心衰
        9.10.2其他原因心衰合并血脂代谢异常
    9.11痛风和高尿酸血症
    9.12肥胖
        9.12.1肥胖在心衰患者中的患病率和对预后的影响
        9.12.2肥胖引起心衰的机制
        9.12.3肥胖合并心衰的处理原则
    9.13电解质紊乱
        9.13.1低钾与高钾血症
        9.13.2低钠血症
    9.14缺铁和贫血
    9.15泌尿系统疾病
        9.15.1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
        9.15.2心衰合并前列腺梗阻
        9.15.3心衰合并勃起功能障碍
    9.16肺部疾病
    9.17睡眠障碍和睡眠呼吸暂停
    9.18神经系统疾病和心理疾病
    9.19肿瘤治疗相关性心衰
        9.19.1抗肿瘤治疗前的基线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与预测
        9.19.2抗肿瘤治疗相关心衰的筛查与诊断
        9.19.3抗肿瘤治疗相关心衰的监测与随访
        9.19.4抗肿瘤相关心衰的药物治疗
    9.20恶病质
10心力衰竭患者管理
    10.1心衰管理团队
    10.2优化心衰管理流程
    10.3随访频率和内容
    10.4患者教育
        10.4.1症状和体征的监控
        10.4.2饮食、营养和体重管理
        10.4.3运动
    10.5老年心衰患者的管理
        10.5.1老年心衰诊治特殊性
        10.5.2一般治疗
        10.5.3药物治疗
    10.6妊娠心衰管理
    10.7终末期心衰患者的管理
        10.7.1识别心衰终末期患者
        10.7.2与患者沟通
        10.7.3治疗方法
    附录A心力衰竭常用药物一览表
    附录B药物相互作用一览表

(9)基于Nrf2/HO-l信号通路探讨消瘀泄浊饮对造影剂肾病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前言
一、资料与方法
    (一) 实验材料
        1. 实验动物
        2. 实验药物
        3. 主要实验仪器
        4. 主要实验试剂
    (二) 实验方法
        1. 分组与给药
        2. 造影剂肾病大鼠模型制备
    (三) 观察指标
        1. 肾功能
        2. 尿液标志物检测
        3. 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
        4. 氧化应激相关蛋白表达
    (四) 统计学处理
二、实验结果
    (一) 肾功能
    (二) 尿液NAG、U-r-GT水平
    (三) 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
    (四) Nrf2、HO-1蛋白表达
三、讨论
    (一) CIN的现代医学研究现状
        1. CIN的发病机制
        2. CIN的治疗现状
    (二) 中医学对CIN的研究
        1.中医病因病机
        2. 中医治疗
        3. 消瘀泄浊饮组方及原理
        4. Nrf2/HO-1信号通路对机体氧化应激的调控作用
        5. 本实验结果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10)透邪复肾方对糖尿病肾病Ⅳ期及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一般资料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脱落处理
2 治疗与观察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疗程
    2.4 观察指标
    2.5 评价标准
    2.6 统计学方法
3.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西医指标治疗前后变化比较
    3.3 中医指标治疗前后变化比较
    3.4 综合疗效评价
    3.5 不良反应
讨论
    1 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1.1 中医学病因病机讨论
        1.2 中医分型辨证论治
    2 糖尿病肾病中免疫学研究进展
        2.1 免疫参与于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
        2.2 药物治疗对糖尿病肾病免疫功能改善的研究现状
    3.T淋巴细胞亚群的的测定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意义
    4 方药述要
        4.1 方药组成
        4.2 组方配伍分析
    5 疗效分析及机理探讨
        5.1 缓解临床症状
        5.2 改善免疫功能
        5.3 降低蛋白尿
        5.4 安全性分析
    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糖尿病肾病病病人临床信息采集表
答辩委员会名单

四、五苓散为主治疗早期肾功能不全2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羊栖菜多糖通过抗氧化作用预防对比剂肾病的研究[D]. 戴闽. 南方医科大学, 2021(02)
  • [2]五苓散治疗肾系疾病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J]. 龚友兰,黄惠芬,刘珍,吴彬才,邓天好,蔡铁如.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1(13)
  • [3]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指南的制定研究[D]. 林姗姗.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保肾片联合至灵菌丝胶囊防治造影剂肾病的研究[D]. 周熙谋.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临床经验研究[D]. 朱俊.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6]参芪地黄汤合五苓散加减方治疗G3A2期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型的疗效观察[D]. 左芸芸.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7]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研究[D]. 许玫.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8]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 Committee of Exports on Rational Drug Use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Republic of China;Chinese Pharmacists Association;.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07)
  • [9]基于Nrf2/HO-l信号通路探讨消瘀泄浊饮对造影剂肾病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D]. 叶昂超.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9(01)
  • [10]透邪复肾方对糖尿病肾病Ⅳ期及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D]. 涂思.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五灵散治疗早期肾功能不全20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