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控制性手术在肝破裂出血治疗中的应用论文_徐汉英

新宁县人民医院 湖南邵阳 422700

【摘 要】目的:探讨肝破裂出血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肝破裂出血患者36例,均为我院普外科2008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一期确定性手术(对照组,n=18)与损伤控制手术(观察组,n=18)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选取的肝破裂出血患者抢救成功13例,占72%;对照组抢救成功9例,占50%,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胆漏、肺部感染、感染、肝脓肿并发症率为22.1%,显著低于对照组52.8%,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肝破裂出血患者,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且降低并发症率,对保障预后,提高患者临床安全性意义显著。

【关键词】损伤控制性手术;肝破裂出血;临床效果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达,各种安全事故诱导的高能量创伤显著增加,肝破裂为创伤常见类型之一,具出血快、出血量大等特点,且多有胆汁外漏等伴发,病情进展迅速,若未及时有效救治,极易引发死亡[1]。1983年Stone等人首次提出损伤控制手术,提倡先稳定病情,再进一步治疗,对降低并发症率和死亡率作用显著,本次研究将此术式在肝破裂出血患者中应用,临床效果理想,现回顾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36例肝破裂出血患者,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观察组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25-50岁,平均(32.4±5.9)岁;致伤原因:高空坠落伤2例,交通事故伤9例,锐器伤4例,硬物砸伤3例。依据Moore氏分级法评估损伤程度:Ⅲ级9例,Ⅳ级5例,Ⅴ级4例。对照组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24-48岁,平均(32.9±5.4)岁;致伤原因:高空坠落伤3例,交通事故伤10例,锐器伤2例,硬物砸伤3例。依据Moore氏分级法评估损伤程度:Ⅲ级10例,Ⅳ级6例,Ⅴ级4例。组间基线资料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本组选取病例采用一期确定性手术方案,术中依据不同创伤类型对手术方法选择,包括肝破裂修补与肝动脉结扎联合手术、不规则肝叶切除与肝动脉结扎联合手术等。观察组:本组选取病例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以控制出血、彻底清创,将渗漏的胆汁清除,确保通畅引流为操作原则。将患者收治入院后,依据抗休克情况,探查腹部,应用大纱布填塞等简单方法控制出血,做好污染防范,将腹腔关闭。行液体复苏治疗,对机体所处的低血容量性休克状态纠正,维持电解质平衡等,以对重要脏器功能保护。首次手术完成3d后,二期计划手术可开展,依据创伤类型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若仅为肝脏单纯破裂,简单缝合即可;若为较严重的外伤,需清创止血,并将失活的肝组织清除,对断面血管等缝合。可取明胶海绵应用,以使止血效果增强,加强缝合稳定性,以防有死腔遗留,避免继发出血和感染,如存在大块肝组织破损的情况,需行不规则性、清创性肝切除术。

1.3 指标观察 对比抢救成功率,胆漏、肝脓毒、肺部感染、感染等并发症率。

1.4 统计学分析 文中涉及数据均输入SPSS13.0,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选取的肝破裂出血患者抢救成功13例,占72%;对照组抢救成功9例,占50%,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胆漏、肺部感染、感染、肝脓肿并发症率为22.1%,显著低于对照组52.8%,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肝脏是人体重要器官之一,一般不宜损伤,但因其血管丰富、质地脆弱,且被韧带固定,若承受较大的锐器或暴力损伤时,有较高破裂出血风险,病情危重,死亡率高。针对严重肝外伤患者,因有严重合并伤,加之术中大量出血,生理功能损伤,应用一期手术预后欠理想[2]。

损伤控制性手术即在创伤早期,先对患者行简单的外科手术,控制损伤,可阻断体温不升、代谢性酸中毒、凝血机制紊乱死亡三联征,防止恶性循环发生,减少创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防范初次手术对全身造成的伤害,显著促严重创伤引发的死亡率降低[3-4]。将损伤控制性手术在肝破裂患者中应用,可对出血及时有效控制,彻底清创,发挥保护健康肝脏效果,并减少胆汁渗透,能对肝脏恰当处理,应用上述方法,保证了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增加耐受进一步手术的条件,之后针对肝脏损伤,再行后续手术,可取得理想成效[5-6]。此外,临床研究还显示,损伤控制性手术应用,可提高清除乳酸效果,促患者体温迅速恢复,为机体康复创造了有利条件[7]。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选取的肝破裂出血患者抢救成功13例,占72%;对照组抢救成功9例,占50%,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本组并发症发生率较文献报告高,可能和报告病例数较少及专科水体尚需进一步提高有关,但是观察组胆漏、肺部感染、感染、肝脓肿并发症率为22.1%,。显著低于对照组52.8%,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综上,针对临床收治的肝破裂出血患者,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且降低并发症率,对保障预后,提高患者临床安全性意义显著。

参考文献:

[1]王伟.损伤控制性手术在外伤性肝破裂75例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2,33(15):3240-3241.

[2]Baldoni F,Di Saverio S,Antonacci N,et al.Refinement in the technique of perihepatic packing: a safe and effective surgical hemostasis and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can improve the outcome in severe liver trauma[J].Am J Surg,2011,20(1):e5-e14.

[3]王传琨,尚东,滕越,等.损伤控制性手术在肝破裂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2,15(8):665-667.

[4]杜宗志.损伤控制性手术在肝胆外科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6):109.

[5]詹世林,陈建梭,彭林辉,等.血管介入技术在严重肝外伤损伤控制中的应用[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2,12(1):26-27.

[6]戴睿武,田伏洲,汤礼军,等.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肝脏创伤(附32例回顾性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7(5):389-391.

[7]郑荔峰,霍正禄.损伤控制外科适应证的选择及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急救医学,2008,25(11):828-829.

论文作者:徐汉英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6

标签:;  ;  ;  ;  ;  ;  ;  ;  

损伤控制性手术在肝破裂出血治疗中的应用论文_徐汉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