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是一个结构极其复杂的系统,该系统由四部分构成这四部分分别是:监控系统、辅助系统、网络在线系统、分散控制系统。发电机组作为其重要的生产部件,它能否正常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生产过程中要重视热控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性使其配合发电机组正常运营。想要达到以上目的就需要采取相关措施来增强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性,只有确保其正常、平稳的工作,才能使电厂的生产获得保障。
关键词: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稳定性
引言
热控自动化系统是电厂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对设备的生产效率有直接的影响。所以,一定要结合实际生产的要求,提高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保证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并且也需要制定一些相关的管理制度,减少热控自动化系统在工作过程中问题的出现,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
1 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的构成
首先是分散控制系统,简称DCS,应用模块主要是该系统的主要设计方式,网间通信接口、控制接口以及开发等四个部分组成了系统的运作模块,关键是依靠每个模块的相互配合以及根据具体情况结合的控制系统。其次是辅助控制系统,在没有操作人员在的时候也可以自动运行,通过编程控制器可以设置自动控制指令,综合传输数据也是这个系统的功能之一。另外的实时监控系统的作用是监控电厂的运行情况,信息管理系统与厂级实时监控系统共同组成了改系统,对其中的设备进行实时的监控,对存在的异常情况及时做出分析并发出警报。最后的视频管理系统,在热控自动化系统中起着确保电厂正常运行的作用,该系统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将监控范围扩大到无人检查或者危险系数较高的区域,从而实现对整个电厂运行的实时监控。
2 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的问题
2.1 影响系统稳定性因素多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以及工业化发展速度的加快,我国的社会生产、生活对于电力的消耗量以及需求量日益提升。我国的电力行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电力企业规模扩大,而电力输送的距离也不断增加,从而导致信号传输过程中出现多种中间接口,进而影响到信号传输的速度,并使故障离散性逐步增强。基于此,我国的热控自动化系统会出现控制逻辑混乱、保护信号耗时长等问题,进而导致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性日渐下降。为此,我国的电力单位需要强化电力设备的设计、安全、调试、运行以及维护工作,保障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2.2 热控设备检修模式落后
尽管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速度较快,但是电力企业在开展设备检修作业的过程中仍旧采用传统的检修模式进行操作。但是这种检修模式往往需要电力企业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不利于电厂的生产。此外,由于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出现设备故障具有不定时性,容易在检修周期之外出现故障,导致机组运行安全风险的增强,不利于热控自动化系统稳定性。
3 提升热控自动化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3.1 维护保护装置的信号传递和技术创新
①进行电厂热控自动化的操作时,一些保护装置能否良好运作是保证各个设备之间进行信号沟通的重中之重。而在实际运转的过程中,因为所在的地理环境不一样,这也就致使了这些环境会给保护装置带来不利的影响。比如温度的影响,尤其在低温时会致使一些传达信号的设备受损,一些地域中会呈现强烈的磁场搅扰,从而打乱了信号的传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我们要把一些设备的元件、和体系进行完善和优化,使新机组在运行时可以愈加顺利,同时,在维修时也要对这些特别设备进行检查,保障设备的正常。还要做到前进这些元件和体系的功用,提高生产技能,使元件可以对各种环境进行适应,让设备正常运作。②社会在前进,一些事物也在不断被立异,所以在火力发电厂中,热控保护装置也需求立异。这些技能的立异可认为保护装置带来新的功用和作用,使设备可以更好的进行运作。通过立异技能的施行,保护装置的一些缺点和功用进行补偿和更新。在保护装置不断向前开展的过程中,一些旧问题得到解决,一些新问题也随之呈现,所以在实际工作傍边要不断的进行完善和立异,这么才可以跟上技能开展的脚步。一些自动操控体系的更新也可认为设备的运作带来便利,使技能人员使用和操控起来愈加便利简练,不会呈现操作失误等问题。
3.2 提升电厂单元控制机组智能化
作为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散控制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往往能够提升热控自动化控制的兼容性,并为系统管控提供远程智能I/O功能。为了进一步实现该系统稳定性的增强,工作人员需要优化DCS系统的控制逻辑,参数设计,采用稳定性高的就地单元模块,从而实现单元控制机组智能化、响应性的提升,减少误动拒动的情况。在这一过程中,电力技术人员需要着重考量DCS系统的可靠性以及负荷率指标。不仅如此,还需要确保该系统的通讯总线负荷率在合理的范围之间,并尽可能实现负荷率额均衡。此外,需要加强对于最新的计算机、电子技术的运用,并利用采用DCS控制系统进行系统的分散控制。
3.3 提高辅助控制系统的应用率
如何提高辅助控制系统的应用率是加强热控自动系统稳定性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需要培训电厂的相关工作人员,让他们接受更加专业的知识,针对性的提高他们的操作管理系统能力,员工也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还应该扩大辅助控制系统的使用范围,生产车间可以应用,从而电力的使用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此外设备的通信协议和物理接口之间的关系以及数据之间的转换问题需要格外重视,只有有效的处理才能够使得系统稳定的运行,接口和不同协议之间的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完成。
3.4 热控控制逻辑优化
热控操控逻辑优化的目的在于最大程度的完成对热控维护进程的维护,防止其受电磁场等外界因素的搅扰,然后使其功用可以非常好的完成。热控维护体系中,如喷水减温体系的主动投入需求温度的测量,而温度的测量则需求信号的支撑,受外界环境影响,如该信号周围存在电磁场,其测量的准确度必定会受到影响,关于热控维护可靠性会产生影响,加强对热控操控逻辑的优化,可以有效的进步体系的容错性,因而也就可以减轻外界环境对其自身的影响。容错逻辑的设计应具有针对性,在体系的运转进程中,发作问题概率较高的设备是首要方针,工作人员要对其进行全部体系的设计,以使其可以到达热控维护的技术标准,为发电进程的顺利完成供给保障。无扰切换逻辑的优化相同归于热控维护技术在火力发电厂使用的首要体现。采用该优化方法,可以使负荷状况得到调整,将最高与最低负荷均操控在合理范围内,同时依据机组运转的具体状况,对其进行合理的调整,这可以使机组负荷坚持平稳,因而其运转进程也会相对平稳,热量波动的问题便不会发作。
结束语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电厂的运行效率,满足社会生产、生活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量,我国的电力部门加强了对于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稳定性的管理。本文基于此,分析探讨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的问题,并就提升热控自动化系统稳定性措施进行论述。笔者认为,随着相关措施的落实到位,我国的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并由此促进相关效益的取得。
参考文献:
[1] 李超,王长军.浅析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运行的稳定性[J].企业技术开发,2016(20):112- 113.
[2] 何军强,马海梅.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研究[J].科技展望,2016(05).
[3] 李云龙.高电厂热控系统可靠性技术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5(1).
论文作者:肖娜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0
标签:电厂论文; 自动化系统论文; 稳定性论文; 系统论文; 设备论文; 控制系统论文; 机组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