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家乡的生物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尝试论文_杨景春

结合家乡的生物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尝试论文_杨景春

杨景春(陕西省城固县第四中学 陕西 城固 723200)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7-084-01

一、问题的提出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要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形成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与责任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关注与生物相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爱祖国,首先要爱家乡,而家乡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又与生物学密切相关,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从事工作、劳动也在本土本乡。因此,生物教学中,结合家乡的生物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已成为生物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三十多年来,我在生物教学中,密切结合我县的生物资源,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二、教育内容和方法

(一)结合生物教学,了解本土本乡的生物资源,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大好河山、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的自豪感。

在“生物与环境”、“我国动植物资源”等内容的教学中,一方面使学生知道我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另一方面向学生介绍:我县北有秦岭的天然屏障,寒潮不易入侵;南有巴山阻隔,暴雨天气相对减少。这种暖温带到北亚热带的过渡气候,为动植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活条件。境内有植物种类6000多种,其中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的粮食作物400余种,有油菜、烤烟、木耳、香菇等经济作物150余种,有松、杉、栎等林业资源321种,有枣皮、黄连、杜仲、黄柏、天麻、西洋参、绞股蓝等中药材100多种,还有野生哺乳动物120多种。既是举世公认的“活化石”——银杏幸存的少数地区之一,又是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禽异兽的天然乐园。通过教学使学生产生一种可望而又可及的感觉,对家乡丰富的生物资源加强认识,产生出爱我中华,爱我家乡的热情。

在讲授“裸子植物”时,让家住山区的学生采集银杏一段带叶的枝条,观察树的形态,调查了解树的生长发育情况,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通过实物的观察,使学生知道银杏叶片的奇特古雅,似扇形,又似鹅掌,故俗称“鸭掌树”,有因为生长慢,爷爷栽树孙子吃果,故又叫作“公孙树”。这位学生介绍:在她家乡的路边,有一棵银杏树,其高约20米,胸径1.25米,胸围3.19米,三四个小伙子才能合抱住,树冠覆盖面积约300平方米,丰年时,从这棵树上采果400多公斤,价值近万元。同学们为这种世界上最原始,稀世罕见的树种,生长在自己的家乡而骄傲。

在《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教学中,介绍“世界珍禽”、“东方活宝石”——朱鹮的生活习性和形态,使学生产生到朱鹮保护区一游,亲自目睹“朱鹮戏萍藻,徘徊流涧曲”的强烈愿望。补充“世界宠儿”、“活化石”——大熊猫的内容,使学生为自己生长在珍稀动物的栖息地而自豪。

(二)通过讲解,调查等方式,认识自然资源面临的危机,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和家乡前途、命运的责任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通过课堂教学,既要使学生知道:我县拥有十分丰富的生物资源,森林覆盖率68%,与日本相等;又要指出:尽管动植物资源丰富,生物资源又是可再生资源,但它绝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结合“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内容的教学,给学生讲叙大别山区的某县,昔日森林茂密,鸟兽繁多,气候宜人,由于毁林开荒,变成今日天敌猖獗,农作物和树木受到严重危害的具体事例,介绍黄土高原由往日的茫茫林海和无边的草原,变成今天沟壑纵横的荒山秃岭的严酷事实。前车之鉴,应成为后事之师。

组织学生到本地的树林、草地、农田进行实地调查,学生了解到由于种木耳、采矿石、搞开发等的需要,使朱鹮唯一喜爱栖息的栎树遭到砍伐,人类经济活动的增加与扩大,使它们栖息的地方越来越小,土地的盲目开垦以及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环境被污染,加之朱鹮、大熊猫的食行狭窄,生殖能力弱,使它们处于艰难竭蹶之中,随时都有可能从地球上消失的可能。通过教学,使学生居安思危,建立忧患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切关注和爱惜之情,从而对环境保护产生强烈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三)引导学生调查了解本乡本土生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情况,介绍我国生物科学发展的现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紧迫感,激发更深的爱祖国、爱家乡情感。

以“城固县野生动物的保护”、“城固县植物资源的开发”为主题,引导学生调查访问,相互交流。要求学生清醒的认识到:由于古老物种的自然退化,近亲繁殖等因素的影响,朱鹮的繁殖生存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更深层次的研究工作:种群生态、遗传基因、增殖研究、异地培养,避免近亲繁殖等方面的工作,都需要继续展开,我们保护拯救朱鹮的工程还很艰巨,担子还很重。使学生看到成绩,看到希望,又要实事求是的向学生指出在前进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我县还有上千种生物资源没有开发利用,用这些事例激发学生的紧迫感、使命感。

在绪论课的教学中,向学生指出:二十一世纪将是生物学领先的世纪,未来的富国必然是生物科学领先的国家,目前很多国家已意识到这点,他们正厉兵秣马,以图先发制人。如英国正加速生物工程的实际应用;日本把生物工程作为三大新兴产业之一;美国使生物工业的发展比其它工业发展的速度加快四倍。而我国目前对生物科学的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研究都比较落后,若再不迎头赶上,就会失去竞争力。通过这些刺激,使学生形成竞争意识,产生学好生物知识的迫切感,激发出为祖国富强而贡献智慧和力量的豪情壮志。

三、体会

在生物科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地位的今天,要求我们通过教学活动既要使学生学到理论知识又要使他们了解国情、乡情,树立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雄心壮志,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求我们做到:

1、经常积累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

进行国情、乡情教育,教师要多浏览资料,在生活中调查、走访、收集,并进行筛选,使所举的例子、数据有亲切感、可信度。

2、寓教育于教学之中。

在教学中,要言语生动,情真意切,寻找思想教育与理论知识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不能“穿靴戴帽”、“移花接木”,把生物课上成政治课,要使学生在获得生物知识的同时,思想上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3、拓宽教育渠道,深化爱国主义教育。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多参观、多调查;参加爱鸟周、植树节、世界人口日等宣传教育活动,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其教、获其益,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论文作者:杨景春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5

标签:;  ;  ;  ;  ;  ;  ;  ;  

结合家乡的生物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尝试论文_杨景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