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太仓215400)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采用胸神经阻滞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76例2017年1月-2018年8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患者。随机分组,全身麻醉组对就诊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采取全麻插管麻醉,胸神经阻滞组对就诊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采取胸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优良率;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手术操作全程时间、术后苏醒的时间;不同时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值;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胸神经阻滞组麻醉优良率、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手术操作全程时间、术后苏醒的时间、视觉模拟评分值相比较全身麻醉组更好,P<0.05。胸神经阻滞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全身麻醉组,P<0.05。结论:胸神经阻滞麻醉对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缩短术后苏醒的时间,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关键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胸神经阻滞;可行性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5-0212-02
乳腺癌是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高达女性所有新发恶性肿瘤的四分之一[1]。改良根治性乳房切除术是最常用的外科手术。它经常导致手术后剧烈疼痛,影响患者的睡眠和进食。因此,乳腺癌患者术后镇痛尤为重要,这也是快速康复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应用,神经阻滞麻醉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2-3]。本研究选择我院76例2017年1月-2018年8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患者。随机分组,全身麻醉组对就诊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采取全麻插管麻醉,胸神经阻滞组对就诊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采取胸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优良率;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手术操作全程时间、术后苏醒的时间;不同时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值;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采用胸神经阻滞的可行性,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我院76例2017年1月-2018年8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全身麻醉组年龄34-80岁,平均56.22±2.72岁。体重 (57.21 ±17.01)kg, ASAⅡ ~ Ⅲ级。胸神经阻滞组年龄34-82岁,平均56.79±2.21岁。体重 (57.22 ±17.21)kg, ASAⅡ ~ Ⅲ级。全身麻醉组、胸神经阻滞组资料有可比性。
1.2方法
全身麻醉组对就诊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采取全麻插管麻醉,麻醉诱导使用咪达唑仑 2 mg,枸橼酸芬太尼 2 ~ 2. 5 μg /kg、丙泊酚 1 ~ 2 mg /kg、顺式阿曲库铵 0. 15mg /kg,对患者实施静脉注射,插入喉罩之后给予患者1. 5 ~ 2. 0%七氟烷吸入,并给予0. 1 ~ 0. 15 μg /( kg·min) 瑞芬太尼泵注,间断给予罗库溴铵追加维持麻醉。术后实施静脉自控镇痛,给予100μg舒芬太尼镇痛,术后24小时若静息疼痛大于3分需要给予镇痛补救措施,并给予38mg的氟比洛芬酯静脉注射。
胸神经阻滞组对就诊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采取胸神经阻滞麻醉。行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患者取仰卧,在第二到第五胸椎棘突旁位大概2.5厘米促使高频超声探头平行肋间,结合超声图像确定,上缘高回声段是胸椎横突,外侧高回声带为壁层胸膜,下方无回声的部位是肺脏,上方暗回声条带则是肋骨,而胸椎旁神经在肋骨、横突和肋横突韧带形成的三角部位,超声下进针,回抽无气体和无血液之后给予0. 5% 罗哌卡因20毫升阻滞神经,对麻醉阻滞平面测定,若感觉/温度减退平面大于等于T3-6说明成功阻滞。
1.3指标
比较两组麻醉优良率;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手术操作全程时间、术后苏醒的时间;不同时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值;不良反应发生率。
优:阻滞完善,术中无痛苦,生命体征稳定;良:生命体征轻微波动;差:达不到上述标准 [2]。
1.4统计学处理
SPSS16.0版本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数据进行t检验,计数数据进行卡方检验,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效果
胸神经阻滞组有更高的优良率,P<0.05。如表1.
2.4不良反应发生率
胸神经阻滞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全身麻醉组,P<0.05,其中,全身麻醉组有1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而胸神经阻滞组有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
3讨论
乳腺癌术后急性疼痛不容忽视,需要采取有效的麻醉措施,使用超声波引导定位,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射到胸部和小肌肉以阻断胸部和外侧神经,其操作简单,且超声引导针直接接触肋骨,药物注入前锯肌和肋骨之间。它可以确保局部麻醉剂完全扩散到肋间神经并穿透胸壁,从而促使神经阻滞更充分。 乳腺癌的改良根治性乳房切除术是创伤性的[3-4]。研究表明,超过一半的患者会出现中度至重度疼痛,其中近一半可能会出现慢性疼痛。如果疼痛得不到妥善处理,会影响患者康复,延迟出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研究表明,阿片类镇痛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但往往会引起术后恶心和呕吐,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满意度,因此有必要寻找更好的镇痛方法来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胸神经阻滞简单易行,镇痛效果准确,减少了盲目穿刺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可更好缓解疼痛,发挥术后镇痛作用,减少意外血管损伤的发生率,并且患者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增加[5-8]。
本研究中,选择我院76例2017年1月-2018年8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患者。随机分组,全身麻醉组对就诊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采取全麻插管麻醉,胸神经阻滞组对就诊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采取胸神经阻滞麻醉。结果显示,胸神经阻滞组麻醉优良率、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手术操作全程时间、术后苏醒的时间、视觉模拟评分值相比较全身麻醉组更好,P<0.05。胸神经阻滞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全身麻醉组,P<0.05。
综上所述,胸神经阻滞麻醉对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缩短术后苏醒的时间,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黄丽,徐志云.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癌症杂志,2018,33(12):1947-1949+1952.
[2]陈敏玲,阮祥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超声引导下单针法胸神经阻滞的应用[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20):134-136.
[3]王皓,江文杰,马铁梁,韩超,葛志军,赵彦平.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和前锯肌平面阻滞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J].中国癌症杂志,2018,28(10):776-779.
[4]尤荻,赵国庆,郭文来,李凯.胸肌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麻醉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03):473-474.
[5]杨娜,胡崇辉,黄晓霞,蓝志坚.全麻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J].浙江创伤外科,2013,18(04):586-587.
[6] Kurebayashi, Junichi,Miyoshi, Yasuo,Ishikawa, Takashi et al.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reast cancer and trends in the management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in Japan: Based on the Breast Cancer Registry of the Japanese Breast Cancer Society between 2004 and 2011[J].Breast cancer: the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Breast Cancer Society,2015,22(3):235-244.
[7]Yaghjyan,Lusine,Colditz, Graham A.,Rosner, Bernard et al.Mammographic breast density and breast cancer risk: interactions of percent density, absolute dense, and non-dense areas with breast cancer risk factors[J].Breast cancer research and treatment,2015,150(1):181-189.
[8] Groheux, D.,Hindie, E..(18)FDG-PET/CT in staging and measuring the efficacy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breast cancer[J].Medecine Nucleaire: Imagerie Fonctionnelle et Metabolique,2015,39(3):315-326.
基金项目:太仓市重点研究计划(TC2017SFYL07)
通讯作者:祁富伟,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 314586613@qq.com
论文作者:何静,史文澄,郭强,祁富伟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3月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乳腺癌论文; 神经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发生率论文; 超声论文; 时间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3月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