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道德建设_网络道德论文

论网络道德建设_网络道德论文

网络道德建构刍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刍议论文,道德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网络道德建构的必要性、紧迫性

(一)网络道德

网络的发展使其“原本是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乐园、大学生和计算机天才的游戏场”主流化了,成为普通人也能够随意进出的地方。网络的大众化要求网络道德的建立,以维护广大上网者的共同利益。

我们知道,道德就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所谓网络道德构建就是说要建立一种依靠网际公民的舆论和其内心信念来规范、调整的道德规范。它是由Internet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网络道德规范是人们在网络道德生活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现实社会及网络社会对网络行为提出的道德要求,也是网络道德原则的具体体现,是在网络使用与网络生活中产生和形成,是健康的网络道德关系及其本质的集中概括。那种想把某一国家、意识形态的道德观念与道德规范强加在网络中是行不通的。这是由网络自身特点所决定的。

(二)网络道德建构的必要性

在没有统一道德评价标准的网络上,由道德观念引起的,许多现存的网络道德问题,严重影响了网络使用的易用性与安全性。

1.带有政治、利益倾向性的恶意攻击行为

此类型的问题的主要表现是打击报负。轻则未经允许侵入主机,重则shutdown主机,摧毁数据,甚至毁坏硬件。这类问题在网络道德问题中属于恶性案件。主要行为方法有三种,①行为人是软硬高手,精通C与Linux,熟悉底层编程,是骇客行为;②熟练掌握已有的黑客软件进行操作;③人海战术,集团出战——有组织,有目的的网络攻击行为是无往而不胜的。此类型具有典型政治、军事、经济目的,代表一定国家、集团利益。攻击对象往往是网络中的大型主机、服务器,但同时不可避免地攻击了整个网络。

从技术角度考虑,在Internet的安全讨论与道德规范中人们将对Internet构成的威胁分成两类:有意造成的危害;无意造成的危害。有意造成危害Internet安全的主要有三种人:

故意破坏者(hackers),不遵守规则者(Vandals),刺探秘密者(crackers)。

他们职业化倾向很强,对他们所能采取的只能是法律手段与纯技术手段,对此本文不予论述。本文我们探讨的是非职业性破坏者,即普通网民的网上道德建构问题。

2.网络流氓行为

这类现象在普通网民中比较严重。具体表现为:在公共聊天室贴图、发大字等影响他人聊天,骂人、性骚扰等进行人身攻击,非法踢人、用黑客软件发黑屏等破坏网络通信;在BBS中恶性灌水,人身攻击,骚扰,进行广告创收;非法使用OICQ、ICQ进行广告宣传或幸运链活动;利用脚本语言进行的假黑客行为;在网站经营上为追求经济利益,利用工具创造点击率;以欺骗为前提,为经济利益进行广告承缆发展下线;未经主人同意乱发垃圾邮件;利用软件BUG或后门,查看私人信息;出售邮件列表;盗版行为等。

3.不负责任的模拟游戏行为

此类人将网络行为视为儿戏,不愿承担任何义务与责任,不计较后果的得失,把网络看成是纯粹的消遣和个人娱乐工具。他们游戏网络,向网络提供了大量的不真实的信息,干扰了网络的信息可靠性,影响了网络活动的正常运行。如使用OICQ等聊天工具创造的“网络韦小宝”一族等,向网络道德提出了挑战。

4.实验、试探性行为

多为学生,计算机爱好者甚至网管本人。抱着实验、试探、测试的意图进行的行为。在网络生活中,由于黑客软件的控制不利,网民能轻易地获得具有较强攻击力的武器,在不知其效能或为了证实其效能而进行的破坏行为。攻击与防守始终是一对矛和盾。没有人能证明网络的安全,只能证明网络的不安全。为了更好的防卫,网管需要采用攻击的方法来测试自己的网络是否安全,但使用这种方法极有可能伤及无辜,不但攻击了自己的服务器,也攻击了整个网络。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网络道德规范的一个难题。

(三)不良的道德冲突后果

在道德选择和决定时的一种矛盾状况,就是道德冲突。行为主体面临从多种不同道德要求中选择一种以达到道德目的时的冲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不同道德体系要求之间的冲突;一种是同一道德体系不同道德要求之间的冲突。它们都是选择时现实利益矛盾的反映。

1.没有统一的网络道德规范,各国道德与网络道德的冲突与矛盾。

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具有历史性,其内容和形式受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与利益密切相关,它总是反映和维护一定的利益。在有阶级的社会中,具有强烈的阶级性。统治阶级的道德是占统治地位的道德。永恒不变的,适用于一切时代、一切阶级的道德规范是没有的。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历史发展不同、生活习惯不同,造成道德评价标准也不同。这种纷繁复杂的道德评价标准与未成形的网络道德标准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冲突。

2.现实社会角色与网络生活角色转变的不适应。

不同国家、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的道德标准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道德体系中,也会有不同道德要求的冲突。为了适应这种冲突,人们在生活中扮演多种不同的社会角色。但网络中尚没有一个统一的道德规范,人们无从转变角色,带着现实社会深深的烙印一头钻进网络。而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有很大的差距,这必然导致现实角色与网络角色转变的不适应。

3.网络道德建构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网络道德的建构对网络不道德现象有良好的约束作用。在这种良好的网络道德中有利于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形态间进行文化交流。

二、网络道德建构的艰难性

网络道德是带有网络特点的现实社会道德的一个映射。要解决网络道德问题,首先要了解网络道德的特点。我们分析由特点引起的建构艰难性。

(一)网络的开放性,导致的道德多源性。

Internet是一个人人平等的世界,在这里你可以自由发表任何信息,网络的开放性使人们很容易地在网上交流,世界各地,各家各派的学说在网络上自由碰撞,使网络文化以几何基数的形式发展着,在网络中也体现着各种道德观。

(二)网络管理的滞后性,导致网络道德发展的随意性。

网络的管理是对既定事实的管理,它不能防患于未然,甚至除患于最短时间内。只能当事实发生,并造成结果及影响后才能进行补救,可是Internet没有统一的审计和记录功能,也就是说发生的事情没有记录,从技术上不能有效地进行管理整个Internet,你找不到责任人。

(三)网络的互动性,文化的补充,导致网络道德发展的干扰性。

网络是一个双向交流的大舞台,每个人既是信息接受者又是信息传播者。这是网络作为大众传媒与基地媒体的重要区别。它具有高度的互动性,不像传统媒体那样单向传输,它是双向的,在发布信息的同时能最快地得到信息的反馈。在对不良行为进行工作时,结果很容易被工作对象所左右。

(四)商业的介入,网络道德带有功利性。

大量的广告费成了初期网站的主要收入,解决了网络建设中的部分资金问题,如雅虎,搜狐等公司。同时也吸引了众多的淘金者,他们通过构筑黄色网站、盗版网站等,以非法、不道德的手段来获取金钱,这类事件网上比比皆是。

(五)网络文化没有统一的法律规范,导致网络道德缺乏保障。

网络是跨国界的,Internet本身是没有边界的,国际互联网不属于任何一个组织和任何一个国家;在Internet上既没有法令也没有法规,人们的行为几乎不受制约。由于在国际互联网上没有通行的国际法规,所以发生犯罪没有处理的依据,违反网络道德的行为屡见不鲜。Internet本身没有中央管理机制,没有法令和法规,这使得网络管理没有统一的标准与规范,各国自行其是。比如在一个国家的网络管理中是违法的,而在其他国家却可能是被允许的,进而为跨国犯罪提供了温床。各国都很难管理,网络道德缺乏一个切实可行的法律保障。

(六)青年探索冒险与高能量性特点是造成网络道德破坏的原因。

青年成为网络的主体。但是,他们年龄较轻,价值观、道德观还很不成熟,容易被Internet上的不良信息所左右,这一形势迫使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对这一人群进行研究,并加以正确的引导。青年是网络的主体,青年的道德观直接影响到网络道德观的形成与规范。

青年网民不喜欢采用与现实社会一样的评价标准来评价网上的事物,他们的价值评价标准随着视觉开扩和个性的发展呈多元化的倾向。这种多元化的价值准则不确定性的模糊倾向,是比较危险的。使得网络中的许多不道德现象得以横行。

社会的不负责,在媒体中宣传的网络道德方向不明确。一些报道,甚至大众传媒对诸如侵害网络公共安全的事件态度暖味,造成网络道德认识不清。社会的不负责任造成的网络危害是巨大的,黑客程序的泛滥危害性是长期的。各国都在发展电子战,黑客的性质发生了转变,他们不少已经由“自由战士”转变为“政治战士”。他们为自己的国家、集团而战,不惜侵害任何网络,是目前危害性最大的网络群体。

三、几点思考

1.法律的施行目标,达到的效果:为维护网络安全,增进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网络更易为人们所接受,更快的走入我们的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素质。在全球范围内应制订相应的网络国际法律与法规,在法律上保证网络道德的健康性。

2.技术的发展要求(稳定性,安全性,健康性):大力发展防火墙技术等安全措施。借鉴Intranet的高度管理机制,力求不给网络道德问题的发生留下出口。

3.道德的规范手段:网络的道德在网络中应有所体现,在网络中进行网络公益宣传,有助于网络道德规范的成熟,是网络道德建立的必经之路。一个好的网络管理员能应付网络的突发性问题,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网络的缺点。培养一批优秀的网络管理人员是目前网络道德建立的人员要求。在公共网络场所,如网吧、电信营业厅,要悬挂明显网络道德规范宣传,在现实社会中规范网络道德。

标签:;  ;  ;  

论网络道德建设_网络道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