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疲劳对视觉非随机注意影响的ERP研究_运动性疲劳论文

驾驶疲劳对视觉非随意注意影响的ERP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疲劳论文,随意论文,视觉论文,ERP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845.66;U491.2[+]5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309(2009)02-0001-04

1 引言

驾驶疲劳是重要的交通问题之一,并且是重大交通事故发生的直接或间接原因[1,3],大量有关交通事故的数据表明,疲劳的影响多集中在晚间或长时间驾驶时。有关疲劳驾驶的研究表明,驾驶疲劳后唤醒水平降低、感觉—运动系统功能下降、信息加工过程破坏、对非常规的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下降[4]。当司机疲劳时,往往报告在他们需要注意的任务上集中注意的能力下降[5],比如不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路面和交通信号上,因此,注意力很容易受疲劳的影响。

P3a研究的是注意研究中的早期成分,由新异刺激引起,潜伏期较短,最大波幅在额叶后部,比反映了注意过程的P3b明显靠前,是朝向反映的主要标志,是刺激物获得注意资源的过程,是非注意向注意转化的过程、注意开启的过程,属于非意识向意识转化的过程,反映注意开启完成。

很多研究已经表明睡眠缺失、驾驶疲劳后注意能力[7,8]的改变,但是有关非随意注意的研究还较少,本文试图通过P3a的变化考察出租车司机连续驾驶10h前后对视觉新异刺激的反应,从而探讨驾驶疲劳对视觉非随意注意的影响。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本研究采用组间对照研究。对照组为倒休的出租车司机,保证头一天晚上有很好的睡眠,在倒休那天早上8:00到实验室,共12人。实验组为早7:00接车到17:00交车,大约有10h驾驶的出租车司机,交车后到实验室进行测试,共27人,其中12人为对照组中的。被试均为男性,汉族,年龄(33.03±5.26岁),驾龄(6.15±1.76年),共27人。文化:大专23.1%;高中/中专/职高65.4%;初中11.5%。婚姻:已婚69.2%;未婚30.8%。均为右利手,视力(裸眼或矫正)正常,听力正常,身体健康。

2.2 实验材料

采用视觉oddball实验:(1)标准刺激:正立三角形,70%;(2)靶刺激:倒立三角形,15%;(3)新异刺激:乱线条,15%。共2个block,每个block有300个刺激(标准刺激240个,靶刺激30个,新异刺激30个),刺激间隔(SOA)900-1000ms,刺激呈现时间50ms。Block之间休息几分钟。

2.3 实验程序

电极安装完毕后,被试坐在隔音电磁屏蔽室内的椅子上,舒适坐位,右手在鼠标上,平视前方100cm处的计算机显示屏,在试验过程中尽量少眨眼。首先是预试验,保证被试能够区分靶刺激,然后开始正式试验,要求被试对靶刺激尽快尽准确地按鼠标反应。

2.4 脑电记录

采用美国Neuro Scan公司生产的ESI-32导脑电记录系统,用Ag/AgCl电极帽记录脑电,电极按国际10-20系统放置。参考电极为双侧乳突连线,接地点在Fpz和Fz的中点。另有两个电极分别位于左眼下方和左眼的眉骨上方,以记录垂直眼电。记录水平眼动的电极,分别位于两眼外侧。电极与皮肤接触阻抗小于5Ω,记录带宽为0.05~100 Hz,采样率为500 Hz/导。脑电数据存入硬盘,离线分析。

2.5数据分析

用Scan 4.3软件分析脑电数据。信号相关法去除眼电伪迹,分析时程(epoch)为1200ms,含刺激前200ms为基线矫正,波幅大于±100μV视为伪迹。以新异刺激为触发,得到新异刺激的ERP波形图。确定300-400ms分析时窗,分别对峰值和潜伏期进行2ANOVA,P3a:疲劳(2水平:疲劳和不疲劳),电极(9水平:F3、Fz、F4、FC3、FCz、FC4、C3、Cz、C4),方差分析使用Geisser- Greenhouse P值校正。

3 结果

疲劳引起新异刺激P170额区幅值显著降低(F(1,13)=8.75,P<0.05;FCz:疲劳前5.5uV,疲劳后2.8uV),枕区N1幅值显著降低(F(1,13)=10.01,P<0.01;Oz:疲劳前-6.9uV,疲劳后-3.8uV),表明疲劳引起对视觉新异刺激的早期认知障碍,具体见图1。

图1 驾驶疲劳前后视觉N2、P3a总平均图和电压地形图

从总平均图和电压地形图(图1)可以看到,新异刺激产生明显的额中央区分布的N2和P3a。

图2 驾驶疲劳前后视觉N2皮层电流密度

从总平均图和电压地形图、N2皮层电流密度图及功率谱分析,都可以看到N2幅值疲劳后显著降低。2因素方差分析:疲劳(2水平:疲劳和对照组),电极(9水平:F3、Fz、F4、FC3、FCz、FC4、C3、Cz、C4)。P3a无明显的疲劳效应,疲劳组N2幅值的显著降低(F(1,13)=6.71,P<0.05),潜伏期无显著变化。

4 讨论和结论

驾驶疲劳是一种渐进的累积过程[5],由于长时间驾驶造成一种心理生理状态,有主观和客观的各种表现。以往研究[6]已表明连续驾驶10h后,司机有明显的疲劳感受,我们可以认为本实验中ERP的变化为驾驶疲劳的结果。

非随意注意是对非意识的新异刺激自动觉察的功能,是自下而上激发的。这种心理活动的指向性是不随意的、主观不能控制的。引起注意的新异刺激是一种未预料到的突然的刺激,朝向反应使机体觉知与应对不测事件,使之优先进入认知加工,对机体有保护意义。现已公认ERP中P3a成分是朝向反应的主要标志。

本实验中,视觉新异刺激是乱线条,相对靶刺激和标准刺激而言是新异刺激。视觉P3a的变化并不明显,视觉主要以N2为主,也是只在注意条件下出现,并且与“朝向反应”有关[9],它通常与P3a同时出现,称为N2-P3a复合体,而P3a是朝向反应出现的标志。因此,N2也是只在非注意条件下出现,与刺激的意义无关,在头皮上分布于广泛的中央部[9]。实验中要求对靶刺激做出反应,而乱线条是一种未预料的突然刺激,产生朝向反应,这些刺激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新异性,心理活动从而本能地、被动地被它吸引过去,从而把非注意对象变成了瞬间注意的对象,是对外界刺激的注意力转移过程,与主动注意及记忆过程无关。如果这一对象有意义,就能再进一步加工,对机体有重要的保护意义。

尽管目前缺乏P3a和驾驶疲劳的研究,但是有关睡眠及睡眠剥夺的P3a研究[10]表明在睡眠质量不够好的情况下,P3a幅值下降。而本实验证实了连续工作后会有同睡眠剥夺同样的效果,表明驾驶疲劳后对于突然出现的新异刺激反应性下降,从而增加了出现交通事故的可能性。也就是在驾驶过程中,如果出现意外事件,被试的反应性明显降低。很有意思的是,本实验并没有发现明显的潜伏期改变,意味着对于新异刺激的觉察速度并没有下降。所以,我们认为,在驾驶疲劳的研究中,可以将视觉N2的波幅作为一个评价指标。

我们认为,长时间驾驶耗费大量心理资源,对于脑干的影响就是唤醒水平下降[11],进而影响丘脑的感觉、知觉加工,因此出现了早期认知障碍,表现为疲劳引起新异刺激P170额区幅值显著降低和枕区N1幅值显著降低。在对靶刺激加工过程中,虽然出现新异刺激,疲劳后心理资源不足够应对新异刺激,从而出现了N2幅值的降低。

总之,本研究表明,驾驶疲劳后视觉非注意能力下降,表现为N2幅值的下降,因此,司机在驾驶疲劳后对于危险信号的觉察判断能力下降,从而增加了驾驶危险性。另外目前为止,尚没有一个可以信赖的有效的测量疲劳的方法,本研究也可以为驾驶疲劳的评测提供依据。

致谢:本研究完成于第四军医大学心理学教研室,感谢苗丹民教授、吕静博士、李靖硕士

[收稿日期]2008-03-24

[修回日期]2008-06-17

标签:;  ;  

驾驶疲劳对视觉非随机注意影响的ERP研究_运动性疲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