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后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理性思考_恩格斯论文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后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理性思考_恩格斯论文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理性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主义论文,理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早在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言》这部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中宣布:“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产生的是它自己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63页。)。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即“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进行科学分析而得出的结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家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最根本的原因。

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无不证明了“两个必然”的正确性。然而,东欧剧变原苏联解体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国家从原来的16个锐减到5个。相反,西方资本主义并未象马克思、 列宁所预言的那样走向衰亡,它仍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在经济、科技等诸方面仍独领风骚,走在最前面。这就给社会主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使我们必须冷静下来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对“两个必然”这一基本原理作深层次的理性思考。这对于澄清认识,坚定信念,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深入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一、“两个必然”的长期性

“两个必然”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是因为:

首先,社会发展史告诉我们: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有其产生、发展、成熟、衰落、消亡的过程。只要其内部的生产关系能够容纳得下不断向前发展的生产力,只要其内部的阶级对抗还未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它是绝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的。野蛮落后的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存在了两千多年,而比它们更先进、更民主、更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资本主义制度到目前仅存在了300多年。从目前的状况看, 它正处于发展的高级阶段,社会矛盾缓和,生产力持续发展,指望它在短期内灭亡是不现实的。马克思从未说过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实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两个必然”的实现是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与以往的社会形态更替是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不同,无产阶级的对手——资产阶级集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的统治经验和本领于一身,而且由于历史条件,它掌握着以往剥削阶级所不可能有的先进科学技术。所以,社会主义要取代资本主义比其它社会形态更替所面临的难题更多,所需的时间也更长。

其次,从社会主义出现的现状看,社会主义革命并不是按照马克思恩格斯最初的设想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动并陆续取得胜利,而是在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首先出现。这就使这些国家在跨越了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之后,面临着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民主化、法制化等重大任务。只有尽快完成这些任务,缩小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才能增强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展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为最终取代资本主义打下基础。而“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9页,382—383页,90页,78页。)。加之, 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采取什么样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具体形式,使本国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程度和范围与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相适应,没有现成的答案。战后许多社会主义国家所出现的失误,甚至严重挫折,就在于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发生了严重的偏差。它们简单地认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在一定的条件下不仅可以先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而且可以超越生产社会化的进程,很快地实现现代化,由此导致超越生产社会化的发展速度,超越社会的发展阶段,盲目地追求纯而又纯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频繁地变革生产关系,任意夸大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严重脱节,造成了许多重大失误,严重地影响了社会主义的顺利发展。同时,从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看,由于社会主义革命仅在全球少数国家取得胜利,力量还比较弱小,必然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等各种反动力量的围攻。所以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过程中,出现一些挫折和局部的、暂时的倒退是难免的。苏东剧变后,邓小平曾敏锐地指出:“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的复辟也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9页,382—383页, 90页,78页。)因此,在实现“两个必然”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看到其长期性,曲折性,既不要盲目乐观,也不能悲观失望。

最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后纷纷对自身进行调整,出现了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极大地激发了资本主义的生命力,更加延长了“两个必然”的实现过程。这些变化主要表现为:

1.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虽然存在,但已有所变化,主要表现在国有经济的出现和股份制经济的发展上。

首先,资本主义各国为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纷纷推行国有经济。其中,各国在邮政电讯、电力、煤炭、铁路、航空等国民经济的命脉行业上基本都实行了国有经济。英国在80年代中期,分别在电力、采煤、邮政、电讯、铁路、造船等七大行业实行100%的国有化。 同时又对钢铁、航空业实行75%的国有化经营。进入90年代,资本主义各国普遍降低了国有经济的比重,将一部分国有企业股票乃至国有企业转让给私人。但国民经济命脉行业基本上是国有经济,这一点依然没有改变。由于国民经济命脉行业基本上实行了国有化,从而使资本主义各国的生产资料占有形式从总体上顺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要求。

其次,战后资本主义各国普遍推行了以股权社会化为特征的股份制经济。股份制经济在二战前就已存在了。但当时的股权主要控制在资本家家族的手中。战后,资本主义各国推行股权社会化,对产权作出重要调整。世界最大的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到1994年职工已拥有本公司股份达55%,目前公司的经营权已经易主,由职工集体经营。目前,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有70万个小股东(多数是企业职工)拥有80%的股票,其余20%的股权在国家手中。股份制的发展使资本占有的社会化程度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性质,使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2.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虽然存在,但人民的生活状况已有较大的改善。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资本主义时期,社会贫富两极分化严重,一极是资本家财富的积累,一极是工人阶级贫困的积累。那时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相当糟糕,相当多的劳动群众处于绝对贫困化状态。然而二战后,尤其是80—9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生活状况已经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多数职工生活较为富裕。“所谓贫穷,不在于缺少衣食或居住条件很差,而在同社会上其他人比较起来,地位不平等,受到歧视,缺少工作机会”。(注:吉尔伯特·菲特著《美国经济史》,辽宁出版社81年版第818页。)此外, 资本主义各国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也有所提高。许多公司吸收工人参加企业管理,成立了帮助职工委员会,采取了一些福利政策改善劳资关系。工人阶级生活状况的改善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也发生了较明显的改变,所谓“中产阶级”人数增多。这一切都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使其在二战后社会一直较为稳定,大的工人运动几乎搞不起来。

3.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管理。战后,资本主义各国为摆脱经济危机,克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实行了宏观调控,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弥补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两都相得益彰,从而大大克服了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经济危机的规模小,间隔时间长,可能有被经济衰退所取代的趋势。

4.资本主义各国的生产关系同生产力虽然存在着深刻的矛盾,但它仍然在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80年代以来,没有出现象二战前那样严重束缚生产力、破坏生产力的现象。相反,资本主义各国的生产关系还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资本主义各国的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劳动生产率在飞速提高。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基本实现了生产自动化、市场信息化、工业材料复合化。美、日、德的劳动生产率目前均是我国的30—40倍,发达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均在1.5 万美元以上。可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正快速发展,其经济实力也是在快速增长。

二、“两个必然”的科学性

面对资本主义在当代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严重挫折,一些人对“两个必然”的科学结论产生了怀疑,以为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消失了,资本主义成为最合理的制度了,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必然”的理论已经过时。事实是怎样的呢?通过以下三方面的深入分析,可以得出:“两个必然”理论的正确性不容动摇。

第一、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并没有消失,而是依然发展着。生产的社会化,虽使其社会内部阶级结构和劳动方式发生变化,但劳动人民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未变,他们与占人口少数的剥削者之间的矛盾以更复杂的形式向深层次发展。在美国,生产的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不仅依然存在,而且使美国日益成为病态的社会。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1990年,最贫困的1/5美国人占国家总收入的3.7%,最富的1/5美国人拥有国家收入的一半。 ”(注:罗伯特·赖克著《国家的作用》,上海译文出版社94年版,第200页。 )除两极分化外,吸毒、高犯罪率、种族歧视、道德堕落等棘手的社会问题也都说明美国社会的固有矛盾仍存在着。

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看,生产的社会化、现代化并没有消除竞争,相反使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的争夺更加激烈,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扩张必将造成各发达国家之间矛盾尖锐。特别是在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以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共同战略目标的重要性已大大减弱,“西西矛盾”日益暴露,西方国家间的摩擦加剧。另一方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代扩张的方式虽有很大改变,但势头未减,广大发展中国家仍受到国际垄断资本的剥削和压制,这必将导致长期以来的“南北矛盾”更加不可调和。

由此可见,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尽管体现出新面貌,新特点,但一个半世纪前马克思恩格斯作出“两个必然”科学结论的依据——资本主义的最大矛盾以及它派生出的三对矛盾(即:国内两极分化劳资对比;国际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资本主义列强之间不断争夺势力范围并进行战争。)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两个必然”的科学性无庸置疑。

第二,资本主义正不知不觉地把自己推向绝境,为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实现创造着条件。战后,资本主义采取了一些新措施,使其有了新发展,表明它尚有存在的余地。但是,资本主义不能避免自身的最后崩溃。因为:它为自身所采取的措施,不但未能解决其根本矛盾和危机,反而包含着自我否定的因素。例如,国有经济和资本社会化的出现不仅仅是对经济运行体制的某种调整,对经济模式的转变,实际上,它包含了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革命性变革。因为发达的私有经济与国家所有经济相互共处,相互补充和支持,这就是对私有制的一种否定。又如,新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使高度完善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为标志的新生产力发展阶段不断逼近,工人的直接劳动和时间,就不再是生产财富的决定性因素。这样以占有工人直接劳动时间为基础的资本主义价值生产,就陷于全面崩溃,社会主义就会全面代替资本主义。总之,资本主义自我挽救的过程,正是自我否定的过程,资本主义虽有能力摆脱生产的危机,却无力摆脱其制度的危机。

第三,社会主义必将而且已经开始在挫折中得到再生,以崭新的面貌、强大的活力展现在世人面前。历史从来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如同历史上的每一次倒退,都以巨大进步为补偿一样,社会主义目前的挫折,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相反,它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和经验材料,为社会主义实现新飞跃提供了契机。中国共产党人就是从自身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挫折中吸取营养,创造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一种充满生机与活力,有强大凝聚力和高度稳定性的全新的社会主义。她不仅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而且创造了辉煌的成就。邓小平同志说:“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1/5的人坚持社会主义,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上将始终站得住”。(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9页,382—383页,90页,78页。 )前苏东地区的共产党和左翼力量又重新崛起,积极探索复兴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发达国家的共产党,诸如法共、美共、西班牙共等,也顶住了沉重打击,坚持下来,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索实现社会主义的新模式。总之,一个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践及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全新的社会主义正在崛起。随着这种全新的社会主义的发展成熟,社会主义必将焕发出强大的优越性和吸引力,最终赶上并超过资本主义,实现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两个必然”的预言。

三、实现“两个必然”的思考

资本主义不会自然“长入”社会主义。在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两个必然”需要遵循特殊的规律。特别是在苏东剧变后,如何实现“两个必然”的问题引起我们深入的思考。

1.必须解放思想,推动社会主义理论的飞跃。恩格斯说:“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它任何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第443页。)“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 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第460页。)而长期以来, 社会主义国家习惯于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不可更改的教条,不顾历史条件,不联系现实实际,一律照搬照抄,最典型的就是长期推行并死抱住计划经济不放,排斥商品市场,而没有认真想一想马克思恩格斯讲的产品计划经济应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上。教条主义给社会主义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需要解放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指导下,结合时代特点和本国实际,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探索经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实现社会主义理论的飞跃。

2.必须重视科技,加速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和提高综合国力。由于现实的社会主义大都发生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和资本主义相比还处于劣势。因此,这对巩固社会主义并最终战胜资本主义,是十分不利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这就要求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巩固政权之后,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然而,综观20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不少国家以阶级斗争代替经济建设,错过了科技革命的大好时机,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苏东剧变的根源也还是经济因素。

3.必须依法治国,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政治上就必须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而法制是民主的确认和保障,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就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然而,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出现在封建主义影响深重的国家,尤其是都未经历过成熟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缺乏资本主义民主对封建主义的系统清理,所以,十月革命以来,社会主义的发展屡屡出现践踏民主与法制的现象,政治生活中搞集权制,终身制,以党代政等,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的现象,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所以依法治国,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刻不容缓。

4.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大胆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的一切优秀成果。社会主义在落后的国家里实现,这就注定在一定时期内,资本主义将保持其经济和技术上的先进与优势。因此,社会主义要发展,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实行开放政策非常重要。邓小平指出:“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9页,382—383页,90页,78页。), “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们要向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它一切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9页,382—383页,90页,78页。)。当然,在借鉴资本主义一些有用的方法去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必须注意抑制资本主义腐朽、消极因素的影响,防止它们冲击社会主义制度。

标签:;  ;  ;  ;  ;  ;  ;  ;  ;  ;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后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理性思考_恩格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