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初探论文_程红超

网络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初探论文_程红超

摘 要:网络教研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经验交流,能够弥补教学资源匮乏、教学经验欠缺的不足。其依托网络资源、网络技术,组织引导教师对备课、上课以及备课上课之间关系进行探究与研讨,让教师从丰富的网络资源中捕捉先进的教育理念,汲取优秀的教育经验,撷取适合自己的精品资料,为己所用,在教研中实现专业发展。

 关键词:网络教研;教师;专业发展

 

网络教研能实现资源共享、经验交流.网络教研,广义上讲,是指网络技术下的教研活动;狭义上讲,网络技术已成为新型学习方式生态环境的有机因素,这种学习方式是以探究、研讨为主的学习活动。

一、研究目标

第一、荟萃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对教育教学研究起到有效的资源支持,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第二、人文网络教研的形式,优化网络教研的策略。虽然网络教研具有传统教研所不能代替的优势,但是网络毕竟不是“人”,如果没有人的设计,网络优势便无法体现。所以网络教研需要人的设计与策划,使其具有人文性。只有这样,网络教研才能激活教师教研的自觉,发挥教师教研的主动性。

第三、完善智慧教育云平台,并以其为依托,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一系列网络教研活动,实现专家与教师的对话,教师与教师的对话,通过专家的引领、教师之间的智慧碰撞,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四、探索网络教研内在的管理机制,创建网络教研下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评估体系,更好地推动区域教育发展。

二、研究内容

1.网络教研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有效方式的研究

第一、建立学科学习网站进行网络教研。学科学习网站的功能:开设示范课研究;开辟理论学习基地;立足资源建设;建立对话窗口;为教学参与者构建交流平台。

第二、教师依托教育博客,促进自我反思,提高专业素养。教育博客是教师对在阅读、教育教学中的感想、感悟和发现,形诸笔墨,与同行分享的主要方式。长此以往,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会产生质的飞跃。

2.网络教研与传统教研关系的研究

网络教研有传统教研不能代替的优势,但网络教研毕竟是虚拟的,情感相对缺失。而传统教研如研讨会、观摩课,都不乏情感的交流,能促进教师的相互理解。因此网络教研要和传统教研相结合,各取所长。

3.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的优势互补研究

网络是时代的产物,青年教师对网络教研乐于接受,得心应手,如鱼得水,老教师感到很不顺手,但其教学经验丰富。所以青年教师和老教师可以优势互补,各取所需,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4.网络教研下的学科教研,即学科网络研究

学科网络研究,应该成为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教师的专业素养就是在学科教研中逐渐培养起来的。细节决定成败,学科教研的几个细节分别是教学研究过程、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和教学行为。借助网络教研活动,对教师进行学科专业知识讲座和培训,能有效地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而且农村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有赖于网络教研的建设与完善。

5.网络教研管理形式研究

相关部门应设计人文的管理方式进行网络研究。教研需要自觉和自主,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工作。相关工作者应加强网络教研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形成较为完善的教研活动管理体系。

6.网络教研评估体系的研究

建立网络教研的评估体系特别重要,网络教研的评估体系既是网络教研发展方向的保障,又是网络教研目标达成的归宿。

三、研究情况

网络教研下的学科教研,即学科网络研究。教师的专业素养就是在学科教研中逐渐培养起来的,通过近一年的实验,我们总结如下。

1.网络备课必须遵循的几点硬性要求

(1)网络备课模式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学模式是教给教师教学的“基本套路”,是一种设计和组织教学的理论,它将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等组合在一起,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但并不限制或扼杀教师的创造性。教师在运用这些“基本套路”时,可以根据具体教学条件或情境,灵活调整,形成适合教学实际的“变式”,从而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教师只有走进模式,才能走上创新。

 (2)网络技术不能代替学生的操作。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小学生数学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经验性学习,经验的获得大多靠动手操作实现的,只有大量的经验积累、材料感知,才能在大脑中建立起表象,如概念的教学,1厘米、1千克的概念的形成;公式的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圆锥体的体积公式的形成;线段图的应用等都需要学生去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在做中发展思维,在做中收获智慧。也就是说,该学生自己做的事情绝不能用网络技术代替。

 2.网络备课

(1)网络备课的优势。网络备课也就是网络教研,而这个“研”字的意义就在于实实在在地面对自己的课堂、学生,去发现问题、紧紧抓住问题,去研究解决的方案,并在实践中去证明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网络技术为教研提供了支持和保障。网络平台为教师提供了交流的空间,教师与专家、教师与教师,都可以直接对某一问题进行探讨与交流;网络平台为教师提供了可以共享的丰富资源,教师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博采众家之长,吸取他人的长处,形成有个性教案。

(2)网络备课原则。网络备课原则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统一性原则。教学目标、教学进度、作业训练、资料使用、检测评估等必须统一,这样便于及时矫正教学实践。

第二,超前性原则。主备教师最少超前两周,任课教师超前一周。

第三,个性化原则。任课教师对主备教师的教案、课件,可直接采用那些适合自己的内容,可以搜集采用那些自己感到满意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或者课件充实到自己的教案课件中去。

(3)网络备课的流程。网络备课流程包括七个步骤。

第一,电子备课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备课组教师共同参与备课。

第二,学期初由备课组长负责分配教学设计量,具体分工落实,责任到人。教师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对每个单元、每个教学内容进行集体讨论或反思,分析教材和学生,明确目标,把握教学方向。

第三,教案中要做到“四备”“一体现”,应包括备重点、备难点、备教法、备作业(还应包含单元检测),体现个人风格。

第四,每位主备教师对每位任课教师上传的教案、课件进行潜心研究,尤其是对那些被修改的地方加以领会,最后形成一课时或者两课时的教案、课件,上传,作为优秀教案存档。

第五,创建个人资料库。教师在备课搜集素材时,如果有些素材或教案、课件没有用在本次备课中,但教师觉得很好,可以收藏起来。

(4)备课管理

备课组长通过平台可以按照学科进行教案、课件的检查,可以统计每个人的备课数量和备课质量。从备课修改的痕迹上可以看出教师对此思考的深度。

总之,网络教研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经验交流,弥补教学资源匮乏、教学经验欠缺的不足。在网络教研中交流共享,教师既可及时表达自己的思想,又可萃取和链接互联网上有价值、有意义的教育信息与教育资源。这种基于网络的跨时空的交流信息互补性很强,可以增强教师的教学敏感度,使其获取自我提升专业素养的能力。概括来讲,网络教研就是依托网络资源、网络技术,对教育教学进行探究、研讨的学习活动,组织引导教师对备课、上课以及备课和上课之间关系的探究与研讨,让教师从丰富的网络资源中捕捉先进的教育理念,汲取优秀的教育经验,撷取適合自己的精品资料,在教研中实现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寿峰.借助网络教研引领教师专业成长[J].基础教育研究,2018,484(06):10-11.

 【2】孙瑜,梁永兰,王学勇,等.中小学教师网络教研的促进策略探究[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2018.

 

“学在汉中”汉中市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课题

课题名称:《网络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课题编号: XZhZ-2019200

论文作者:程红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9

网络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初探论文_程红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