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驻济外籍高校教师对中国文化形象认知的必要性论文

试论驻济外籍高校教师对中国文化形象认知的必要性论文

试论驻济外籍高校教师对中国文化形象认知的必要性

张婷婷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外国语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3)

摘要: 济南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拥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对中国传统文化形象的弘扬传承和发展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日益重视文化形象的发展建设,大力推动文化“走出去”战略。驻济外籍教师作为在华特殊群体,切身体验了两国本土文化。本文以驻济外籍高校教师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外籍教师眼中的中国文化形象特征,指出文化发展建设中存在的优缺点,从而为中国文化发展和文化输出提出具体可行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 中国文化形象 济南市 文化自信

随着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以及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文化形象发展建设成为大众关注的重要问题,同时,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文化形象也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

那么,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文化形象到底是什么样的?作为一个具有百年发展历史的文化古城,济南是中国文化形象的重要缩影,展现了传统而具有生机的中国文化形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同时,驻济外籍高校教师作为具体体验过两国本土文化的特殊群体,能够切实感受到中外文化的差异,指出中国文化形象的特征以及发展建设中存在的优缺点,从而为中国文化形象发展提出具体可行的意见与建议。

一、中国文化形象的界定

(一)中国文化形象内涵

文化形象是指某一国家的文化价值理念、文化的传统以及在历史的长河中保留下来的文化成果,在民众心目中的印象以及评价。其中既包含着对于国家的认识,同时也包含着理性评价和感性态度。当然,民众包括国内民众和国外民众。因此,国家文化形象是国内民众和国外民众对文化整体形象认识的双重构成。对于中国来说,中国文化形象是中国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中国的历史、现实、政治等一同构成中国形象,而本文中以某种特定的(驻济外籍高校教师)文化视野看中国文化形象,则是该群体对中国文化的具体体察和认知。

目前,国内一些学者也分别从文化整体的宏观视角和文化内部构成的微观视角对中国文化形象的内涵进行了论证。其中,沈壮海将其阐述在国际舞台上的其他国家和国内大众眼中的印象。而孙英春则认为其表征着国民素质、民族性格和精神风貌,既是文化传统的保护和传承、文化创新力、文化生活质量、文化内容和文化结构、文化制度和文化观念的集中体现,也是判断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的重要标尺。

(二)中国文化形象的特点

1.博大精深,包容性强

尽管如此,对他国而言,历史上的中国却是一个保守、封闭而陌生的国度。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社会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是,他们眼中的中国文化形象并非中国当前的现实写照,而是他们根据西方的需求和文化价值观对中国文化进行的主观理解和构建。因此,在他国人眼中,古老的中国文化形象始终是晦涩而难以捉摸的。他们无法理解遥远的东方大陆上生活的居民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情感方式,从而导致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形象的片面认识,甚至偏见。

活猪调运受限的局面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内难以改变,猪肉调运或将逐渐成为趋势。活猪调运是导致疫情扩散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活猪长期受限,短期内由于产地和销地不匹配、屠宰和养殖产能的不匹配,猪价的区域性差异将会持续;长期看,养殖和屠宰产能的分布将更加合理。

国家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在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的背景下,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外国学者、专家和外籍教师来华工作。各高等院校从事跨文化教学的外籍教师人数不断增加。显然,外籍教师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教师行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当前对中国文化形象的研究日益增多,但中西方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方式过于单一,研究方向也相对受限。例如,西方更关注中国人的行为和中国政府处理国际事务的价值观;中国则更多着眼于中国文化形象的内涵以及中国文化背景和意义的发展。二者都忽视了外籍教师这一群体,实际上,这一群体凭借其在中国长期生活的经历所产生的对中国文化形象的认知,更具代表性。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古老的中国文化已经延续了数千年且仍散发着巨大活力。古代的中国文明曾表现出了强大的辐射力,领先世界,泽被四邻。自出现文明起,一代一代不断更新、发展和完善,使我们的文化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特点。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它不仅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并且能够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从而促进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二、研究背景和现状

2.封闭性、形象片面性

三、驻济外籍教师群体研究意义

谭经理的一番话的确说出了不少农资人的心声,但是复合肥市场真的难以翻身了吗?这也很难说,毕竟市场影响因素复杂,复肥后市将如何运行,我们将拭目以待。

四、构建良好文化形象的必要性

在全球化的时代,良好国家文化形象不仅代表着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数千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更直接影响着该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声誉。因此,它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因此,研究他国眼中的中国文化形象,促进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是当代中国发展进程中的必然选择。

目前居住在中国的约80万外国人已经注册登记。但是,实际在华的外国友人数量已经远远超出这个数字。 庞大的驻华国外友人数量对中国文化多元性和差异性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和交融提供了良好条件。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到普及和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快速发展,涌入了大批外国专家和外籍教师。 外籍教师拥有较高的教育水平、专业技能与知识智能,同时也是中国教育外交、文化外交的重要桥梁,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因此,将外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他们对中国文化形象的认知尤为重要。构建我国在他国眼中的文化形象,就需要有更多的外籍人员参与。熟悉中国和所在国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驻济外籍教师正在以润物细无声的传播形式影响着他国的不同民族文化群, 并推动着中国与其国家外交关系的互动和发展。

(4) 盾尾间隙的大小由盾构机机型和刀具布置决定,过小的盾尾间隙对于减小地表沉降有一定作用,但结合工程实际,盾尾间隙过小亦可能对盾构机掘进姿态调整带来不便。因此需通过全面考虑和权衡再来进行盾构机机型的选取[14]。

同时,在“文化自信”以及建设“文化强国”的背景下,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建设既获得了良好的机遇,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根据新时代特征,开辟多条道路、面向不同群体,从而推动我国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推荐理由:这是一部专门介绍清代女子服饰的学术专著,也是一部画册类文物书籍,作者怀着三十余年的研究心得和收藏感悟,讲解服饰藏品的历史背景、艺术特征、材料工艺及收藏展望等,艺术与学术并重。本书隶属于“中国艺术品典藏系列丛书”。该套丛书集知识性、观赏性与学术性于一体,多次重印,并荣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优秀出版物一等奖”,其中《中国传统服饰.簪钗冠》荣获“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提名奖”。

五、结语

因此,研究驻济外籍高校教师对于中国文化形象的认知状况对弘扬中华文化、增进中加友好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能够使中国与他国形成双向的良性互动关系。重视驻济外籍高校教师群体对中国文化形象的认知,在该群体之间树立良好的中国文化形象,不仅是构建中国文化形象的需要,更是增进祖籍国和所在国关系的需要。深入解读该群体对中国文化形象的认识,能够进一步对中国文化形象建设和传播提出可行性策略,积极发挥外籍教师群体在传播中华文化方面的平台和桥梁作用。

参考文献

[1]孙英春.中国形象的文化建构与传播[A]//当代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巡检[C].: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2014:17.

[2]苏曼.中国文化形象在加拿大的传播:华界的力量[J].民族艺术研究 ,2018,31(6):60-67.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349(2019)12-0251-02

基金项目: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大学生创新项目“文化自信背景下驻济外籍高校教师的中国文化形象认知调查研究”。

作者简介: 张婷婷,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2016级本科生。

责任编辑:孙瑶

标签:;  ;  ;  ;  

试论驻济外籍高校教师对中国文化形象认知的必要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