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经济价值初探_基础教育论文

基础教育经济价值初探_基础教育论文

基础教育经济价值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经济论文,价值论文,基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研究基础教育的经济价值,对建立教育与经济良性循环的机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国民素质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的速度及效益,经济健康发展的持续性、稳定性都直接与基础教育正确实施紧密相关。

一、基础教育经济价值的涵义和特性

基础教育是一定社会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思想品德基本规范、文化科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作好初步生活准备的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基础教育的界域相应地在拓展。目前在我国,基础教育一般是指小学到初中(含初中)这一阶段的教育。一般说来,基础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并不是什么专门人才,而是具有坚实整体基础素质,能满足广泛就业需要的劳动后备军。

基础教育是国民的素质教育,是社会或民族兴旺发达的奠基工程。基础教育价值的实现关键在于人的现代素质的形成。国家和民族要求二十一世纪的公民,必须具有现代的整体基础素质:不仅要有为人类献身的高尚道德,还要有较强的劳动、竞争、开拓、质量、效益以及社会责任感等价值观念;不仅具有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还要有与时代相适应的社会、就业、生活、发展等方面知识;不仅要有基本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实践技能,还要有自学、自立、交往、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耐劳、坚韧、顽强等方面的心理素质。上述种种素质,大部分靠在基础教育阶段初步培养和形成。

基础教育具有多功能性。无论是对人自身的成长,社会道德的形成、政治环境的净化、社会文化和审美水平的提高,还是人类的经济活动的开展,都具有广泛的积极作用。但是,对基础教育所具有的巨大经济价值至今仍不为人们所认识或承认。基础教育有无经济价值?有多大的经济价值?其经济价值体现何在?至今仍处在朦胧的探讨中。

什么叫基础教育的经济价值呢?基础教育的经济价值从本质上讲,是指基础教育在社会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中的积极作用。普通中小学校办些工厂、农场等实验基地,直接参加了物质资料的生产;学校推广、普及当地实用的先进生产技术,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学校所创造的这类经济价值是人所共知的。其实,基础教育的经济价值的主要体现并不在于此,而在于它所具有的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上。从古典到现代的经济学多有论及:在各种资本投入中,对人自身的投入是最具有经济价值的。

在传统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中,人们所直观的是资本对物质生产资料的投入和产生的价值,而忽视甚至看不到资本对劳动力的投入的经济效益。其实,恰恰是这后一种投入,对经济的增长才具有决定性、长效性和自衍性作用,才是产生经济价值的最根本因素。而劳动力的基本素质,是在基础教育阶段起步奠定的。在现代化生产中,越来越多的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开始清楚地看到科技和劳动者素质是发展生产、振兴经济的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于是,围绕新产品开发及提高产品质量等加强科学研究和工人专业素质的培训。至于基础教育,由于其在具体企业中对提高生产率的贴现率较低,不能苛求他们做得更多,只能有赖于国家、社会和家庭、个人加强投入。

基础教育具有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功能,从政治、意识形态和完善人的自身来说,它是一项事业;但从其劳动力的生产与再生产方面看,它同时又是一个产业。正因为如此,基础教育的经济价值,虽有与物质生产相同的规律性,但终因它所具有双重性,而在经济价值方面也存在如下一些特性:

(一)非商品性和商品性。基础教育是以培养人为根本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无论是生产的过程,还是“产品”都同时具有非商品性和商品性的两重属性。就其非商品性方面看,第一,基础教育的主要“产品”是培养出具有相当初中文化程度的青少年。毕业生不是商品。所谓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学生通过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技能虽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要素,但中小学校培养的学生及其所增长的知识能力不是作为直接交换的一种商品。第二,国家、社会、家庭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不是一种直接的纯商品生产投入。尽管其投资效益也受制于价值规律,但因基础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既不是国家和社会,也不是家庭的一种商品输出。正因为如此,基础教育的投入,应是对国家未来和社会进步负责的,通过法律保障的义务投入。第三,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不是一种什么商品等价社会劳动交换的过程。师生间既不是售购关系,更不是主雇关系。第四,学校对学生品德、情操、人格、审美观、世界观等方面的培养,更不是供交换的商品生产。从以下几个主要点看,基础教育的非商品性的一面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基础教育所具备的商品性的另一面,尽管这一面是隐性的,但也确是客观存在的。所谓商品性,是指以交换为生产目的那种属性。在商品社会,在“按劳取酬”原则占支配地位的情况下,劳动力也是商品。具体就教育而言,第一,学生所获得的知识、能力等由于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要素,是可供交换的劳动产品。这种凝结着师生劳动的成果,是积累和存储的商品。如果不承认这点,也就否认知识、技术的巨大经济价值,抹煞了基础教育在社会物质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产业地位。第二,教师的劳动和工人的劳动本质相同,他们都是用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创造价值,从而取得社会等价劳动的报偿,两种劳动均具有商品属性。过去,我们囿于把商品性劳动看成是一种雇佣劳动的认识,不愿意和不耻于承认个人劳动具有商品性。主人翁的献身劳动精神是我们社会主义必须崇尚和主导的思想,但商品性劳动却是商品生产社会的客观事实。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把教师的劳动看成是只具有使用价值而无交换价值是有害的,无论是按价值规律使教师得到应有的酬偿,还是确认教师劳动的主要社会都是无益的。此外,中小学校勤工俭学和从事有偿的社会服务,校办企业的生产,那就更具有明显的商品性了。

(二)间接性和直接性。所谓经济价值直接性是指一旦进入市场或社会,即可产生经济价值效应,反之,称之为间接性。基础教育的经济价值,主要是间接的、隐性的。学生通过基础教育,学得了一般文化知识和科学原理,懂得了一些基本的生产知识,掌握了一定的生活、生产和社交技能,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或从事某种劳动训练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然而,基础教育毕业的学生不是什么专业人才,无论从身体发育,还是从知识和能力结构来说,他们还不是现实的生产力,而是具有坚实力量的劳动后备军,是最珍贵的生产力资源。这笔资源虽然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但必须经过进一步开发“加工”,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初中毕业生如果不进行必要的职业培训和劳动训练,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或所形成的知识与技能也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基础教育经济价值也有其直接性的一面,在基础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劳务,学校坚持育人创收相结合,师生勤工俭学的劳动产品,以及在推广当地适用的先进生产技术方面所产生的直接经济价值也是相当可观的。

(三)高效性与长效性。基础教育经济的高效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投入的高效益,二是教育投入的高效率。现代化生产的大量数据证明,不同发达程度的国家经济效益的75%-85%的靠提高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而形成的,而教育提供了科学研究和发明队伍;教育和再教育使产业由劳力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化;教育促进企业由行政管理型向科学管理型转化;教育提高了社会使用和推广新技术的吸纳能力;教育继承和发展了新技术。教育对经济的上述作用,带来了智力投入的高效益,而基础教育的经济价值也应包含在其中。至于教育对提高投资效率的促进作用更是显而易见的,在国民收入增长中有20-36%是教育的贡献按产出量:投入量)×100%计算,将远远超过国家经济增长率,而基础教育经济价值的高效率也就在其中了。

基础教育经济价值的滞后性和长效性是辩证的,基础教育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虽然在其经济价值的实现上不能“立杆见影”,但却是他们进一步学习或培训的基础,劳动者在劳动中所使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包含着他们在基础教育中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的一部分,正象计算机技术包含以数学的基础原理为依托,电路自动控制以电学原理、半导体知识为依托一样。基础教育所传授的有关科学知识、技术技能,正是积累和精选了人类千百年来经实践反复检验的经典知识,这些知识不会象某些具体的生产工艺技术一样,在短期被新技术所淘汰,而恰恰是滋生和嫁接新技术的母本,新技术因此而源远流长。基础教育所学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技能,由于其概括性强、涵容量大、普通性广等特点,其自衍性和迁移性也就特别强,这就在客观上形成了基础教育经济价值的长效性。

二、基础教育经济价值的相关要素及其表现

基础教育经济价值的实现受到了很多相关因素的促进和制约。其中包括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科学技术、教育体制与教育资源等等。基础教育自身的模式也直接影响着其经济价值的效益。只有正确地科学地处理好上述种种关系,才可能使基础教育的经济价值得以最充分的实现。

第一,政治体制对基础教育经济价值的发挥起导向作用。教育的宏观管理是政府行为,把基础教育放在何等地位直接取决于政治制度;政治体制的导向作用还直接表现为对教育方针、教育法规、教育政策、教育规划的制定,以及充分反应在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十分重视扫盲和初等教育的普及,带动了中学、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建设人才。可是十年“文革”浩劫,读书无用、学校关门;基础教育遭到了严重破坏,其经济价值也急剧萎缩。十年浩劫结束、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确定以后,我们迅速恢复和逐步完善了各种教育制度,十年基础教育的发展胜过大半个世纪。我国小学入初中比例由过去不到30%上升到80%,更主要的是重视了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基础素质的提高。基础教育的发展既为近几年迅速发展的经济作了贡献,更为我国下个世纪经济腾飞准备了人才。上述史实有力地证明了政治体制对基础教育经济价值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

第二,经济体制是基础教育经济价值形成的基础条件。站在社会构成总体的高度来看,经济既是教育的投资者,又是主要受益者。其一,基础教育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投资,无论是国家的投资,还是社会的捐资,还是个人的出资,都要视经济实力和经济体制而定,离不开经济这个基础。经济体制不顺,基础教育投资渠道不畅,基础教育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其二,围绕经济对人才需求这一核心,构成了经济与基础教育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矛盾运动。市场经济体制,理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不仅扩大了教育的投资渠道和提供了较多的义务教育资金,而且提高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和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全民、集体、个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为基础教育毕业生开辟了广阔天地,使他们有机会能进一步获得培训和深造,或者广泛地、多形式地就业,使基础教育的经济价值得以空前的发挥。其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对人才的规格、规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对基础教育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促使基础教育的规模得以发展,还促进了基础教育的改革,使基础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具备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基本素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基础教育的经济价值。

第三,科技是实现基础教育经济价值的动力和桥梁。传授科学原理常识和现代生产的常用的基本技术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国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劳动者在接受基础教育阶段,只有努力学好和掌握了科技的基础知识,才具备了进一步学习专业生产技术的本领,才具备了自我更新技术的能力,只有这样的劳动者才可能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基础教育要充分发掘其经济价值,应以科技为桥梁,做些力所能及的推广普及当地适用的先进生产技术等方面工作,走向社会,授益一方,真正做到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经济建设依靠教育。

教育与科技有着血肉相连的亲缘关系。科技源于生产的要求,经教育开发,科技是教育最辉煌的殿堂,教育是孕育和发展科技的母体。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不仅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优势,根据生产的需要,积极开展应用科学和基础科学的研究,开发新技术。就是基础教育也应重视现代科技知识的教学,结合教育的特点,从事一些生产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基础教育充分体现其经济价值,而科技则需依靠基础教育才得以继承和发展。

第四,教育体制对基础教育经济价值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我国的教育方针确立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向,还确立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办学目标。这就从根本上指出了实现基础教育经济价值的方向和途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要“改革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体制,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要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基础教育由地方政府在中央大政方针的指导下,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在教育投资体制方面,国家制定了建立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损资集资和设立教育基金等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政策,从而搞活了基础教育的办学机制,确保了本世纪内“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包括初中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由此可见,只有建立起科学的教育新体制,才能保证基础教育的高速发展和普及,才有其经济价值的高效率和高效益。

第五,基础教育的改革直接关系到其经济价值的实现。基础教育的办学模式、资源开发、课程结构、教育教学内容、教育管理、教育质量等都直接关系到其经济价值的效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我国基础教育多种模式并存。有“六、三”学制、“五、四”学制、“九年一贯制”,在学制改革的过程中都注意了适应现代生产和当地经济建设需要而加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因素,有的采用“渗透方式”,有的采用“分流方式”。要使基础教育更好地为当地建设服务,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功能,还必须重视其教育资源的开发,用足国家有关筹措基础教育资金的政策,正确管理和使用好财拨、附加费、基金、损资、创收、杂费等教育资金,是关系到保证基础教育发展速度、规模和全面贯彻方针的重要问题。根据义务教育法,让适龄儿童和少年能充分地就学,尤其注重女孩子和特殊教育,生源的最大限度的开发,包括儿童个性特长的开发,实际上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的开发问题。基础教育的质量保证,关键在于教师,按照国家颁布的课程设置及教育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队伍有着绝然不同的教育质量。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政治业务素质,关心和提高教师待遇,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才可能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的质量要求,是一代劳动者基本素质要求的主要标志,其系统性、整体性、科学性、时代性、地方性以及与其他教育衔接性都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的经济价值和其他价值的实现。在实施基础教育过程中,必须严格地按国颁标准执行。辅之以当地需要和更有利于人才培养的选修课程和乡土教材。基础教育必须积极进行全面改革,才可能提高质量,有质量才有价值,才有效益。那种“大学文凭小学水平”的质量,正如不合格的产品一样,不是创造价值,而是浪费劳动。

基础教育经济价值的表现方式存在多样性和复杂性。

第一,主要表现是在于劳动力的生产与再生产上。马克思早已认为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甚至把劳动能力和科学技术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马克思说“我们把劳动力和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中存在的,每当人们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任何一种具体的生产,其经济价值都离不开劳动。因为所谓价值,其本质意义正是凝结和体现在商品里的社会必要劳动。而这种社会必要劳动正是那个时期社会生产水平的具体体现。劳动力的生产与再生产在教育。基础教育是劳动力生产与再生产的基础产业。社会各行各业(重点是工、农、服务、信息等产业)的劳动者和接班人基本来源于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教育产业中的“基础工业”。

基础教育投入的产出,主要的不是直接投放市场的产品,而是内化为未来劳动者的劳动能力,这种劳动能力在商品社会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既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受价值规律的支配,又具有其他商品所不具有的个性,即具有很强的自衔性,创造剩余价值。当社会经济渴求某种专业人才时,这种专业劳动力将得到高价聘用,这种专业教育将得到迅速发展,一旦饱和,也会出现这种专业人才过剩,产生低酬和就业难。即使是基础教育也受其价值规律影响,如若经济吸纳一般劳动力的需求降低,读了初中和不读初中一个样,家长送子女读初中积极性降低;由于封建观念的影响和从家庭利益出发,农村女孩子入学率低,或因政治因素或特定时期造成“读书无用”,基础教育的入学率和巩固率将下降,当然,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因一时一己的利益的短期行为,于民族或国家未来不利,正因为如此,基础教育必须实行法律保障下的义务教育。如果基础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和经济的需求,或者国家把普及教育年限定得过高,超越了经济对人才需求和经济的承受力,投入大而效率低,造成教育的巨大浪费,这就必将促使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教育正是在这种价值规律的趋动下,发展——改革——发展,协调其与经济的关系。认识了这种教育与经济的矛盾运动,顺其规律,建立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良性循环的体制,才能得到教育的最佳经济价值。

第二,基础教育经济价值还表现在生产关系的再生产上。劳动者在接受基础教育阶段,不仅获得了劳动能力方面的素质,而且也获得了处理生产关系方面的素质。其一,基础教育根据时代要求培养了劳动者有关社会、交往、就业、价值、竞争、纪律等方面新的观念,为协调生产关系和产生新的生产关系奠定了思想基础;其二,基础教育的普及,普遍地提高了劳动者的文化科学知识及劳动能力,基本上改变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状况,改变了大批文盲仅靠出卖体力受人盘剥的愚昧状况,而使广大劳动者站在同一平等竞争的起跑线上,不少劳动者既是企业的主人又是企业的雇员,既是生产者又是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在分配中他们不仅获得自己的劳动报酬也拥有剩余劳动价值的分配权;其三,劳动者素质的普遍提高,促使了生产关系在微观上的急剧变化,孕育着新的宏观的生产关系的质变。高起点的竞争是知识力量的竞争,是技术力量的竞争,谁拥有最新技术谁就可以在商品的汪洋大海中,在生产资料和产品分配的占有中拥有更高的位置,这种新的生产关系提高了知识、科技的含金量,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由于这种生产关系主要不是靠资本盘剥劳动者的剩余价值,而是靠劳动者接受教育,掌握科技力量,缩短和减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创造更多的价值。因此,不能简单地给它戴上资本主义的帽子。

第三,基础教育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中直接参与现实的物质生产。为了培养学生热爱生产劳动的思想品德和生活、生产方面实践能力,初步掌握基本生产方面知识和技能;培养学和关心社会和增长社会方面知识,普通中小学把劳动课和劳动技术课作为必修课,普遍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开展社会服务活动。校办工厂、农场既为学生提供了劳动技术教育的基地,也直接地参加了经济建设。勤工俭学收入创造了不可低估的经济价值,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我国一般中、小学校勤工俭学收入约为国拨经常性经费的10-30%。部分校办工厂规模较大的可以和社会优秀企业媲美,勤工俭学收入甚至超过国拨经费。学校除直接创收外,还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当地经济建设,为当地经济的繁荣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些也都是基础教育现实经济价值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正是由于现代基础教育拥有上述不可忽视的经济价值,它的经济价值的形成和表现必须具备相关的因素,并表现出本身一些重要的特点,因此,就必须进一步去研究对它的经济价值进行评估的科学方法,探讨提高经济价值的有效途径。我们在这些方面也曾作过一些尝试,篇幅所限,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

标签:;  ;  ;  ;  ;  

基础教育经济价值初探_基础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