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演进历史与新时代发展论文

新中国成立以来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演进历史与新时代发展论文

新中国成立以来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演进历史与新时代发展

崔家新1,2池忠军2

(1.江苏海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5;2.中国矿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摘 要] 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的历史,集体主义价值观以功能性价值和自为性价值彰显着它的存在地位。在功能性方面,集体主义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观上的集中体现,是个人发展的政治性标准和道德性要求,并作为一种精神动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自为性方面,集体主义价值观主动适应社会变革,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面向未来,迎接新问题、应对新挑战,需要进一步拓展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引导性价值,着力协调好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集体精神与个性自我的关系问题,并以此为基础,积极引导网络社群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集体主义 功能性价值 自为性价值 新时代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集体主义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底色、精神动力和价值标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改革开放后,对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质疑之声开始不断涌现,时至今日仍不绝于耳。这些质疑主要以对集体主义的质疑为落脚点,表现为三种类型:一是集体主义虚无论,刻意虚无新中国的建设成就,放大建设过程中的弯路和挫折,通过虚无社会主义道路来虚无集体主义价值观念,意图推翻集体主义的存在前提。二是集体主义无用论,认为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立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不需要坚持集体主义。三是集体主义过时论,认为现在的青年人崇尚个性,对集体已经没有兴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青年人有了更广泛的利益表达空间,集体主义价值观念已经跟不上时代步伐。应对这些质疑,需要着眼于集体主义价值观70年的发展历程,明晰其存在的历史性价值,更需要面向未来拓展其引导性价值,以此夯实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存在基础。

一、新中国成立之初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功能性价值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支柱性价值观念,集体主义价值观也被直接确立为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成为当时人们行为处事的必然遵循,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构想、夯实了社会主义制度、激发了人们的精神动力,展现出强有力的功能性价值。

随着我市各大林业重点工程的稳步推进,林业标准化工作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随着生态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对林业行业标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市在各大林业工程建设、验收、林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技术依据需有待加强。

1.作为一种理论构想彰显马克思主义底色

作为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在价值观上的集中体现”,[1]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对“真正的共同体”与“虚假的共同体”的对比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此表述得很清楚,“从前各个人联合而成的虚假的共同体,总是相对于各个人而独立的;由于这种共同体是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联合,因此对于被统治的阶级来说,它不仅是完全虚幻的共同体,而且是新的桎梏。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2]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通过虚假共同体与真正共同体的对比,表达了一种以集体力量寻求个人自由的理论构想。他们认为,个人之间联合所形成的共同体是实现个人自由的前提,个人自由只有通过真正的共同体才能实现,虚假共同体和真正共同体的根本不同在于虚假共同体中由于阶级、私有制的存在,阶级的联合形成了新的桎梏,无法真正实现个人自由。因此,个人只有通过集体凝聚实现自由的力量,冲破各种影响自由的桎梏,才能保证个人自由的实现。为了凝聚斗争的力量,实现人真正的自由全面发展,无产阶级政党建立和发展无产阶级政权必须也只能以集体主义价值观来处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

这种理论构想强调集体力量的发挥,其价值追求在于以集体力量促进个人利益的实现。正如斯大林所强调的:“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并不否认个人利益,而是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3]在这种理论构想中,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统一的。虽然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对集体利益的强调、对集体力量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个人利益,但这并不影响这一理论构想的马克思主义底色。这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要求。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面临着发展经济、积聚力量的迫切要求,所以在当时突出强调集体主义价值观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这样一方面可以快速凝聚发展的力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夯实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作为一种政治依托指明个人发展的政治性标准和道德性要求

集体主义价值观具有引导性价值,这种引导性以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目标指向,着眼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在个人与社会发展共同性上寻求着平衡。面向新时代,个人主义价值观对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挑战依然存在,集体精神与个性张扬的矛盾日渐突出,网络社群的发展展现了一种新的群体观念。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新时代积极拓展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引导性价值,以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强化夯实其存在基础。

不仅如此,作为一种政治性依托,集体主义价值观还表现为一种社会公德,着眼于集体与个人关系的协调,并以此支撑着社会主义制度的根基。这种社会公德提倡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与付出,是与个人主义相对的道德要求。个人主义是同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7]这种价值观念以个人为本位,以对个人自由、个人利益的绝对推崇作为处事原则。显然,个人主义价值观与社会主义制度对人民利益的整体维护、对社会发展的不懈推动是格格不入的。所以,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将集体主义作为基本的道德要求予以弘扬,确立了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主导地位。这样既满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需要,又提升了人们的道德境界。

3.作为一种精神动力凝聚奋斗的力量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经济上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体制有两个典型特点,一是资源的集中管理和分配,二是生产上依靠国家指令性计划实施。这两个典型特点背后都有赖于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支撑。集体主义价值观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树立“公家”观念,强调集体高于一切,集体劳作、集体分配、集体协作。这时,集体主义价值观就成为一种凝聚人心、激励人们为集体贡献力量的精神动力。这种精神动力依托于当时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使集体主义价值观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性作用:一方面,政治上筑牢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根基,人们在集体参与中建立了对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更加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另一方面,经济上在较短时间内建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提高了综合国力,使人民看到了集体力量的强大。

改革开放后40年集体主义价值观同时展现出道德性的一面,侧重于调整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在这种调整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更加理性、务实,越来越全面地反映集体与个人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对此,邓小平作了很好的诠释,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下,归根结底,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统一的。”[11]所以,集体主义的道德内涵在于促成这种利益的一致性,不存在忽视个人利益的问题。此后,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先后写进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之中,既强调它的政治性,同时将它作为一种道德寄托对待。

二、集体主义价值观演进中的自为性价值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集体主义价值观在理论内涵、价值导向以及应对方向上都发生了诸多变化。这是集体主义价值观适应形势变化、主动调整作用方式的具体体现,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展现了自为性价值。

为了进一步提升衡阳市水稻生产管理水平,要针对现存问题建立健全统筹性较好的监督机制,确保能按照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要素促进衡阳市水稻生产项目的全面进步和发展[2]。

1.顺应新形势,由抽象的符号表达向马克思主义本原回归

第三,后期维护由所有权人负责。较大规模的工程,一般是建立工程管理机构,由其负责供水管理以及包括管道工程在内的工程维护;小规模的供水工程,一般由受益村自用自管。

进入21世纪,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人与人的交流超越了空间的限制,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基于共同兴趣,各种网络社群逐渐形成。“社群”一词译自英文Community,表达共同体之意,是人合群性交往的自然本性。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之前基于自然需求所形成的社群越来越带有社会性倾向,这种社会性生成于人们的网络交往需要,发展于日新月异的网络媒介,并以某种固定的关注对象、价值取向、互动参与维系群体的生存,如“粉丝”群、微信群、直播群都是这类社群的典型表现。从这些网络社群的内部看,它们是围绕某一兴趣、某一价值观而自发形成的小集体;从外部看,这种社群对外又释放着同一的价值观念,相较于社会而言,它是聚合化的“个人”。作为聚合化的“个人”,它们与外界社会也发生联系,客观上也影响着社会关系。所以,这种网络社群具有集体的特征,可以说是集体观念在网络社会的拓展。然而,这种网络社群借助于网络聚集,得益于网络的快速传播而发展迅速,但它们的组织程度较低,聚散都较为随意,虽存在某种同一的价值观,但仍不是稳定而系统的集体组织,严格意义上讲是网络化的群体,而非集体。尽管如此,这种网络社群在青年人中很有市场,以群体之名宣扬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客观上冲击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影响青年人的价值认同和政治认同。对此,党和国家以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弘扬积极予以回应。一方面,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讲透集体与个人的关系,让青年人意识到“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12]另一方面,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指导地位,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推动青年的集体主义价值观认同。

这种对于集体主义价值观绝对化和符号化的理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逐步被扭转。对此,有学者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集体主义称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集体主义价值观或新集体主义价值观,认为这种转变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唤醒了个人的主体性观念,关注个体的权益。[9]现实确是如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激活了人的主体意识,由此形成了极具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集体主义价值观,全面解放了个人的利益需求。这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是在本原上对马克思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完整回归。

2.立足新要求,由政治性标准向道德性要求拓展

(1)工业废水、废弃物污染。全市工业废弃物、食品加工废弃物、疏浚污染物以及其它有毒物质等是造成渔业水域污染的来源。这类污染物由于量大、污染物多、成分复杂,排入水体不易净化,处理也较困难,因而是造成渔业水域重金属污染、酸碱污染等化学污染的主要来源。

总之,大力弘扬集体主义价值观不仅在于它的社会主义本色,更在于这种价值观适应了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成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快速凝聚建设力量的有力依托。虽然这一时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存在对集体主义的片面理解,对个人利益关照不足,但是面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是明确的,只不过侧重于生产力的发展,而更多地表征了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功能性价值。

如前文所述,集体主义价值观兼具政治性标准和道德性要求。无论政治性还是道德性都是一种价值导向。这种价值导向服务、服从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集体主义价值观在价值导向上已呈现出由政治依托向道德寄托拓展的趋势。如果从时间上划分,集体主义价值观作为政治依托主要表现在改革开放前30年。这30年,新中国经历了从成立到发展的过程,需要以政治上的统一凝聚共识、集聚发展的力量,政治性制度建设也就成了党和国家的首要任务。这一背景下,集体主义价值观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鲜明底色自然成为有力的政治依托,它所内含的政治性就表现得更加鲜明。正如有学者所认为的那样,“计划经济时代的集体主义上升到政治的高度,成为国家层面的指导思想,对个人来说不是遵循不遵循的问题,而是必须服从的一种命令式的规范要求”。[10]得益于这种政治依托,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已经完成并保持稳定,这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政治基础。

改革开放前,受苏联模式、计划经济影响,我国所确立的集体主义价值观虽然在国民经济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内涵上却陷入了抽象集体主义的漩涡。这种抽象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集体主义价值观将集体观念绝对化。马克思指出:“单个人的利益是要占有一切,而群体的利益是要使每个人所占有的都相等。因此,普遍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直接对立的。”[8]基于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这种矛盾性,绝对化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必然要求批判个人主义价值观,所以“狠斗私字一闪念”成为那时的主流。二是集体主义价值观符号化。这种符号化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将集体利益作为符号镌刻在每个人的思想中,忽视个人的利益诉求。人们无法真正理解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准确内涵,只是在集体利益的绝对化框架中将集体崇高化。

3.应对新变化,主动引领网络社群的发展

蚜虫也是油菜生长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病虫害。蚜虫一般主要出现在油菜幼苗时期,油菜生长至抽薹期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蚜虫。蚜虫个体较小,油菜的种植密度又比较大,在油菜幼苗时期一般不容易被发现,一旦观察到油菜叶片出现蚜虫啃食的痕迹,则表明蚜虫数量已经比较多,必须采用一定的措施进行防治,否则蚜虫会对油菜造成大面积的破坏,导致油菜茎叶损坏严重,影响油菜生长发育[2]。

总之,新中国成立以来集体主义价值观经历了由工具性存在向价值性存在的演进过程。新中国成立之初集体主义价值观是凝聚力量的有效抓手,为了筑牢其作为凝聚力量抓手的存在基础,经济上,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将生产资料私有制经济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确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将集体的观念融入经济之中;政治上,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明确了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政治地位;文化上通过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加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在中国得以确立,歌颂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文化作品不断涌现;法律上“五四宪法”以法律的名义确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制度,集体主义价值观获得了法律认同。这种情况下,集体主义在经济上表现出极大的物质生产力,成为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主导性力量,也正是因为如此,集体主义价值观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以集体的力量提振了国家实力。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个人的利益需求逐渐显现,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直接唤醒了人们心中的利益诉求。顺应这种变化,我国集体主义价值观也更加强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辩证统一,既强调它的政治性色彩,也关注它的道德性要求,主动回应网络社群的发展,这都体现出我国集体主义价值观自我完善、与时俱进的理论特质。这种理论特质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有利于在社会道德层面强化人们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所以,集体主义价值观在当前是一种必要性存在和自为性存在,所谓的过时论、无用论都是对集体主义价值观的错误判断。

三、面向新时代拓展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引导性价值

“集体主义的出发点是无产阶级的整体利益,最高价值目标是自由人联合体中每个人利益的全面实现。”[4]所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与社会主义制度紧密相连,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色彩,并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成为处理集体与个人关系的政治依托。事实上,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就将集体主义价值观视为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标准予以弘扬。宪法体现了集体主义的品格,[5]党章也旗帜鲜明地将集体主义价值观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性思想予以明确,毛泽东更是将集体主义价值观提高到党性的高度,认为“一致的行动,一致的意见,集体主义,就是党性”。[6]

1.明晰个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关系,夯实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引导基础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强调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个人的利益通过社会的发展得以实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统一性存在是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主要观点。与此相对,个人主义价值观是“一种以自然人性论为基础的,把个人的利益、自由、权利、潜能等放在首位的价值观”。[13]虽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不断调整之前的片面理解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主动寻求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但我们在明晰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辩证统一关系的同时,也应明确集体利益是第一位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具有共融性,个人应将“为他人或集体利益所做的牺牲,看作个人自我利益实现的一种崇高方式”。[14]这才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正确理解。如果我们不坚持并强调这一点,在享乐主义、实用主义日益侵蚀人们思想的情况下,个人主义价值观就有可能遮蔽集体主义价值观,弱化集体主义的话语权,从而陷入个人主义优先论的怪圈。

为此,面向新时代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应紧紧围绕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旗帜鲜明地弘扬集体主义价值观。一方面,明确集体和个人的主体地位,实现二者主体间的互动与统一。雅斯贝尔斯将人的交往方式分为共生主体性交往、交互客体性交往,以及外在的主体间性交往、内在的主体间性交往。他所提到的共生主体性交往类似于集体对个体的一定程度的遮蔽,凸显集体的绝对化地位;而交互客体性交往则彰显个人的主体性地位,发展个性自我,这类似于个人对集体的僭越。无论共生主体性交往还是交互客体性交往都是片面的交往方式,而主体间性的交往方式才是全面的交往方式,更有利于实现个体与共生体的统一。外在主体间性交往建立在外在的规范约束之下,内在主体间性交往建立于内在的人格尊重、关怀和公共利益的基础之上。我们所寻求的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就应是这种既以外在规范约束彰显集体地位,又以对公共利益的认同寻求共生发展的主体间关系。另一方面,以对“他者”的关怀言明个人的社会性及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他者”理论构建的“是以责任为核心的伦理关系”,[15]这是对主体间性的升华。同理,个人与集体除了具有利益上的共生关系之外,个人作为社会性的人也具有对社会发展的自然责任。所以,责任是集体与个人相统一的另一个结合点。立足新时代,既应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也应激发个人发展潜力、提升个人利益获得感,如此方能获得个人利益的长久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持久动力。

在中国,安道麦推出了多款标杆性杀菌剂产品,包括获得中国植保产品贡献奖的“喜思安®”“乐谱道®”“道立锋®”等一批优秀杀菌剂,其中,明星产品“喜思安®”将于2019年全新升级,给果农更强的防病美果体验。2017年,“安普博®”作为一款同类进口配方产品,以其更强的防病增产表现,迅速获得了不少水稻大户的青睐。“邦超®”的推出补强了真菌、细菌混发性病害解决方案。2018年,淮安全球制剂中心为中国供应的第一个产品“靓快®”也表现不俗,先进的配方和工艺使得产品品质在同类中脱颖而出。第一个在国内登记的进口氟啶胺·烯酰吗啉“宝福特®”将会在2019年上市,针对低等真菌病害市场,壮大蔬菜产品线。

2.寻求集体主义精神与个性自由的平衡,提升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引导水平

改革开放前,我们较为强调集体的共性,一定程度上忽视人的个性的发展与张扬,在日常生活中较少看到个性张扬的表达方式,基本上是整齐划一的穿着、行为;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眼界日益开阔,激发了人们心中个性表达的火种,个性变成了潮流,不再承受异样的目光,反而成为人们争相模仿的对象。其实,个性与共性并不存在绝对的矛盾,集体主义价值观对共性的追求,并不要求形式上的整齐划一,而是如前文所述以共性的存在维护着集体的利益。而且集体主义精神之下更需要以人的个性展现创造力,进而以创造力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丰富个性的存在是人们凝聚创造力的源泉,新时代更需要创新驱动发展。所以,从共性与个性的角度弘扬集体主义价值观,就是要寻求集体主义精神与尊重人的个性的平衡。这种平衡既否认个性发展不受社会条件的制约,也否认社会对个人的遮蔽。一方面,认识到丰富个性的存在是激发创造力的源泉,是社会得以不断进步的动力;另一方面,强调人的创造力的实现与社会发展的关联性。只有优化后的社会关系才能使人的个性、特长融合为具有创造性的行动力量。

3.着眼于网络社群的发展,进一步增强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引导力

面对网络社群的发展,以“堵”代“疏”的做法容易遮蔽网络社群发展的积极一面。面向新时代,我们更需要拓展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引导性价值,增强集体主义价值观对网络社群的引导力。对此,首先必须弄清楚网络社群的典型特征是什么?有学者认为网络社群的形成来源于重新构建集体生活的努力,实质上是以群体面目出现的个人主义。[16]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认为网络社群本质上属于社群主义,是对自由主义所代表的个人主义的排斥,社群主义所构建的是一种区别于政治层面的小共同体。[17]其实,这两种貌似矛盾的观点恰恰揭示了网络社群的特点,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以“集体之形”存在的个人主义。所以,从根本上讲网络社群所凝聚的价值观有别于甚至反抗于集体主义价值观,它注重的仍是个体的利益要求和个性表达,并没有兼顾甚至对抗国家、社会大集体的利益。弄清楚网络社群的典型特征,也就为引导网络社群的发展确立了着力点。这就是基于网络社群与集体主义的相似性,以把控网络社群的发展方向,注入集体主义意识为突破口:一方面,占领网络阵地,依托网络平台积极弘扬集体主义价值观,激发网络群体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主动参与网络社群建设,主动与网络群体对话,培养网络意见领袖,以对困惑的回应、对合理需求的满足在网络社群中播下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种子。

参考文献:

[1]康兰波.走出抽象集体主义误区[J].青海社会科学,2012(1).

[2][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71,13.

[3]斯大林文集(1934-1952)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3.

[4]钟志凌.马克思恩格斯集体主义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5]陈明辉.中国宪法的集体主义品格[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17(2).

[6]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417.

[7]林泰.问道: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思潮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403.

[9]冯洁.论“集体主义”概念在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内在逻辑[J].理论月刊,2012(9).

[10]马永庆.集体主义话语权的重构[J].道德与文明,2016(4).

[1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75.

[12]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

[13]邱吉,王易.轨迹: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变迁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30.

[14]罗国杰文集(上) [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947-948.

[15]冯建军.从主体间性、他者性到公共性——兼论教育中的主体间关系[J].南京社会科学,2016(9).

[16]王阳,张攀.个体化存在与圈群化生活:青年群体的网络社交与圈群现象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8(2).

[17]姚大志.什么是社群主义[J].江海学刊,2017(5).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2X(2019)11-0059-06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网络社会协同治理路径研究”(项目批准号:18YJC710100)、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及其实现研究”(项目批准号:2017ZDIXM165)。

本栏责任编辑 朱国栋

标签:;  ;  ;  ;  ;  ;  

新中国成立以来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演进历史与新时代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