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现状(综述)_民族传统体育论文

近20年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现状(综述)_民族传统体育论文

20年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状况(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年来论文,状况论文,民族传统论文,我国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02)03-0134-04

1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的回顾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敲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西方体育伴随着西方文化一起涌进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受到了冲击。辛亥革命前后,国内体育界一些有识之士,反思了我国体育的发展道路,引起了人们对传统体育的关注,把武术作为中国式的体操,对传统游戏进行整理研究的逐渐多起来。除了有关武术方面的著作外,还有一些有关体育游戏方面的专著。特别是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期间,对民族传统体育尤其是武术的研究更加深入,从生理、心理、教育等角度论述传统体育的论著日益增多。但对于其它的传统体育活动的研究仍停留在零散的、较低水平的整理上。

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传统体育并于1953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1956年起国家体委开始了体育史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大量武术书籍。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长达30年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改革开放之后,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全国性的民族运动会4年一次,并逐步形成了较正规的竞赛制度,民族传统体育蓬勃地发展起来。同时,对其理论的研究也逐步走向成熟,至今已有上百篇的论文发表(如包括武术的理论和教学的研究已超过千篇)以及有关的著作多部;关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搜集和整理的著作,如1982年编著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中的体育部分条目,涉及到部分民族传统体育;1985年编写的民族体育集锦;1989年胡小明主编的《民族体育集锦》;1990年编写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和胡小明等主编的《民族体育》;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理论研究的著作,如罗廷华主编的《民族传统体育》;1999年胡小明主编的《体育人类学》中的民族体育部分;2000年刘德琼等编著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和1999年曾于久等主编的《民族传统体育概论》等等。这足以说明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的研究已经走上了发展的道路。

2 研究现状

建国前,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基本上都集中在武术项目上,这与我国近千种的传统项目相比,只能说是沧海一粟,不能代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整体。改革开放以后,才真正拉开了传统体育理论研究的帷幕,打破了以往人们研究的局限和传统的教育学框架,不仅利用体育学、民族学和历史学的方法、手段,而且还采用了文化学、人类学,甚至经济学的知识来研究,为民族传统体育理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推动了理论的快速发展。

2.1 基础理论

(1)民族传统体育概念的界定。概念界定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认识程度。但目前人们对这一“概念体系”的认识尚未有明确的界限。

“民族体育”的界定,胡小明[1]认为:“就国际流行的现代体育而言,中国的民族体育应该是在中国人居住的地方开展的、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体育活动的总称。”邓廷良[2]认为:“民族体育是指作为近代体育前身的一些民族民间传统的体育及娱乐活动。”这2种观点没能明确的分清“民族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之间的差异,因为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民族体育不一定具有传统性,它也包括民族现代体育。就“民族体育”的概念而言,与其相对应的概念应是“外来体育”,而非“现代体育”。“外来体育”是指从中华民族以外传来的体育,而不是外族的、或是说外国的体育,因为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三国鼎立”、辽国、金国等等的国家称谓,但这些国家都是属于我们中国的,因此在我国历史上各个阶段、各个国家中产生的体育活动都应归属于中华民族的体育。尽管在我国,可能是因为汉族人口众多,地域性和民族色彩不明显,所以“民族”往往用来称呼少数民族,“民族体育”常常是指少数民族体育活动。正如我们使用的“民族学院”、“民族政策”、“民族研究”等称呼中的“民族”一样,主要是指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群体,但事实上“民族体育”是包括汉族体育的。

“民族传统体育”的界定,有4种观点。熊志冲[3]:“中国传统体育是指中华大地上历代产生并大多流传至今和在古代历史长河中由外族传入并在我国生根发展的一切体育活动。”熊晓正[4]:“民族传统体育,主要是指近代体育传入前我国存在的体育模式,即1840年前,我国各族人民已经采用并流传至今的体育活动内容、社会表现方式与价值观念的总和。”陈国瑞:“民族传统体育,是指某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在一定范围所开展的,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征的传统体育活动,它是相对于外民族传入的,现代新兴的体育项目而言的。”[5]龙佩林等认为:“民族传统体育通常是指作为近代体育前身的一些民族民间传统的体育及娱乐活动。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包括汉民族传统体育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6]上述4种观点之间就存在着一些矛盾,有人认为外族传入的属于民族传统体育,而有人却认为它不属于我国的传统体育,哪些体育活动真正地是外族传入的、哪些不是还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因为在我国的古代历史上,中外民族的体育交流,绝大多数是我国的体育活动项目传入他国,而从外国引进的体育项目却少之又少。再者,这里所说的“外民族”,也不准确,是中国以外的民族,还是国内历史上除汉族或其他民族以外的民族呢?因此说这种观点目前还有待于考察和论证。最后,对“传统”的理解需要强调一下,传统,是历史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7]。因此,传统体育就是指在历代产生并且能够流传下来的一切与体育有关的活动。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它是没有一定的地域限定的。但如果是“民族传统体育”就带有明显的地域和民族色彩,并深受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因此它的传播和发展是否能够跨越这个特定的地域,就要另当别论了,所以一定要分清这个概念中的“民族”到底是包括哪些区域和民族。

我们知道,与“传统体育”相对应的概念是“现代体育”,它是以西方工业社会革命和文艺复兴运动为背景而产生的体育活动,包含了这样3个部分:以增进社会健康为理想的大众体育,以谋求人的全面、协调发展为目的的学校体育和以奥林匹克为核心的竞技运动,适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潮流,成为了全世界共有的体育活动。这里的“竞技运动”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的含有竞技成分的体育,具有明显的不同,前者是为了探索人体的极限为主要目的,而后者多是为了军事和为了满足上层阶级的娱乐需要为主要目的。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界定,1986年9月在新疆举行的首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学术研究会上,将其总结为:“长期流传的在各民族民间的以锻炼身心和娱乐为目的的各种活动。”[8]刘吉昌认为是“广泛而持久流传在各民族中,以达到促进身心健康、自娱自乐为目的的各种活动(或游戏)的总称。”(《贵州民族研究》1999年第2期)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之初并不是以锻炼身心和娱乐为目的的,简单地说只能是为了生存,在此之后才能是高一层次的锻炼和娱乐,因此这两种说法并不全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相对于“汉族传统体育”而言的,在我国历史上,汉族是在各民族的几次大的迁徙,不断融合而成的,因此在汉族没有形成之前,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也包括汉族的传统体育。

目前这一系列的概念体系在多数的研究中没能彻底地分开,在某种程度上,造成研究的不系统和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2)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多数的研究者认为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于以下5个方面:1)劳动生产;2)古代军事活动的演变;3)民族风俗习惯的演变;4)满足文体娱乐的需要;5)纪念祖先或民族英雄[9]。

除此之外,有人认为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与宗教是密不可分的。胡小明[10]采用人类学的方法,经实地考察、分析认为“巫术文化对体育的萌芽有重要影响,原始巫舞是体育起源的直接催化剂”这种不同的声音,在目前已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同,但认为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于劳动的说法仍占据整个学术界的核心。对于民族传统体育和体育的起源问题,仍是当前体育界值得探讨的领域。

(3)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总结出了不尽相同的特征。

第1,刘雪松[11]认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竞技性、多样性、民族性、健身性及娱乐性等特色,这些特征充分体现了它的民族特色。方协邦认为“身体运动的技巧性、艺术观赏性、娱乐性、游戏性和趣味性,而其中包括的竞技性和对抗性正是民族体育与广义的传统体育文化的区别之处。”(《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这种观点有些偏重于审美的角度,忽视了其它的特征,有一定的片面性。

第2,从体育史学的角度来看,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民族性、传统性、时代性、地域性四大特点之外,还具有在民族节日中开展的另一特点[12]。闭锦源[13]认为具有“传统性、地域性、民俗性、娱乐性和文体交融性”,这些特征是在它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两种观点在一定意义上是相同的,但“地域性”在我国传统体育的存在和发展时期,就是民族性的表现,因此两者有重复的含义。

第3,从项目分析入手,吴志平[14]总结为同近代体育运动相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钟宁[15]则总结为以竞技性为主,与生产密切结合,具有明显的娱乐性和地理传播性。

两者所收集的体育项目与国家体委出版的《中华民族体育志》中项目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说这两种说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4)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趋势。谭华[16]认为民族传统体育经历了从原生形态到原生形态与次生形态并存,过渡到与世界体育从冲突到并存的阶段,并朝着互补的方向发展,而形成未来世界体育的新格局。胡维艰[17]认为不同文化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最终将纳入到整个的世界性体育体系之中,这也是中国传统体育的必然趋势。胡小明[18]认为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走向民族的融合。因此各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中先进的成份将为全人类所接受,走向国际化的坦途。

总之,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将迎来一个复兴的新时期。但它不是对古代传统体育的简单回归,也不是对世界体育单纯的皈依,而是螺旋上升中的必然则统一的现代体育发展的有机构成。

(5)区域性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学者们对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居较多的地区或者是具有特色的地区研究的多一些,如我国的云南、西藏、新疆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尽管是在各自的区域内产生的,但民族传统体育在起源、特点及活动的规律基本上是相同的,其不同点在于内容及内涵上的差别。这也是由地理环境、历史条件、文化水平以及宗教、民俗等不同造成的。目前的研究多数是为了挖掘民族传统体育在各自区域内的优势,意在推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19-23]。

(6)学科体系建设。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设立了民族传统体育学这一门学科,直到目前我们体育界仍然没有出版这门学科的自成体系的教材,而大多数的教材都是武术方面的。尽管武术是这一学科的主干,但是多年来的教材内容多为拳种和一些套路,这对于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发展并没有真正的借鉴意义。目前开设这一专业的学校,课程设置基本上是武术专业,其它的课程也只是作为选修课,课时量很少,而且设置既不合理也不科学,对于普及民族体育来讲没有实际的效果。

2.2 应用理论

(1)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从1997年起,开始对其项目的发展给予理论支持,但大多数的研究都是集中在如何开拓竞技性或表演性项目上,着眼点在于训练和比赛,而对开发群众体育项目领域却没有涉及[24]。

(2)民族传统体育与经济。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体育的产业化是当今体育界探讨的主题。从1998年起,展开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讨论,主要集中在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

(3)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与实施,说明群众体育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在现代竞技体育充斥全球的状况下,我国民族体育能否占据一定的席位,这是研究者们关注的问题。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第1种“民族传统体育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占有现代竞技体育无法替代的地位并有助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25]第2种认为民族体育具有特殊的作用:1)可以强身健体,身心兼练;2)为壮大群众体育队伍奠定基础;3)在开展全民健身中的经济作用;4)促进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26]。第3种认为我国民族体育的继承和发展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重要内容。[27]应该说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计划中是独具优势的,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使之成为全民健身的主干。

(4)民族传统体育应用于学校教育。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曾陷入误区,与脱离学校教育有着极大的关系。当今人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展开了这方面的调查、研究和探讨。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中开展的现状及可行性,并提出了开设民族体育项目的一些合理化建议。尽管这些研究大多数都集中在局部的、具体的领域,但笔者认为仍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28-30]。

3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3.1 基础理论研究的不成熟和学科体系的不完善

(1)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界定,到目前仍没有统一的认识。对这一概念的界定,首先要将“民族”和“传统”两者所涵盖的内容弄清楚,到底什么是属于民族的,对于一些外族传入的并在我国生根的体育是否属于民族体育的范畴之内?再者“传统”是一个具有时间范畴的词汇,这一时间概念到底应截止到哪里不清楚,是非常笼统的一个概念。因此“民族传统体育”的界定应该有一个清晰的、统一的轮廓,便于在同一层次上讨论,否则对此问题的讨论就不会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2)民族传统体育特征的研究,多数是仅从单纯的体育视角或兼顾其民族性进行论证的,没能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中全面深刻地分析、推理出民族传统体育的本质特征。民族传统体育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说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缺少了文化学上的观点,就如同隔靴搔痒一样,是不能完全体现其精神实质的。

(3)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多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和渗透,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已经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至今已具备了多重的社会功能和史实价值。在当今竞技体育进一步向着高难度发展的时代,竞技体育只能是一小部分人的体育,而未来的民族传统体育将会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地位和作用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不能仅从历史的角度来审视。

(4)自从1997年设立民族传统体育学以来,目前这一学科体系仍处于相对空白的状态。学科体系包括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一系列的相关的知识体系。而学科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正是需要一定的理论研究作支持。但从研究的现状来看,这些研究的内容只是课程中的组成部分,与学科体系的建立还有一定的差距。

3.2 应用理论研究深度和广度不够

(1)对传统体育项目的研究,多是以进军奥运会、民运会或是其它形式的比赛为重点的,着重开发它的竞技性,而忽视了民族传统体育中娱乐和表演的成分,越来越脱离了民族传统体育的本质。在大力提倡全民健身的今天,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现代流行体育所不具有的天然优势,开发进入群众体育领域的传统体育项目应是目前的重点。并非所有的体育项目只有进入运动会才能体现它的价值。

(2)民族传统体育实用价值的开发,出现了急功近利的现象。除了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这种应用到实践立即会产生一定效果的研究外,其它的方面还很少有人涉足。众所周知民族传统体育自身所具有的优势是现代流行体育所不可比拟的,它产生于本土、来源于本土,不断发展、演变,至今民族传统体育已然带着一种强烈的民族情结存在于世人面前。因此说,对其实用价值的开发和研究将会对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3)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应该有一整套的宏观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以及场地器材的规范化开发等等,这些提供民族体育政策、方法的政府依据无不包括其中。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地区体育事业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这一领域的研究基本上是个空白。

3.3 缺乏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目前对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的研究基本上处在单兵作战的状态,研究的内容有很多是重复的,还有很多领域是无人涉足的,很难整理出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收稿日期:2001-10-22

标签:;  ;  ;  ;  

近20年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现状(综述)_民族传统体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