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丝竹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运用与价值——以江阴实小为例论文_庄惠

江南丝竹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运用与价值——以江阴实小为例论文_庄惠

(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重庆 400000)

摘要:江南丝竹是泛指流行于江浙两省和上海市的丝竹音乐,是具有民族地域文化的一种显著的标识。如今的小学,学生们普遍喜欢音乐,但学生们对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甚至古典名曲的喜爱之心远远超过民族音乐。每当谈到民族音乐的基本概念的时候,也能很明显地发现学生们对民族音乐知识的缺乏。这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认同感也会有着不好的影响。为了让学生们在音乐教学中,系统地了解家乡的本土音乐,并从小培养我国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笔者以江阴市实验小学为主要调查对象,通过分析,进而研究江南丝竹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运用和价值。

关键词:江南丝竹;小学音乐;运用与价值

一、江南丝竹的特点

(一)江南丝竹

我国民间丝竹音乐已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民间器乐音乐中的一个重要乐种,是我国民间管弦乐器最早的一种合奏形式。而江南民间丝竹音乐,因流传在江苏南部和浙江西部,以及上海一带而得名,简称为江南丝竹。

民间原始的江南丝竹音乐,具有优美明朗的旋律,活泼流畅的节奏,乐观热情的情绪,独待多样的技巧,鲜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乡土气息。但以后有些乐曲,又渗入秀雅,柔婉的格调和精致细腻风格。

由于江南丝竹形式灵活多样,加上不断发展翻新,具有充沛的生命力,丰富了人民精神生活,最终成为我国民间传统音乐中的一个优秀乐种。

(二)江南丝竹的起源

江南丝竹最初曾名为苏南丝竹和吴越丝竹,而江南丝竹这一名称的正式成立,最早是在近代七十世纪末的清代。江南丝竹是在明代嘉隆年间组成了规模完整的丝竹乐队,它与民俗活动密切结合,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后正式定名为江南丝竹。

(三)江南丝竹的演奏特点

江南丝竹的最大特点就是演奏风格精细,在合奏时各个乐器声部既富有个性而又互相和谐。江南丝竹的乐曲多来自于中国民间婚丧喜庆和庙会活动的风俗音乐,有的是长期流传于中国民间的古典曲牌。

江南丝竹传统的技法中有你繁我简、你高我低、加花变奏等手法,并逐步形成了"小、细、轻、雅"的风格特色。这种合奏技法和风格也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相互谦让、协调创新等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江南丝竹乐队编制比较灵活,它以二胡、笛子为两件主要乐器,一般三至五人。弹弦乐器有小三弦、琵琶、扬琴;管乐器还有箫、笙;打击乐器有鼓、板、木鱼、碰铃等。江南丝竹乐合奏在突出主要乐器二胡、笛子的基本原则下,其它乐器灵活自如地、依据一定的规律特点相互对比烘托,默契协调,获得独特的韵味。笛子演奏注重气息的控制应用,音色圆韵饱满。高音清远含蓄,低音悠扬婉转。常用的演奏技法有垫音、打音、倚音、颤晋、气颤音、泛音等。二胡演奏右手要求弓法丰满柔和,连绵不断,力度变化非常细腻,左手传统演奏习用一个把位,常用的演奏技法有滑音、勾音、空弦装饰音、左侧音、垫指滑音等。

二、江南丝竹运用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

(一)江南丝竹融入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的积极作用

将江南丝竹通过欣赏、学习、演奏表演等方式运用在小学教育中,可以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和学习环境。能够让学生们在音乐教学中,系统地了解自己家乡的本土音乐,更加丰富地了解江阴的风土人情,感受在多元文化交融的今天,本土民间音乐的魅力。也可以提高学生对自己家乡的认同感,进而增强学生对民族、国家的热爱。

学校音乐教育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平台和载体,青少年作为传承与发展的主力军,代表着江南丝竹的未来,是江南丝竹持续兴盛与发展的不竭动力,所以江阴政府也十分注重对青少年的培养。事实证明从娃娃抓起的教育传承,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举措。

兴趣是人类的第一任老师,把学生原本陌生的江南丝竹搬入课堂,充分挖掘江南丝竹中有新意的地方,寻找江南丝竹亲近小学生生活的地方。从兴趣出发,与身边的实际相结合,挖掘学生的潜能,真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江南丝竹这样民族音乐艺术深植于学生心中,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江南丝竹融入小学音乐教育对江阴市丝竹推动情况及价值

江阴市实验小学将江南丝竹融入了小学音乐教育中,在课堂上融入江南丝竹的音乐知识,鼓励学生们学习有关江南丝竹的乐器,使校内的小学生更全面的了解了江南丝竹这一本土音乐,在提高了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并为学校获得了许多的荣誉,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小学中普及本土音乐,让学生们了解江南丝竹,学习丝竹乐器,明显提高了这一代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关注度。

2013年第四批省级“非遗”传承人名单公示,江阴的江南丝竹、渔篮虾鼓舞传人入选。江阴也重视对江南丝竹传承人的培养,通过鼓励学校教育、参加社会培训、资助江南丝竹民间乐队等手段,积极探索更好的艺术发展道路,从而使得天华故里江南丝竹事业后继有人。

(三)江南丝竹融入小学音乐教育对社会国家的价值

本土文化的发展对一个国家来说尤为重要,小学生们作为国家的未来,从小接触本土民间音乐,学习、演奏民族乐器,了解民族文化知识,培养他们对自己家乡、自己国家的认同感,可以激发他们对民族和国家更强烈的热爱之情。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才能拥有更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长大后步入社会,才会更爱自己的祖国,才能更好的为社会,为国家奉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江南丝竹融入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运用现状

(一)江阴市实验小学丝竹学习师资情况

江阴市实验小学创建于1912年,至今已有百年的悠久历史。该小学自2012年起便开设了“二胡班”,成为了江阴市二胡协会首个二胡教学实践基地,并通过学生二胡演奏的学习,提升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如今,学校共有2位在编二胡专职老师、8位外聘专职二胡老师。该学校在每个年级开设了二胡班,现共有学生250名,该学校在不久前还获评了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的称号。

(二)江阴市实验小学丝竹乐器学习和演出教学

从小学创立以来,该小学就一直注重学生艺术的培养,并在审美教育中把“美”落实为“文明和文化”。坚持对于学生而言最具有影响力和冲击力的江阴本土教育资源, 用最能走进学生的生活和内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2017年,该学校还创编了《走进江阴文明》校本教材,并把课程内容落实到了每周四节的晨会课和每周一节的主题班队活动。在校内还开展了二胡、笛子、琵琶等的教学课,开设了民乐特色班,还会举办“走进经典”民乐特色班的汇报演出。例如2012年的第二届“走进经典”二(3)、三(3)民乐特色班的汇报演出还特别邀请了市政协主席、刘天华二胡协会会长黄满忠先生、市教育局沈娅梅副局长、市教育局基教科江红梅科长、市二胡协会赵志坚、陈冰栩副会长为学生演出表演进行点评。

该学校不仅把江南丝竹列出来单独开设课程,在平时的音乐课堂中也融入了江南丝竹的学习与欣赏。例如苏少版二年级下册中《箫》的一课,可扩展出其它的江南丝竹的乐器知识;还有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甜甜江南》的教学课中可加入江南丝竹的其它音乐欣赏内容和江南丝竹乐器的学习演奏。

(三)江阴市其他小学丝竹运用现状

江南丝竹在江阴实验小学的运用现状比较不错,但是全江阴来看,江南丝竹在学生中的普及程度还不够。在我实习期间,发现小学生们普遍喜欢音乐,但对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甚至古典名曲的喜爱之情要远远超过民族音乐,课堂上对民族音乐的基本知识也少得可怜,在课堂上问到有关乐器或是有关背景,学生们也都是鸦雀无声。

四、江南丝竹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运用方法

(一)欣赏

在新世纪要以新观念,新思维做指导,运用比较的方法,从多视角、多方位去欣赏一首作品。在分析一首曲子时要联系与之相关的其它曲目或是了解作品中出现的作曲技法,演奏技法等,使讲课具有很大的感染力。

让江南丝竹进入小学音乐教育,首要任务是让学生熟悉许多江南丝竹的合奏曲目。我们要选择江南丝竹的代表性曲目,通过大量欣赏曲目让学生们感知它的艺术语言,音韵及其内涵。通过本土的民族的音乐熏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在江阴市实验小学的课堂听课中发现,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演奏能力不足,江南丝竹的教学主要以欣赏为主。课堂中老师们利用多媒体播放丝竹乐器的音频及图片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来了解丝竹乐器的特点。例如苏少版二年级下册的第四课《箫》的学习,先给学生们展示有关江南水乡美的图片,还有江南丝竹演奏的图片和视频,首先用图片和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介绍箫这一乐器属于江南丝竹中的竹类,告诉学生们《箫》的歌词来源于《紫竹调》这一具有江南地方色彩的传统小调歌曲中,并给同学们欣赏《紫竹调》的民乐合奏版本。虽然这是一节歌唱课,但在学习完《箫》这首简单的歌曲之后、了解箫这一乐器的同时,通过箫和江南丝竹的联系,拓展给了学生们除了箫这个乐器外其它丝竹乐器的特点,并让低年级学生开始接触和了解江南丝竹这一本土音乐。

走进江阴市实验小学的校园,学校内原来枯燥简单的下课铃声使用了简短的江南丝竹音乐片段来替代。课间十分钟,也可播放江南丝竹的代表曲目,使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和爱上自己家乡的本土音乐。在学校里以音乐老师为主力推动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放学后还可推荐家长带孩子去大剧院欣赏江南丝竹的演出,加深学生对江南丝竹音乐的热爱。

(二)学习

除了欣赏江南丝竹的曲目,还要让学生们了解一些丝竹乐器,如二胡、笛子、琵琶、等。还可在校内组织兴趣班学习江南丝竹内的主要乐器,例如在校内开展二胡、笛子、琵琶等的教学课,开设民乐特色班等。让学生们明白,拉奏二胡时的弓法需饱满柔和,力度变化细腻,而吹奏笛子时要注意气息的运用。校内由音乐老师组织教学,课后请家长辅助学习巩固或是鼓励家长带着孩子报班学习丝竹类乐器。先让学生自选丝竹乐器进行乐器独奏的学习和练习,然后再由学校老师指导合奏训练。每年还可请戏剧团的权威专家进校园演奏教学。

(三)表演

为了满足学生的自豪感以提高学生对丝竹乐的学习兴趣,学习了乐器过后,学校在节日晚会上需把江南丝竹的才艺表演变成通常的表演,还可在社区、养老院等地方举办慰问演出,以文艺汇演为契机表演江南丝竹。例如江阴市实验小学,组织学生们学习了二胡之后,举办许多关于二胡的比赛和汇报演出,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和家长们看到了学习的成果。通过对二胡的学习演奏,让学生们对江南丝竹的合奏更感兴趣。

在音乐课堂中也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表演,例如六年级上册的《水乡歌儿多》歌唱课中,在全体同学一起学习完这首歌的演唱之后,让会琵琶、二胡的学生伴奏,老师钢琴伴奏歌唱声部,二胡跟着老师的钢琴声部拉奏,琵琶演奏间奏部分,然后其他学生集体唱歌。在课堂中全班同学一起表演这首乐曲,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们了解乐曲,掌握歌曲。

参考文献

[1]任国栋.江南丝竹:乐种文化与乐种形态的综合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2]齐琨.江南丝竹[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

[3]翟晓江.小学音乐教育新视野[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9

指导教师:周晓杉

论文作者:庄惠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  ;  ;  ;  ;  ;  ;  ;  

江南丝竹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运用与价值——以江阴实小为例论文_庄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