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推进教育创新--对美国基础教育的思考_美国教育论文

坚持推进教育创新--对美国基础教育的思考_美国教育论文

坚持推进教育创新——考察美国基础教育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基础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二、三月间,我随上海市基础教育考察团赴美国考察教育,在洛杉矶、华盛顿、纽约、旧金山等地参观了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及社区学院、社区图书馆,还参观了华盛顿国家艺术博物馆、国家航天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文化设施,与美国行政管理人员、中小学校长、大学教授进行了座谈交流,初步了解了美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所见所闻中有些方面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一、教育投资多元化

美国普通行政分为联邦、州与县三级,长期以来已形成了多元的教育投资机制。据一位教育学院的华人院长介绍,7—9%的经费由联邦教育部下拨,45%的经费来自州政府,其余的经费由地方筹集,而州政府的教育经费绝大部分来源于纳税人的所得税、房产税、销售税、车牌税、烟草税等,这叫“每个人都对教育承担义务”。不少学校主动与当地大公司结成“合作伙伴”,也能“募捐”到一大笔经费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因此,美国对教育特别是对普通教育的总投资比例是相当高的。96—97年度美国教育经费为5640亿美元,97—98年度为5900亿美元,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7.4%,相当于我国国民总产值的60%,其中60%用于普教。美国教育总投资中,90%来自州、地方及私人捐赠,联邦政府拨款仅占9%左右。学校的年生均经费视社区的经济水平不同而不等,少则人均四、五千美元,多则人均六、七千美元。弗吉尼亚州的喜来登高级中学,有2500名学生,学校一年的预算开支为1200万美元。教育经费多用于设施、设备和图书,可以说,美国学校的设施、设备是一流的,而校舍并不富丽堂皇。小学、中学几乎班班都有计算机,中学有体育馆、电视制作演讲室、天文馆、电子阅览室等。联邦政府的教育投入中,图书经费单列为12%,这为图书馆设备的不断更新提供了充裕的资金。纽约纪念学校用充足的经费引进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试行“超前式远距离教学”,通过互联网让学生参观华盛顿航天博物馆,学习太空知识,通过因特网让法国艺术进入课堂。

二、社区对学校有较大的管理权

美国教育决策权在州教育委员会,其委员由州长任命,州教育厅(局)对州教委负责。在州与学校之间为学区,学区教育委员会或董事会与地方行政没有直接关系,它依据州宪法、法律、州行政命令作出决策,财政上独立。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对教育的管理比较宏观,主要由学区教育委员会或董事会管理学校。学区教委会的委员或董事会的董事由社区市民通过选举产生,任期四年,可以连选连任。学区教委会推举一名主席主持工作,另外再推举一个熟悉教育的监事长,具体监督学校的各项工作。学区委员或董事都是热心社区教育工作、在社会上有名望的人,且都是不取分文报酬的“义工”,即义务搞教育工作。教委会聘任教育总监1人(相当于教育局长),订有工作合同,任期3年。副总监5 人(相当于副局长),由总监推荐报呈教委会通过后任命。教育局长只对教育委员会,即对社区市民负责,不对市政府负责,市政府不任免教育局长,教育委员会不直接管理学校,而是通过局长、校长去管。教委会主要职责是制定政策、审核预(决)算,通过人事任免及学生纪律处分等,对学校有较大的管理权力和制约力。如学校聘任教师必须报请学区教委会批准,但审批的教师必须是校长所推荐的人选。不过总的说,“美国校长的权力没有中国校长权力大”。

由于美国基础教育的经费大部分来自于社区居民的纳税,而居民的子女大都在社区所在学校就读,因此,社区居民对教育委员会的选举、学校经费的使用、教育质量的提高及子女成长情况都十分关心,通过学区教委会对学校教育工作进行制约和监督。新泽西州每年四月第三周,市民到市政府对教育经费的预算进行投票,如否决则经费预算不能执行。另一方面,美国中小学也重视建立家长、教师、学生代表组成的联席会议(“PESO”)制度,每月开一次会讨论审议学校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校长虽不是联席会议成员,但每月都要请一部分教师和学生开座谈会,让他们提意见和建议,甚至可以“发牢骚”。可见,社区的制约和监督,对学校教育工作也是一种推动。

三、学制比较灵活

美国普通教育基本学制为学前教育3年,小学5—6年,初中3—4 年,高中3—4年,各地有所不同,但都已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除必修课程外,有大量选修课程可供学生自由选择。实行学分制,修满一定学分可以跳级。学有余力的高中学生还可以进修大学课程,所进修的课程获得学分的,进入大学后可以免修,甚至得到加分。

美国公立大学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研究型的国立大学,以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为主;第二层次是州立大学,以培养本科生为主,也招收少量研究生;第三层次是社区学院,培养专科生,二年学制, 毕业后获学士学位。 社区学院几乎分布在各个社区, 仅加利福尼亚州就有107所,它融职前、职后教育为一体, 对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独特的作用。高中毕业生如没有录取第一、二类大学,只要愿意进社区学院读书都可以进,毕业后如进入本科大学,社区学院的学分可得到承认,如本科生退入社区学院学习,其原有的学分也可得到承认。大学允许学生读一段时间,再工作一段时间,保留其学籍,修完大学学分的可以提前毕业。美国学生进大学容易而毕业较难,如所选学科有几门不及格就不能毕业,一般毕业率为50%左右。但通过学分制,高中与大学可沟通,各类大学也相互沟通,有利于因材施教,人才脱颖而出。

四、教学环境和方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

美国中小学的教学环境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创设宽松的教室座位环境。我们考察了几十个班级,其上课的座位形式都不一样。高中学生多是一人一桌的秧田式,但小学和初中学生上课时有围圆桌而坐的,有围成梯形、三角形等几何形而坐的,有用长方形大桌子分成几个协作组学习的,也有低年级小同学坐在地毯上围着教师听讲的,等等,所有这些课堂座位形式都根据教学需要,有利于师生广泛接触,也有利于学生互相讨论砌磋。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室文化环境。教室的环境布置丰富多彩、琳琅满目。不少教室四周摆设了小学生喜欢的玩具,挂满了他们的图画和其他作业,也有些教室四周摆设矿石标本、盆栽植物、金鱼缸、地图和各种图片,作为辅助教学的教具,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创设学生大胆提问的“安全”环境。美国强调教师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一位校长介绍说,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首先要让学生有一个“安全”的环境,使学生不害怕提问题,感到“没有一个问题不可以提的”。他们鼓励学生敢于提问题,学生回答错了,教师决不批评,而是启发他用另一种方法思考,引导他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树立自信心。教师对学生偶有训导,但无体罚。因而,美国学生上课积极举手,踊跃发言,思想活跃。

美国的教学方法也以学生为中心。一位华人教授对中美两国教育作了深入研究,对两国教学方法作了比较:

中国 美国

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

依赖教科书 灵活运用教材

重理论 重实践

教学方法 以演绎法为主以归纳法为主

注重正确与详细 注重生动和有趣

强调服从统一(共性) 强调创造性(个性)学生兴

趣主宰一切

考试主宰一切

纪律性强纪律性差

课堂气氛 紧张严肃轻松愉快

考试分数高 考试分数低

独创意识低 独创意识重

学习效果 理论基础强 理论基础弱

动手能力弱 动手能力强

这位教授的概括不一定全面准确,但有一定道理,值得我们思考。

美国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中除鼓励大胆提问外,不十分强调统一的标准答案,相反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答案。教师经常出一个较大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去找资料,整理成文,发表自己的见解。一个华人的儿子高二年级就对化学一个专题进行研究,论文达到大学研究生水平。旧金山春谷小学四年级学生上作文课,每个学生拿着郊外游览时拍的照片写作文,自己命题,各抒所意。如学生能创造性地学习,不仅可以跳级,在报考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时也可以优先录取。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生存能力

美国不少校长认为,美国社会是竞争激烈的社会,学生如性格内向,就不能适应社会竞争。因此,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素质。鼓励学生主动与社会接触,要求高中学生主动参加社会服务活动,做“义工”(义务做好事),每次公益活动都要由服务单位作记录,其成绩作为报考名牌大学的重要条件,如报考加州大学, 高中阶段四年内必须参加200小时的社会服务活动。学校开设戏剧表演课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交往,自己组织各种社团,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一位校长说,一个人沉默寡言,疏于交往,在美国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十分狭小,因为美国讲究团队合作精神,不讲话,不交往,就难以发展。

为了提高个体竞争力,除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创造力外,不少学校很重视科技教育。旧金山春谷小学校长说,随着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学生必须加强科技学习,将来才能找到好的工作。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方式,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像科学家那样思考问题”。所以,这个学校的学生每天下午都要上科技课,教室、走廊的环境布置也都突出科技教育。从一年级开始,学生都要参加科技考试,到五年级要参加州教委组织的科技考试,学校对其科技成绩则有一个总的评估。这位校长认为,成绩及格不及格在其次,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习如何思考、质疑。培养学生独立生存能力和科技能力,最主要的手段是“让学生从小自己动手”,培养其动手能力(科学论证需要观察、实证)。科技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让学生自己制作,我们参观教室时就看到了许多学生自己制作的陶器作品。为了搞好科技教育,学校很重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教师探讨改进教学方法,把探讨教学方法作为校内培训教师的一个重要内容。

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生存能力,学校也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不少普通高中开设的一些课程和课外兴趣活动与就业技能的培养紧密联系。如弗吉尼亚喜来登高级中学,虽然学生毕业后80%升入大学,但仍很重视学生就业技能的培养,开设了汽车修理等课程,大教室里停放着四辆轿车和卡车供学生拆装。该校美容美发室里,学生人手一套理发美容工具,在课外为教师和戴着假发的模特理发美容。经社会考核合格,学生可得到某种专业技能合格证书,如不上大学,也许能找到待遇丰厚的职业。

在这次考察中,我们也了解到美国基础教育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如校园暴力事件、学生吸毒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由于课程标准和未能严格要求等原因,中学生的理科成绩不高。据说在世界中学生知识竞赛中,美国12年级学生的数理化成绩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是倒数第二、三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联系本县教育工作的实际,我们将会从这次考察中获取在教育创新等方面的某些有益启示。

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美国综合国力强,教育经费尚且需要多元筹措,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更需要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要求每个家庭对教育承担更大的义务,一方面,需要进一步通过媒体宣传改变家长传统的消费观,使他们舍得对教育子女作更多的投资;另一方面,由于不少家长还不富裕,在收费改革的力度上要兼顾社会稳定。

大力开发课堂教学的创新功能。美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环境比较宽松,教学方法上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但严谨不足,由于强大的人本主义和个人本位思想的历史影响,旨求严谨的改革举措步履艰难。而中国教育也存在比较突出的不足,有人概括为: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不那么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长期以来过于突出社会本位而忽视学生个体身心的发展,旨求创新的教学改革也有不小的难度。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以其亲身体验讲过:“西南联大教会了我严谨,西方教会了我创新。”正是“严谨”和“创新”,为他登上诺贝尔领奖台奠定了基础。我们在教学改革中,既要坚持“严谨”,使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注重“创新”,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初步的创造能力,使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课堂上,渗透到每节课中。

主动发展社区与学校的关系。我们固然不能照搬美国社区对学校的管理模式,但也要顺应加强社区与学校联系这一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要完善分级管理体制,加强县和乡(镇)社区对学校的管理;健全社区教育组织,强化社区对学校教育的支撑,运用社会力量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利用各种社会教育资源为学校教育服务;进一步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为家长能够高质量地配合并参与学校教育提供服务;发展学校与有关团体和企业的合作;学校要积极主动地开发为社区服务的各种项目,创造条件发展社区各类教育,为社区居民终身教育提供服务。

积极探索公立学校“转制”新模式。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必然要求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公立学校“转制”的目的是改变其相对僵化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提高教育质量。在这次考察中,我们对美国正在兴起的“特许学校”作了初步了解。“特许学校”在教职工聘用、经费使用、课程设置、学生个性培养等方面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权,以高效的管理、高水平的教育质量赢得了政府的支持和公众的认可。“特许学校”的办学成效,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我们也应积极探索公立学校“转制”的有效途径和模式,把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标签:;  ;  ;  ;  ;  ;  

坚持推进教育创新--对美国基础教育的思考_美国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